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家润 《北京农业》2007,(33):19-20
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新及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吸浆虫在部分地区又有回升趋势,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的重要害虫,经调查研究暴发成灾的原因主要取决于虫源基数、气候与土壤条件、感虫品种种植面积等。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措施是,准确监测虫情,充分利用以抗虫品种和轮作换茬为主的农业措施,结合重点药剂防治,控制吸浆虫数量增长,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扬花期连续3次吸浆虫成虫的防治,可以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危害,防效达97.4%,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中后期蚜虫危害,后期不再喷药蚜虫的防效也可达98%以上,蚜虫虫口基数极大降低;连续3次吸浆虫成虫防治对后期作物增产效果高于中后期专防蚜虫处理;3次吸浆虫成虫防治千粒重增加23.6%~25.6%,专防蚜虫田千粒重增加19.1%。同时可推迟小麦穗期蚜虫的发生高峰期7~8 d,高峰期最高虫量明显降低,远低于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我国的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而小麦红吸浆虫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尚未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到2009年终于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危害,因此,小麦吸浆虫已到了必需防治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2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河间市发生的吸浆虫为小麦红吸浆虫。吸浆虫从上世纪90年代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传入河间,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初期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  相似文献   

5.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曾在我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个别田块颗粒无收,经过6 a连续有效防治才得到基本控制。由于该虫具有隔年或多年羽化的习性,加之近年来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及小麦品种的变化,据测小麦吸浆虫在我区2012年又进入了新一轮爆发危害周期。为了有效抑制该虫危害,我们从2011冬到2012春对全区分不同区域进行定点淘土调查,观察其发生特点,摸索出最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3、4月份是麦田杂草和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小麦的最佳时期,因此抓住杂草和小麦吸浆虫危害盛期进行有效防治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2006年秋季雨水好,小麦长势好,麦田杂草特别是荠菜等越年生杂草长势好,密度高,预计2007年播娘蒿、荠菜等麦田杂草为中等偏重发生,最佳防治适期为3月底~4月上旬。2006年秋季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调查,最高每样方(10cm×10 cm×20 cm)虫量达700多头,预计小麦吸浆虫2007年在宝坻、蓟县偏重发生,武清、静海偏轻发生。根据气象预报分析,2006年冬季气温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在西安市发生具有周期性、间歇性。近年来受小麦栽培方式、品种变化以及虫口基数的累积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该虫危害逐年加重。本文对2011~2013年度西安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其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结果表明日照、温度和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为小麦吸浆虫爆发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在西安市发生具有周期性、间歇性。近年来受小麦栽培方式、品种变化以及虫口基数的累积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该虫危害逐年加重。本文对2011~2013年度西安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其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结果表明日照、温度和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为小麦吸浆虫爆发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发展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天敌等因素有关,其中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防治适期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发展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天敌等因素有关,其中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防治适期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小麦红吸浆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危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小麦机收跨区作业使得小麦红吸浆虫由河南沿京广线迅速北上,并于2001年首次传人玉田县,近几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主要障碍。为了减轻危害,提高小麦产量,我们于2002年开始研究小麦红吸浆虫在我县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关配套的防治技术,确保小麦稳产、提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小麦吸浆虫曾在我县一度猖獗危害,后经大力防治和推广种植抗虫品种而被控制。近几年来,吸浆虫在我县发生危害有所回升,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吸浆虫回升概况 1986年,我们对本县江安、石庄和薜尧3个区17个乡的小麦田作了比较全面的剥穗检查。调查结果,发生吸浆虫的有6个乡,所查的147块小麦田,有吸浆虫发生的计28块,占总查田块19%。在重点调查的葛市乡每村查麦田2~8块,每块剥查25~50穗,逐粒剥开颖壳查虫,结果全乡19个村有9个  相似文献   

13.
小麦负泥虫是巴里坤县麦田日常发生的害虫,在哈密地区有一定的虫源基数,其对小麦危害极大,会将小麦叶片吃光,导致小麦无法进行正常光合作用而死亡,其繁殖能力强,危害极大,是巴里坤县小麦种植户的重点防治对象。本文总结了小麦负泥虫生活习惯、危害特点,并分析2017年巴里坤县小麦负泥虫发生危害偏低的原因,提出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2013年和2014年,在陕西周至县选择4块麦田,调查分析麦红吸浆虫春季虫口基数、成虫发生量与小麦品种受害指标的关系及降雨量与各虫态种群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小麦粒被害率和单穗幼虫数与虫口基数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当年3-5月上旬降雨量的影响;2014年雨量多,幼虫出土率显著较高,成虫发生和小麦受害明显严重。相同年份,不同田块小麦受害程度主要受小麦品种影响,无论当年虫口基数多寡,2a试验期间均以小偃22受害最严重,单穗幼虫数和粒被害率显著较高,其次为西农979,渭丰151和郑麦9023受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5.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拔节期以后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小麦拔节期是白粉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抽穗扬花以后是小麦白粉病、蚜虫、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和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灌浆期是黑胚病防治的关键时期,郑麦366黑胚病很轻,不需要防治.病虫害防治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品种抗性,确定防治对象和时期.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提倡综合防治,推广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16.
马耀 《北京农业》2012,(15):86-87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1996年以来总体发生较轻,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该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从气象条件入手,结合吸浆虫的习性,分析影响吸浆虫发生的关键气象要素,并提出进行科学防治的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17.
简要阐述了2003~2012年河北省灵寿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并结合小麦吸浆虫的生活习性和2012年的气候特点,分析了连续几年小麦吸浆虫轻发生后2012年突然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并总结了2013年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品种特性、虫源基数、气候条件以及防治药剂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二迁”害虫为主的水稻重大病害虫在我区连续大发生和爆发。由于缺少有效的使用技术,农民滥用农药、过量用药等十分普遍,从而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已成为阻碍粮食生产安全的新问题,严重影响我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以及粮食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小麦病虫害发生严重,主要有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病毒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等,特别是小麦全蚀病发生逐年加重,直接影响我县小麦繁种和商品粮的调运.据调查,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发生较重.今年,田间存在大量菌源和虫源,抓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丰收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可造成毁灭性损失。2002年,邢台市小麦吸浆虫大面积发生,由于防治技术不到位,农民损失惨重,2004~2005年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随着农机免耕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