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属植物种子中棉酚及其旋光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21个野生棉种和4个栽培棉种有代表性的品种种仁中的棉酚及其光学异构体的含量。各个棉种的棉酚含量从0到4.06%,差异很大;各个棉种种仁中的左旋(-)和右旋(+)两种棉酚旋光体的含量均不相等,只有海岛棉以(-)棉酚居多;4个栽培棉种内各品种间(-)棉酚的量与两种旋光体之和的比值高度一致。除比克氏棉(G. bickii)外,澳洲棉(G.anstrale)、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和斯特提棉(G.sturtianum)均是种子无腺体且无棉酚的种质。阿拉伯棉(G.stocksii)和索马里棉(G.sonalense)种仁内虽有腺体,却难以测到棉酚。与经典法相比,HPLC法所测棉酚的量较低,原因在于前者所测常包括棉酚衍生物,而后者只测棉酚本身。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的棉铃虫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转Bt基因棉保铃棉、中棉30与棉常规品种防治和不防治情况下棉铃虫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棉铃虫卵的发生时期基本一致,发生量则差异较大;(2)转Bt基因棉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量远低于常规棉(平均低72.4%);(3)在生长前期各处理均有一定数量的天敌类群,对棉铃虫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我省种植的夏播棉主要品种是辽棉九号。它在冀东早熟棉区为春播,在冀中、南地区可进行夏播。据几个县夏播试种结果,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高。1987年成安县试种35000亩,一般亩产籽棉130—145公斤,高的达250公斤,棉麦套种比小麦玉米套种增加收入149.37元。据种子部门统计,1988年我省南部地区种植夏播棉128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的9.3%。夏播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省南部地区夏播辽棉九号应掌握以下几项关键性技术: 一、适时播种。根据辽棉九号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应合理确定播种期,过早烂铃多,棉花品质差;过晚成熟期推迟,霜后花多。适播期是:套种应在5月20—25日为宜,平播最迟不能超过6月15日。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AD)_2)、与瑟伯氏棉(C.thurberi,D_1)、辣根棉(G.armourianum,D_(2-1))、裂片棉(C.lobatum,D_7)和松散棉(C.laxum,D_8)等4个D染色体组的杂种三倍体F_1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及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的研究结果。这4个种间杂种F_1,有的表型象海岛棉,有的象野生二倍体棉,有的表现为中间型。每细胞染色体平均构型依次为:12.83Ⅱ+13.27Ⅰ+0.024Ⅲ;12.10Ⅱ+14.84Ⅰ;12.44Ⅱ+14.24Ⅰ+0.02Ⅲ和12.70Ⅱ+13.40Ⅰ+0.025Ⅲ+0.033Ⅳ;完全配对成13Ⅱ和13Ⅰ的细胞,其比例分别为60.3%、19.9%、42.2%和45.9%。这表明:在这4个D染色体组棉种中,以瑟伯氏棉与海岛棉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松散棉、裂片棉,而辣根棉的关系最远。本文还讨论了这4个D染色体组种与海岛棉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棉棉株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转基因棉和各自的常规棉亲本为试材,研究转基因棉与常规棉间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供试的3个转基因棉棉株体内缩合单宁、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低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单宁酸、棉酚、果糖、海藻糖、鼠李糖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也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有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影响了棉株体内上述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同时,本研究首次在棉株体内发现了单宁酸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转双价基因棉对高抗Bt棉棉铃虫的抗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喂饲法,测定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41、SGK321)、转单价基因棉(中棉29)及常规棉(苏棉12)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棉主茎叶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明显高于或稍高于转单价基因棉,且随棉花生长发育期的推移抗虫性下降速度较慢,如第8叶后中棉41(ZM41)对抗性和敏感初孵幼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0.0%~40.0%和100%~85.6%,而中棉29(ZM29)分别为30.0%~15.6%和84.0%~71.1%。转单、双价基因棉生长中后期主要受害部位对抗、感棉铃虫的抗性高低次序均为:嫩蕾、顶部嫩头、侧枝嫩叶,其中转双价基因棉嫩蕾对敏感棉铃虫和顶部嫩头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显高于转单价基因棉。转单、双价基因棉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低于敏感棉铃虫。  相似文献   

