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海峡西岸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海峡西岸港口现状,以及海峡西岸港口与产业、腹地互动发展的分析,提出了海峡西岸港口建设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快海峡西岸港口产业发展;(2)拓展海峡西岸港口与腹地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特殊的区位和竞合态势,是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重要背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福建主要优势有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福建未来发展,不仅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更要通过闽台合作,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发展自己.近中期内,福建应主要在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壮大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建设生态省等5个方面努力奋斗,抢抓机遇,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建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实现祖国统一,最终建成“环海峡经济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投资环境的变化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和对策: (1)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提升福建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 (2)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功能; (3)增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4)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科研能力; (5)转换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及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建省的实证研究发现,FDI分别与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危机以来福建吸引FDI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现阶段福建吸引FDI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加快福建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2)营造亲商、安商的和谐招商文化氛围;(3)加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4)培育重点产业集群;(5)加快区域内部整合,尽快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圈。  相似文献   

5.
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新思路。构建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联系实际,阐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海峡西岸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会是促进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末开始,伴随着海峡两岸的风风雨雨,福建农垦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发展势头良好.到2004年底,台资在福建农垦外向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80%.2005年国家已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海峡西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在全省范围实行,福建农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部分,福建省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并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但近年来福建省港口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港口的总体效益不高。因此,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海西港口的发展应该打破原有的港口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合理规划建设,实现海西港口群的合作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入手,阐述了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振兴,产业和产品结杓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和稳定保障作用,提出了坚持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原则,积极推进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等措施,以促进福建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生态效益型的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生态经济要旨在于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根据福建经济发展现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提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的几点思考:生态建设必须基于规模生产;区域优势要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山地生态经济要保育与富民并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解决这些问题对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在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傲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更好地发挥福建作为两岸三地和两个三角洲连结点区位优势的战略部署。福建省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联接台港澳和两个三角洲的区位优势,通过承北接南、东拓西联,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接,使3个经济区互联互动,促进东南经济板块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中国东南沿海整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得出的重要实践结论,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理论指南。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体制和机制:(1)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2)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保障体系;(3)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4)加快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了泉州市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泉州现代物流中心定位的分析,即将泉州物流节点定位为区域性物流节点,泉州物流节点建设为专业化物流中心,提出了泉州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对策:(1)做好泉州海西物流中心与周边地区物流节点的对接;(2)立足于泉州支柱产业,完善物流节点规划;(3)加快泉州港口物流节点建设;(4)拓展专业化的对台物流中心等措施,以期促进泉州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网络合理布局,提高泉州物流中心专业化服务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根据国家均衡发展战略、集约型增长、自主创新等政策的要求,抓住闽台产业分工发展、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发展、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等闽台合作的新机遇,充分重视海峡西岸内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重等问题,综合分析区域具备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以及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进而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省部合作是国家与地方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创造性举措,也是国家与地方合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互动机制。在分析海西建设中省部合作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自主创新、两岸合作、城乡统筹等关键问题,探讨了推进省部合作的主要任务,提出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拓宽和优化合作领域、健全合作机制、创新合作形式等方式推进省部合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带动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闽台茶业合作的基础及新形势下两地茶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下建设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构想。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要坚持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紧密相连,以科技、文化为切入点,实施项目带动,提倡和谐与健康的理念,注重循序渐进。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通过乌龙茶消费市场体系、区域核心市场体系、品牌支撑体系和利益共享体系等整体建设实现。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茶叶产业在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构建茶叶强省是福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茶叶强省的构建必须创新思路。突出集群效应,建设闽南金三角茶叶产业带、闽东有机茶产业集群区、闽北武夷有机茶经济圈、闽西多茶类后发优势区,促进福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结合近几年福建会展业与其相关各服务行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计算会展业与相关行业关联度,并通过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的地区横向比较,指出目前福建会展业对旅游、餐饮、运输、酒店、航空运输等这些服务行业增加值拉动性较差,提出促进福建会展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构建一条完善的会展服务产业链;(2)完善城市会展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3)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4)培育福建会展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