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1玉米大斑病 1.1表现症状及传播途径 1.1.1表现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为害叶鞘和苞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  相似文献   

2.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玉米生长后期叶斑病田间防治操作困难的问题,于2012年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河南省西平县分别针对春玉米的大斑病、夏玉米的小斑病及南方锈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控措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保护性与治疗性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玉米10~13叶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一次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田间作业,有效降低了玉米生产后期的叶斑病发生程度:大斑病病株率、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0%~71.1%、0.66~1.11和51.7%~81.4%;小斑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48~1.10和20.9%~35.7%;南方锈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25~0.60和7.4%~12.0%;保护了中下部叶片并推迟田间大斑病的初发时间;由于延长了叶片功能期,降低了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挽回春玉米损失2.4%~2.7%,可挽回夏玉米损失2.0%~8.6%。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喷药对后期叶斑病的防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莘县常年种植玉米5.3万hm^2,近几年常发叶斑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顶腐病、弯孢霉叶斑病等。它们单独发生或混合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有的危害叶鞘、苞叶和茎秆,一般从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天气适宜时,大量的病菌聚集,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失去功能,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的产量,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枯病、玉米条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侵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在大田,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首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棱形大斑,后期病斑常出现纵裂现象。多数病斑连片后,叶片变黄枯死,严重时整株变黄,早枯。天气潮湿时,病斑的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有时花丝或雄花颖苞上也生灰黑色霉层。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在生长中后期,由于温度、湿度条件很适宜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发生。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调查玉米的中下部叶片,如果发现病斑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免造成减产。玉米的大斑病和小斑病病原菌不同,为害的部位基本相同,防治的方法和用药相同。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为大斑突脐蠕孢菌,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严重发生时可为害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斑点,逐渐沿叶脉扩  相似文献   

7.
秦岭南麓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文 《种子科技》2012,30(9):43-44
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海拔680~1280m。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分为春夏两个玉米种植区,玉米大斑病是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异常、防治措施不及时与农田粗放管理、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等原因,玉米大斑病在我县春夏玉米种植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年份发病率高达45%,感病严重的品种在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发病率达80%以上,病情指数高达5级,导致植株在抽丝前期枯死。发病较轻的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严重影响玉米雌穗的灌浆,  相似文献   

8.
<正>1症状及病原菌1.1症状玉米大、小斑病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大斑病的发生较小斑病晚。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侵染叶鞘和苞叶,在玉米抽穗后发病较重。小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小而多,色较浅,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褐色半透明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展为近椭圆形黄褐色病斑。边缘紫褐色,较明显,有时为2~3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又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螺霉病或黑霉病,主要分布在热带玉米产区。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病害。1.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小(直径130%,发病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新病害。1.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小(直径12毫米),为淡黄色透明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22毫米),为淡黄色透明点,扩大后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25)毫米×(15)毫米×(12)毫米,严重时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央乳白色,边缘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主栽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覆盖全国,但玉米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给玉米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玉米大、小叶斑病是国内外玉米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干枯,影响灌浆成熟,使玉米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而减产,一般使玉米减产15%~2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品种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参试品种对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的数量逐年略有下降,对灰斑病和大斑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逐年提高,对丝黑穗病表现为抗性水平的品种数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1病害的种类与防治1.1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两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斑病、玉米枯叶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条斑病,该病最早于1976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玉米生产国和地区的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玉米田使用农药的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植保站了解到,目前该省大部分玉米主产区已不同程度的发生玉米大斑病,不同地块和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发生相对较重的肇州、林甸、双城、肇源、北安、肇东、富裕等地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在10%~40%之间,个别严重地块已接近100%;五常、木兰、爱辉、依安、龙江、集贤、密山等其它地区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在3%~10%之间,个别严重地块接近40%。目前病斑主要集中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且有往植株上部扩展趋势。发病品种主要有先玉335系列、郑单958、吉单519、鑫鑫1号等。分析发病主要原因有:(1)玉米密植栽培,导致田间  相似文献   

15.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种业导刊》2012,(5):25-25
1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据调查,河南省民权县玉米主要病虫害有15种,病害有9种,虫害有6种。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封顶病、玉米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蓟马、玉米叶螨、地老虎,玉米蚜虫、稻赤班沫蝉。  相似文献   

16.
1玉米大斑病 1.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底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发病叶片初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  相似文献   

17.
抗病育种——控制玉米叶斑病的最佳解决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米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决定了该类病害必须通过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加以有效控制。通过对我国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灰斑病发生历史的回顾、调查信息整理和2008年发生现状的分析,结合病原菌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的变化、玉米抗叶斑病基因的发掘和研究进展,提出我国未来抗玉米叶斑病育种的策略:构建品种抗性、产量性状平衡取舍的育种新思维,倡导中等抗性/水平抗性的选择和利用,开展抗病多基因(质量基因/数量基因)聚合育种,并逐渐向多病害兼抗品种选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据在全国18个省区的调查,常年发病率在10%~20%,严重年份可达50%以上,减产25%以上,并严重影响玉米品质,是玉米生产中继大小叶斑病、丝黑穗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完成的"玉米叶斑病病原菌变异及早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据介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品种更换和耕作方式的改变,河北省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等主要叶部病害常年发生面积近2000万亩,损失严重,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在防治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对病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灰斑病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东北辽宁、吉林局部地区发生严重,辽宁丹东地区玉米生长季节气温偏低、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是灰斑病的重发区,每年由于灰斑病导致玉米减产都在5%~10%。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病原菌是玉蜀黍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