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试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建国4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品种的增产潜力以每年8 kg/hm2增长的同时, 纤维强度约提高了2.35 CN/dtex, 产量与  相似文献   

2.
1973-2000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改良与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3-2000年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域试验资料及同期该棉区棉花品种推广的统计数据,总结了棉花品种改良的主要成绩,分析了棉花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效率.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率逐年下降,早熟性、抗逆性和部分纤维品质指标的改良效率有所提高.探索性提出了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棉花良种普及率及自育品种变化情况,针对目前美国转基因棉花在该区生产中优势,加强国产品种的推广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的系列报道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上遗传改良的成效. 对不同历史时期11个代表性品种两年7点的试验资料和30多年区域试验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  相似文献   

4.
棉区耕作制度改革和棉花生产布局北移后,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主要表现在:现有棉花品种生育期偏长,易导致晚播晚熟,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棉花株型较松散,难以适应间作套种的生态环境;促进早发早熟、肥水科学管理、旱碱地保苗等栽培技术跟不上;旱碱低产棉田改良难度较大。为此,建议开展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5.
湖北棉区棉花品种改良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商品率高、涉及行业多、产业链条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棉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 500万亩左右,棉花生育期间的光照、热量充足,棉花纤维品质较优,是国家的优质棉基地.半个世纪以来,湖北棉花品种改良取得了辉煌成就,培育了 40多个优良棉花品种,为湖北棉花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但面对当前棉花市场的新情况,湖北棉花品种仍然存在纤维品质单一、产量徘徊不前等不足.因此对湖北棉区棉花品种改良方向和对策进行探讨,对提高湖北棉花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面向21世纪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对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棉花纤维品质与纺织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植棉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过近20 年的改良, 我国28~29m m 长度的棉花品种综合纤维品质指标与国外相差不大, 但品种的纤维长度类型单一。随着纺织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需要通过培育不同档次纤维的棉花品种、提高早熟性和抗病虫性多种途径进行改良, 也需要栽培技术的改进。纤维内在品质在流通领域的价值急需考虑。  相似文献   

7.
高品质抗虫棉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抗虫棉的选育取得了可喜进展,但抗虫棉品种的纤维品质需要改良.因此,培育纤维长、强、细兼备的高品质抗虫棉是"十五"棉花育种的重点内容.石家庄市农科院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同时,就开始注重抗虫棉品种纤维品质改良研究,本文就我院高品质抗虫棉的选育结果略作分析,为我国抗虫棉品种纤维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及品质区划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湖北省“九五”以来育成的16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纤维长度较好,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湖北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居全国中上等水平,纤维色特征相比较差。在分析湖北省三大棉区的纤维品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将鄂东、鄂北、江汉平原棉区分别建成中长绒、中短绒和中绒三种类型原棉生产基地。对如何提高湖北省原棉质量,从改良棉花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实施品质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唐淑荣 《中国种业》2006,(12):39-41
通过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和北部特早熟棉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布点试验,正确评价棉花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纤维品质的差异.为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产棉省纤维品质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唐淑荣  杨伟华 《棉花学报》2006,18(6):386-390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纤维抽查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十五”期间我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指数、比强度、麦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我国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 mm~29 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 cN.tex-1~29 cN.tex-1,麦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位于长江流域棉区的几个产棉省(如江西、湖北、湖南)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指数、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其它省份,但麦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西北内陆棉区(新疆)的麦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黄河流域棉区主产棉省纤维指标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和系列研究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株铃数、 铃重、 衣分)上的遗传改良成效。 对不同历史时期10个代表性品种2年5点的试验资料和30多年的区域试验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  相似文献   

12.
棉花纤维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纺织品的质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我国自育的洞庭1号和徐州1818两品种,分别在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区域试验中,产量连年居首位,定为国家区域化良种。据农林部1972年统计,推广面积前者为665万亩,后者为922万亩,对促进我国棉花生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均由于纤维强度较低,成纱品质不高,影响棉布的坚牢度,面积不能进一步扩大。其它如高密933和徐州58的皮棉产量亦过得硬,在黄河流域棉区表现甚为突出,也由于强度较差,而得不到推广。重视棉花丰产性能而忽视纤维品质的提高,在棉花育种上应引为教训。  相似文献   

