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已在我国各地普遍应用,一般情况下,只要遵守采精和输精的技术要点,即可获得80%以上的受精率.如何提高鸡的受精率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种公鸡精液品质和人工授精的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2.
人工授精技术在种鸡场普遍使用,在稳定受精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劳动强度。母鸡具有长时间储存精子并保有受精的能力,从而可以达到延长鸡输精间隔时间的目的,进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以矮小褐壳蛋鸡为试验材料,探究输精量以及稀释精液与母鸡持续受精时间是否相互关联。结果显示:输精无论采用原精液还是稀释精液,当精液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大精液量,也不能提高母鸡的受精率,以及延长母鸡受精持续时间。当精子数量一定时,精液稀释对母鸡受精率和受精持续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输精量和精液稀释都不是导致母鸡具有长时间储存精子并保有受精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淮南麻黄鸡种公鸡精液稀释和输精周期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稀释比例和输精周期的精液品质、受精率及孵化率。结果表明:公鸡精液1∶1稀释和原精30 min内的精子活力均为0.7以上,且差异不显著(P0.05);淮南麻黄鸡种母鸡原精液、1∶1稀释、1∶2稀释精液输精,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淮南麻黄鸡输精周期为5 d和6 d对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不显著,但输精周期为7 d量、精子密度和活力,在淮南麻黄鸡种鸡生产中,1∶1稀释的输精间隔天数为5 d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对鸡人工授精输精频率、混合精液和输精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输精间隔时间6d为最佳,受精率达88.25%,7d后下降非常明显,间隔9d时受精率低至69.98%;混合精液比单精输精效果好(受精率达91.63%),且持续时间长,比较稳定;输精量由原来的0.025ml降至0.0125ml时仍能获得87.27%的受精率。优秀公鸡采精量为1ml时,可配80只母鸡,大大提高了公母比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养禽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养禽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家禽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不仅显著的提高母鸡种蛋的受精率,也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采用鸡冷冻精液的人工授精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遗传性能优秀的种公鸡,对保护品种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家禽数量大,输精频率高,且公禽的采精量少,精子密度高,因此需要稀释。精液稀释后,能使精子均匀分布,精液量增加,保证每次输精有足够剂量的精子,便于给更多母禽输精,从而提高公禽的利用率,减少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同时精液只有经稀释处理后,才能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广泛地推广珠鸡的笼养方法,但笼养条件下蛋的受精率显著下降。因此,深入研究了珠鸡的人工受精方法。珠鸡精液的特点是射精量少(0.02—1毫升),精子密度大(达70—80亿/毫升)难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因此输精前,要对精液进行稀释处理。我们研究了珠鸡精液不同稀释度和不同保存时间对蛋的孵化率的影响。本实验是在全苏家禽工艺研究所实验场进  相似文献   

7.
<正> 在鸡的人工授精中,一般采精后应在半小时内输精,保存数小时则受精率下降。本试验用27周龄来航公鸡混合原精液,以采精后半小时内输精作为对照组,在2~5℃与22~25℃分别保存1、2、3小时,然后输精。结果:1次输精第2天起1周内各组受精率范围为84.2%~89.3%,差异不显著。7组孵化成绩,有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孵化率下降的趋势,以22~25℃保存3小时下降到53.8%为最甚。  相似文献   

8.
一 人工授精操作的关键点 优质的公鸡与健康的母鸡是保证受精率的前提,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受精成功的关键。按照人工授精操作的流程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六个步骤,即精液稀释液预温→采精→稀释→核对温度→翻鸡→输精。  相似文献   

9.
不同稀释液2—5℃保存鸡精液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研究表明新采集而未稀释的鸡精液,若在较高温度保存超过半小时就要影响其受精率。禽场进行常规人工授精工作时,总是每次采集数只公鸡精液就立即给母鸡输精。但是输精工作要求在下午进行,因为下午输精的受精率较高;而采精工作要求在早晨进行,因为多数研究认为清晨采精效果较好。因此,在当前家禽冷冻精液实际应用尚有许多困难的情况下,研究精液的液态保存,延长精子0℃以上保存活力和受精力的时间,显然有利于人工授精工作的安排和提高人工授精的工作效率,使人工授精在禽场条件下更为经济可行。此外,运送液态精液亦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近年来,随着种鸡笼养规模和肉鸡母系矮小化的发展,鸡的人工授精技术日益普及,因此,寻求适宜输精方式,对降低鸡人工授精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旨在综合采用阴道口翻出法(种蛋受精率高,操作速度慢)和直接插入法(种蛋受精率低,操作速度快)基础上,探索规模生产中适宜的输精方式。  相似文献   

