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原则,探索了1年生杉木、湿地松苗木的新型施肥技术。依“S”型曲线及有关计算公式,参照Ingestad确定的针叶树幼苗最适营养物重量比例配制液体肥料,随浇水多次施入。每种苗木均设高、中、低、对照4种处理,施肥量比例为1:1/2:1/4:0,整个生长季中,以N元素计高处理杉苗每株(盆)施11.9g,松苗施10.0g。结果表明,按稳态营养原则改进施肥,能明显促进两种针叶树苗木当年新梢、地径的生长及于物质生产,其中杉木为突出,分析苗体营养状况和盆土养分含量变化,总结两种苗木营养特性,初步得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N元素计杉木和湿地松施肥量分别约为6.0g和4.0g,元素间的比例分别约为:100N:45K:17p:8.5Ca:7.0Mg和100N:50K:18P:6Ca:6Mg。另外,还讨论了按营养原则改进施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稳态营养原则在杉木、湿地松苗木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原则,探索了1年生杉木、湿地松苗木的新型施肥技术。依“S”型曲线及有关计算公式,参照Ingestad确定的针叶树幼苗最适营养物重量比例配制液体肥料,随浇水多次施入。每种苗木均设高、中、低、对照4种处理,施肥量比例为1:1/2:1/4:0,整个生长季中,以N元素计高处理杉苗每株(盆)施11.9g,松苗施10.0g。结果表明,按稳态营养原则改进施肥,能明显促进两种针叶树苗木当年新梢、地径的生长及于物质生产,其中杉木为突出,分析苗体营养状况和盆土养分含量变化,总结两种苗木营养特性,初步得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N元素计杉木和湿地松施肥量分别约为6.0g和4.0g,元素间的比例分别约为:100N:45K:17p:8.5Ca:7.0Mg和100N:50K:18P:6Ca:6Mg。另外,还讨论了按营养原则改进施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稀土在刺槐苗木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试验研究了镧(La)、铈(Ce)混合硝酸稀土对刺槐一年生苗木生长及插穗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稀土溶液在刺槐苗木上叶面喷施或浸泡插穗,可以明显促进苗木生长和插穗的成活,其中,700μg/g稀土溶液处理,使苗木的叶面积增加44.8%~50.8%,苗高增加25.6%~31.5%,地径增加22.4%~42.7%,植株干重增加了33.2%~34.2%。  相似文献   

4.
木荷播种育苗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影响木荷播种苗产量和质量的4个主要因素——播种方法、施肥种类、覆土厚度和播种量进行了系统研究,观测了在4种技术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苗木的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苗木总产量和合格苗产量,然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苗木质量和产量指标的变异情况.通过观测分析.总结出一套能保证木荷丰产优质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栌容器苗和裸根苗抗旱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栌容器苗进行长期干旱和反复干旱处理,测定育苗基质含水量和苗木叶片水势及干旱条件下苗高,地径胁迫指数,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与苗木叶片水势呈正相关,在平均气温30.6℃条件下反复干旱处理,黄栌容器苗存活率为52.5%,苗高、地径胁迫指数分别为0.8368和0.8782。  相似文献   

6.
对落叶松,红松,云杉,樟子松和水曲柳苗木分别进行森保1号叶面喷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剂量为0.075-0.250g/hm^2的森保1号处理显著提高苗木营养生长。以森保1号使用剂量0.25g/m^2处理落叶松为例。(S1-0)苗木径,主根长,侧根数,苗木干,鲜重和干鲜重比分别比对照提高31.76%,26.35%,38.94%,18.4%,15.9%和8.9%,苗高比对照下降4.88%,(S2-1)  相似文献   

7.
银杏种粒大小影响种胚生长所需养分,不同种粒大小的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具显著差异。4年生播种苗的第1,2,3,4年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5%,10.8%,26.6%和56.1%。采用不同栽培措施处理表明,根际覆草促进播种苗的根系生长发育,加速苗木的后期生长,减小不同种粒大小间苗木生长的差异,与600粒/kg以内的用种大小配套使用,不仅可使4年生播种苗达到株高166.3cm,径粗1.9cm,而且可节约用种成本6000元/hm ̄2。  相似文献   

8.
白蜡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国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74-8277
对河北沧州、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石家庄、衡水7市的苗圃进行了抽样调查,测定了6个类型苗木的地径、苗高、密度及各径级苗木的根系数量,计算了各类型苗木地径、苗高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平均值加0.5倍标准差为Ⅰ级苗木下限、平均值减1倍标准差为Ⅱ级苗木下限确定了合格苗木的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重等11个生长量指标的测定,筛选出全株鲜重、苗高、地径为评定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高径比与全株鲜重、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重量、地下部分重量等多个指标都呈负相关,表明苗木并不是越高越好。结合生产实际,确定苗高与地径作为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苗木分级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一级苗标准:H≥33.2cm,D≥4.33mm;二级苗:33.2cm〉H≥23.6cm,4.33mm〉D≥3.66mm;三级苗:H〈23.6cm,D〈3.66mm;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同仁县黄果苗木种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法对黄果苗木平均成活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且采取春栽涂白、冬灌的方法平均成活率、高生产量、地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4种不同施肥处理后,2、3、4年生湿加松树高、胸(地)径和病害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湿加松早期树高、胸(地)径和松感病指数均产生显著影响,各生长年度树高、胸(地)径生长大小依次为:施氮磷钾复合肥与硼砂〉施氮磷肥与硼砂〉施氮磷肥〉对照(不施肥),而感病指数大小则为:对照(...  相似文献   

