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株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晓娟  茅云翔  李杰  李贵阳  李晨  刘莉  莫照兰 《水产学报》2015,39(11):1721-1729
为了明确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对2012年发生在福建省莆田养殖海区坛紫菜叶状体绿斑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利用2216E海水培养基平板,从患病藻体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细菌X5;在实验室条件下将X5进行回接感染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坛紫菜叶状体发生组织病理变化,出现绿斑病症状:感染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出现空洞,最后导致紫菜叶片流失;用浓度为104~108 cfu/mL的X5感染坛紫菜时,在7 d内引起紫菜出现10%~100%病斑面积,这些结果表明X5为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利用生理生化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X5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6 μm×0.4 μm~1.0 μm×0.4 μm,无鞭毛,在温度4~42℃、盐度50~150、pH6~10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生长盐度为50,最适pH为7,对甲硝唑、林可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对25种抗生素敏感,Biolog和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的结果显示X5为弧菌属细菌(Vibriosp.);基于多基因序列(16S rRNA,rpoA,recA,pyrH)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5与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聚为一支,进化距离为0.095~0.108,这些结果说明X5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或是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之一的一个新亚种。本研究报道了弧菌X5能够引起坛紫菜绿斑病,为紫菜流行病学及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鼠尾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鼠尾藻幼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了温度(5~34 ℃)、盐度(10~50)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鼠尾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 氮浓度高于8 mg/L或磷浓度高于1.2 mg/L,或温度高于28 ℃,对鼠尾藻幼苗的光合作用均有显著影响(P<0.05);(2) 短时间的5~15 ℃的低温胁迫或10~50盐度胁迫6 h对鼠尾藻幼苗的Fv/Fm值影响不明显;(3) 氮、磷浓度分别为2~4 mg/L和0.2~0.8 mg/L,且NH+4-N∶NO-3-N的比值为1~3时,较利于鼠尾藻幼苗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乌鳢溃烂病,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某养殖场的患病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菌(DL1475,DL1476),通过微量生化鉴定管和扩增16S rRNA基因对该两株菌进行鉴定,并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特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两株菌对乌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7.1×103和2.9×104 cfu/g。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L1475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 NH3-N、NO2 - -N与 NO3 - -N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获得了 NH3-Nt(NH3-Nm) 与 NO2 - -N对体长2.4cm幼虾的 24h、48h、72h、96h之 LC50值,两者对幼虾的安全质量分数分别为1.30 (0.101)mg/L和3.80mg/L。当 NH3-Nt(NH3-Nm)质量分数在1.3(0.101)~4.3(0.333)mg/L时,存活率为71.4% ~92.9%,体长增长率为36.3% ~57.1%,体重增长率为188.5% ~322.3%。当 NO2 - -N质量分数在3.00~21.00mg/L时,成活率为75.0% ~91.7%,体长增长率为21.2% ~59.2%,体重增长率为72.0% ~311.9%。NO3 - -N对体长7.37cm幼虾的亚急性毒性效应:NO3 - -N的质量分数在 30~195mg/L时,成活率为 35% ~100%,体长增长率为8.5% ~20.5%,体重增长率为29.6% ~56.8% 。三态氮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均对幼虾的存活率和生长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种化学消毒剂对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 5种化学消毒剂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高锰酸钾的 2 4h L C50 、4 8h 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6.2 3× 10 -6、4 .93× 10 -6和 0 .93× 10 -6;无敌消毒液的 2 4 hL C50 、4 8h L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163.7× 10 -6、134 .75× 10 -6和 2 7.39× 10 -6;孔雀绿的 2 4 hL C50 、4 8h 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0 .58× 10 -6、0 .4 3× 10 -6和 0 .0 7× 10 -6;强氯精的 2 4 h LC50 、4 8h 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2 2× 10 -6、0 .796× 10 -6和 0 .15× 10 -6;甲醛的 2 4 h L C50 、4 8hL C50 和安全浓度分别为 93.4 4× 10 -6、75.86× 10 -6和 15.0× 10 -6。南美白对虾幼虾对 5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排序为 :孔雀绿 >强氯精 >高锰酸钾 >甲醛 >无敌消毒液  相似文献   

6.
