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豆荚螟Etic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是多种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1978年郑州姚桥公社有几十亩大豆,遭受豆荚螟幼虫为害,减产5成左右。过去记载第一代发生在5、6月,为害毛苕和春箭舌豌豆。据我们观察豆荚螟第一代发生在4月份,主要为害小叶金鸡耳。  相似文献   

2.
稻水蝇是钻心为害水稻上的一种蝇类害虫,自七十年代以来,该虫上升为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多年来对该虫定名较混乱,发生规律不太清楚,防治比较被动,在生产上往往受害较重。现已确定我县的稻水蝇与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最近鉴定的菲岛稻水蝇相同,为国内一种新害虫。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种名为(Hydrellia philippinaFerino),中文名称:菲岛稻水蝇,亦称菲岛毛眼水蝇(以下简称稻水蝇)。该虫除为害水稻  相似文献   

3.
豆荚螟Etiella zinkenella 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分布较普遍,尤以南方为害较重。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此虫的为害亦见加重。据调查,第三代幼虫在夏播大豆上的为害损失达24%。为了进一步掌握此虫的发生规律,1982年和1983年对此虫的生物  相似文献   

4.
龙海市毛豆年种植面积7500hm2。斜纹夜蛾是为害毛豆的主要害虫。其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为害重。随着毛豆种植面积扩大,斜纹夜蛾的发生数量越来越多。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并为害豆荚表皮,造成豆荚白斑,失去商品价值,个别虫害严重的豆田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schler)]是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从2005年初次在河北省暴发以来,危害日趋严重。经查阅文献,虽然有该虫的分布记载,但缺乏生物学相关报道,没有该害虫为害玉米的记载。自2005年起连续3年对该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并开展了防治试验等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葡萄羽蛾是近年吉林地区发现为害葡萄果实的一种新害虫。以山地和管理粗放的果园为害较重。该虫在吉林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幼虫为害果实,且频繁转果为害,造成大量落果和部分畸形果,是当前生产上应高度重视的新害虫。可在幼虫蛀果前和蛀果初期,喷施合成菊酯类和低毒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另外,清洁田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等可明显减轻为害。  相似文献   

7.
豇豆田豆荚野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称豆荚螟、豆野螟,是如皋市夏、秋季豇豆上常发、重发害虫.发生为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豆荚被害率达50%左右,重发田块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产量与品质.由于豆荚野螟幼虫钻蛀为害,生产中常用的敌百虫、毒死蜱(乐斯本)等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多数不及50%.为控制为害,不少菜农频繁用药,加大用药量,有的将2~3种药剂任意混用,常是今天打药,过不了几天就上市,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为切实解决生产中豇豆豆荚螟防治难题,笔者于2003~2007年进行了豇豆田间豆荚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观察与防治技术试验,提出了提高田间防治效果,减轻为害的有效措施.2006~2007年在如城镇等蔬菜种植园区示范推广,豇豆荚果被害率被控制在10%以内,保荚效果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双斑萤叶甲是北疆棉田的一种新害虫。1998年在新疆奎屯垦区(农七师)首次发现以来[1~2],2004年在博乐地区棉田发生并为害[3],在短短的几年中已扩散到石河子地区。2005年新湖垦区首次发现双斑萤叶甲点片危害棉花,2006年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从2005年的80hm2发展到2006年的513hm2,目前已成为该垦区棉田中继棉铃虫、棉蚜和棉叶螨后的另一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杨贤智 《植物医生》1997,10(6):13-14
桔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ni-tance)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o),在我国南方地区均有分布,为害柑桔、茶树、枇杷、龙眼、柿、葡萄、蔷蔽、玫瑰等数十种植物.在柑桔上,桔刺粉虱过去为害较轻,属于次要害虫.但自90年代以来,在广东省广州、东莞、博罗、普宁等柑桔主产区,以及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严重发生,已成为柑桔的主要害虫,给柑桔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据调查,该虫1993年在广东柑桔上发生为害面积达1.5万公顷、在茶树上发生为害约0.3万公顷.现将桔刺粉虱的发生为害情况、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生育期,植株各部位均可遭受多种害虫的为害。其中大豆蚜、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笔者结合多年农技推广经验,介绍大豆各生育期害虫综合防治方法。1播种期防治大豆播种期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的越冬虫态。1.1整地、精耕细耙大豆收获后,及时翻耕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特别是在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期,增加铲趟次数,实行多耕多耙,可以破坏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  相似文献   

