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谷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农耕的机械化程度较低,间苗的劳动量较大,劳作时间长,限制了谷物种植经济的发展。谷子精量穴播与传统种植的技术相比,穴播技术更节省谷种,大大缩短了劳作时间,幼苗分布均匀,密植合理,个体优势突出,有利于谷子高质稳产。本课题进行的是谷子精量穴播技术的研究与探索,研制负压式谷子精量穴播机以解决谷子播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谷子被称为杂粮之首,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谷子为代表的杂粮作物越来越受欢迎,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谷子产业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谷子机械化程度较低,特别是谷子播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一直远远落后于整个谷子机械化发展水平,制约着谷子经济的发展。为此,介绍了谷子穴播的农艺性要求,总结了国内外谷子穴播排种器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目前谷子穴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气力机械组合式排种器,采用气吸辅助充种、气吹强制投种的解决方案,为后期谷子穴播排种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开沟播种的多粒穴播机的成穴性好坏由排种器一次排种数量和谷子在下落时的各种因素所决定。其中,有些因素属于随机不可控因素,多粒种子在种沟内的分布情况无法确定,因此如何衡量其成穴性和穴距的测量,以考核播种机的性能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国家有单粒穴播性能测定标准,但尚未有多粒穴播测定标准。为此,根据农艺专家对谷子多粒穴播的性能要求,对2BXQ-6型谷子播种机播种的穴孔尺寸(种群纵向长度)、穴粒数,穴距,进行了界定。本文运用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并结合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播种数据样本进行分析,以此来判别多粒穴播性能,并提出一种关于多粒穴播的成穴性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直插穴播机强排-强启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直插穴播机的基础上,针对被动鸭嘴开启过程播种性能受地面高低起伏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强排-强启排种装置,主要由共轭凸轮、强排-强启排种器等组成。对前进速度补偿机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穴播过程关键时间点,重点对强排-强启排种器的取种轮取种和鸭嘴强制开启2个动作实现进行了位移计算,反求法计算确定共轭凸轮的主凸轮轮廓;取种轮匀速转动能提高取种率,通过计算确定了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传动运行平稳,能完成取种和排种动作,鸭嘴无夹土、无提早排种现象;鸭嘴膜孔较小,鸭嘴播种期间无挑膜、撕膜等问题;玉米直插穴播机的空穴率为1.8%、穴粒数合格率为95.3%、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为88.1%,设计的玉米直插穴播机强排-强启排种装置满足设计要求和玉米播种的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谷子穴播排种器播种效果,使用JPS-12型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以真空度、吸孔直径、窝眼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试验指标对气力窝眼轮组合式谷子穴播排种器的排种性能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了排种质量随试验因素的变化趋势,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气力窝眼轮组合式谷子穴播排种器的较优参数组合,即真空度为2.0kPa、吸孔直径为1.0mm,窝眼轮转速为20r/min。对较优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合格率93.9%,重播率3.1%,漏播率3.0%,能够满足谷子穴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谷子是山西省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秋粮作物,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谷子因春旱抓苗难和早霜冻害晚熟品种成熟难的问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谷子栽培。由于谷子种植传统的畜力耧播难以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给覆膜谷子播种带来挑战。由最初的人工单穴播种器到后来的玉米播种机改造,通过多年的试验对比,逐步定型为目前普遍应用的人力精量地膜谷子穴播机。基于晋北几个县地膜谷子机播实践,总结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小型穴播机在地膜覆盖谷子栽培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谷子穴播排种器播种时存在堵孔、排种盘高转速时充种率低及排种均匀性差等问题,结合谷子穴播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正负气压-型孔轮组合式谷子穴播排种器。