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铅-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品种间积累铅、镉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铅-镉复合胁迫下,玉米不同品种积累铅、镉的差异。结果表明,铅-镉复合胁迫下供试玉米品种各器官含铅、镉量总体表现为根>叶>茎>子粒;与对照相比,根、茎、叶的铅、镉含量均大幅度提高;供试玉米品种各营养器官间铅、镉均呈显著相关,但营养器官与子粒间无显著相关;复合胁迫条件下,9个供试玉米品种子粒中铅含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粮食卫生标准,所有供试玉米品种子粒中镉含量也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而且镉的生物富集系数比铅的生物富集系数高,子粒重金属超标程度大的玉米品种,其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衡阳市植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衡阳市主要植烟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风险,针对衡阳5大植烟区域进行多点采样,共采集土壤样品879份,分别检测了其重金属铅、镉、汞、砷、铬、镍含量,并分区域横向比较了各种重金属土壤样品超标率。结果表明,5个主要植烟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镉污染率最高而铅污染率最低,而汞、砷、铬、镍等重金属污染各植烟区变化较大,这表明衡阳烟区重金属铅污染风险很小而镉污染风险很大,此外,常宁、耒阳两市烟区土壤汞污染风险也较高,而砷、镉、镍等重金属污染各烟区均污染风险相对较小,部分地区甚至未检测到砷(衡阳县、祁东县)、铬(衡阳县、祁东县)、镍(衡阳县)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邮市蔬菜产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方法]以高邮市8个乡镇的主要蔬菜产地作为土样采集点,分析测定土壤中重金属汞、砷、铅、镉、铬和铜含量,并根据《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高邮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对检测结果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依据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高邮市8个乡镇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完全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的要求;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个别蔬菜产地有2个重金属含量单项污染指数超标,其他重金属含量未超标,表明高邮市绝大多数蔬菜产地适宜发展AA级绿色食品;与1990年高邮市土壤背景值对比结果表明,土壤镉、铬、砷、铅、铜等均有一定程度增加。[结论]高邮市蔬菜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基本满足蔬菜安全生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玉米植株对重金属的富集与分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湛江市赤坎区文章村的玉米园中采集玉米植株及其生长的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铬(Cr)、铅(Pb)、镍(Ni)、铜(Cu)、锌(Zn)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玉米不同器官积累重金属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园土壤受重金属Cr的中度污染;②玉米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平均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Ni>Pb>Zn>Cr>Cu,其中,Ni、Pb、Zn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411、1.892和1.139;③玉米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各种重金属在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不一致,玉米茎中的重金属含量偏高,玉米根中的含量较低;④玉米对土壤Cr元素有较强的避性。  相似文献   

5.
几种重金属(Cd、Cr、As)在玉米植株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株洲市某社区玉米园中采集玉米植株及其生长的土壤样品,利用ICP等离子法测定铬(Cr)、砷(As)、镉(Cd)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玉米不同器官积累重金属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园土壤受重金属As中度污染,重金属Cd重度污染;(2)3种重金属在玉米植株中的分布规律大致为根叶茎;(3)玉米对土壤中3种重金属的平均富集系数大小排列顺序为CdCrAs;(4)玉米对土壤As元素有较强的耐性;(5)玉米茎中Cr元素含量与根中Cr达到了显著负相关,而茎、叶中Cd含量与根部C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米品质影响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重金属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所谓重金属一般是指比重在4以上的金属,有水银、镉、铜、锌、镍、铬等。镉与铅、铬、砷和汞元素被合称为重金属污染物中的“五毒”[1]。重金属过多而产生的污染形式有三种,即:大气污染型、水质污染型、混合型。其中以水污染型较为普遍。天然水中都含有一些重金属,但含量均低,常呈悬浮式溶解状态,对人类、动物及其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洛阳市小麦籽粒元素富集特征基于土壤元素含量的关系,对洛阳市土壤硒高背景区种植的小麦和土壤进行了系统采集,测定了土壤25项全量指标、6种元素的有效态指标、7种元素的形态指标及小麦籽粒12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了土壤和小麦籽粒中有益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富集规律以及小麦籽粒微量元素与土壤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富集硒和钼,小麦籽粒中钼、锌、硒、铜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5%,富硒小麦的比例为69.11%,籽粒镉、砷、铅、汞、铬含量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小麦籽粒中硒、钼、砷含量与土壤pH值均呈显著正相关,镉、铬、镍含量与土壤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锗含量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铜、锌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汞、铅、氟含量与土壤pH值均无相关性。研究区小麦籽粒具有有益元素丰富、有害元素含量低的特征,因而该地区是富硒富钼同时锌铜丰富的特色小麦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毒重金属镉毒害及镉低积累型水稻筛选与改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培松 《中国稻米》2004,10(2):10-12
土壤中镉及对动植物的毒害作用据有关资料,1980年全国工业“三废”污染农田266.7万hm^2,1988年增加到666.7万hm^2,而1992年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000万hm^2,目前我国污灌总面积的45%土壤受到污染,每年损失粮食120亿kg。而镉、汞、铅、砷、铬这些重金属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强毒害作用,在某些  相似文献   

9.
