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开花后10-14d用于适水性禾谷类作物时,以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化学脱水或衰老剂在花后缺水条件下可用于选择具有稳定籽粒大小(粒重)的品系。本研究评价了这些化学物质之一-碘化钾(KI)在旱地小麦育种项目中选择籽重特性的潜力。1988-1989年在两个中等雨量地点安排了96个F2衍生的F6和F7代品系和11个小麦品种,于籽粒发育到1/3外,时喷撒0.3%的KI溶液。由于用KI处理造成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减  相似文献   

2.
以选自10-A/88-1643//川育12号的60个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为供试材料,对籽粒蛋白南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籽粒蛋白南含量与农芤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质与程度。结果表明,重组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变异,超过高亲川育12号(15.0%)的后代品系占60%。蛋白南含量高达17.0%以上的高蛋白品系占被测品系的13.3%。蛋白南含量仅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  相似文献   

3.
1993-1994年度小麦生长季节在两个地点对新育成的小麦品系(福繁11,福绵2号,福太2号,86-5,晋914435,586,系6)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照品种为晋麦2148。结果:两点平均,参试品系产量水平为144.7-204.1kg。福太2号和586比对照减产11.4%和11.7%;86-5比对照增产2.5%,其余4个品系比照增产1.4-4.5%。多数品系有效穗和穗粒数比对照略多或相仿,千粒重有  相似文献   

4.
粒重是籽粒产量的一个构成部分,籽粒灌浆延续期是成熟度的构成因素,两者都是应用植物育种中重要的性状,并都依赖于籽粒灌浆过程。描述籽粒灌浆过程有2点曲线法和多点曲线法。依籽粒灌浆期间对粒重重复测定为基础的多点曲线法较依花期、熟期和最终粒重记载为基础的曲线法需用大量的劳力和试验室资源,为了评价这两种测定籽粒灌浆方法的特点,作者于1989和1990年在加拿大Saskatoon,SK灌溉和旱地上试验种植了11个春小麦品种,对最终粒重、50%灌浆所需时间、相对籽粒生长率用从花期至成熟每周两次测定粒重进行适于罗谛斯基曲线拟合估计;对籽粒灌浆延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收获粒重/延续期)用花期和成熟期资料估计。结果表明,相对籽粒生长率与平均灌浆速率无关(r=-0.01),并较平均灌浆速率与收获粒重(r=0.93,P<0.01)的相关性小。估计的50%灌浆时间与观察的灌浆延续期在品种方面的差异更为一致,对环境影响也较小。与两点曲线法相比,罗谛斯基曲线在籽粒灌浆速率和延续期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遗传差异估计。  相似文献   

5.
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不同大豆品系(种)鼓粒期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的净光合速率、转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大豆籽粒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668),而与叶片转化酶活性之间表现负相关,但不显著(r=-0.1733)。本研究筛选出两个高光效高产大豆品系9702和9208-5,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比早熟18号高光效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1.29%和19.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3.49%和26.25%。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药培养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兴国  付玉清 《大豆科学》1994,13(3):193-199,T001
本文研究了大豆花药培养中的培养基、基因型、激素配比、糖分种类及浓度、取材时期、预处理温度、接种方式、有机添加物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认为大豆花药在培养基上的脱分化启动具有群体效应,合适的取材时期是单核中晚期。高浓度蔗糖能抑制体细胞愈伤组织的产生,而愈伤组织的分化则需要较低的蔗糖浓度。愈伤组织在B_5+0.5mg/1NAA+1.0mg/1KT+1%蔗糖和改良MS+0.1mg/1IBA+0.1mg/1GA_3+0.4mg/1NAA+0.5mg/1BA+0.5mg/1KT+0.5mg/1ZT+0.5mg/l生物素+2%蔗糖等培养基上分化出了芽,在改良MS+0.5mp/1IBA+0.5mg/1BA+0.5mg/1KT+0.5mg/1ZT+5%蔗糖+1%麦芽糖等培养基上产生了胚状体。  相似文献   

