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起源、危害、扩散途径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杂草稻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和耕作栽培措施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李敏  师慧  刘蓝坤  刘亚光 《种子》2016,(9):94-97
稻稗是世界性恶性杂草,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综合防除技术及抗药性意义重大,为加快其研究进程,找到解除稻稗种子休眠快速、有效的方法尤为重要.本试验研究了浓硫酸、NaOH、KNO3及赤霉酸浸种等化学方法及人工剥去颖壳、温水处理等物理方法对稻稗种子休眠的解除效果,结果表明,6种方法均能有效解除稻稗种子休眠.浓硫酸浸种40~50 min、2000 mg/L赤霉酸溶液浸种48 h对打破稻稗种子休眠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在83%以上;0.062 5% NaOH溶液浸种24 h、1% KNO3溶液漫种24 h、80℃变温处理、人工剥去颖壳亦能较有效地打破稻稗种子休眠,种子发芽率为64.67%~72.67%.  相似文献   

3.
稻稗混播互作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稻稗互作机制对揭示抑草稻的抑草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抑草稻材料6173、不抑草的地方品种93067以及已破除休眠的稗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稻稗混播法,研究混播水稻材料及稗草互作的生物学性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稻材料6173具有较强的抑草性能;水稻对稗草的抑制作用则主要对稗草的成苗率、孕穗期及抽穗有影响;相对于水稻对稗草的抑制效果,稗草对水稻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在单播时,93067和6173的成苗率、茎、根干重、茎长差异不明显,在与稗草混播的条件下,成苗率、茎、根干重、茎长差异明显,其中,93067茎、根干重仅为6173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93067茎长则仅为6173十分之三,而相应的与93067和6173混播的稗的草茎、根干重及种子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过程中,水稻对稗草的影响远小于稗草对水稻的作用。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稻稗互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调查与分析稻田恶性杂草种类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危害现状并进行科学防除,对提升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水平至关重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稻农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稻田恶性杂草有8种:杂草稻、稗稻、水花生、莎草、稻李氏禾野慈姑、千金子、马唐。其突出共性是抗逆性强,与水稻竞争水  相似文献   

5.
<正>调查与分析稻田恶性杂草种类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危害现状并进行科学防除,对提升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水平至关重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稻农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稻田恶性杂草有8种:杂草稻、稗稻、水花生、莎草、稻李氏禾、野慈姑、千金子、马唐。其突出共性是抗逆性强,与水稻竞争水分、养料、空间激烈,造成危害大,难防除。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杂草稻胁迫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杂草稻(0,4,8,12,16株/m2)胁迫对栽培稻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参数、透光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杂草稻发生密度的增加,杂草稻胁迫不同程度抑制了栽培稻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栽培稻正常的生理功能,杂草稻的存在对栽培稻和杂草稻的共生群体的透光率造成了影响,在距地面20,50,80 cm和穗下10 cm,较对照分别降低54.03%~72.49%,39.68%~61.57%,48.98%~54.40%,38.07%~56.76%,达显著水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以及膜脂过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栽培稻生育进程和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灌浆中期尤为明显;与对照(杂草稻发生密度为0)相比,杂草稻发生密度为4,8,12,16株/m2时,栽培稻产量分别下降了16.73%,43.01%,66.61%,83.24%,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密度杂草稻胁迫时,影响了栽培稻群体的透光率,造成地上光合能力下降,栽培稻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是造成栽培稻产量降低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8.
杂草稻竞争对栽培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防控杂草稻,以杂草稻WR03-12、栽培稻沈农26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替代法,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沈农265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导致栽培稻沈农265根质量、根体积、根冠比、根伤流速率、根系吸收面积、单位根质量氧化力、单株根系氧化力等显著降低,降低程度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大而加剧.随杂草稻密度增加,栽培稻的产量极显著降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不利影响很可能是导致栽培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徐小荣  夏九云 《种子科技》2010,28(10):31-32
<正>杂草稻俗称野生稻、自生稻、红米稻等,而野生稻、红米稻是普通栽培稻的先祖,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古书称之为"秜"、"稆"等,农民称之为"鬼禾",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种质资源,也是雄性不育系育成的  相似文献   