对排种器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计计算,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种子在流场中和充种区的力学模型。为了获得最佳的排种器性能参数,以型孔轮转速、真空度、吸孔直径为试验因素,以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当吸孔直径为1.04mm、真空度为2.10kPa、型孔轮转速为22.46r/min时,合格率为93.14%,重播率为3.48%,漏播率为3.38%。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验证结果与优化结果基本一致。田间播种试验表明,该排种器合格率为88.2%、重播率为4.9%、漏播率为6.9%,各项指标均满足谷子穴播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谷子是晋北冷凉旱作区重要的杂粮作物,当前种植方式主要为双行地膜覆盖,而四行宽膜波浪形覆盖穴播的种植方式,能为谷子提供更优越的温度、水分、微生物等环境条件,为此设计适应冷凉旱作区谷子提质增效的2KMXB—1/4宽膜穴播机。2KMXB—1/4宽膜穴播机,配套幅宽1 600mm以上高强度薄型地膜,在部件可调节度、整机一体化作业、机械化播种模式、宽膜四行种植的覆土方式、小粒种子精量下种设备、播种机覆盖宽膜破裂的难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发明和突破,解决当前双行地膜覆盖方式存在的生产问题,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中成功应用,推动冷凉旱作区谷子种植生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垂直入土式玉米穴播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穴播机由于穴播器固定在轮圈上,机具作业时成穴器的运动轨迹呈余摆线,轨迹在入土与出土时轨迹有交叉,在入土和出土时极易造成挑膜、撕膜和种穴错位等。在研究现有的垂直入土式玉米穴播机的基础上,设计出垂直入土式穴播机机构。该设计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确保成穴器在出土和入土过程中的垂直运动。穴播机的轨迹呈“拱形”,模拟人工作业过程的垂直动作,且保持垂直向下向上运动,播种过程中避免不挑膜、不撕膜,提高工作效率。播种作业过程中,成穴器在水平分速度上能够保证绝对速度为0,入土角为48.59°,接触地面点交叉曲线的宽度为10.798 mm,入土出土时的V型楔角宽度为10.956 mm。同时利用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对整机进行参数化设计,使用SolidWorks motion和ADAMS对整机进行仿真分析。并在田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入土式玉米穴播机播种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空穴率为0.62%,播深25 mm的合格率为94.2%,种穴错位率为0.8%,地膜破损程度率为48.9 mm/m2,满足各项农艺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电驱式玉米膜上直插穴播机膜孔合格率和播种深度合格率,对前进速度补偿机构和限深机构进行了计算,应用Matlab仿真前进速度补偿机构各参数对穴播轨迹的影响,筛选出主曲柄角速度、中心距和副曲柄长度对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和膜孔合格率影响较大;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播种深度合格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中心距、副曲柄长度和主曲柄角速度;影响播种深度合格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副曲柄长度、主曲柄角速度和中心距;以播种深度合格率为主,兼顾膜孔合格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结果为:当主曲柄角速度为89.10 rad/s、中心距为58.55 mm、副曲柄长为95.1 mm时,播种深度合格率和膜孔合格率的5次均值分别为94.89%、93.61%。试验表明前进速度补偿机构运行平稳可靠,试验效果满足玉米播种机相关标准要求及甘肃省玉米播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机械精密播种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节约成本、增加效率的适用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穴播是实现精密播种的主要技术,其中穴播器是实现穴播技术的关键部件.穴播机械也逐渐成为播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穴播机主要由排种器和穴播器两个核心部件组成.排种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播种需要均匀取种并排到穴播器当中;穴播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种子植入到成穴的土壤中。为了提高播种质量,首先,提高排种器排种精度;其次,缩短落种距离。因此,本文研究设计了小型穴播器。  相似文献   

12.
张鑫鑫  杨燕强  花锦 《农业工程》2022,12(2):124-128
论述了山西长治特色产品“沁州黄”谷子在种植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从基地条件、种子选择和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适时收获、贮藏与监测等方面提出“沁州黄”谷子种植过程的控制技术,从而保证种植技术科学规范,保障谷子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一种勿需弯腰播种水稻的“水稻精量穴播机”已在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研所研制成功。这种水稻精量穴播机适于任何水稻品种播种。该机重量约为30千  相似文献   

14.
