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蝉兰,通常是指兰科兰属(Cymbidium)中一部分大花附生种类及其杂交种,是世界上栽培最普及的洋兰之一。仅次于卡特兰(Cattleya)和蝴蝶兰(Phalaenopsis)。大花蕙兰类花大而多,姿态优美,色泽丰富而艳丽,花期长,容易开花,生长健壮,适应性强,栽培比较容易。适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蝉兰,是兰属(Cymbidium)中一部分大花原生种及其杂交种的总称。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广西等地是大花蕙兰类许多重要原生种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各地栽培的大花蕙兰主要是我国原产的原生种类。只是近些年,改革开放以后才从国外引进了部分杂交种大花蕙兰的品种(见彩页)。常见栽培和用作杂交亲本的大花蕙兰类原生种约有20种。我国栽培比较普及的种类约10余种,现将其中几种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又称西姆比兰、虎头兰,通常是指兰科兰属(Cymbidium)中一部分大花附生种类及杂交种和品种,是世界上栽培最普及的洋兰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极为畅销。大花蕙兰属多年生、兰科草本植物,花大而多,姿态优美,色泽丰富而艳丽,花期长,容易开花,生长健壮,适应性强,栽培比较容易,适  相似文献   

4.
兰属(Cymbidium)植物约有60—70种和许多变种。它仅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我国西南部、印度和缅甸的北部是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产于该地区的附生、大花类型的种类在我国多称为“虎头兰”,因其形态及花上斑纹而得名。在台湾称为“喜姆比兰”,是拉丁名的译音。许多栽培者往往把“虎头兰”类也称为“洋兰”,其实很多种都原产于我国。  相似文献   

5.
大量元素、激素和糖对大花惠兰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花惠兰是兰属植物中大花种类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碧云兰(Cymbidiumlowianum)、西藏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等,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其观赏价值同卡特兰、蝴碟兰等相近山.大花惠兰在自然条件下增殖率很低,一般采用分根无性繁殖,但繁殖速度很慢.通过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植株.对大花惠兰的组织培养已有报道,现将1999年大花惠兰组织培养中大量元素、植物激素和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花蕙兰Cymbidium,又称虎头兰、蝉兰、东亚兰或喜姆比兰,是兰科兰属中许多大花附生原种和杂交种的总称。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大花蕙兰均为经过多代杂交选择而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其花形、花色极为丰富,美丽鲜艳,株形亦十分漂亮。  相似文献   

7.
兰花百态     
莲瓣兰 莫文仓摄影 墨兰 林庆民摄影虎头兰李良摄影大棒虎头兰谢庆标摄影藕色莲瓣兰莫文仓摄影大花绿莲瓣兰莫文仓摄影-...............兰花百态  相似文献   

8.
大花蕙兰在台湾称虎头兰,在日本叫东亚兰。台湾主要产地在海拔500-1200米的南投鱼池、埔里、仁爱乡及台中新社乡等山区。  相似文献   

9.
大花蕙兰     
大花蕙兰因其花舌(唇瓣)的花纹颇似虎头,又称“虎头兰”,它的株形舒展大方,花大而繁多,花色艳丽,有洋兰优美之姿,又有中国兰淡雅之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一种世界流行的室内盆花。日本人称其为“东亚兰”,欧美人则称它为“新美娘兰”。 大花蕙兰由一些原产喜马拉雅山、泰国、缅甸和印度的原种如独占春(Cymbidium  相似文献   

10.
红花系大花蕙兰的杂交亲本及育种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红花系的大花蕙兰,由于喜庆热烈,深为中国人推崇。大花蕙兰育种先进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新西兰等。育种方法仍以杂交为主。大花蕙兰为杂交种,多数具有虎头兰,象牙白、碧玉兰、美花兰、黃蝉兰等血统。由于大花蕙兰的持续高价,一些单位开始了大花蕙兰的引进生产,有的正在开展大花蕙兰的育种工作。本文就目前红花系的火花蕙兰育种进展及其著名的亲本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花蕙兰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蕙兰是“喜姆比兰”属大花和中花型品系的地栽和半地栽种。原产东南业地区,是高山地生兰,所以又称为“东亚兰”,也有人称“新美娘兰”、“虎头兰”,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高湿、光照充足,通气良好、昼夜有温差的  相似文献   

12.
答。虎头兰又称大花蕙兰。其花大,花型整齐,色泽鲜艳,花期长。 栽培基质 虎头兰为附生兰,在原生地是附着石头或树干上生长的,兰根基本裸露在空气中,种植时应注意根部透气。基质应选用阔叶类林木树皮(如龙眼树皮)、砖块、石子、水苔、泥炭土、蕨根等。将栽种材料破碎成1—1.5厘米大小的料块,用四壁多孔的陶质花盆。不能用栽种花草的培养土种植,否则通气和透水性不良,不利生长。家庭用15厘米左右的盆,宜种3—4株兰苗。 水分要足 虎头兰喜水。特别是夏天,一天要浇两三次。但它也有贮水组织,一周不浇水也不致枯死。  相似文献   