湘江源头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湘江源重金属污染状况,推进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运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蓝山县域内近几年的土壤和灌溉水样品重金属数据。结果表明:湘江源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达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级别的比率分别是61.76%、11.76%和2.94%,5种污染元素中镉和汞污染风险最严峻,其超标率分别为50.02%和32.35%,土壤砷无超标现象,但仍有17.65%样品处于警戒级别,具有潜在的砷污染风险;灌溉水综合污染超标,其中镉污染超标率达33.33%。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铅和镉、汞和铬分别聚为一类,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砷单独聚为一类,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说明湘江源重金属污染风险严峻,镉污染风险最大,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0.
采集珠三角地区主要工业区周边蔬菜产地土壤,研究土壤中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5种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32份土壤样品中,Cd、Hg、As、Cr的超标率分别为45.06%、7.73%、5.15%和1.29%,未见Pb超标;37.34%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Cd污染情况最为严重,Hg污染次之;土壤污染以单一重金属污染为主,未出现3种及以上重金属复合污染。各地污染状况呈现区域差异,东莞地区受污染的样品比例较大,珠海和广州的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其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目标危害指数法对吉林省玉米子粒中重金属Cr、As、Cd、Hg、Pb进行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吉林省玉米子粒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限量值,1.57%样品中Cr处于警戒线水平,0.39%样品中Hg处于警戒线水平。吉林省玉米子粒中5种重金属的内梅罗指数均小于1,处于安全水平;目标危害指数均小于1,说明暴露人群不存在重金属Cr、As、Cd、Hg、Pb健康风险。5种重金属的暴露人群潜在健康风险高低顺序为Cr>As>Hg>Pb>Cd,其中Cr、As健康风险明显高于Cd、Hg、Pb。不同地区暴露人群潜在健康风险高低顺序为四平市>白城市>吉林市>松原市>通化市>长春市>延边州>白山市>辽源市>梅河口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以重金属元素含量作为识别茶叶厂家和产地的指标,选取市面上常见的红茶、绿茶、铁观音三类茶叶共计37种,经过前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对37种茶叶进行五种常见重金属铬(Cr)、砷(As)、铅(Pb)、镉(Cd)和汞(Hg)含量的检测,使用MATLAB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用Python设计识别界面实现测试样本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市售常用茶叶中Cr、As、Cd、Pb四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1.83 ng/mL、1.09 ng/mL、0.10 ng/mL和2.61 ng/mL,均低于国家规定限量,且未检测到重金属Hg;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37种茶叶的厂家和产地;Python识别界面可对未知茶叶的种类进行识别并得知其产地。  相似文献   

13.
