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嫁接嵌合体红江橙为材料,在扫描电镜上观察了红江橙及其分离出来的4种变异类型的叶、果表面及其切面的结构.结果表明,红江橙的叶面与其分离出来的黄肉果和橘变果有较大差异,红江橙果皮切面海绵层介于黄肉果与橘变果之间,而从果皮的切面发现表皮层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呈长形方格状,与紧接其下的海绵层具有较大的、圆形蜂窝状的细胞明显可分.作为同质体的黄肉果和橘变果,则未能观察到这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2.
红江橙果实与叶片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江橙”是甜橙(Citrus sinersis(L.)Osbeck)与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嫁接嵌合体。出现橙型红肉果、橙型红黄肉嵌合果、嵌合桔变果三种变异类型的果实。另外还出现橙型黄肉果、桔变果二种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果实。同时,橙型红肉果、橙型黄肉果、桔变果的果实性状与各自的叶片性状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生产上运用这些叶片性状可以从苗期开始准确地判别红江橙的变异植株,淘汰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植株与枝条。  相似文献   

3.
红江橙的果皮结构与裂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红江橙与暗柳橙、红江橙树冠外围和内荫果实以及同一红江橙果实的阴面与阳面相对比,其果皮组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是造成它们彼此之间裂果差异的重要原因。叶面喷施钙、GA3、2,4-D能改变红江橙的果皮结构,减少裂果。果皮的组织结构可作为衡量裂果抗性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1.橘柚换代品种黄蜜橘柚黄蜜橘柚是从日本引进的橘柚新品种,果实充分成熟时,果皮和果肉均为黄白色。果皮脆嫩、可生食,属高档的保健水果。黄蜜橘柚具体品种特征:(1)果实较大,果个均匀,平均单果重180~260克,商品性好。(2)果皮较薄,极易剥皮分瓣;果肉脆嫩化渣,清香爽  相似文献   

5.
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改良橙果实的嵌合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良橙是印子柑和红桔嫁接嵌合的甜橙良种,试验根据改良橙不同果实形态特征,分析了红肉果、黄肉果和红黄肉嵌合果实的汁胞、油胞层和白皮内层的过氧化物中酶谱,并以印子柑、福桔等柑桔品种相应组织的酶谱为对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钙与红江橙裂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红江橙采前裂果严重,裂果率与果皮Ca和盐酸溶性果胶含量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正相关。分别用0.2%的CaAc和CaCl2两次叶面喷施于红江橙,可显著提高果皮Ca的含量,减少水溶性果胶量,增加盐酸溶性果胶量,从而提高果皮破裂压力,使果皮变韧,减少裂果率。CaAc比CaCl2的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改良橙是甜橙(印子柑)嫁接在红桔上得到的嫁接嵌合体,有“橙型红肉果”、“怪型红黄肉嵌合果”、“橙型黄肉果”,“嵌合桔变”知“桔变”五种变异类型。在无性繁殖情况下,改良橙的变异性状表现不断分离,而实生繁殖时变异性状则消失。通过解剖各变异类型的果实,得知改良橙的嵌合性状系源自芽顶分生组织的 L—Ⅰ和 L—Ⅲ。根据改良橙的嵌合体结构和变异性状的遗传动态,在生产利用上,既不能采用实生繁殖亦不能采用分离同质体的途径,而必须选择橙型红肉果类型的具高度嵌合的芽条,才能保持改良橙的优良特点。  相似文献   

8.
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根据多年荔枝保鲜中小批量试验的结果,总结出荔枝保鲜的新方法。在低温、高湿、气调的贮藏环境下,不用药物防腐可使荔枝保鲜40天,商品率达97.23%。并从解剖果皮形态结构入手,应用显微技术探明荔枝果皮结构特殊,果皮龟裂片突起部位有长管细胞与海绵层中的输导组织连接,与皮孔相通,而该部位极易失水褐变。所以一般果实褐变始于果皮突起部分。  相似文献   

9.
邓定洪 《当代农业》2014,(23):24-24
红皮黄金柚是从黄肉蜜柚的芽变中选育而成的蜜柚新品种.具有以下突出特点:嫩梢、嫩叶呈现金黄色.成熟叶片绿色.在柚类中独具一格.具有很高观赏价值。花粉多.花瓣白色.花蕾黄色,成熟果面自然橙红亮丽,套袋更亮丽,贮藏时间越长,果皮会更红.这在柚类中绝无仅有(红肉蜜柚、黄肉蜜柚果面都不是红的.  相似文献   

