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暨县青山乡,现有茶园面积3024亩,其中衰老低产茶园1779亩。由于忽视茶园肥培管理,致使树势衰退,产量上不去。1974年,公社领导认真分析了茶叶生产现状,认识到生产要上去,非下决心改造低产茶园不可。并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全面规划,按年  相似文献   

2.
桃江是全国八大产条基地县之一,有茶园5800公顷,而大部分茶园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发展的,由于当时建园标准低、质量差,再加上茶园培管粗放,茶树树势衰弱。1990年,全县每既666.7m2平均产干茶54.4kg,平均产值139.2元,种茶效益极低,严重阻碍了我县茶叶生产的发展。1991年我们在桃江县近香茶场开始了低产茶园改造的试验示范。现将6年低产茶园改造效益整理报告如后。1试验区菜场基本情况近香茶场创办于1968年,茶园面积用公顷。1991年选择该场的2公顷茶园开展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茶树为安化群体种,23年生,单行条栽,平均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更新茶树,复壮树势,改造土壤,提高肥力,改造园相,改善生态,茶园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产茶园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坪  黄婺 《中国茶叶》1991,(4):18-19
浙江省目前茶园总面积为250.7万亩,其中70年代发展的茶园占50%以上,1990年产茶11.2万吨,亩产干茶49.1kg 总产值约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约1.8亿元。茶叶收成的好坏,于国、于民都有重要影响。一、中产茶园改造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承包责任制不够完善,茶叶市场大起大落,导致茶叶生产滑坡,茶园树势衰退,中、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特别是中产茶园,全省为170多万亩,主要是70年代期间发展的,现正当壮  相似文献   

5.
增加茶叶产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巩固提高现有茶园和改造低产茶园;一是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扩建新茶园。就当前茶叶生  相似文献   

6.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茶叶生产上由于茶类单一、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茶园基础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该县采取了“攻春茶,重点开发名优茶,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积极发展名优早茶基地和优化茶园、茶类结构”的做法,使低产茶园走上了“一优两高”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已改造低产茶园3450亩,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13.6kg上升到改造后的45.3kg,年增干茶110吨,1993年生产名优条38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0万元,使茶叶生产走出了低谷,开创了茶叶产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廖陈富  程义华  包佐淼 《茶叶》2011,37(4):249-251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部门为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做精,2009至2010年对全县茶叶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全县有低产茶园533多hm^2,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析低产茶园形成六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造低产茶园的三大机制和五方面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赞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厅合办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班于1989年11月14~21月在安徽宣城举办,来自全国各产茶省基层的茶场技术员及茶农6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的内容涉及低产茶园的生态建设与综合改造,低产茶园的土壤特点与施肥技术,低产茶园的换种改植,茶树优  相似文献   

9.
茶园产量高低及品种选择直接影响到茶农的收益。改造低产茶园,提高单产水平,应列入茶叶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认为低产茶园的改造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开采仅5—20年以内的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和投产已20年以上的衰老茶园两大类。它们低产的成因及其现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改造技术上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衰老茶园采取相应的措施,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老先衰茶园是我区开采茶园的主体,多、快、好、省地改造这些茶园是我区茶叶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笔者于81年秋选择具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典型特征的沙县城关茶场茶园为试点,开始进行未老先衰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现将初步结果报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一期的“茶叶专业户园地”专栏中,本刊就当前的茶叶市场形势走访了汪莘野副研究员。目前的茶叶市场疲软,虽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远利益出发,用经济的眼光来看,这也正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和换种改植的大好时机。为了帮助广大专业户搞好低产茶园的改造和换种工作,本刊记者就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问题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种研究室主任桶亚军副研究员—— 问:什么样的茶园需要改造? 答:总的来说,需要改造的是产量低、效益差的茶园,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树龄偏大的老茶园,这类茶园的特征是茶树骨干枝衰老或干枯,育芽力显著减弱,新芽伸展无力,正常芽叶少,对夹叶多,采摘期短,开花结实多;二是因管理不善造成茶树未老先衰的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台州地区不少茶园已逐年趋向衰老、低产,如何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提高茶园素质,发展茶叶生产力,是迫在眉睫,又颇感棘手的重要问题。三门县珠岙镇樟树下村采取完善、强化管理茶园承包合同,和经济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真正将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落到实处,一年一大步,取得了明显成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中期,安康地区大面积开辟了22.79万亩条植茶园,照理这批茶园到了80年代中期应进入投产盛期,亩产至少应该达到50kg,而实际上亩产只有10kg左右,有半数茶园已严重表现出“小、浅、稀、低”情况,即树势矮小,土层浅、根系入土浅,密度稀、分枝稀,管理水平、茶叶单产、毛茶品质及经济效益低。为了探索这类早衰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和改  相似文献   

