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改良桑树现有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本研究采用秋水仙素对桑树的冬芽进行多倍体诱变处理,经植物生长形态和染色体倍性检测,诱导后的对象已初现多倍体特征,表明采用秋水仙素对桑树冬芽多倍体诱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常规根尖压片方法,研究了2种短命植物染色体数目、形态和核型。毛穗旱麦草(Eremopyrum distans)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6m 22sm(2SAF)。第13对染色体短臂上有随体,长度0.80μm,核型为3A,属对称性核型。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14sm(2SAT)14st(2SAT)。第1和第3对染色体的臂上有随体,长度均为1.00μm。核型为4A,属对称性核型。两种旱麦草均属4倍体植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育种技术对无籽刺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无籽刺梨多倍体植株。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二倍体组培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的预培养时间、处理时间及秋水仙素浓度对无籽刺梨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1 d后,继而用含300 m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12 h,再进行分化培养的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变异率达25.6%;无籽刺梨多倍性植株同质化培养的最佳次数为6次。对变异植株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后发现,部分变异植株的根尖细胞染色体为2n=4x=28,为四倍体。部分植株同时存在2n=2x=14和2n=4x=28两种倍性细胞,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4.
小花盾叶薯蓣多倍体诱导及细胞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小花盾叶薯蓣丛生芽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05 %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频率高达52 %.同时采用不定芽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稳定,获得了稳定的多倍体.对变异株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变异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为四倍体;对照为二倍体,其染色体数目为2n=2x=20.另外还发现三倍体及非整倍体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朝鲜百合离体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避光条件下,用0.10%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朝鲜百合小鳞茎,利用组织培养的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幼苗,并对其根尖染色体数目进行常规鉴定。结果表明:诱导48h效果好,变异率达到50.00%。对照植株和得到的4个变异株系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对照为二倍体(2n=2x=24),诱变出的4个变异株系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由34~54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其中四倍体细胞染色体(2n=4x=48)占38.18%~76.47%,属于嵌合体。  相似文献   

6.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频率高达50%.同时采用不定芽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稳定,获得了完全多倍体.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多倍体植株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变异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x=48,为四倍体,二倍体为2n=2x=24.另外,还发现少数八倍体植株,其染色体数为2n=8x=96,其气孔面积特别大且生长缓慢.最后对多倍体种球的繁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东方百合多倍体诱导及种球繁育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频率高达50%。同时采用不定芽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稳定,获得了完全多倍体。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多倍体植株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变异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8,为四倍体.二倍体为2n=2x=24。另外,还发现少数八倍体植株,其染色体数为2n=8x=96,其气孔面积特别大且生长缓慢。最后对多倍体种球的繁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凤仙花和茶花凤仙为试材,研究秋水仙素处理质量分数和时间对2种试材的多倍体诱变效应,通过植株形态特征、气孔数量及大小、染色体数目的观察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用w=0.5%的秋水仙素处理72~96 h的植株材料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5%秋水仙素处理96 h凤仙花的变异率最高,达29%。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28,二倍体对照为2n=2x=14。四倍体叶片长、宽、厚均增大,气孔密度减小,气孔保卫细胞增大,花径增加、花瓣增多,单朵花观赏价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牛膝多倍体的诱变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变牛膝多倍体,增加新的药用种质资源,为培育牛膝新品系奠定基础。以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的诱变牛膝染色体倍性变异的最佳处理时间,多倍体的特征及其多倍体的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当秋水仙碱浓度为0.2%时处理最佳处理时间为24 h,诱变率达51.7%。变异株与对照株相比,变异株的生长变缓,叶片增宽变厚,叶色浓绿,叶片皱缩。根尖压片表明,对照株的染色体数为:2n =2x=42,变异株为2n=4x=84。  相似文献   