10.
刘耀鸿 《种子科技》2023,(20):129-131+144
从形态特性、落粒性、休眠性、抗逆性等方面阐述杂草稻生物学特性以及简要概述杂草稻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阐明杂草稻综合防治困难的原因,又进一步分析了由于杂草稻对稻米产量、稻米品质以及稻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为害,并提出了杂草稻的详细综合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增加稻农的收入,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从稻蟹种养的产地环境、田间工程、综合种养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出了唐山地区稻蟹种养绿色高效新技术,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生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直播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种植方式,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文详述了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生产上主要存在的湿润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从产量、杂草防治和抗倒伏特性分析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宜品种培育、氮肥施用、抗倒伏、杂草防治、农机农艺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展望了直播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直播稻的高产抗倒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直播稻面积扩大,种植年限延长,杂草稻和假稻这"两稻"在江苏省南北各地直播稻田严重发生和危害,成为困扰直播稻生产的两大难题。在"两稻"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田块,将直播种稻改成栽插种稻,包括手栽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菌侵染水稻稻穗引起的真菌病害,现已成为世界稻谷主产区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大的为害。由于此病害在早期发生较轻,因此,长期不被人们重视。为了加强人们对稻曲病的广泛认识,笔者从近年来国内外稻曲病研究进展入手,综述了病原菌在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分子生物学、毒素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等,分析了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了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揭示稻曲病原菌致病机制及稻曲病有效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免耕、直播稻技术的推广应用,杂草稻迅速蔓延,已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分析了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合理耕作,破坏杂草稻的生存;及早拔除,降低杂草稻的为害;清洁种源,控制杂草稻的传播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亚种间、品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是在稻田或可耕地周边生长的类似杂草并兼有野生稻和栽培稻特性的稻属植株或群体。迄今对杂草稻的发生和进化尚有很多的争论和假说,本研究通过水稻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以及亲本与杂交后代籼粳分化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对杂草稻起源和进化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亚种间和品种间特定亲本杂交组合(7个籼/粳,4个籼/籼)的后代中均可分离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其频率为籼/粳>籼/籼;籼粳交或籼籼交F2-F4代群体中产生类似杂草稻植株的频率随世代增加呈现递增趋势(F2最低为1.26%,F4最高为15.35%),这与双亲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即籼、粳亚种的遗传背景差距越大,其杂交组合后代中产生杂草稻的机率越高;籼/粳交组合安山稻/9311F3代分离群体中类似杂草稻的植株以籼型为主(占52.8%);韩国粳稻品种安山稻在籼粳组合中不论作母本或父本,杂交后代都易产生类似杂草稻单株,这可能与其籼粳组分遗传异质性较高有关;粳/粳组合后代中未鉴定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预示粳稻品种间杂交可能不易产生杂草稻。本研究为杂草稻的防控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防治水稻稻曲病农药产品登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水稻稻曲病危害日益加重,从而受到农业科技部门关注。分析其主要因素为水稻品种更新、耕作制度改变和施肥水平提高,逐步使稻曲病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不仅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同时稻曲病米粒及米糠对人畜有毒性。虽然选用抗疫品种、科学合理施肥,有利于减轻稻曲病的危害,而掌握施药适期及时使用农药防治,仍是有效控制稻曲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从而登记防治稻曲病的产品相应扩展。稻曲病危害加重后,为相关杀菌剂品种扩大了市场容量。据统计至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株型水稻对杂草稻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混插其中杂草稻的生长状况。在两种杂草稻密度下,相对于分蘖中等、直立穗型沈农265,分蘖力强、大冠层、弯曲穗型辽盐16都能显著降低移栽稻田中杂草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植株干物重。在12株/m2杂草稻干扰下,齐穗期沈农265的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干物重明显下降,这些最终会导致其产量的下降,而辽盐16的穗数、干物重等因子下降并不明显。在两种株型中,辽盐16对杂草稻竞争力强,这对农业生产中杂草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杂草稻的发生规律、植株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严禁杂草稻作为种源进入农田,在水稻生长季节,根据杂草稻和栽培稻特定发育阶段植物学形态差异,适时剔出、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20.
以收集于宁夏9个县(区)的105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鉴定评价其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子粒性状等农艺性状,分析宁夏杂草稻的主要特性。结果表明,宁夏杂草稻的穗抽出度、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在20%以上;株高、穗长、结实率、剑叶长、剑叶宽次之,变异系数在10%左右;子粒性状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在5%左右;生育期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仅为1.91%;茎叶和子粒的质量性状的表型变异与栽培品种基本一致。总之,宁夏杂草稻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较小,变异类型较单一,大多数农艺性状表现与当地栽培稻相近或相似,这种相似性有利于杂草稻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