11.
稀释后的种公鸡精液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用种鸡笼养已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在于与平养相比,笼养种鸡具有显著减少种鸡疾病发生率、降低种鸡死淘率、提高种蛋合格率、提高种鸡的饲养密度等优势。种鸡笼养只有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鸡人工授精在生产上的应用目前仍局限在采集公鸡精液混合后不经稀释直接输精,其缺点是公母比例较高,公鸡精液不能充分利用,输精持续时间受到一定限制等。鉴于此,本试验拟观察种公鸡精液稀释后不同输精剂量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广泛采用稀释后精液输精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种公…  相似文献   

12.
不同输精时间对笼养种鸡受精率的影响谢良秋,刘宗政(广西南宁市种畜场)(广西农业大学南宁530005)在进行鸡的人工授精时,受精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笼养种鸡的受精率,我们在同一季节用不同的品种,采用同一公鸡精液进行不同输精时间对笼养种鸡受精率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3种鸡精液稀释液(即0.9%NaCl、5%葡萄糖和2.4%谷氨酸钠)和0.9%NaCl不同稀释倍数对精液稀释,输精后测定种蛋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4%谷氨酸钠和1∶2的0.9%NaCl稀释液稀释的精液输精,种蛋的受精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目的是查明在实行人工授精时,蛋的形成阶段、输精时间、排卵和产蛋过程对鸡、鸭、火鸡受精率的影响。方法用白色来航鸡M_2品系研究蛋在输管内形成期人工授精的效果。鸡在通用饲养管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影响猪人工授精的受精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精液的数量和质量、适时输精的准确性、精液的稀释、保存和运输、输精技术等。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对策措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鸡的人工授精成功与否,主要与公鸡精液质量、人工授精员工作的态度、卫生消毒状况(采精、输精时)、精液贮存条件、时间以及人工授精操作技术等有直接关系.以下分别以公鸡的精液的品质和强化鸡的人工授精技术两方面来讨论提高种蛋受精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鸡精液稀释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养禽业的发展 ,种鸡普遍采用笼养 ,使家禽人工授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使种蛋受精率显著提高 ,生产成本降低。由于家禽数量大 ,输精次数多 ,且公禽的采精量少 ,精子密度高 ,因此需要稀释。精液稀释后 ,能使精子均匀分布 ,精液量增加 ,保证每个输精剂量有足够的精子 ,便于给更多母禽输精 ,从而提高公禽的利用率 ,减少饲养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精液只有经稀释处理后 ,才能进行有效的保存和运输。稀释液必须根据鸡精液本身的特性 ,从渗透压、pH值及稀释液所用化学试剂等诸方面进行考虑 ,国内外学者对鸡精液稀释液已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8.
精液稀释在大家畜的人工授精中应用广泛,从技术上讲也比较成熟.但这一技术应用在家禽业的却很少.我国80%以上的种鸡场繁育都使用人工输精,但基本上都是原精液输精,不进行稀释.本文对精液稀释在鸡人工授精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精液稀释在大家畜的人工授精中应用广泛,从技术上讲也比较成熟。但这一技术应用在家禽业的却很少。我国80%以上的种鸡场繁育都使用人工输精,但基本上都是原精液输精,不进行稀释。本文对精液稀释在鸡人工授精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87家蛋种鸡场732万套蛋种鸡的调研,发现我国蛋种鸡场的单场规模逐渐扩大。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种鸡场中普遍使用,并且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和精密仪器的使用,采用此种配种方式的公母比例最高可达到1∶80,受精率可达到94%以上,减少了公鸡养殖数量,种蛋成本显著低于自然交配方式。同时在对人工授精输精方式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种鸡场输精量不超过25μL,输精间隔一般为5 d,输精器材主要有玻璃滴管、输精管(枪)和移液器,并且绝大部分种鸡场不会进行精液稀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