7.
粳稻品种中,色原基因C和糯性基因wx的重组率为23%左右,这已为人们长期以来所熟知。然而,在粳稻与爪哇稻KetanNanga(KN)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15.1~18.9%.KN具有配子败育中性基因即广亲和基因S-5n,该基因位于C和wx两位点之间.在KN和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基因C和wx的重组率约为30%.将KN中C—S-5n染色体片断导入粳稻品种,通过两次回交育成了热研1号,通过三次回交育成了热研2号.用这两个粳稻品系代替KN对重组率变异进行测定.在粳稻品种Miyukimochi(MM)与热研1号的杂交中,C和wx的重组率为16.l±4.8%,而在热研2号与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30.3+6.4%.因此,用导入了KN中C—S-5n片断的粳稻品系所进行的试验,也看到了同样的重组率差异.在评价重组率时,还证实了基因8—5n和C的作用.重组率受C-8-5n染色体片断中遗传因于的影响,这一事实将有利于研究重组机制和建立水稻分子图谱.  相似文献   

8.
对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的Na/K比进行测定,以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Na/K比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水平表示其耐盐性.这一事实得到了激素浸种处理结果的支持。根据两个盆栽试验的结果,当籽粒中Na/K比<0.15、秸秆中Na/K比<0.4及分蘖期Na/K比为0.5时,则认为该品种耐盐.  相似文献   

9.
对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的Na/K比进行测定,以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Na/K比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水平表示其耐盐性。这一事实得到了激素浸种处理结果的支持。根据两个盆栽试验的结果,当籽粒中Na/K比〈0.15,秸秆中Na/K比〈0.4及分蘖期Na/K比为0.5时,则认为该品种耐盐。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固定P、K肥下,研究有无农家肥[F1(1500kg/亩),F0(0kg/亩)]下不同施N量(0,2.5,5.0,7.5kg/亩)对马铃薯(品种疫不加)生长发育、矿物质营养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N量增加,叶面积、茎叶生长量、净同化率及块茎膨大速率也增加,N7.5处理明显优于N2.5及N0处理。施N增加了N的吸收,特别是N7.5处理,对P、K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增加了N、P、K的转运率。有农家肥时增强了上述作用。最高产量施N为7.5kg/亩。N7.5F0处理鲜产为1604.98kg/亩,N7.5F1处理为1613kg/亩。F0时N肥的产量效应方程为Y=1290.14+74.3X,F1时效应方程为Y=2619.870+76.234X-2.40X2(X从0→7.5kg/亩)。且随施N增加,淀粉含量有下降趋势,而淀粉产量逐渐增加,N5.0F1处理的淀粉产量为178.51kg/亩。  相似文献   

11.
用MS增抗剂拌种,对旱地冬小麦具有抗旱保苗、促根增蘖、增穗增粒、增加粒重等多种效应。使用MS增抗剂拌种后,单株次生根条数较对照增加20%;0-20cm土层根量较对照增加57.2%;20-40cm土层根量增加263.6%;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4.6%、7.2%、16.9%;成穗大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8.5%、9.6%、5.3%、8.9%。  相似文献   

12.
汕优桂99     
汕优桂99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广西的重点推广组合。1产量表现1988~1989年参加广西杂交早、中、晚稻区试(桂南10个试点),两年结果单产居首位,亩产435~496.65kg。1988年该组合参加广西桂中、北稻区杂交晚稻区试,桂中稻区区试中比汕优2号增产8.29%,比汕优桂33增产4.12%,产量居首位、桂北稻区比汕优2号增产5.93%,比汕优桂33增产5.24%。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比汕优2号增产8.22%,比汕优桂33增产7.…  相似文献   

