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测算2018年东北地区农作物粪肥氮、磷养分需求量以及粪污和秸秆氮、磷养分供给量,比较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情况下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畜禽养殖发展潜力,为优化东北地区农牧业生产布局、实现种养平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18年东北地区畜牧业养殖规模折合为10392.02万猪当量.秸秆不还田情况下,东北地区畜禽粪污氮、磷...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调控商洛市畜禽养殖规模和结构,促进土壤—种植—养殖的良性循环发展,也为保护丹江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基于土壤养分平衡理论,并运用《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评估了2016年商洛市及其各区县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2016年商洛市畜禽粪污(肥)施用比例为14.65%,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按照氮磷养分估算分别为72.99万头猪当量和85.09万头猪当量,远低于实际存栏187.50万头猪当量;如果把畜禽粪肥施用比例提高到50%,商洛市畜禽粪污土壤承载力按氮磷养分估算可分别提高到249.11万头猪当量和290.41万头猪当量。在承载力249.11万头猪当量的理想状态下,全市耕地畜禽粪肥氮磷养分负荷分别为89.35 kg·hm~(-2)·a~(-1)和15.32 kg·hm~(-2)·a~(-1),耕地负荷较为安全;按2016年当季播种面积估算的承载力为5.07头·hm~(-2)·a~(-1),符合《指南》推介的标准。综上,商洛市2016年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较低,应大幅度增加畜禽粪肥施用比例,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仁怀市作为研究区域,统计了近年来该市畜禽养殖数量及粪污产生量,粪肥中氮和磷养分排泄量及供给量、作物养分需求量、作物粪肥需求量;从植物养分需求出发,根据养分平衡理论,评估了该市畜禽土地粪污承载力。结果表明:2022年全市饲养畜禽折算为猪当量共406 534.10个,产生畜禽粪污827 391.70 t,可提供养分氮2845.70 t,磷487.80 t。畜禽粪污环境污染氮的预警值为0.527,污染级别为II级,对环境稍有影响。磷的预警值为0.30,污染级别为I级,对环境没有影响,若以污染I级为上限计算,还有133 813.80头猪当量的养殖空间。综上,全市的畜禽粪污基本能在本市区域内消纳,可适当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对氮肥需求较高的粮食和牧草,实现种养平衡。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粪尿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优化畜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为山西省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农牧生产系统养分平衡的方法,测算了山西省县域尺度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规模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错位,种植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域南部和中部的区县,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则分布在省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区县;山西省当前的畜牧业发展规模折合为2 371.77万猪当量,以粪尿氮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5 976.01万猪当量;以粪尿磷(纯磷,下同)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7 212.27万猪当量。综合粪尿氮磷承载力指数结果分析,超载区域主要分布在省域北部种植业欠发达的区县和省城太原周边的区县;全省粪尿氮、磷的有效供给量分别为18.28万t和3.15万t,可以分别有效替代氮、磷肥39.79%和33.21%。无论以粪尿氮或磷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整体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适度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但需要关注城市近郊区县的畜禽粪尿氮磷的环境排放和大中型养殖企业的点源污染问题。在畜禽粪尿养分资源管理策略上,则应考虑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和区域间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保护黑龙江省黑土地资源,优化农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基于 2011—2020年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测算了黑龙江省畜禽粪污排放情况,并据此分析黑龙江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时间动态来看,2011—2020 年,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养分、COD 排放量均有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68%、3.24% 和 5.82%;畜禽粪污的化肥替代潜力虽整体略有下降,但 10 年来均保持在 35% 以上,2020 年化肥替代潜力已达到41.89%,具有较高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黑龙江省畜禽粪污的能源潜力略有增长,但对煤炭的替代潜力呈下降趋势且替代作用并不显著,2020年畜禽粪污的沼气潜力为46.74 亿m3,折合为标准煤仅占标准煤消费量的2.90%,能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氮、粪尿磷的耕地负荷均未超载,无养殖环境风险,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空间剩余呈上升趋势,剩余约2/3,以氮为基准计算,余量为13 006.13 万头猪当量,以磷为基准计算,余量为8 463.19 万头猪当量,具有较大养殖潜力。