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常静 《甘肃农业》2006,(10):54-56
边境贸易额在我国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一直较小,但边境贸易却有着独有的特点和作用,特别是对沿边少数民族经济欠发展区其影响力不应该被忽视。作者针对近些年边境贸易的规模发展的现状,站在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分析了边境贸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边贸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和缺失环节,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在分析民族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化以及旅游活动环境等层面对凉山民族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不利影响作了较为全面,具体,深入的研究。章并就加强凉山民族化建设,为凉山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化保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杭州市乡村少数民族群众的现状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杭州市少数民族乡村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扶植力度、完善民族优惠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文革结束后至21世纪前的1977—1999年间的云南少数民题材电影既对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同类电影有所继承,但又有所突破与改变。纵观这一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有三个向度的发展,即自觉呈现新时代的主流话语、艺术化的实验与创新、对商业化与娱乐化的实践。这一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虽然没有如新中国十七年一般"辉煌",但它是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经历文革打击之后的复苏与多方面进行探索的阶段。这些探索为后来的同类影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这也是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由于区域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很不平衡的特征,民族地区普遍落后于汉族地区。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在外力推动下展开举步维艰的后发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面临的文化困境及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成为人们日益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民族文化的困境,不仅有助于甘肃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民族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有助于甘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少数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族地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民族地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提出构建民族地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措施。民族地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应该是利用比较优势的独特性,建立特色图书馆。通过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与馆员素质的创新,实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保障各民族人民共同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铸魂”“供智”“厚基”作用。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基于当地实际和特色,持续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健全“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依然面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专业化人才较为欠缺、数字赋能水平有限、“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路径:着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效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力,为乡村振兴厚植“智治”基础,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53-255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以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阐述了民族文化振兴的研究背景和乡村振兴机遇下进行民族文化振兴的必要性,介绍了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振兴瑶族民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星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58-6160
以实例分析为主,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生活方式等6个方面阐述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为今后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柳宗元诗文中有代表意义的礼文学作品与具体的传统礼制礼义结合起来赏析,为认识柳宗元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木的变化,人类试图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中寻求共同的利益。经济领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势必会引起上层建筑中文化、意识的转型。转型期的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互相渗透,知识分子人文意识的变化与失落,文学创作的精神属性淡化与商品生产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婚姻、爱情一直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极力彰显的主题。从执着追求爱情到毅然放弃神圣情感,从为了维持生活现状懒得离婚到为了寻觅人间真爱摒弃婚姻,女作家们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处于情爱漩涡中的男女主人公们的婚恋心态及由此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从而构成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个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呈现出不同形象。台湾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是复杂的,有着特定的发展过程:从光复初期日本形象的多元化,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作品多以"反日"为题材,再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作品中的日本殖民者形象被国民党"殖民者"形象代替,直到今天某些台独分子表现出"日本情结"。而同样曾经历经日本殖民统治的香港却没有形成台湾人那样复杂的"日本情结",对战时日本的记忆更多表现为残忍、血腥和暴力的形象。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台湾、香港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以及被殖民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翻译结果静态的、微观的文本分析,还要展开对翻译全过程和翻译主体、接受主体的动态、宏观的文学和文化研究.文章结合文学、文化和翻译主体分析的方法,解析"杨宪益现象",兼论文学翻译者主体性要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努力已一个世纪有余,然而文坛经典之作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话语转型而来的却是“失语”的焦虑;“颠覆”“消解”之后却不见有效的重构。具体表现在:一,我们的文艺理论一直在西方的文艺理论里徜徉;二,我们的创作在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现代形式。显然,我们的现代化己走入误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照亮我们走出误区的圣火。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广为关注的创新问题,结合作者工作体会,就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基本原则、努力方向,作了一些思考和探讨,旨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进一步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索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力求创造出集湖南女性文学景观、湖湘人文景观和湘楚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湖南女性文学之旅,努力挖掘湖南旅游资源,使湖南女性文学之旅成为湖南旅游业的一大品牌。本文力求使文学和旅游之间形成互动,使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相互渗透,在湖南女性文学之旅中,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读湖南女作家作品,促进湖南女性文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