13.
1RS.1BL移位系已被小麦育种者广泛地用于农艺性状和特殊籽粒产量的改良,但还缺乏对有或没有发生移位染色体臂的有关种族农艺性状表达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目的是测定2个硬红粒冬小麦群体分离的Aurora移位系中1RS.1BL对籽粒产量和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用OK83398×Chisholm和OK8339×Arkan衍生的不同遗传材料进行了2个田间试验。试验1中评价了3种环境下25对F5代衍生的近等位纯合1B或1RS.1BL系;试验2评价了4种环境下1B或1RS.1BL纯合植株的F2、F3代的染色体组型。试验1中1RS.1BL的平均增产效应为9%-10%.增加地面以上干物质量为11%-12%,增加千粒重为4%-6%,其增产大小与杂交组合有关、尽管对每穗粒数、收获指数和容重未进行检测,但在株高和每平方米穗数方面的差异却以杂交和环境不同而缺乏一致性。试验2中所进行的遗传异质性方差分析表明,1RS.1BL中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这些结果对进一步利用1RS.1BL改良冬小麦农艺性状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加拿大西部1910—1987年间发放的春大麦品种的产量进展以及产量组份和农艺性状对产量所起的作用,于1989—1990年在Botha、lacombe、Olds三个地点对20个六棱和二棱栽培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每年增加12.7—41.4kg/hm2,收获指数每年增加0.08%—0.17%,倒伏每年减少0.01—0.05%,种子蛋白质含量每年减少0.01—0.02g/kg.1990年在Botha和olds,容重与发放时间具有正效应.在某些地点、年份,穗数/m2和网斑病严重程度与发放时间也有关,但相关性较低.营养产量、植株群体、籽粒重量、每穗粒数、芸纹病的抗性长期以来没有变化.籽粒产量的提高与收获指数的增加和倒伏的减少密切相关.进一步增加营养产量、籽粒重量、每穗粒数,同时维持目前的收获指数和抗倒性是今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用GA、IAA和Kn等植物激素为克服花生种间杂交(栽培种×Arachisglabrata)不亲和性,在不同发育时期以不同浓度进行处理。结果表明,GA处理平均出针率14.2%-33.3%,果针伸长8.7cm,子房膨大率75.0%;IAA处理子房膨大率87.2%;Kn处理促进荚果形成,成荚率12.5%-65.1%。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在固定P,K肥下,研究有农家肥[F1(1500kg/亩),Fo(okg/亩)]下不同施N量(0,2.5,5.0,7.5kg/亩)对马铃薯(品种疫不加)生长发育,矿物质营养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N量增加,叶面积,茎叶生长量,净同化率及块茎膨大速率也增加,N7.5处理明显优于N2.5及No处理。施N增加了N的吸收,特别是N7.5处理,对P,K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增加了N,P,K的转  相似文献   

17.
新消息     
新消息0278CIMMYT高代小麦H料在昆士兰旱地的籽粒产量适宜性与类别分析——w.cooper等人通过对CIM-NfYT高代小麦材料与昆士兰当地品种在6种环境下的比较试验,研究了籽粒产量的品系变异和品系X环境工作,并对其进行了分类。CIMMYT高代...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于1989~1992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盆栽试验场进行。在广西的红壤土、主栽品种、气候、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甘蔗养分的吸收参数和吸收规律。吨原料蔗吸收磷素(P2O5)量在0.764±0.600(2S)Kg范围内变化。吨原料蔗吸收磷素量与品种,施肥水平、土壤肥力及栽培制度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外源总DNA导入培育大豆新品系D89—9822及其育种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广阳  雷勃钧 《大豆科学》1996,15(4):353-356
以栽培大豆品系6296-3为受体、半野生大豆龙79-3433-1为供体,采用外源DNA导入的方法培育成功D89-9822。该品系具有高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产量比受体增产44.9%,比标准品种增产10.5%。蛋白质含量7年(1989-1995)平均较受体增长近2个百分点,球蛋白总量较受体提高近10个百分点,并使其与大豆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11S球蛋白组分所占比例超过70%。1996年参加生产  相似文献   

20.
朝谷11号是从趄谷7号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来,幼苗叶鞘、叶片、成株均为绿色,株型紧凑,茎粗0.8cm,株高160~170cm,籽粒圆形黄色,出谷率83%~84%,出米率80%~81%,米黄色、米质优良。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旱、抗病性强等特点。1993~1994年参加辽宁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籽实产量4464.0kg/hm^2,1995~199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籽实产量48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