7.
赵小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237-237
本文介绍了高品质棉科棉三号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棉对高抗Bt棉棉铃虫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敏感品系棉铃虫在苏棉12和玉米上的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为对照,研究了新棉33B对高抗Bt棉棉铃虫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品系棉铃虫在转基因棉中后期主茎顶部嫩叶、侧枝嫩芽及嫩叶、蕾、铃上完成幼虫和蛹期的发育时间,分别比敏感品系棉铃虫在常规棉上的发育时间长13.4,10.7及7.0d,比敏感品系在玉米上完成发育时间长13.2~20.6d;且取食转Bt基因棉的高抗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和活动频率高,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5,(2):26-26
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高品质棉科棉1号.深受广大棉农的钟爱.种子供不应求。为更好的服务棉农,该公司新培育的高品质棉新品种科棉3号将在2005年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高温高压灭菌处理棉粕、高温灭菌处理后再用黑曲霉固态发酵棉粕、直接对棉粕进行黑曲霉固态生料发酵3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固态生料发酵的脱毒效果与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与高温灭菌后发酵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中棉35号棉花品种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种子处理、促壮苗早发、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化控、打顶等配套措施,从而实现产量最大化,充分发挥中棉35号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12.
高品质棉"科棉2号"棉铃发育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品质棉“科棉2号”为材料,研究高品质棉的棉铃发育及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科棉2号棉铃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库容”较强的生理优势,单铃铃壳重高于常规棉“泗棉3号”,两者铃壳干重最大值分别为2.11g和1.43g;但科棉2号未受精胚珠和受精后败育胚珠较多,单铃不孕籽率达27.52%,比泗棉3号18.99%高8.53个百分点;科棉2号光合产物多,但结籽效率低,这是其单铃纤维积累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5,(2):27-27
2004年该市涌现出一大批种植高品质棉科棉1号、科棉3号高产典型。其中,安丰镇通榆村10组种植了350亩高品质棉科棉1号、科棉3号,取得大丰收。据有关专家实地调查,该组种植的科棉1号、科棉3号平均单株成锥达到42.8个,  相似文献   

14.
双秆棉是在棉苗1叶1心期摘心(含真叶),诱导两子叶腋芽萌发为两个营养枝而成。自南京农业大学胡亦端等于1983年研究并应用于生产以来,人们对其争议较多。为进一步证实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1989~1990年我们进行了双秆棉与单秆棉的种植效果的比较试验。 设计与方法 试验地土质为夹沙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苏棉3号,塑膜育苗,麦垄移栽。3月30日播种,5月4日假植,5月15日移栽。双秆棉4月20日摘心。大田施肥折纯氮每亩  相似文献   

15.
开展直播棉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并与移栽棉进行对比,总结直播棉高产栽培要点。结果表明,直播棉要求株型矮小,需适时化控;吐絮集中,便于集中收花;生育期缩短,管理成本降低,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工厂化棉苗抗逆性形成的生理基础,通过表型观察与石蜡切片分析,比较了工厂化棉苗与营养钵棉苗的形态及叶片解剖特征差异。形态特征比较发现,与营养钵棉苗相比,工厂化棉苗表现为叶片边缘上凹、叶片厚度增加、苗高和叶鲜质量显著降低、根叶比增加143.8%;叶片气孔及解剖特征比较发现,工厂化棉苗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极显著加厚,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营养钵棉苗分别增加63.3%和40.8%。结果表明,工厂化棉苗较强的抗逆性与其较高的根叶比、叶片厚度、叶鲜质量、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离筛选具有降解棉酚能力的菌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性能及棉粕脱毒效果,为棉粕脱毒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新疆棉籽粕,以棉酚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具有高效降解棉酚的菌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综合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测定鉴定试验菌株,应用该菌株发酵棉粕,分析其棉粕脱毒效果。【结果】 菌株JD-1最适温度为37℃、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株的生长浓度逐渐升高,在22~24 h间趋于平稳。但随时间的延长JD-1菌株的pH逐渐降低,趋于平稳。在24 h内随盐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逐渐缓慢到最后趋于平稳,且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而过酸或过碱都会抑制其生长。在最适条件下,JD-1发酵棉粕降棉棉酚降解率为40%,其在进化关系上与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 lactis)同源性高达99%,确定JD-1菌株为乳酸片球菌属。【结论】 本文以棉酚为唯一碳源,报道了一株具有具有较好降解棉酚能力的乳酸片球菌,对棉粕中棉酚的脱毒率达4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原棉生产现状及短绒棉在纺织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短绒棉生产的有效途径:两熟制麦棉套种方式。并对采用短季棉生产短绒棉的两种方式,即春棉套种和夏棉套种作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陆地棉棉仁中游离棉酚含量与部分农艺性状(棉仁纵剖面腺体密度,6月中旬顶端第2片展开叶1cm2面积上腺体数,单铃重,衣分,平均纤维长度)进行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棉仁游离棉酚含量与腺体密度、叶腺体数关系最密切。棉仁游离棉酚含量与各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度依次为:r腺体密度>r叶腺体数>r铃重≈r衣分≈r纤维长。这为选育低棉酚棉株提供了早期诊断方法和直观认识,减少了大量繁琐、费时的化学分析,并可通过观察部分农艺性状来估测其游离棉酚含量。  相似文献   

20.
<正> 移栽地膜棉(营养钵育苗移栽大田地膜覆盖)是棉花栽培技术继直播棉改为移栽棉后的又一次改进。由于该项技术集中移栽棉和地膜覆盖的优势,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改土、促进矿物质养分释放的作用,提高前期光能利用率,延长有效结铃期。据江苏省盐城市郊区郭猛乡试验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