地膜穴播机试验方法初探甘肃省农机鉴定站石林雄近来年随着地膜播种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各地相继研制出了适应不同作物的地膜穴播机,并得到推广应用。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地膜穴播机试验方法标准,现就我站在研制2BJR-1、2型精少量人力地膜小麦穴播机过程中,根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勺轮式播种质量监测系统存在监测精度差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基于勺轮式排种器结构特征,以PLC为核心控制器并结合人机交互、光电监测和霍尔效应等原理,设计了勺轮式播种质量监测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对勺轮式玉米精密排种器播种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监测系统播种量监测精度为97.2%,漏播监测精度为85.0%,重播监测精度为88.1%,能避免大田播种复杂作业环境下出现的大面积、断条式漏播,以及重播、堵塞等情况,提高了勺轮式播种质量监测系统的精度。该项研究为勺轮式排种器播种质量监测系统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在线监测与漏播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偏差导致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在线监测与漏播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车载计算机、排种监测ECU及相关传感器组成,设计了上位机监测软件和基于移动平均粒距在线监测的下位机程序,通过监测玉米精密播种作业过程中的粒距及其误差,完成漏播预警。首先,设计并进行了排种计数监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车速3~12 km/h范围内,以1 km/h递增变化的10个车速下,系统对指夹式排种器和气吸式排种器的排种计数监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9.12%、99.71%,标准差分别为0.52%、0.44%,总体排种计数监测误差平均值小于1%。其次,基于高速摄像的播种粒距测量试验台进行了实验室环境下的粒距监测精度试验,采用指夹式排种器进行排种,目标粒距为25 cm,在车速3~12 km/h范围内,以1 km/h为间隔的10个车速下,系统对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34 cm,标准差为2.56 cm。针对试验结果存在较多的随机异常点问题,采用移动平均滤波对监测粒距进行分析,得出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79 cm,标准差为0.62 cm,单车速下对应的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最大为1.69 cm,标准差为0.23 cm,经移动平均滤波处理后,粒距误差异常点明显减少,系统粒距监测误差小于2.00 cm。最后,基于气吸式玉米精密播种机设计了试验样机,设置播种车速为5.49、8.49 km/h,目标粒距为25 cm,进行了田间播种粒距监测精度试验,分别采集350个连续的出苗粒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出苗粒距移动平均值相比,系统粒距监测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84、2.22 cm,标准差分别为1.61、2.13 cm,粒距监测值曲线与出苗粒距移动平均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棉历史悠久,但棉花种植的密度相对较低,且采用大小行交错种植,不适宜机器采摘。为此,设计了棉花精量免耕穴播机,主要由全幅旋耕灭茬装置、开沟器、全幅前镇压装置及鸭嘴式穴播器等构成。鸭嘴式穴播器主要由鸭嘴式成穴机构和垂直转勺式排种器组成,既具备精量取种能力,又具备定点投种能力。每组播种单体由两个鸭嘴式穴播器并联构成,能实现(66+10)cm的播种效果。田间试验表明:播种、施肥平均深度分别为32.6、94.6mm,出苗率达到91.04%,提高了播种质量,既满足了机采棉要求,又增加土地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对窝孔轮式排种器和槽孔轮式排种器油菜精量穴播机做了田间性能对比试验,分析播种空穴率、种子破碎率、穴粒数合格率、播种深度合格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穴播机播种空穴率、播种深度合格率、穴位错孔率结果相近;窝孔轮式排种器对种子破碎率高于槽孔轮式排种器;槽孔轮式排种器穴播机的穴粒数合格率优于窝孔轮式排种器穴播机。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对不同种植要求提出建议使用机型。  相似文献   

19.
以苹果采摘机工作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和采摘量统计为研究对象,通过传感装置和显示终端对苹果采摘过程进行监测,并利用单片机计数程序对采摘频率、采摘间隔序列及采摘准确数等数据进行统计,经通信系统传输至监测显示终端,通信系统采用应答模式数据通信协议实现了可靠准确的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通信数据算法建立的苹果采摘机通信系统在进行采摘过程监测时,准确率可达到90%,信息数据传输过程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我国西北地区农民对农作物播种多样性的需求,解决传统穴播机播种功能单一、机器在换种时操作繁琐且种子清除不彻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手推式多功能种子穴播机。采用储种室与播种轮分离的模式,解决了现有机器在换种时原有种子不易取出和彻底清除的问题。田间验证试验表明:新型手推式多功能种子穴播机在整地后播种,其空穴率、穴粒数合格率、播种深度均合格,满足农作物种植的农艺技术要求,换种时操作简便的需求,提高了播种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