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1场地与树种选择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1亩=667m2)左右。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  相似文献   

2.
韩冰 《北方蚕业》2022,43(1):45-47
放养秋柞蚕可为翌年春蚕生产提供优质种茧。辽宁省秋柞蚕放养期为7月末至9月底,影响秋柞蚕放养的因素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秋柞蚕放养方法,真正做到良叶饱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金山 《北方蚕业》2003,24(3):31-33
我国二化柞蚕区包括辽宁省和山东省、吉林省部分蚕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化柞蚕区由于年放两季柞蚕,放春蚕是为秋蚕生产种茧,放秋蚕才用于生产原料茧.所以,利用杂交种放秋蚕是使原料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根据柞蚕在不同地区的化性变化,可将我国柞蚕生产地区分成一化性柞蚕区、二化性柞蚕区.一化性柞蚕区在自然条件下只饲养春柞蚕,其目的主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丝茧(大茧),同时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准备种茧.二化性柞蚕区饲养春柞蚕完全是为秋柞蚕准备蚕种;不适应供应秋蚕用种的冷凉地区,可饲养晚春蚕,生产的鲜茧供食用蛹市场.因各柞蚕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饲养时期、饲养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春柞蚕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1989年扬州市春蚕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春蚕发种94854张,比上年增加24.2%,春茧收购总量3974.75吨,比上年增加25.1%,平均张产茧41.375公斤,总产和单产都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回顾1989年春蚕生产的始终,取得春茧丰收,除了有较好的气候条件外,我们主要狠抓了以下几条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乡村企业的发展,杭嘉湖蚕区春蚕屡遭氟污染中毒危害。氟污染中毒除造成蚕茧减产外,对上茧茧质、丝质影响如何也是我们急需了解的问题之一。为了解春茧氟污染中毒对茧,丝质量的影响,笔者于1987年春蚕期就湖州市郊区农村和所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海盐县的蚕茧生产居浙江省第5位,蚕茧生产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近年的春茧生产中该县以保证张产增总产、提高质量增效益为中心,不断创新蚕业科技,强化服务功能,有效地促进了春茧产质量的全面提高。2005年全县饲养春蚕50624张,平均张产50.36kg,总产茧2549.2t,不仅实现了蚕种增、张产增、总产增、收入增,而且创造了张产茧、张种收入超历史纪录;2006年全县饲养的53082张春种,平均张产茧又达到了50.14kg,总产茧2661.32t,实现了春茧连年夺高产。  相似文献   

8.
柞蚕一化二放(以下简称秋柞蚕)是利用一化性春蚕种茧,采用人工方法解除蛹的滞育,达到羽化发蛾,一年内放养两次柞蚕。这是柞蚕一化地区放养体制和放养方法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柞蚕生产的发展。 四川是柞蚕地理上的一化地区,历来只放养一次春柞蚕。春蚕壮蚕期温度高,生育期短,茧小茧层薄,于5月中下旬结茧化蛹后种蛹随即进入滞育,直到翌年春暖后才能羽化发蛾。经历长达八个多月的种茧保护时期,七、八月间的酷暑季节,室内温度高达30℃以上,对蛹体滞育生理代谢消耗多,越年健蛹率低,削弱了体质,又助长了病毒繁殖蔓延。同年12月至翌年1月蛹体解除滞育后,保种室内又常遇10℃以上的温度,蛹体缓慢地发育,又增大了体养分的消耗,引起种蛹的生理障碍,可供制种健蛾少,交配力弱,单蛾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6月2日,素有"中国茧都"之美称的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16个茧站同时开秤收购春茧。今年富安镇春蚕饲养比往年提前了3天,有效避开了高温和暴雨,整个饲养过程气候适宜,桑叶质量优、产量高,加之各项生产服务措施到位,春茧生产取得了产量、质量、价格三项历史性的好成绩,实现了政府、蚕农、企业  相似文献   

