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梭菌性肠炎是猪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后引发的一种以肠毒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本病对仔猪影响较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血痢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剖检可见小肠段肠黏膜脱落、坏死、出血;管理不善是本病的主要诱因,仔猪大部分都是通过污染的母猪乳房感染;临床初诊结合实验室毒素、菌株检查可准确诊断本病;保持母猪腹部清洁和产前免疫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以内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主要感染7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该菌通过接触感染,引起坏死性肠炎、仔猪腹泻等疾病,影响发病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仔猪死亡.近几年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危害日益严重,每年因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许多动物患病和死亡,给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类型、致病机制、防治措施及调控机制等方面就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将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猪结肠小袋虫病是由纤毛虫纲、小袋虫科、小袋虫属的结肠小袋虫寄生于猪肠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多见于仔猪,引起下痢、衰弱、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病多见于南方各省,但近几年本病在北镇市的多个规模化猪场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同时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也能引起人顽固性下痢。为了指导本病的防治工作,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猪魏氏梭菌病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梭菌性肠炎和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有的无明显的前期症状常突然死亡,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却极高,一般成年猪很少发生。本文介绍了一起种母猪魏氏梭菌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以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特征。1病原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亦称魏氏梭菌。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但在人工培养基中则不容易形成。根据产生毒素分为A、B、C、D、E共五个血清型,C型毒株主要是α、β毒素,特别是β毒素,它可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形成芽孢后,对外界抵抗力强,80℃15~30min,100℃则几分钟才能杀死。2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7.
<正>猪魏氏梭菌病又称之为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也俗称为仔猪红痢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感染而引起猪死亡率极高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各个年龄段的猪四季均可发病,但仔猪和种猪发病率一般高于育肥猪。该病多发于冬、春季(尤其是在阴雨潮湿、气候变化异常的天气下),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内通风不良、气温突变、猪群转圈合群、打架争斗等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的情况下则更可能引发疾病。发病猪  相似文献   

8.
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仔猪多发,且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血性下痢、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2005年8月上旬,本地区某养猪场仔猪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仔猪梭菌性肠炎。现将诊断与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15头患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仔猪结肠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及包囊的光镜下形态.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结肠粘膜损伤程度大,其肠上皮、肠腺和杯状细胞严重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病变,同时固有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标准魏氏梭菌C型冻干菌株(菌号C59—3)肉肝汤培养物口服接种哺乳仔猪的人工感染试验及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其病理变化特点是小肠呈现出血性或出血坏死性肠炎,以空肠段最为明显。并在肠壁浆膜下见到多个小空泡。认为魏氏梭菌C型引起仔猪肠毒血症的病理形态学与猪痢疾及新生仔猪大肠干菌病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仔猪易发生腹泻,主要与管理、饲料、遗传、疾病等方面有关。本文针对引起仔猪腹泻的疾病方面,结合我县近期以来仔猪腹泻主要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实际情况,总结几位兽医专家的经验并根据工作实践,就几种常见疾病的类症鉴别与防治措施,阐述如下: 一、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肠炎):是由A型或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1周崐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病程呈最急性或急性。病变常局限于小肠和肠系淋巴结,以空肠病变最重,可分离出魏氏梭菌。  相似文献   

12.
正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多发于7日龄以内仔猪群体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之为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发病原因主要为魏氏梭菌感染引起,可以发生在所有季节,相较于夏季和秋季而言,春季与冬季仔猪梭菌性肠炎病发率更高一些。患有仔猪梭菌性肠炎的仔猪散发着腥臭味,伴有下红痢症状表现,通常此病只有较短病程,需及时诊断与科学有力防控,才能够避免仔猪梭菌性  相似文献   

13.
猪梭菌性肠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坏死性肠炎,以仔猪发病为主,亦称仔猪红痢。主要表现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猪场一旦发病,不但损失巨大,而且不易清除。  相似文献   

14.
正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肠炎或仔猪红痢。该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7日龄内的仔猪,主要特征为排血色粪便、肠坏死、发病快且死亡率高。1流行病学人畜肠道内普遍存在C型魏氏梭菌,该菌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导致周围环境污染,导致新生仔猪在出生后接触到被污染的母猪乳头或垫料,导致病菌在仔猪的肠道内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其肠毒血症。发病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东农垦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通过直接涂片法对垦区21个规模化猪场2 437份样品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垦区猪群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38.37%)、猪球虫(感染率4.68%)和类圆线虫(感染率1.07%),未检测到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等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垦区规模化猪场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小袋纤毛虫感染普遍且感染率较高,哺乳仔猪球虫感染率不高但哺乳母猪球虫感染率偏高(10.22%),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类圆线虫感染率不高且未检测到其他线虫,说明原有驱虫方法对肠道内线虫类寄生虫防控效果良好。应加强对小袋纤毛虫及猪球虫等原虫的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叫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等。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一、临床症状最急性型:仔猪初生当天就发病,可出现出血性腹  相似文献   

17.
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等,具有发病急、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作者就该类病的发病特征及其防治措施作一总结,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猪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坏死性肠炎多在肉鸡群中发生,蛋鸡出现坏死性肠炎的现象很少见。但是近年来,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且治疗难度和费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引起蛋鸡养殖户的高度重视。1发病原因坏死性肠炎的致病菌是A型或C型魏氏梭菌,也叫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繁殖过程中,A型魏氏梭菌可产生α毒素,C型魏氏梭菌可产生α、β毒素,这两种毒素可引  相似文献   

19.
仔猪红痢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它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的新生仔猪(出生后一周冈)的一种肠毒血症。该病以拉红痢、便腥臭、肠坏死、病程短、死亡快和病死率高为特点。该病叽乎遍及世界各地,我省有的猪场也有发生。由于该病有很高的病死率,故对养猪业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0.
经对患犬瘟热性腹泻的8例病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4例肠炎主要是由小袋虫引起,还有1例是小袋虫与隐孢虫混合感染。小袋虫主要存在于病犬的空肠和回肠黏膜的上皮细胞间以及固有层内,在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破坏的肠绒毛所形成的粘液内,也能检出大量的小袋虫。小袋虫的虫体主要有包囊体和滋养体。包囊体多呈圆形,胞浆致密、深染,经PAS染色,在其胞浆中可发现大量深红色的粗大颗粒。滋养体多呈椭圆形,其胞质疏松,着色较淡,PAS染色时,其胞浆中有少量呈红色的粗大颗粒。用抗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抗体染色检查,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隐窝的腺上皮细胞、浸润在肠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集合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