11.
空间分布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豆荚螟是为害沙冬青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及其天敌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害虫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地统计学是深入研究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2018年5月-6月,选择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分布片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沙冬青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沙冬青有虫株率为100%,豆荚受害率为23.02%,豆粒受害率为14.11%;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密度为(0.296 9±0.002 0)头/荚,寄生性天敌密度为(0.012 0±0.000 2)头/荚。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拟合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半变异函数曲线,其全方向半变异函数曲线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和球面模型,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害虫和天敌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8.61~434.05 m和159.05~426.88 m。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害虫和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呈斑块状分布,二者存在空间依赖性和互补性。天敌对害虫有一定的空间跟随效应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分布及越冬地域也在发生变化。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越冬北限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不过北纬34°线,近年发现该虫在更北的黄淮海夏玉米-小麦轮作种植区新乡市(北纬35°)发生为害,为该种植模式下发生的新害虫。为了准确监测,科学、有效地制定该害虫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对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稻蛀茎夜蛾可以在小麦-玉米轮作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河南新乡该虫为害穗期玉米并顺利越冬的事实是首次报道。应用灯光监测并结合田间幼虫调查发现,当地稻蛀茎夜蛾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在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在小麦或早春玉米上产卵,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玉米和小麦,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飞往夏玉米田内产卵,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第2代幼虫化蛹后于8月初开始羽化形成第2代成虫,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钻蛀夏玉米穗和茎秆,9月下旬幼虫陆续沿茎秆钻入玉米残桩基部越冬。综合调查结果,绘制了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年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13.
陕南稻赤斑黑沫蝉发生与为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属同翅目,沫蝉科,别名雷火虫,泡泡虫。1986年汉中地区发现该虫为害水稻,现已成为陕南巴山浅山、丘陵地区水稻上的一种新害虫,对我省水稻生产构成新的威胁。一般受害田减产10-20%,重者可达30%以上。 为害情况 稻赤斑黑沫蝉主要为害水稻,其次为害玉米、黄豆及其它禾本科植物。 该虫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汉中、安康部分浅山、丘陵稻区。1986年只在扬河区个别村  相似文献   

14.
水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 Fallén)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可造成10%~20%的减产,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而在海南之前未有该虫发生为害的相关记录或报道。2018年8月笔者在海南三亚发现了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为水稻潜叶蝇,补充了水稻潜叶蝇新的分布记录。评述了该虫对水稻种植及水稻南繁育种制种的的潜在为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毁林新害虫花椒绵粉蚧的发生为害,重点研究了其在山西省的发生分布、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三年,在山东省东阿县发现一种蚧虫类新害虫,该虫发生在大豆上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对当地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标本经山西农业大学汤(衤方)德教授鉴定为:毡蚧属鲍氏毡蚧Eriococcus borchsenii(Danzig)该虫在聊城地区尚属首次发现。经过调查观察,该虫在东阿县一年发生三代,危害大豆的地上部分,在茎叶和豆荚上刺吸汁液,严重的虫体覆满整株茎叶呈重叠鳞片状,除直接危害外,害虫排泄物还引起煤烟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在小蓟、苣卖菜等杂草上寄生,未发现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全国二点委夜蛾暴发概况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发生的害虫——二点委夜蛾[ 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异名Athetis lepigone ]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暴发,呈现出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虫量密度高、田块间差异大,幼虫发育不整齐、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总结造成二点委夜蛾暴发的原因,即虫源基数的积累是大发生的先决条件,小麦-玉米连作和小麦秸秆还田等栽培耕作制度营造了害虫的适生环境,黄淮海大部小麦收获期推迟,使得玉米苗期与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期吻合度高,6月下旬和7月上旬降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为害;提出了将二点委夜蛾列入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常规测报,提高植保技术人员对新发害虫规律的认识,投入科研力量加强基础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夏在广昌县荷花中发现一种类似潜叶蛾(蝇)类为害荷叶的害虫,鉴定为莲潜叶摇蚊,属省内新纪录。目前,国内已知的分布亦仅限于湖北等极少数地区。莲潜叶摇蚊 Stenochironomus nelumbus(Tokunaga et Kur)系观赏莲(荷花)害虫,在荷花浮叶上发生为害极其严重。被害叶上每叶有幼虫几条至几十条、甚至上百条  相似文献   

19.
杨玉贵 《植物保护》1965,3(5):173-173
辽宁省西部绥中县的白梨,每年春季受梨星毛虫、天幕毛虫和山楂粉蝶三种食叶害虫严重为害,其中梨星毛虫分布全县,梨树受害最重。 三种食叶害虫的发生为害期 这三种食叶害虫都是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梨星毛虫在树皮裂缝  相似文献   

20.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