一株亚硝酸盐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降解亚硝酸盐菌,从鄱阳湖水域筛选出1株新型反硝化细菌,命名为X10。本实验对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生化指标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亚硝酸盐浓度、pH值、温度、接种量对其生长及脱氮能力的影响,以及菌株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X10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温度30 ℃、pH 7.0、接种量3%,经48 h培养后菌株对筛选培养基中亚硝酸盐(浓度300 mg/L)的降解率最高,达99.8%;将该菌液(2×108 CFU/mL)按1%的接种量加入人工养殖池塘水中(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0.45 mg/L,pH为6.7),28 ℃水温下经96 h后亚硝酸盐降解率达82.6%;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X10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并且高浓度菌液(5×108 CFU/mL)对斑马鱼无致死作用。研究表明X10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长石莼(缘管浒苔)在25 ℃和72 μmol/(m2·s)条件下,其Fv/FmFmFv和α值最高,分别高达0.74、4 567、3 406和0.305,低于该点为光不饱和,高于该点为光抑制,偏离越大,下降越显著(P<0.01),其中在5 ℃和35 ℃时最小,分别是25 ℃最高值的32.24%~64.88%和22.99%~53.44%;光强为18 μmol/(m2·s)和216 μmol/(m2·s)时最小,其Fv/FmFmFv和α值分别是25 ℃和72 μmol/(m2·s)条件下最高值的44.94%~82.62%和51.82%~76.72%。F0变化不太明显,5~30 ℃为先上升后下降或再上升变化趋势,35 ℃为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拟合参数α显示,长石莼(缘管浒苔)在达到光饱和点前通过增加光能吸收来增强光合作用,在光抑制后则迅速减少。rETRmaxDuncan检验表明,高温/低温和高光强对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影响显著(P<0.01)。总体上看,长石莼(缘管浒苔)光合作用和生长适宜条件为15~25 ℃和54~72 μmol/(m2·s),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且温度排序为25>20>15>30>10>5>35 ℃,光照强度排序为72>54/108>36/162>18/216 μmol/(m2·s)。  相似文献   

8.
浮丝藻(Planktothrix) 是一种在我国水域中普遍存在, 可以引起蓝藻水华的水华藻之一,其代谢生成的二-甲基异莰醇 (2-methylisoborneol, 2-MIB) 可导致水体产生令人厌恶的嗅和味,从而使饮用水感官质量下降。本文探讨了温度 (15-30℃),BG11营养盐浓度 (20-100% (w/v))和光照强度 (1000-4000 Lux)对分离于巢湖的浮丝藻(Planktothrix sp.) FACHB-1372生长密度,总2-MIB生成量及胞外2-MIB分泌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述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对浮丝藻生长密度,总2-MIB生成量及胞外2-MIB分泌量影响最显著。25 ℃是浮丝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高细胞密度可达6.04×105 cell?ml-1,30 ℃是其最适宜的产2-MIB温度,总2-MIB生成量和胞外2-MIB分泌量最高分别可达3.64×103 ng?L-1和2.78×103 ng?L-1;其次为营养盐浓度,增大BG-11营养盐浓度,浮丝藻生长密度和总2-MIB生成量会随之增加,但实验发现低浓度营养盐时,胞外2-MIB分泌量所占比例较高,表明低浓度营养盐更有利于浮丝藻进行胞外2-MIB分泌;光照对浮丝藻生长及产嗅味物质影响较小,强光照可促进2-MIB胞外释放,4000 Lux时其胞外2-MIB分泌量达最高。最后,依据实验结果为控制和预警浮丝藻过渡繁殖和嗅味物质释放提出了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9.
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为大洋性中上层鲨类, 由于其全球资源被过度捕捞, 已被列入 IUCN 濒危物种名录。开展长鳍真鲨年龄鉴定与生长规律的研究, 可为其资源恢复及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兼捕渔获物中的 87 尾长鳍真鲨为样本(雄性 43 尾, 雌性 44 尾), 结合脊椎骨年龄鉴定结果和生物学数据分析该海域长鳍真鲨年龄及生长规律。赤池信息量准则(AICC)分析表明, 长鳍真鲨脊椎骨半径(r)与全长(L)的关系符合线性回归模型。von Bertalanffy (VB)生长模型为总体观测数据最适模型, 表达式为 Lt=398[1-e-0.04(t+6.81)] , 结合反向逆推个体早期全长数据, 雌性逆推全长的最适模型为 VB 模型 Lt female =330.8[1-e–0.05( t+5.84) ] , 雄性为 Gompertz 模型Lt male = 363e–1.49e( -0.08t ) 雌、雄个体 50%性成熟年龄 t50 分别为(8.8±1.2)龄和(8.6±1.2)龄, 50%性成熟全长 L50 分别为(191±9.1) cm 和(173±12.9) cm。  相似文献   

10.