13.
<正>美冠兰是兰科植物中的大属,又称芋兰、沙漠兰花、灯芯绒兰花,全属约有250多个原生种,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南部非洲数量最多,是稀有草原兰花的主角。我国有14种,产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有一些大花种类可供观赏。除用于药材栽培外,也可作花坛、家园、地被植物栽培或作盆栽观赏。美冠兰除少数几种为附生兰,其余为地生兰。植株具有球状的地下假鳞茎,叶通常2~3枚,长卵形或矩圆状  相似文献   

14.
以从日本引进的24个大花蕙兰品种为材料,检索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60年(1941-2001)的大花蕙兰品种(GREX)登录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品种涉及13个原生种,不同的原生种在品种形成过程中参与的频次有很大差异,如美花兰(C.insigne)、碧玉兰(C.lowianum)、独占春(C.eburneum)和虎头兰(C.hookerianum)等在这些品种中的遗传贡献较大,其余如红柱兰(C.erythrostylum)、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等的遗传贡献则因品种而有较大差异。根据各原生种的遗传贡献进行不同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知道引进的大花蕙兰品种对原生种的遗传多样性保存量最多的是C.Wakakusa、C.Melody Fair、C.Lunagrad和C.Walu,原生种70%以上的多样性遗传基础在这4个品种中可以体现。对原生种的遗传多样性保存量最少的是C.Sarah Jean,只有39.7%。品种的原生种的遗传多样性保存量可以作为大花蕙兰的育种亲本选择指标之一,用于指导提高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正>大花蕙兰具有植株健壮、花序硕大、开花繁多、花色丰富,花期长等优点,其自然花期恰逢冬、春季节,尤为适宜元旦、春节期间陈列观赏,可根据植株规格的不同,做不同的盆栽,陈设于客厅、居室等处,以烘托节日喜庆欢乐的气氛。大花蕙兰也称虎头兰、东亚兰等,从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兰科兰属中大花型附生种的杂交后代中培育出来。按其花色分可分为红花系、黄花系、绿花  相似文献   

16.
大花蕙兰是世界兰坛中最为常见和普及的洋兰种类。系指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和我国南部等地区的兰属(Cymbidium)中一些附生性较强的大花种和主要以这些原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的人工杂交种。由于它们与蕙兰(C.fabert)较相似而花朵硕大,故名。在台湾又称“新美娘兰”(音译)。大花蕙兰植株潇洒,花朵硕大,花形端庄,花期特长,加上植株  相似文献   

17.
黄金小神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小神童是香型大花蕙兰中的名品,花色金黄素心,香气醇正,花大易开。但由于它是台湾10余年前用四季兰(有的说是春兰)和虎头兰杂交而得的,后代性状分离大,品质差异很大,而且市场上还有很多如“金童子”、“金黄素”等黄色素心品种都打着“黄金小神童”的名号叫卖。笔者6年前有幸购到一丛3株上品“小神童”  相似文献   

18.
虎头兰又名青蝉兰,属附生兰类。假鳞茎粗大(长椭圆形),因而植株大,生性强健,易栽培,具有抗病耐寒的能力。笔者1994年3月从云南建水邮购400克生草丛,植于一个大陶盆中,用普通兰土作基质。兰株一时长势尚好,但却3年未见花,且日趋瘦弱。为弄清究竟,1996年霜降前笔者将苗倒出,见盆土板硬,根被粗糙,失去生机,盆土周围布满了根,并牢牢紧贴在盆内壁上。于是我查阅有关虎头兰的专著和文章,采取了如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园艺》2010,(7):40-40
<正>2月盆花行情2月上旬为农历春节前的销售高峰期,兰花类中的蝴蝶兰为年节花礼主要用花,受气温回升影响,节前一周进货量持续增多,使年前货量充裕,2月蝴蝶兰成交量较1月上升5.1%,但成交均价下滑约1~2成;春节应景兰花大花蕙兰(虎头兰),于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后大量供货市场,适逢虎年再加上品系多  相似文献   

20.
正盆花行情今年春节提前,加上其他活动频繁,使供销双方在备货和销售时间上更显短促。相比上月,1月台北花市盆花在进货量、交易量、均价上都有两位数增长。蝴蝶兰呈爆发性增长,虽同比均价微降2.1%,但进货和交易量均增长5%~6%。兰花类蝴蝶兰供货量快速攀升,1月20日前达到高峰。交易初期以红、粉花等大花品种销售强势,1月10日尾牙后转向中小花,如‘紫蝶’‘沙西米’‘晶钻’‘满天红’等。国兰、拖鞋兰、虎头兰到货量较往年略减。虎头兰到货有素盆和组合盆,素盆以‘小绿王’‘伴月’(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