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暨市是传统的产粮大市(县),素有“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之美誉.近年来,诸暨市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三新”技术得到大面积示范应用,粮食旱涝保收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九连增”.但为了实现已经建成的粮食主产区块保障型生产基地的作用,必须破解粮食生产中新技术到位率低和比较效益低的局面,创新粮食生产和服务机制,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14年实现了“十一连增”,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10的土地生产出世界1/4的粮食.然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方式依然较为粗放,实现粮食连增消耗了大量的耕地资源、环境资源,过大的承载也给土地带来超强负担.据调查,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耕地污染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而在农业肥料的使用方面,我国很多地方农业生产几乎全靠化肥“当家”.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为从农户角度反映粮食生产“八连增”情况,课题组对吉林、河南、湖南3个主产省进行了农户调查.研究发现,27.5%农户实现了粮食产量“八连增”,其中吉林一半以上农户实现“八连增”,粮食生产形势最好,湖南居中,河南最差.“八连增”农户单产水平、种粮效益均高于非“八连增”农户,这得益于良好的耕地条件、相对充足的水资源及灌溉条件、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良种应用、机械化水平提高、科学施肥、充足的农业资本、更广的信息渠道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撑.自然灾害(干旱、风灾、洪涝)和病虫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最主要原因.非“八连增”农户期望政府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八连增”农户则期望推广良种和适用高产技术、加强农民培训、实施高产创建等项目.因此,应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以保障粮食生产,继续加强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强化继续教育及生产培训提高种粮劳动力素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提高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亿亩,确保粮食总产量不低于4550亿公斤;粮食单产力争达到或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优质粮食比重力争明显提高。为实现“两个确保”和“两个力争”的目标,农业部制定了“五大行动”:即夏粮增产行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滑县是粮食生产大县,耕地19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60万亩以上,总产超过130万t,素有“豫北粮仓”之美誉.2013年,全县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275.24万亩,总产139.91万t,连续22年稳居河南省总产第1位,连续11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近年来,滑县农技推广工作坚持创新、再创新,裂变出无穷动力和能量,为全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和技术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配置问题,发现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有逐渐”非农化”趋势,从价格波动、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农民的风险规避性角度分析了粮食生产资源要素逃离粮食生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236万亩,总产量1158.7万吨,同比增加19.8万吨;亩产271.75公斤,同比增加6.16公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人均占有粮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十一连增”,去年增速达到12%,高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一、正阳县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正阳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史称“膏粱丰腴”之地.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10万亩,总人口75万人,人均耕地近3亩.粮食年产8.5亿公斤,每年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4.8亿公斤.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县”.2003年被认定为“全省首家标准化农业示范县”.2004至2010年曾5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正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落实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连续5年递增,尤其是小麦生产连续6年创新高.“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构建‘天中粮仓’”正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在对28年来陇南粮食生产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和2007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六连增”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陇南今后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大局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粮食生产情况的好坏,对整个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据“六五”期间皖西六安地区粮食产量最高的1984年统计,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856.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3.8%,平均单产265公斤,较全省平均单产高28公斤,总产22.69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10.3%,比1978年18.295亿公斤增长80.6%,人均占有粮食402.5公斤,较全省人均低27公斤。在全省9个地区中,总产占第三位,单产占第五位。粮食生产虽然逐年稳步增长,但长期处于稳而不高的徘徊局面。为使皖西地区粮食生产快上新台阶,实现“七五”期间粮食年递增5.1%,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藏粮于技”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辨析“藏粮于技”的实现机制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梳理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技术进步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进而总结了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粮食生产因资源约束面临多重挑战,但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提高了土地、劳动力、种子等资源的生产率,突破了现有资源约束,“藏粮于技”战略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面临技术供给短缺、推广效果差、需求不足等难题。为此,未来要健全粮食生产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粮食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加大技术补贴力度以及发展高素质农民队伍,通过“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生产形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然而,由于人们对粮食生产形势过于乐观,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甚至一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无粮县”、“无粮乡”、“无粮村”作为调整的目标,以致于近几年粮食生产出现较大的滑坡。有人认为,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滑坡属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不必过分担心。但深入分析结…  相似文献   

13.
李渝军 《现代农业》2011,(11):64-65
文章从忻州市粮食的生产和供求现状提起,分析了本市粮食生产存在的“比较效益低,基础设施脆弱,缺乏突破性技术措施,掠夺式经营,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粮食加工产业滞后”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忻州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14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借助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1990-2010年粮食单产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县域粮食单产“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与“中南部高、北部低”的层次分异格局非常明显;②县域粮食单产以普遍上升为主,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沿京广铁路和京哈高速公路向左右两侧扩张,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河北北部和河北西部,海河冲积平原区粮食单产上升幅度较快;③县域粮食单产的驱动因素呈现为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最显著。与1990年相比,2010年4种投入要素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系数均在下降,系数为负值的县域明显增加,表明部分县域农业生产投入对粮食单产的边际效应已经达到递减阶段。因此,应结合县域粮食单产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京津冀地区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建国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找出了近年来粮食生产徘徊的原因,提出在“九五”期间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粮食增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安实现“亩产吨粮县”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思考、探索海安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乐山市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和洪灾等不利影响,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有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产量实现“六连增”。本文对乐山粮食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乐山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20日,农业部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发来贺信,祝贺黑龙江粮食产量超千亿斤。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黑龙江省今年粮食总产达千亿斤,这是国家粮食安全建设上的一大喜事,是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工作的一大亮点,为全国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压紧压实农业“压舱石”,是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抓实粮食生产安全,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全面分析了云南省砚山县粮食生产现状、创新做法和存在问题。面对水源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农田占比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筑牢粮食生产基础、坚持种业优先、落实科技增粮措施、提倡规模化经营、打造粮食品牌、激发粮食生产动力等对策,以期为稳定砚山县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拥有713万亩耕地的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2012年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总产达到82.6亿斤,近5年间增长33亿斤;实现劳均生产粮食7万斤,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5.6万斤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