10.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套袋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胶含量及与果皮细胞壁成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套袋果和未套袋果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套袋果果皮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可溶性果胶含量高于对照(不套袋果);原果胶含量低于对照;同果实不同部位原果胶含量差别较显著(P<0.05),而可溶性果胶含量差别较小;套袋果果皮角质层厚度比对照薄,同果实果中部位果皮角质层最厚,果梗洼部与果萼洼部差别不大;套袋果果皮表皮细胞较大,果中部位表皮细胞最大,萼洼部大于梗洼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3个试点牛肉红朱橘及其对照(朱红橘)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牛肉红朱橘成熟果皮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极少,主要积累在果肉中;果肉中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3个试点的不同生态条件下,果实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从而导致果实品质的差异;糖分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酸含量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少。通过初步评价3个试点牛肉红朱橘果实糖酸含量差异,为牛肉红朱橘的推广与示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套袋和不套袋红将军苹果果实果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套袋果实果皮角质膜变薄,光滑均匀度好,没有明显的"V"形凹陷,表皮细胞形状近圆形;不套袋果角质膜变厚,光滑均匀度差,有较深的"V"形凹陷,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另外,套袋后果实的表皮细胞壁变厚,改变了表皮细胞的排列方式,减少了表皮细胞层数,降低了机械组织的厚度及层数。套袋对红将军果皮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果皮结构的变化与贮藏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黑树莓‘凯欧’和红树莓‘诺娃’为试验材料,研究二者果皮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黑树莓外果皮表面较为光滑、无茸毛、细胞长方形,而红树莓外果皮表面布满了茸毛、细胞多为不规则形;黑树莓外果皮细胞较大(黑树莓0.973μm~2,红树莓0.483μm~2),是红树莓的2.01倍;黑树莓中果皮细胞排列较红树莓松散,细胞较红树莓大(黑树莓40.35μm~2,红树莓11.37μm~2),是红树莓的3.55倍;黑树莓内果皮厚度为18.09μm,红树莓内果皮厚度为12.20μm,黑树莓内果皮厚度是红树莓的1.48倍。此外,两个品种的内果皮硬化、并分3部分(3层),其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有较大差异,外层部分形成了不同的纹理结构。总之,黑树莓和红树莓果皮结构上的差异可以作为不同品种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UNEL检测表明,半红期和全红期果皮细胞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壶瓶枣果肉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皮,且在不同部位果肉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形成了“外界—果皮—果肉”水分渗透系统。【结论】半红期壶瓶枣果皮细胞发生凋亡甚至死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果皮外部自由水分在水势梯度的驱动下,大量进入果肉中,引起果肉细胞膨胀而导致裂果。  相似文献   

15.
梨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石细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香梨、鸭梨、砀山梨、早酥梨、慈梨、雪花梨、苹果梨等7个品种果实石细胞含量,不同部位的石细胞团密度、直径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有较大差异,鲜重与干重结果表现不同;石细胞含量以大于0.25 mm的石细胞为主。果梗端、果萼端、胴部的果皮、果肉、果心石细胞团密度有较大差异。果萼端果皮石细胞密度最大,其次为胴部果皮,果梗端最少。不同部位果肉石细胞密度相近。胴部果心石细胞团密度高于果梗端和果萼端。果皮石细胞团密度极显著高于果心和果肉,果心石细胞团密度显著高于果肉石细胞团密度。胴部、果梗部、果萼部的果皮、果肉石细胞团直径相近。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果梗端次之,胴部最小。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极显著大于果肉、果皮石细胞团直径。早酥梨细胞密度最低,石细胞团直径最小。  相似文献   

16.
正12月8日上午,湛江农垦集团在红江橙原产地红江农场举行2017正宗红江橙采摘节暨分选加工中心启动仪式,八方宾客慕名而来。现场,红江农场引进的国内先进橙类筛选分级生产线和一条糖度检测生产线能够按照红江橙大小、颜色、甜度、水分等自动分类,湛江农垦在红江橙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生产加工方面又迈上新台阶。在橙类筛选分级生产线上,新鲜采摘的红江橙经过小箱卸果机、杀菌水池、提升机、清洗机、热  相似文献   

17.
花都无核红橙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红江橙接穗,选育出“5-7-76”优良变异株系,该株系每果种子数为1.53粒,单果重达140g,且产量和品质均保持原种红江橙的优良特性,对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是由于辐射引起花粉败育,出现染色体不联会的单价体,而产生二倍体水平的无核突变体。  相似文献   

18.
调查结果显示,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半红期以前裂果率极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枣果皮进入半红期和全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变形、皱缩,横向变短、纵向增长,有色物质较多,壁加厚、轮廓不清;表皮细胞出现龟裂,为果皮水分渗透敞开了通道;皮下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果皮厚度的变化。受皮下层细胞变形、皱缩的影响,果皮厚度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变薄,导致果皮破裂应力降低,增加了裂果的风险。果皮结构及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枣裂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观察和比较福建省10个主栽橄榄品种果实形态及外果皮、中果皮的结构.结果表明,橄榄不同品种在果实形态、角质层、外果皮表皮细胞、中果皮外侧机械组织层细胞、果肉两型细胞(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细胞壁加厚特征、榄脂道腔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具品种特征.橄榄果实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外壁厚,排列紧密,果肉外层机械组织层细胞型小而且细胞壁厚,层次多,果肉两型细胞差异不大,且小型厚壁细胞量多,细胞壁厚,榄脂道腔大,分布近果沿皮部且密集为橄榄果实耐贮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砂糖橘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柑橘品种,筛选合适的砧木对提高砂糖橘的产量、果实品质等园艺性状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粗柠檬、枸头橙、红?檬、枳橙、酸橘、香橙、枳壳、砂糖橘(本砧)8种柑橘砧木嫁接砂糖橘,研究不同砧木对砂糖橘果实内在和外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砧木相比,以枳橙为砧木的砂糖橘果面粗糙,果顶放射沟纹明显,果实亮度低;以香橙为砧木的果面较光滑,果皮较厚,果实红色度指标较亮,果实偏向圆形,果肉硬度显著大于其他砧的砂糖橘果肉硬度,中等糖酸型,但产量低;以枳壳为砧木的砂糖橘果皮色泽较亮,果皮较粗糙,果实纵横径、果肉汁胞、可滴定酸、单果重显著小于其他砧果实,可溶性糖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其他砧果实,单果轻,单株高产。说明枳砧的柑橘果实品质优于其他砧,可考虑作为广东省砂糖橘主产区的合适砧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