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苏州洞庭山地区蓝莓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配置、土壤改良等内容,以为蓝莓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蓝莓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果树。由于其对土壤要求苛刻,喜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限制了其栽培范围。该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摘系统概述了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菌根真菌对蓝莓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土壤因子对蓝莓生长影响机理;介绍了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在蓝莓栽培中的应用,为我国蓝莓栽培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了必需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蓝莓栽培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酸度和土壤结构有特定要求。综述了利用土壤改良技术提高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p H值和改善土壤结构在蓝莓栽培中应用,为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蓝丰蓝莓以果型大、品相好、口感佳深受临沭县大兴镇蓝莓种植户的喜爱,面积增加迅速,逐渐形成"蓝莓小镇",也摸索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1建园条件一是园地选择。蓝莓园应选择坡度较小、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土壤酸性、排灌方便、通风良好、远离污染源的田块。土壤p H值最适范围4.3~4.8,波动区间在4.0~5.5。同时要尽量避开有树阴遮盖的地方。二是园地准备。选好园地后,2月中旬和9月上旬,  相似文献   

5.
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方法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阳  杨巍  刘双  赵新兵 《北方园艺》2010,(14):46-48
蓝莓适合生长于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因此大多地区要经过土壤改良才可栽培。现概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菌根真菌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介绍了不同改良方法在蓝莓栽培中的应用,为我国蓝莓栽培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蓝莓种植土壤要求酸性、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蓝莓均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以适宜蓝莓生长。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由于可以较好地控制蓝莓生长所需的根系环境,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产量,从而在我国云南地区发展迅速。然而现有的蓝莓基质栽培方法要求专用的基质盆以提高排水性,同时栽培基质大部分为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蓝莓栽培成败的种苗、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灌溉设施及覆盖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表明栽培蓝莓要成功必须提前满足选用适宜生态型优良品种及具有活力的苗木;将土壤pH值改良到5左右,且通气性和保水性良好,土壤孔隙度在50%~60%;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灌溉配套设施及地表的良好覆盖管理等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铁岭地区蓝莓栽培主要分布在开原市林丰乡,其土壤肥沃、微酸性,水质优良,气候适宜,昼夜温差较大,适合发展蓝莓。全乡栽培蓝莓约93.33 hm~2。该乡尖山子村农民杨文成是村子里最早栽培蓝莓的,在种植蓝莓前曾多次到吉林、丹东、大连等蓝莓种植基地学习考察,并积极参加市县乡组织的各种果树技术培训班,认真学习蓝莓种植技术,从一名普通农民变成蓝莓种  相似文献   

9.
糠醛渣替代硫磺调节土壤pH值及其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利用糠醛渣为主要材料对蓝莓栽培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研究了调节土壤pH值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能很好地降低土壤pH值,使得蓝莓栽培的土壤从pH值6.8降低到4.5.改土处理能使2年生和6年生蓝莓的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8%和96.0%;同时使6年生蓝莓的花败育率低于4%的水平,显著提高单产.糠醛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将产生较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蓝莓属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灌木新兴小浆果果树。我国蓝莓栽培起步较晚,但因蓝莓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蓝莓鲜食和鲜果销售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具有巨大空间。兔眼、高丛和半高丛中的大果类型蓝莓品种都可作鲜果栽培,但在区域气候土壤条件适合情况下最好种植高丛蓝莓。高丛蓝莓对土壤条件(土壤p H值5.0左右,土壤有机质3%)及肥料要求严格,在蓝莓栽植后必须维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蓝梅根际土壤线虫群落数目和生态类群分布。【方法】采用线虫营养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功能指数等分析蓝莓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及其特征。【结果】3种栽培方式下的蓝莓样地共分离得到土壤线虫15科26属。不同栽培方式下蓝莓根围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食细菌类群线虫是调查区域的主要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类群线虫是调查区域的次要营养类群。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温室栽培方式下c-p1类群和c-p2类群的个体密度较高,c-p3~c-p5类群个体密度最低;温室MI值最低,其受扰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他栽培方式。【结论】通过蓝莓根围土壤线虫的MI值、PPI/MI值及cp3~cp5类群个体密度值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方式下蓝莓土壤的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均低于其他两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蓝莓栽培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蓝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适宜蓝莓种植的pH范围、有机质含量以及不同改土材料和改土措施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蓝莓合理化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pH 4.5,有机质在5%以上,改土材料为生草炭∶有机肥∶原土=1∶1∶1,蓝莓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近些年我国蓝莓发展情况及栽培技术进展,包括栽培形式,苗木繁育,园地的选择与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蓝莓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国内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果树。但其对土壤、水质、栽培等方面要求较特殊。本文概述了京津地区蓝莓栽培的园址选择、土壤改良、栽培方式、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蓝莓学名越橘,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预防视力疲劳及防癌抗癌的独特功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我国对蓝莓引种栽培研究始于20世纪末,胶东半岛气候凉爽,温度适宜,且大多为酸性土壤,非常适合蓝莓种植。胶东半岛最早从2000年开始引进并商品化栽培蓝莓,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规模化蓝莓种植区。蓝莓类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露天蓝莓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蓝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预防视力疲劳及防癌抗癌的独特功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中国对蓝莓引种栽培研究始于20世纪末,山东半岛气候凉爽,温度适宜,且大多为酸性土壤,非常适合蓝莓种植。山东半岛从2000年开始引进并商业化种植蓝莓,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规模化蓝莓种植区。通过多年蓝莓的露天栽培种植经验,笔者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山东半岛不同物候期下蓝莓  相似文献   