10.
条叶百合的离体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条叶百合的抗性,对其进行多倍体改良,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亚砜诱变离体培养条叶百合小鳞茎。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效果好,直径1.4cm鳞茎变异率达100%,直径0.7cm鳞茎变异率达92%。经对4株疑似多倍体诱变株系的染色体检测,仅有1个变异株系中含有48条染色体,4倍体细胞占63%,对其切割分离和纯化培养,最终获得1个四倍体株系(2n=4x=48)。除观察到正常的染色体外,株系1、株系3和株系4约30%左右的细胞中含有数目不等的B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茶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9种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日,其中6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这些种都为二倍体,2n=30,未观察到多倍体。本文讨论了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野生种中以二倍体居多,栽培种和杂交种中则以三倍体和四倍体居多。推测在这种进化趋势的形成过程中,人工选择可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Gemsa染色法观察了极早熟品种保利阿斯卡、朱丽比恩,早熟品种利布林、特雷沃、玉璧林达及中熟品种芦卡斯6个西洋梨品种的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玉璧林达、芦卡斯为三倍体(2n=3x=51),其余4个品种为二倍体(2n=2x=34),多倍体出现率为33.3%。同时,经过初步测定,玉璧林达的花、果、叶均大,枝、干粗壮,均表现出一定的巨大性。利布林、特雷沃、朱丽比恩、保利阿斯卡为品质优良的早熟、极早熟品种,是天津地区很有发展前景的品种。搞清这6个西洋梨品种的染色体倍性,可为今后梨的遗传育种和梨树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鸭梨与苹果梨F_1代染色体数目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去壁低渗法对大鸭梨与苹果梨F1代16个单株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4个单株为四倍体(2n=4x=68),占观察总数的25%;10个单株为三倍体(2n=3x=51),占观察总数的62.5%;1个单株为二倍体(2n=2x=34);1个单株为非整倍体。多倍体出现率为87.5%,表明大鸭梨与苹果梨杂交组合在多倍体育种中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萌发特性,为多倍体甜瓜的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二倍体甜瓜品种及其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变化趋势。【结果】甜瓜二倍体种子发芽率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种子发芽率高;不同倍性甜瓜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大小依次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厚皮甜瓜种子的活力指数较薄皮甜瓜高;胚根长、下胚轴长度和侧根数均表现为随着催芽时间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下降的总趋势。【结论】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甜瓜种子的萌发力并不都是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大,甜瓜二倍体种子萌发力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种子的萌发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萌发特性,为多倍体甜瓜的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二倍体甜瓜品种及其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变化趋势。【结果】甜瓜二倍体种子发芽率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种子发芽率高;不同倍性甜瓜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大小依次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厚皮甜瓜种子的活力指数较薄皮甜瓜高;胚根长、下胚轴长度和侧根数均表现为随着催芽时间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下降的总趋势。【结论】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甜瓜种子的萌发力并不都是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大,甜瓜二倍体种子萌发力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种子的萌发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遗传基础狭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为有限,遗传育种研究相对落后。本试验旨在创制整倍体和非整倍体黄瓜种质材料,建立其准确的染色体组成鉴定方法,为进一步选育黄瓜各种染色体系、目标性状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华北生态型黄瓜‘长春密刺’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0.4%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获得同源三倍体材料,以诱导获得的同源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35-45 d后采收成熟果实进行胚拯救。采用染色体计数,结合形态学、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对诱导株及杂交后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利用染色体特异的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通过观察特异探针在染色体上杂交信号的数目、强弱及位置,结合黄瓜的染色体形态参数,对诱导株的染色体组成进行鉴定。【结果】对经秋水仙素处理的‘长春密刺’材料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观察,结果显示诱导获得8株四倍体(2n=28),3株非整倍体(2n=16,19,27)材料。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材料(2n=21)。经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根据黄瓜着丝粒探针Type III和核糖体45S rDNA两类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信号特征可以看出,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与四倍体上杂交信号为倍性变化关系,进一步验证创制出的整倍性材料为三倍体与四倍体。不同倍性‘长春密刺’植株的形态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四倍体植株的形态指标与二倍体差异显著;三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显著;非整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也不显著,但其长势较二倍体弱,且花期推迟,雌雄花花期不遇,坐果率明显低于二倍体。经叶片气孔电镜观察,‘长春密刺’二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植株叶片气孔的大小与密度均存在差异,随着倍性提高,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增加,而气孔密度则下降,说明形态学筛选和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可以作为鉴定黄瓜倍性的辅助方法。以上述两类黄瓜重复序列(Type III和45S rDNA)和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基因Csa006700为探针,对染色体数目为16的一株非整倍体诱导株进行染色体组成鉴定。重复序列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额外的两条染色体为1号或2号染色体。进一步利用黄瓜2号染色体端部的基因Csa006700探针检测,发现该基因只在其中一对染色体上有信号,由此明确该材料为附加两条1号染色体的四体材料(2n=14+2)。研究表明秋水仙素不仅可直接诱导出同源多倍体,同时可诱导各种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瓜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倍性的变化,结合染色体特异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可快速创制并筛选出各种染色体组成的特异新种质。  相似文献   

17.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是二倍体植物(2n=24),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野生浙贝×细叶种)F_1种子,结果表明:用0.20%秋水仙碱处理湿种子和干种子的加倍成功率最高,分别为33.62%和10.17%;变异株具有典型的多倍体特性,植株生长旺盛,叶片明显增厚,叶色深绿,叶片表皮气孔增大,根系肥大,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变异株的染色体数已加倍成2n=48。此外,对浙贝母倍性育种的前景进行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选用西庆1号为母本,育2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成了三倍体桑华渝1号。  相似文献   

19.
广西四倍体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广西以秋水仙碱诱导、选育的四倍体桑种质达600多份,对大部分四倍体种质进行性状调查、产叶性能测定、叶质鉴定和杂交结实性试验等方面进行评选,获得一批高产型、优质型、高产优质型及结实性高、配合力好的优异四倍体桑种质。并以四倍体桑种质为亲本,采用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组合共219个,育成了“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等一批高产优质的三倍体组合。今后对四倍体桑种质的深入研究,应继续诱导和充分利用现有人工四倍体资源,与优良二倍体杂交,组配三倍体杂优组合;继续选用优良杂种实生幼苗诱导人工四倍体,培育出优质高产四倍体品种;继续选用优良的四倍体桑作亲本,选配杂交组合,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四倍体桑杂优组合;深入研究利用雄性或雌性配子二倍体化培育三倍体,是桑树三倍体育种的一条陕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5个苎麻品种经秋水仙碱处理后,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株相比,变异株子叶肥厚,色深绿,叶表皮毛明显增多、变粗,幼叶表面气孔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正常株2n=2x=28,变异株为2n=4x=56,甚至出现2n=8x=112的重复加倍现象本研究探讨了苎麻诱变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分裂动态有丝分裂指数,确定了分裂盛期。同时还比较了各种诱变方法及其效果。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就秋水仙碱对苎麻诱变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苎麻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