从空间分布来看,黑龙江省各地区畜禽粪污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大庆市以及佳木斯市等畜禽养殖集聚区的畜禽粪尿资源丰富,畜禽粪污的替代化肥潜力、能源潜力及畜禽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农作物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及畜禽粪污处理方式等因素,估算了天水市各县区粪污养分资源现状及其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天水市畜禽粪污中氮、磷养分分别为22 565.01t和3 384.75t,且各县区畜禽粪污氮和磷供给量均未超过作物需求量;当前天水市大部分养殖场固体粪污储藏堆放还田,液体粪污直接还田,在这种粪污处理方式下,氮、磷的有效供给量分别占作物氮、磷需求量的10.49%和6.72%,表明天水市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研究还发现:在固体粪污加工为商品有机肥,液体粪污沼气处理的方式下,粪肥养分损失率最低;各县区氮养分的替代率高于磷养分替代率;我市粪肥替代化肥潜力较大,应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天水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确定养殖业发展规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云南省种养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结构以及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等因素,估算畜禽粪肥养分资源现状及其替代化肥的潜力。【方法】基于文献资料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估算云南省农业种植养分需求量和畜禽粪肥养分资源供给量,采用情景分析评估畜禽粪肥资源利用模式,评价其替代化肥潜力。【结果】(1)云南省农作物氮、磷、钾养分需求量分别为70.27×104、18.22×104和65.89×104 t,畜禽养殖粪便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47.30×104、8.82×104和45.98×104 t。(2)固体粪便堆肥加工为有机肥、液体粪便进行沼液发酵为最佳处理模式,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36.83×104、7.90×104和41.59×104 t,分别占作物需求量的52.41%、43.36%和63.12%。(3)在秸秆还田的前提下,云南省氮肥替代幅度为52.41%~72.05...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海南省各地区农用地环境污染风险程度,分析海南省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基于海南省2017年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和农作物籽粒比,计算海南省畜禽粪尿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总量;分析海南省各市县畜禽养殖承载力和环境污染风险系数,计算不同还田比例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海南省2017年畜禽粪尿总量为1 110.9万t。畜禽粪便全部还田时,海南省养殖承载力为6 751.5万头猪当量。定安县和海口市农用地污染风险较大,分别为0.98和0.81;海南省秸秆和畜禽粪便氮磷钾养分总量为14.5万t,当还田比例分别为1/3、2/3和100%,有机肥替代潜力分别为4.2%、7.1%和14.1%。研究表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暂无污染风险,且具有较大养殖空间和替代化肥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作物消纳畜禽养殖粪污的种养结合模式,利用湖南省2016—2018年种养业的相关统计数据,结合各地种养业现状,估算全省及各县(市、区)的基于土地承载力畜禽养殖最大理论规模及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指数.结果表明:根据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估算,湖南省最多可容纳19272.93万头猪当量的畜禽养殖量,不同地区畜禽养殖应制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种养结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猪当量法和求和法分别计算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情况下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秸秆还田对畜禽养殖发展潜力与产业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猪当量法,求和法计算的黑龙江省粪便排泄量和粪便磷养分供给量分别提高37.5%、28.5%,氮养分供给量降低28.8%;畜禽粪污氮土地承载力提高40.4%(不还田)和9.4%(还田),磷土地承载力降低22.1%(不还田)和8.4%(还田)。秸秆还田后,全省氮、磷土地承载力分别降低70.1%、67.7%(猪当量法)和76.7%、62.0%(求和法)。在还田和不还田情况下所求得全省氮承载力指数分别为1.23、4.10(猪当量法)和1.34、5.76(求和法),全省磷承载力指数分别为1.60、4.94(猪当量法)和1.46、3.85(求和法)。秸秆不还田情况下,2种方法计算的所有市(地区)养殖量未超过最大养殖量(以氮和磷为基准的土地承载力);秸秆还田情况下,鹤岗市、绥化市、大庆市的养殖量超过以氮为基准的最大养殖量及大庆市的养殖量超过以磷为基准的最大养殖量(猪当量法),大庆市的养殖量超过以氮为基准的最大养殖量及齐齐哈...  相似文献   

11.