洱海先后人为引入了太湖新银鱼和西太公鱼。为了掌握这两种鱼类的生长特性及评估人工调控效果,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洱海采集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通过测量体长与体重数据对种群参数(L、W、k、t0、Z、M、E等)进行估算,并进行了渔产量变化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1.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体长与体重关系中回归参数b值分别为3.2148和2.8274,这两种鱼在洱海均属于等速生长。西太公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 =13.65[1-e-1.80(t+0.17)];Wt=28.09[1-e-1.80(t+0.17)]3.2148,生长拐点年龄为0.48,相应体重为8.51g,体长为9.41cm;太湖新银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45[1-e-0.92(t+0.38)]; Wt=2.69[1-e-0.92(t+0.38)]2.8274,生长拐点年龄为0.75,相应体重为0.78g,体长为6.11cm。2. 西太公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10.2、2.56、7.64和0.75;太湖新银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4.66、1.84、2.82和0.60。3. 西太公鱼的资源量自2015年至2018年是逐年递增的,但是上升的幅度在逐年减小;太湖新银鱼的资源量自2015年至2018年逐年降低。综上,在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发育正常,这两种鱼生长周期相差一个月左右,西太公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太湖新银鱼,本研究期间这两种鱼的人工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竺山湖水域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的种群参数, 评价其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竺山湖水域收集的贝氏基础生物学数据 ? , 利用基于长度频率数据的 ELEFAN I (electronic length frequency analysis ) Ⅰ 和贝叶斯评估方法(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LBB)估算其种群参数。结果显示, 贝氏体长 ? 范围为 44.17~181.87 mm, 体重范围为 0.88~70.30 g; 体长(L, mm)与体重(W, g)关系式为 W=9.0×10?5L3.0707 (R2 = 0.8775, n=805); 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 Lt=194.25×[1?e?0.36(t+0.46)], Wt=95.74×[1?e?0.36 (t+0.46)] 3.0707。运用 ELEFAN I 方法估算的相对自然死亡系数 M/K=2.28, 相对捕捞死亡系数 F/K=4.50, 相对总死亡系数 Z/K=6.78, 开发率 E=0.66。LBB 估算的相对死亡系数 M/K、F/K、Z/K 和开发率 E 分别为 1.88、5.78、7.64 和 0.76。两种方法估算的种群参数基本一致。本研究揭示了竺山湖贝氏的种群生长特性及资源利用状况 ? , 可为太湖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体重(Y)及形态变量(X1~X9) 10 个性状, 运用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开展各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性及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量化计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确定影响其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 进一步确定了 3 个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研究发现, 叶尔羌高原鳅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体重(Y)相关性最大的是体长(X2), 相关系数为 0.960; 尾柄长(X5)、眼径(X7)与眼间距(X8)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 其他形态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通径分析量化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作用, 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头长(X4)(0.470), 体长(X2)通过头长(X4)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0.447); 通过回归分析并计算决定系数发现, 头长(X4)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1), 体长(X2)和头长(X4)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341)。3 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Y=–2.8+2.94X2+0.764X4+0.906X5 (R2 =0.958)。 3 个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 体长(X2)与体重(Y)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函数方程 Y=2.739e0.158X2 (R2 =0.936); 头长(X4)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幂函数方程 Y=4.946X4 1.100 (R2 =0.931); 尾柄长(X5)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对数函数方程 Y=9.582+8.876lnX5 (R2 =0.807)。研究结果表明, 叶尔羌高原鳅在选育时, 应以体长(X2)和头长(X4)为主要选择性状, 同时辅以尾柄长(X5)。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以 1+ ~3+ 龄北极茴鱼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体重(Y) 和体厚(X1)、眼间距(X2)、体长(X3)、体高(X4)、头长(X5)、眼径(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等 9 个形态性状,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筛选出影响北极茴鱼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 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1) 不同年龄阶段, 与北极茴鱼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形态性状种类不同, 且数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 通径分析在 1+ ~3+ 龄北极茴鱼中分别保留了 4、4 和 2 个形态性状, 1+ 龄北极茴鱼中体长(X3)的直接作用最大(0.34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745); 2+ 龄北极茴鱼中体高(X4)的直接作用最大(0.473), 体厚(X1)的间接作用最大(0.378); 3+ 龄北极茴鱼中体厚(X1)的直接作用最大(0.63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344)。(3) 通径分析保留的形态性状对 1+ ~3+ 龄北极茴鱼体重的总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为 0.943、0.778 和 0.997。(4) 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 1+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90.510+15.345X1+3.638X3+10.473X4+16.884X9, 2+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142.449+29.023X1+81.082X2+27.126X4?47.376X7, 3+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228.922+75.063X1+107.864X9。本研究丰富了北极茴鱼基础生物学数据, 同时为将来人工养殖利用过程中北极茴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待选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4.