建立川佛手重金属含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并对川佛手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安全评价。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 ICP-OES 方法测定其铅、镉、铜、汞、砷 5 种重金属含量。利用 SPSS 统计软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 Nemerow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铅、镉和铜的线性范围为 0~1.00 μg/mL,砷和汞的线性范围为 0~0.1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检测限范围为 0.000 3~0.004 5 μg/mL,精密度实验 RSD 为 1.03%~4.39%,重复性实验 RSD<5.0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4%~101%。建立的 ICP-OES 方法可准确测定川佛手中 5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铅、镉、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2.035、0.121、3.237 μg/g,汞、砷均未检出。铅-镉、铜-镉之间存在负相关,铅-铜之间存在正相关。30 个不同产地川佛手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均在中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范围内,综合污染指数为 0.316~0.518,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平原区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及稻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及稻米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水稻田土壤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成人和儿童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镉(Cd)、铅(Pb)、铬(Cr)、汞(Hg)的平均含量均大于该区域土壤背景值。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有85%的采样点达到警戒限值,最大值达1.5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为0.60,无污染,5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大小表现为Cd>Pb>Hg>Cr>As(砷)。土壤中Cd含量与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b含量与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但与有效磷含量、pH值显著负相关;土壤中Hg含量与Pb、As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具有同源关系,呈复合污染。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无样品超标;稻米中Cd、Cr含量与土壤中Cr含量显著负相关,但稻米中Cd含量与土壤中Hg、As含量显著正相关。在经农作物摄入、手口摄入和皮肤接触三种暴露途径下6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分别为8.36和19.63。3种致癌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均表现为Cd>As>Cr,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致癌健康总风险分别为0.007和0.0178。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区域稻田土壤及稻米重金属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重金属复合污染已给当地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健康风险,尤其对儿童的影响较大,以农作物摄入途径最为显著。As、Cr、Hg是构成该区域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而As、Cr、Cd是构成该区域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文典  胡霓红  赵凯  王富华  王旭  何舞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1942-1948
通过采集珠三角地区蔬菜产地各重金属浓度土壤(非人工添加重金属)进行盆栽试验,研究5种重金属(Cd、Pb、As、Hg、Cr)在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土壤中的活性、小白菜可食部分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产地环境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安全临界值以及影响小白菜吸收重金属的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小白菜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高低顺序为Cd>Pb>As>Cr>Hg,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Cd>(Cr、As、Hg)>Pb。依据食品卫生标准的限量值进行方程拟合,得出适合小白菜种植土壤的重金属全量限量值分别是Cd:1.74mg/kg,Pb:494.78mg/kg,As:113.58mg/kg,有效态重金属限量值分别是Cd:0.83 mg/kg,Pb:146.87 mg/kg,As:21.94 mg/kg。小白菜对Hg表现为低积累。土壤中有机质、CEC与土壤全量Hg正相关,CEC与土壤全量Cr负相关,土壤pH能增强土壤中Cr活性。  相似文献   

16.
Cd、Cr、Pb复合胁迫下小麦植株重金属的积累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测重金属复合胁迫对小麦的危害,采用溶液培养、田间土柱栽培等毒理试验方法,分析了小麦幼苗期及成熟期Cd、Cr、Pb在植株不同器官的富集,并对小麦受重金属胁迫的安全限量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Cd、Cr、Pb二元或三元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期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单一胁迫处理,说明复合胁迫加剧了重金属向小麦体内的迁移累积。成熟期小麦对Cd、Cr、Pb的富集比较依赖于土壤中相应Cd、Cr、Pb的浓度水平,其他两种重金属的协同作用在根系所占比例大约为5.09%~21.66%。②各器官中重金属的富集表现:幼苗期为根系>叶鞘>叶片,成熟期为根系>茎叶>籽粒。但幼苗期复合胁迫促进了重金属向地上部分的转移。③幼苗期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富集系数的大小为Cr>>Pb>Cd,表明幼苗期小麦根系对Cr的富集能力最强;植株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平均富集量Cd为68.68%、Cr为51.63%、Pb为70.83%,说明Cd、Pb运输到地上部的能力较强。成熟期Cd在小麦地下、地上各器官的转移速率最快,Cr次之,而Pb转移到籽粒中去的量很少。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是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本研究通过盆栽模拟实验研究香蕉对砷(As)、镉(Cd)、铅(Pb)3种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点,进一步通过建立香蕉茎叶与土壤As、Cd、Pb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关系,推导香蕉种植系统的土壤As、Cd、Pb的安全阈值.结果显示,Cd、Pb对香蕉生物量表现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18.
在琼海市12个乡镇的典型土壤中采集21个混合土壤样本,并对各土壤样本中重金属元素Hg、Cd、Cr、Pb和As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了解琼海市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以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琼海市水稻土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小于二级标准值;表层土壤Pb和Hg、Pb和Cd、As和Cd、As和Pb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除了大路镇存在Cr元素轻度污染外,其他各乡镇均未受到重金属Hg、Cd、Cr、Pb和As的污染;从全市范围来看,仅有大路镇为警戒级程度,其他11个乡镇安全清洁,全市的综合污染指数仅为0.32,说明全市水稻土环境质量状况整体清洁,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