14.
最近福建省农业厅在安溪县召开了低产茶园改造现场专业会议。全省九个区(市)和茶叶主产县分管茶叶生产的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共七十余人,对现场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安溪县改造低产园的各项技术措施,是加速发展我省当前茶叶生产的有效途径。这个县只用五年的时间(1980—1985年),从改造低产园上下工夫,全县茶叶总产翻了一番,突破了产茶五千吨大关。从全省各地提供的资料来看,不论是老茶区或且新茶区,凡是花力气实施低产茶园的改造工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茶叶的生产发展。因而,目前强调科学地、有  相似文献   

15.
在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园相趋向老化的情况下,我地不少茶区已将改造低产茶园作为提高茶园素质,发展茶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有的已见成效。但也有发现低产茶园改造后未能收到预定效果,致使少数茶农对低改疑惑不解,直接影响到低改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改造低产茶园,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就建阳县这个茶叶低产茶区来说,低产茶园改造成效的大小,将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建阳县茶园现状 建阳县现有正式投产茶园47365亩,1985年生产各类毛茶1464.1吨,平均亩产仅30.5公斤,低于全国35公斤的平均水平。若与1975年日本平均单产138.5公斤相比,相差三倍多,在投产茶园中,亩产25公斤以下的有19416亩。占全县投产面积的41%;30——49.5公斤的有23205亩,占投产面积的49%;两项合计,产量低于50公斤的茶园有42621亩,占投产总面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实地考察、调查四川省部分低产低效茶园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建园基础差、茶树老化、茶园管理不善、茶树品种更新滞后等是造成四川省茶园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可通过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树改造、养树护蓬、土壤改良、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复壮茶树树势、提高茶园产量及品质,促进茶园生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提高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我们采用两种重修剪方法改造低产茶园。 试验地选在玉环县古城乡曾家茶场15年生的常规茶园内,茶树品种为本地群体种,未老先衰,1989年亩产干茶25公斤。 今年5月7日提前结束春茶生产后,在树势基本一致处设两个小区试验处理:(1)茶树重修剪常规法(对照区),用篱剪剪去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全部茶树枝叶,(2)中国茶科所薛云岚研究员介绍的斯兰里卡茶树重修剪法(以下简称斯里兰卡法),即每茶丛暂留一根长势较强枝条,用篱剪剪去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其余枝条,经过30天到35天,在每丛骨干枝上长出带有一片真叶,约5厘米  相似文献   

19.
《茶叶科学》1966,3(1):1-4
翠郊公社棠园大队,是福建省福鼎白琳茶区茶叶生产队之一。它有六个生产队,126亩茶园,其中旧茶园面积占97%。由于树势衰老,缺丛多,水土冲刷严重,产量不高,据1962年资料,全年总产量仅37担,平均单产31斤。因此,改变老茶区低产茶园面貌,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造低产茶园,变低产为高产在国内外茶区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成功经验。我市茶园平均单产只有40多公斤,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的单产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抓好低产茶园改造是目前茶叶生产的中心课题,也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