陈雨露  徐成勋  刘士凯  孔令锋  李琪 《水产学报》2024,48(1):019611-019611
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是结合群体选育与种内群体间杂交方法,以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3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系。本研究以第1代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G1)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建立了48个混养家系,共获得863个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混养家系进行了系谱分析,并基于REML法评估了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63个个体中,有851个个体被准确鉴定其所属家系;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颜色参数指标a*(红绿轴色品指数)、b*(黄蓝轴色品指数)和ΔE (色差)等均具中高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0.47±0.23、0.42±0.21和0.56±0.29。4个颜色参数指标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79~0.86和-0.45~0.48。壳色性状与各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较低,分别为-0.33~0.17和-0.04~0.11。研究表明,在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育种过程中,对壳色性状进行选育可以得到预期的改良效果。此外,壳橙性状与生长性状应分别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协同选择,以实现同时改良两个性状的目的。本研究可为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养殖池塘铜绿微囊藻等蓝藻极易爆发,危害养殖生物。基于菌藻平衡原理控制蓝藻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在盐碱水中的可行性鲜有报道。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盐碱水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并探索了其抑藻途径。结果表明:在碳酸盐碱度6.4 mmol?L-1、盐度3.5,pH 8.9的盐碱水中,经驯化地衣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明显,地衣芽孢杆菌对初始密度1.0×106 cells?mL-1、6.0×106 cells?mL-1和20×106 cells?mL-1铜绿微囊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51.8%、65.7%和71.1%。地衣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无菌滤液加入量为实验水体2%时抑制量最高。2%无菌滤液处理组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58.8%,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PSBA1与PSBD1基因表达下调,光合作用途径受到抑制。本实验表明盐碱水中地衣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为盐碱地水产养殖中蓝藻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温度是影响藻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了 6~22 ℃下,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小孢子体的生长情况及抗氧化生理特性, 以探明其适温机制, 为多肋藻海区栽培提供支撑。结果发现, 培养初期(5 d 内), 多肋藻小孢子体在 18 ℃下具有最大的相对生长速率(RGR), 22 ℃下藻体梢部严重穿孔溃烂;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10 d), 10 ℃下藻体 RGR 最高。实验周期内, 不同温度组间 Fv/Fm 无显著差异, 6~14 ℃下藻体均具有较高的总光合速率(Pt) 和最大表观光合速率(Pnmax), Pnmax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 10 ℃下最高。培养 3 d 时, 6 ℃下呼吸速率(Rd)最高; 22 ℃ 下, 藻体 Rd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显著上升, 表明增强呼吸作用是多肋藻小孢子体对低温和高温胁迫的共同响应。 22 ℃高温胁迫下, 胡萝卜素(Car)和岩藻黄素(Fucox)、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升高; 6 ℃时, SOD 酶活高于其他温度组。 在 6~18 ℃范围内, 灰分、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的积累与温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综上, 多肋藻小孢子体可在 6~18 ℃生长, 其中以 10 ℃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3—2014年在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的超低温金枪钓渔船“天祥”16号船上采集的258个鳍条样品为基础(从845尾长鳍金枪鱼样本中随机选取了258个鳍条样本),研究了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年龄和生长情况。研究首次采用了3个不同的切割位置(鳍条全长的10%、20%、50%标记段)对鳍条截面进行处理,利用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分别拟合长鳍金枪鱼叉长和鳍条截面半径之间的关系,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来获得最优化的函数,并计算其逆算叉长,最后得到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生长方程、生长拐点以及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研究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4~6龄,不分雌雄的生长方程为Lt=112.231×[1-e-0.277 132×(t+1.435)],拐点年龄为2.53,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且年龄越大变化越小。本研究可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状况评估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张新明  程顺峰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0):1167-1175