17.
正全基质蓝莓营养钵育苗具有根发达完整、栽培易成活,无土传病虫害、单钵质量轻、适宜长途运输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抚育蓝莓幼苗的主要育苗方式。但全基质蓝莓营养钵苗根系常在基质四周缠绕,将基质与根固定在一起(俗称"盘根苗"),然而许多种植户在改良过的土壤中栽植全基质蓝莓营养钵苗时,常不将营养钵根系破开而直接种植。这样由于蓝莓育苗基质理化性质和保水通透性与土壤有较大的的差异,并且全基质内环境条件远远优于土壤,造成蓝莓根系不愿从营养  相似文献   

18.
<正>蓝莓生长需要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我国南方土壤偏黏重,有机质含量低,因此蓝莓种植前,需添加泥炭、松树皮等偏酸性的有机物料,改良土壤疏松性并为蓝莓生长提供养分,从而使土壤适宜蓝莓生长。土壤中添加有机质的区域(黑色区),蓝莓根系生长量大,蓝莓根系沿着土壤中的有机质分布区域生长(图1),缺乏有机质的土壤区域根系少。但是实际生产中,较多种植户未意识到有机物料对蓝莓生长的重要性,在土壤改良时添加有机物料不足(图2),  相似文献   

19.
正在蓝莓种植中,叶片发黄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蓝莓叶片发黄时表明蓝莓树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蓝莓产量下降以及花芽形成减少。1发黄原因蓝莓叶片或整个树体发黄有很多原因,诸如:土壤pH不合适,蓝莓病害(如:根腐病),虫害(如:蛴螬咬根后),栽培处理措施不当如:在刚刚用锯末改良土壤上移栽蓝莓树,可能由于纤维素分解菌耗氮肥而导致蓝莓树体因缺氮而发  相似文献   

20.
周鹤 《河北果树》2014,(4):53-54
<正>1园地选择选择土壤标准是:坡度不超过10%,土壤pH值4.0~5.5,最好4.3~4.8;土壤有机质8%~12%,最少不低于5%;土壤疏松,排水性能好,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一是水湿地潜育土。这类土壤上野生蓝莓分布广泛,土层主要由枯枝落叶及腐苔藓组成。土壤疏松,通气良好,土壤pH值4.8,有机质高达56%。土壤中含氮量很高,达900 mg·kg-1,这类土壤往往位于深林区,土壤水分充足,是蓝莓栽培较为理想的土壤类型。二是草甸沼泽地。这类土壤一般偏酸性,pH值5.0~5.7,有机质10%,夏季土壤黏重。栽培蓝莓时需要挖排水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