13.
闽北主要用材树种胸径与去皮地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闽北四县市收集的杉木994株、马尾松1087株、阔叶树1032株样木资料,按树种随机抽取100组胸径与去皮地径的成对值,用5种胸径与去皮地径的回归方程对各树种进行拟合与检验.以剩余平方和最小者为优,比较得出:杉木、阔叶树以一元线性而马尾松以幂函数方程为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0.9952、0.9865。用50株模外样木资料对估测模型进行F检验和U检验,估测模型的系统误差和约方误均小于5%,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供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望天树育苗的优化方案,给育苗生产中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采用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对望天树1年生容器苗生长量及其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基质中红壤土比例的降低,望天树容器苗高生长呈降低趋势,地径、生物量及根系发育等指标均呈明显先增高再降低趋势,红壤土所占比例为60%时,地径、全株生物量及根体积指标值为最大。2)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望天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表现为波动升高而后减缓的趋势,缓释肥用量为2.5 kg·m-3时,容器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值均为最大。3)望天树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和施加缓释肥均较为敏感,但根系生长发育的缓释肥效应不够明显。4)本研究综合各因素对望天树1 年生容器苗生长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选出望天树容器育苗最佳的优化方案,即红壤土:松树皮:碳化树皮配比基质的体积比为6∶2∶2时,缓释肥用量2.5 kg·m-3。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芽苗截根移栽菌根化容器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建宁县林业苗圃进行的马尾松芽苗截根移栽菌根化容器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能明显抑制主根生长、促进侧须根发达、提高菌根化率、形成旺盛根团,达到培育马尾松优质壮苗的目的.芽苗截根移栽人工接种苗根真菌培育的马尾松容器苗与种子接菌、幼苗接菌培育的差异十分显著,苗高增加14%~20%、主根缩短40%、地径增大10%、侧须根增多100%~147%、侧根鲜重提高60%~71%、侧根菌根化率高29%~42%、苗木菌根化率大9%~17%、人工接种菌根指数提高15%~29%.同时与芽苗截根移栽不接菌对照的也存在显著差异,苗高增加6.2%、地经增大9%、侧根数增多51.7%、侧根鲜重增加26.3%、侧根菌根化率提高3.2倍.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紫荆容器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春英  陈淑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85-10286
[目的]为优质种苗的生产和种苗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法进行栽培基质和肥料的筛选试验,调查加拿大紫荆容器育苗的株高、地径和叶片绿色程度。[结果]栽培在草炭∶蛭石为4∶1混合基质中的加拿大紫荆苗平均株高最高,平均地径最大,绿色度最大,分别为84.13 cm、1.26 cm和6.67;施复合肥2的加拿大紫荆苗生长量最大,植株叶片的绿色度和株高显著高于施农家肥猪粪的紫荆苗,平均株高为84.49 cm,平均地径为1.24 cm,绿色度为6.75。不同的基质和肥料对加拿大紫荆叶色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草炭∶蛭石为4∶1的混合基质比较适合加拿大紫荆的苗期生长,是良好的容器苗栽培基质。氮磷钾比例为14∶13∶13的复合肥比较适合加拿大紫荆盆栽苗的生长,是良好的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苗木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有磷素底肥的基础上,充足的氮磷配合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苗木的高径生长量、生物量和质量;追施单-氮肥,苗木的生物量和质量仍较高;减少追施氮肥量可显著降低直径生长和叶、茎、根的干物质及苗木质量;追施单-磷肥,苗木的生长和质量都进一步下降;既无基肥又很少追肥的,苗木生长和质量最差.施氮结合磷肥能显著提高植株氮磷营养水平,全苗或叶部的氮含量与I级苗率及全苗的或叶、茎部的干物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苗高、地径生长及根干物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全苗或叶部的磷含量与全苗的或叶、根部的干物质及苗木质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前土壤缺氮但供磷中等的情况到试验结束时并无变化,只有土壤代换性钙含量显著提高,是为例外,暗示在培育马尾松壮苗中追施足够的氮肥是必要的,施氮时配合施磷有利进一步提高肥效,单施磷则大多成了无谓的消耗.  相似文献   

18.
采脂资源变化与技术革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论述了我国马尾松松脂资源变化的趋势,指出我国南方主产脂区马尾松成、过熟林已所剩无几,本世纪末中龄马尾松人工林将成为采脂的主力军,但采脂技术水平低下,管理落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适合于中龄林采脂的新技术及集约化中龄林采脂基地管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施肥对膝柄木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膝柄木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1年生苗高度和地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0.5%活性肥、0.5%复合肥、0.5%复合肥+0.5%活性肥处理对膝柄木苗高和地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5%复合肥+0.5%活性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0.5%复合肥处理对地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0.5%活性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结论]0.5%复合肥+0.5%活性肥处理能有效促进膝柄木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结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的样地资料,选用Weibull分布,采用参数预估法建立了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模型;选用修正的Richards函数,采用非线性二乘的Marguardt迭代法拟合出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的树高曲线方程。经检验,两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