为探明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测定了体重(Y)及全长(X1)、肛长(X2)、尾长(X3)、头长(X4)、吻长(X5)、眼径(X6)、眼后头长(X7)、背鳍前长(X8)、躯干长(X9)、头宽(X10)、眼间距(X11)等11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获得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表明,星康吉鳗各形态性状之间以及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分析发现肛长(X2)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70);通径分析发现肛长(X2)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450),头宽(X10)通过肛长(X2)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0.431);决定系数分析发现,肛长(X2)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03),肛长(X2)和头宽(X10)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172)。形态性状(X)与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13.859+6.481X2+49.213X6+11.514X7+20.145X10R2=0.954)。星康吉鳗肛长(X2)、眼后头长(X7)、头宽(X10)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函数,模型方程分别为Y=1.466e0.287XY=1.435e1.328XY=1.970e1.974X,眼径(X6)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方程为Y=-77.460+222.093X。结论认为,在星康吉鳗选育时,应以肛长(X2)和头宽(X10)为主要选择性状,以眼径(X6)和眼后头长(X7)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 结合生物学测量数据, 利用函数拟合求得生长方程, 并解剖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对采自西藏哲古措的 1616 尾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开展了年龄、生长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发现, 所采集的异尾高原鳅年龄分布为 1~6 龄, 高龄个体较少。体长为 3.47~14.30 cm, 体重为 0.40~28.70 g, 生长特性符合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 Lt=13.891[1?e?0.168(t+2.895)](R2 =0.940); Wt=28.179[1?e?0.168(t+2.895)] 3.0115(R2 =0.991)。拐点年龄为 3.65, 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 9.26 cm、8.31 g。异尾高原鳅雌雄性比为 1∶3.01, χ2 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差异极显著(P<0.01)。Fulton 肥满度雄体平均为 1.07, 雌体平均为 1.03; Clark 肥满度雄体平均为 0.88, 雌体平均为 0.76。 异尾高原鳅 1 冬龄达到性成熟。雄性群体成熟系数为 1.57%, 雌性群体为 2.37%。绝对繁殖力为 1040~10176 粒/尾, 平均为 4397 粒/尾。研究结果, 哲古措异尾高原鳅年龄结构简单且低龄化, 生长缓慢, 肥满度低, 雌性个体性腺成熟系数低, 可能是受哲古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本研究可为高原鳅属鱼类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 并为藏南内流湖泊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池塘中间培育不同月龄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生长特性, 测定了 10、15、20 月龄文蛤的壳长(SL)、 壳宽(SW)、壳高(SH)和活体重量(BW)等参数, 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探讨了形态性状对活体重量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 10、15 月龄文蛤活体重量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为壳长(SL), 20 月龄文蛤活体重量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为壳宽(SW); 通径分析结果显示, 对 10、15 和 20 月龄文蛤活体重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分别为壳长(SL)、壳高(SH)和壳宽(SW)。各月龄活体重量(BW)与形态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 BW10=?2.976+ 0.100SL+0.140SW+0.101SH (R2 =0.969); BW15=?12.176+0.085SL+0.441SW+0.415SH (R2 =0.957); BW20= ?21.506+0.255SL+ 1.098SW+0.152SH (R2 =0.920)。异速生长方程显示不同月龄文蛤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 10 月龄文蛤为正异速生长, 15 月龄文蛤为等速生长, 而 20 月龄文蛤为负异速生长。结果表明, 在池塘中间培育期间, 影响文蛤活体重量的形态性状随文蛤龄期而变化, 10 月龄及 15 月龄对活体重量影响最大的分别为壳长和壳高, 但随着龄期的增加, 壳宽对活体重量的影响程度增加, 是 20 月龄时对活体重量影响最大的数量性状指标, 研究结果可为文蛤中间培育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