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平衡状况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养分收支情况为氮磷有盈余,而钾处于亏损状态。各养分的平衡系数分别为氮1.07-1.41,磷1.14-1.70,钾0.72-0.96。氮磷钾养分的实际盈亏率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氮的盈余率为4.75%,比允许值47.6%低;磷的盈余率为13.7%,比允许值1.6%高;钾的亏缺率为28.1%,比允许值41.3%低。总的来说,在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盈余情况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人之寤寐,取决于卫气,卫气昼行于阳,动而为寤,夜行于阴,静而为寐。营卫失和引起失眠,病机分为阳不入阴,邪气阻滞,营卫虚衰。周德生教授临床上基于脏腑辨病辨证施治,注重从营卫盛衰、营卫交会、邪气性质、兼病兼证综合考虑,调和营卫法有益营卫、和营卫、畅营卫之侧重不同,联合使用辛甘、苦平、温润、动静药性兼有或者动静相伍的药物,同时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植物根系的提水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查阅国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几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根系提水作用的概念、鉴定、发生数量、研究方法和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结合中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特点和土壤养分与水分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探讨了根系提水作用的农学意义,提出了今后开展根系提水作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论述了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特征、下垫面条件、土壤特征、管理措施等,表明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形态和途径,主要为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的养分随径流液(溶解态)和泥沙(结合态)流出坡地和部分养分的淋溶;强调了坡地养分流失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而且污染范围很广,在污染河流和地下水的同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因反硝化过程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对大气也形成了污染。最后介绍了坡地养分流失的预测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田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烤烟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 H值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田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糟部分替代和全部替代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并且添加微生物肥料时,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但对土壤p H值的影响不显著。因此,用酒糟代替有机肥和农家肥种植烤烟的做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将葵花盘及葵花叶风干粉碎后,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盘及葵花叶的养分含量超过了青干草、玉米秸、小麦秸等粗饲料,与首满干草的养分含量相近似,是1种营养丰富的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207-4229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迎茬大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豆重迎茬的黑土和黑钙土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黑土(哈尔滨)全N、全P、缓效K、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Fe、Zn、Mn含量以及pH值都下降,有机质变化不明显;黑钙土(齐齐哈尔)全N、全P、缓效K、碱解N、速效K、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速效P、有效Cu、Zn、Fe、Mn含量以及pH值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橡胶-阳春砂生态系统,探究外源养分对林下土壤环境及作物养分转化的影响。【方法】设不施肥(CK)、施农家肥(M)、施化肥(F)、施有机肥+无机肥(O+C)4个处理,连续2年进行养分输入,分析土壤碳氮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阳春砂养分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自然生长条件下土壤碳、氮储存量和输出量随阳春砂种植年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不施肥对照2019年土壤碳、氮储量分别比2017年下降4.08%、3.57%,植物样地上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2.03%、40.20%,地下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5.47%、42.58%。外源养分的输入加快了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碳氮固化,与CK相比,M、F、O+C处理总生物量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52%、9.61%和11.89%;M、O+C处理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9.90%和12.72%,土壤氮储量分别提高2.75%和4.09%,差异显著;O+C处理对土壤养分转化吸收的影响最为明显,土壤碳、氮输出量均表现为O+C F M CK,土壤碳、氮固化量均表现为O+C M F CK。【结论】阳春砂长期林下栽培会造成土壤固有的碳氮储量下降,输入外源养分能有效提升土壤碳氮储量和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维持土壤碳氮库容平衡,其中有机物质起主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中林  郑卫  陈日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40-15045
通过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标准样地,对林龄为4、7、11年的马占相思人工林进行生物量及营养元素测定,研究马占相思林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Ca、Mg、Fe、Mn、Cu、Zn、B)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马占相思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枯枝、根蔸在7~11年的生物量增长总量下降,其他器官则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来看,马占相思各器官中的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总的排列顺序为N〉Ca〉K〉Mg〉P,微量元素则以Mn为最高,依次排序为Mn〉Fe〉B〉Zn〉Cu。从不同元素在各个器官的分配来看,各营养元素贮量树干最高,细根最低,部分营养元素集中在树干、树枝、树皮和树叶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