13.
在2014年去新疆执行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抽检项目的过程中,通过现场抽样和种子站、团场、种子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和情况汇报,比较全面地考察和了解到新疆兵团在棉花区划种植方面的推进措施:在保证棉花生产多样化的前提下,以师为推进集体,通过科学的田间评比试验选择各棉区表现最优异的棉花品种,利用其生产集约化,管理垂直化优势,2011年开始推行"一师一品"或"一团一品"的分区种植模式,各团场品种选择按照品质优先原则进行单一品种种植、全程统一质量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走在了我国实现棉花区化种植管理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薛中立 《中国种业》2015,(12):48-49
摘要: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长江流域棉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沙洋县地处长江中游汉江平原,是国家重点的优质棉基地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棉花种子市场的放开,棉花品种选育单位不断增加,棉花品种繁多,一部分品质差、抗性弱、产量低的棉花品种充斥市场,对棉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较大。近几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加大了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种植推广品种的选育力度,一批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棉花新品种被广大棉农所喜爱。为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筛选最适宜江汉平原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摘要: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长江流域棉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沙洋县地处长江中游汉江平原,是国家重点的优质棉基地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棉花种子市场的放开,棉花品种选育单位不断增加,棉花品种繁多,一部分品质差、抗性弱、产量低的棉花品种充斥市场,对棉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较大。近几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加大了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种植推广品种的选育力度,一批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棉花新品种被广大棉农所喜爱。为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筛选最适宜江汉平原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1978—2007年中国陆地棉品种主要特性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陆地棉品种的遗传性状在不同年代间的变化规律,利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在1978—2007年审定推广的836份陆地棉品种数据库,对陆地棉品种的1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棉区品种的单铃重、皮棉产量和比强度三个性状随着年代变迁,呈明显升高趋势,比强度尤为突出;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种植密度随着年代变迁在逐渐降低,而西北内陆棉区的种植密度在增加;叶色、第一果枝节位、铃形、马克隆值和枯、黄萎病抗性在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生育期、衣分、纤维长度在年代间变化平稳,株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变化趋势也较平稳。研究得出1978年以来中国棉花审定推广品种的农艺性状稳定一致且表现良好,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尤其纤维比强度)有明显改良,在马克隆值和枯、黄萎病抗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GGE双标图划分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乃银  李健 《作物学报》2014,40(5):891-898
长江流域棉区棉纤维品质区域特征明显,合理划分纤维品质生态区有助于提高原棉品质和配棉效率。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分析2000-2012年期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环境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互作模式,提出长江流域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案。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可划分为“中等品质生态区”、“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和“低马克隆值生态区”。其中,长江流域中等纤维品质生态区涵盖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岗地棉区、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南襄盆地棉区、湖南省环洞庭湖东部和西部棉区、江西省环鄱阳湖棉区、安徽省沿江与江淮棉区、江苏省宁镇丘陵与沿江棉区和浙江省沿海棉区,纤维品质较好,代表了长江流域的总体水平;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位于湖南省环洞庭湖北部滨湖沃土棉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良,而马克隆值偏高;低马克隆值生态区涵盖长江流域最西边海拔较高的棉花熟期早长势较弱的四川丘陵棉区和最东边土壤含盐度较高且棉花长势较弱的江苏沿海棉区,纤维马克隆值达到B级水平,为长江流域马克隆值最好的区域,但纤维比强度水平一般。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在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面的应用效果,可为长江流域棉花区域化种植和纺织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决策支持,也为其他棉区和作物生态区划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花品种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琴 《种子科技》2005,23(3):137-138
目前,全国棉花种植依据其不同的生态类型划为三大棉区,即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新疆录属西北边陲,西北内陆棉区主要就是指新疆棉区.而在这三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所占比重正在逐年增加.据农业部2000年统计,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的植棉面积分别占全国的30%、43%和26%,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38%和34%.由上述数据可看出,新疆棉花的产量较高,但综合品质经农业部纤维测试中心检验却在全国的末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地域和年份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抽查样品的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十五”期间中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STATA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各纤维品质指标在年度间有波动。按生态区划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但马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特征等方面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长度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156,呈高度正相关;整齐度指数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00,呈中度正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与国际乌斯特公报进行比较,中国“十五”期间棉花纤维综合品质达到国际中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九五"与"八五"我国自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八五"与"九五"刊于<中国棉花>我国自育的163个各种类型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八五"育成的74个品种主体长度平均30.34mm,2.5%跨长29.31mm,"九五"育成的89个品种2.5%跨长平均29.37mm,"九五"与"八五"相比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变化.麦克隆值分别为4.28和4.45,"九五"比"八五"提高0.24,即纤维略变粗.比强分别为20.53cN·tex-1(ICC校准)和21.49cN·tex-1,"九五"提高了0.67cN·tex-1.新疆和长江棉区育成品种的纤维品质好于其他棉区.方差分析表明,仅有长江棉区中熟品种比强"九五"较"八五"提高达显著水平.应加强纤维长度在31mm以上,比强在25cN·tex-1.以上品种的高品质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