10.
<正> 柞蚕幼虫放养在野外,易受各种自然灾害与敌害的袭击而遭到损失。辽宁春蚕稚蚕期的遗失率达50—70%,结茧率一般仅15—20%,这是柞茧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保苗率、结茧率,缩短春蚕龄期和抗御春、秋蚕期的低温冷害,1980年以来,我们在室内茧床育和茧床防干纸盒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塑料袋养春稚蚕试验。此法具有保苗好、结茧率高、省工、经济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桑树夏伐的条件和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久 《四川蚕业》2006,34(1):26-27
桑树夏伐是指在春蚕期结束后对桑树进行剪伐,是在桑树的基本树形养成后齐冬条基部进行剪伐。由于夏伐桑的桑叶产量主要分布在春季和秋季,对丝茧育来说,春季桑叶数量多,质量好,营养丰富,各龄蚕都能获得适熟叶,加之春蚕期病原少,病原的致病力弱,容易达到春茧的优质高产。基于上述  相似文献   

12.
7月10日,山东蚕学会收烘茧丝学组在周村召开了2001年春茧质量研讨会议。来自工业、农业、教学、科研、检验等部门的收烘茧丝学组成员和部分县市公司负责蚕茧收烘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省丝绸总公司副总经理姬德武、山东蚕学会秘书长汪嘉霖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主要总结交流了春茧质量特点和收烘、试样、试缫等有关情况,纪要如下。一、春茧基本情况全省春蚕出库蚕种40.09万张,生产蚕茧1389万kg,收购1258.7万kg,平均张种收茧30.34kg,比去年同期降低2.56kg,是1991年以来最低水平。鲜茧茧形较小,kg茧粒数约为580—640粒,较常年增加60粒左右;生产上车茧率偏低,双宫、硬绵茧偏多;但茧层率明  相似文献   

13.
柞蚕寄生线虫是辽宁柞蚕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秋蚕期都有发生,春蚕多在4—5龄期,由于接近营茧期,被害蚕有的只能做个薄茧;秋蚕多发生在1—3龄期,被害蚕多在蚕期毙死。线虫发生的轻重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蚕场潜伏线虫的数量,一是蚕期的雨量。蚕场线虫多而且雨量又大,发生就重。辽宁的线虫发生较早,据作者在东沟县调查访问,发  相似文献   

14.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15.
柞蚕制种过程中,有煖茧、出蛾两个费时和麻烦的手续。有的分成两步做,有的合而为一。河南煖茧,一开始即把种茧挂起,煖茧出蛾一起做。山东、辽宁等省,先把茧在茧床上、茧筐内或蚕箔内煖茧,见苗蛾后再挂起来出蛾。挂茧方法是在挂茧前,把茧用细绳或细铅丝穿成串。春蚕期,串多垂直挂,有的单串,有的双串。  相似文献   

16.
百步镇是海盐县的蚕茧主产镇之一,年养蚕种15000张,产茧690吨左右。其中春蚕饲养蚕种7000张左右,产茧360余吨,产茧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百步镇通过桑园优化改造,引进优良桑蚕品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技术到位率,有效地促进了春茧持续高产,实现了连年张产超百斤的好成绩,其产茧量也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春茧收入成了本镇农民上半年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17.
<正> 农牧渔业部农业局,七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春蚕生产座谈会认为:当前蚕丝生产和丝绸销售形势很好,春茧又获丰收。据八个主产茧省统计,今春发种390万张,比去年同期增加5万张;产茧259万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万担。除湖北、广东略有减产外,其他各省均有不同程度增产。江苏省春蚕连续七年丰收,今春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0万担;浙江省增产8.44万担,  相似文献   

18.
《北方蚕业》2019,(4):46-47
文章从保护树势、杂交优势、孵化率、躲避虫害等方面阐述了柞蚕隔代交生产的益处,总结提出了雌茧选留、雌茧保护、蛾期相遇、四龄一移窝茧法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 春蚕是一年中第一次养蚕生产,其饲养条件比夏秋蚕好,蚕茧的质量也以春蚕为最好。在国内先进地区春蚕茧与夏秋蚕茧的出丝率差异甚大,春茧达16%以上,而夏秋茧只有12%左右。本省养蚕布局,从七十年代中期有较大改革,春季发种量由70%到以八十年代后下降到50%。春蚕的发种量虽占50%,但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在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春天里,我所春茧喜获丰收,单张产量高,蚕茧质量好,创造了我所蚕桑生产史上的最高纪录。共养春蚕种84张,总产蚕茧9251.2斤,平均张种产茧110.13斤,蚕茧总产值19618.80元,平均张种产值233.557元。其中岔路一组平均张种产茧113.7斤,张种产值241.13元。下面谈谈我们取得春蚕丰收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