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提出情报是传递中的知识,把传递作为排述情报特征的限定词,我认为不可。传递是一种运动,而情报在某个特定时间间隔内却处于非传递静态中。如果把传递作为构成情报的必要条件,那么处于静止状态的情报又该叫做什么呢?畅通渠道,完善手段,打破阻隔,减少中断,防止失传,使处于静态下的情报动起来,这是情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不反映情报本质。知识的传递通常遵循两条途径:一条是沿空间序列的横向传递,一条是沿时间序列的纵向传递,并以两种传递路线的交点为平衡点。当知识横向传递或在传递过程中暂时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报情的价值?情报价值由哪些因素构成?怎样利用价值规律来促进情报工作为四化服务?这些都是情报理论上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虽然对情报的定义还众说纷纭,但是对情报的基本要素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即情报要素是知识和传递。科技情报就是科技知识的传递。根据这个概念出发,情报就包含了知识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知识产生于人们探索大自然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了为产生新知识的知识积累,以及产生新知识的社会实践劳动;传播过程包括知识的收集、管理(如分类、编目、制卡、上架等工作)、分析研究、然后提供给使用者,进而转化为生产力。由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对于情报概念的争论,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从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来看,在定义中把知识性看成是情报的基本属性的主张,是得到相当多的人赞同的。据一篇综述性文章统计,在三十三例定义、涵义或概念叙述中,以“知识”作为情报属性来叙述的达十五条之多。目前较有影响的情报定义有;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伊洛夫的作为存贮、传递和交换对象的知识,英国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的“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情报学正式教材《情报学概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纷繁的情报实践与落后的情报理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新潮流,又形成充满悖论的局面。情报学研究方法,或依附于某些新兴学科,或游弋于某些时髦学派.有人褒为坦途捷径,有人贬为一无是处,甚至称为“殖民扩张”或“传染病流行”.对于情报现象,一方面惊呼“知识爆炸”、“情报泛滥”;另一方面则是“知识贫乏”、“情报饥饿”.这是由于运用新方法的技巧不够成熟?还是情报本体与新方法缺少亲和力?或许两者皆有?更新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愿望,虽然产生于实际,但是,许多方法却是移植、借用来的,而不是对情报本体研究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情报与商品情报学所研究的情报,应当是载于介质上的用于传递的形象化知识。把情报置于物质客体上进行研究这就使得从商品的角度来认识情报的某些形式特征成为可能,或许还有益处。毫无疑问,商品首先是一个物,即由物质构成。人们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商品是人们付出一定劳动代价的产物,必须用于交换或出售,否则,不能成其为商品。  相似文献   

6.
情报调研贯串情报工作始终.情报调研的逻辑程序为:但是,情报调研的项目应该怎样确定?情报调研的各个阶段应该怎样划分?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情报调研的成果又怎样评价?……这一切自然可以由情报工作者根据项目要求作出主观判断.但是,如果我们在情报调研的过程中引入现代科学方法,则有利于克服以往情报调研工作思想方法的主观性、表面性和片面性,将使情报调研工作建立在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特尔斐法就是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特尔斐法在情报调研中的作用情报调研往往涉及社会、经济、科技诸领域,需要各方面专家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从经济价值到社  相似文献   

7.
鉴于文献利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宏观上看(统计数据固然可以说明利用率,但往往是偏重于反应表面的利用情况),还是从微观上看(用户利用馆藏文献情报的深度和广度,分析读者使用和拒绝某些情报文献的原因等),都离不开情报用户的积极配合。因为只有用户最清楚、最了解某些文献的使用价值,了解使用和拒绝某些文献的原因。据此,笔者认为,认真探讨情报用户与情报机构在交互作用中的意义,揭示供需双方在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及加强供需双方交互作用的措施,无论对提高情报用户所需文献的满足率,还是保障情报机构提供可靠的情报保证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知识生产(Knowledge Production)、知识需求(Knowledge needs)和通信媒体(Communication media)的观点分析了情报工作,简要地探讨了知识的传播(djffusion)和传递(transmmision),还研究了通常使用的不以时间为转移(time—independent)的传递媒体。情报工作正处于“文献化”(在公共机构[institutional]组织中)和“情报化”(在非公共机构组织结构中)的过渡阶段之中,因为受到发展着的电信技术及其在情报领域中可能应用(在某些程度上说已经应用了)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情报工作教育的新的、各种方法的需要性,介绍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得出了情报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教育中课程设备的原理,还讨论了那些能补充现有科目或必须取代它们的论题.  相似文献   

9.
知识正误谈     
《情报资料工作》1989年第5期刊载了王德刚同志题为《从“假情报”谈情报的知识属性》的文章(以下称《从》文)。《从文》文认为:“‘知识’这一概念趋向于正确、真实、定论。那些不正确的、假的东西自然不能视为知识”。从而推论说“一切情报都是知识”的论点是不正确的,知识性是情报的基本属性,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笔者对此实不能苟同,特以拙见与王德刚同志商榷。一、知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别(一)对立统一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对立统一的。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分为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知识亦然,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可以一分为二,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中都包含着正确与错误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二次文献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科技情报的任务就是实现和不断完善书刊文献存取系统和科技情报检索系统,通过主题法、分类法、目录法和搜集、处理、加工、贮存、组织、保管等环节,建立系列化情报,以供利用。从一次文献收集——二次文献传递——三次文献的产生(情报系统对文献的吸收),整个运转过程是一个加工再加工,浓缩再浓缩的再创造劳动的动态性闭合循环系统。二次文献工作在科学编排方法和信息浓缩程度上,充分体现了它的情报价值,比一  相似文献   

11.
引言:科学情报的形式研究工作与研究结果的出版发行密切相关,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便成为情报。这看起来似乎很清楚,因为我们习惯于把科学出版物与科技情报等同起来,把科学领域的情报传递理解为对科技出版物的参考。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早在1911年德国人凯泽就提出把情报从文献中分离出来。他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书刊而是情报,尽管这种情报包含在书刊里,但应将它作为不同的资料来处理。科学和科学出版物的历史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影响出版物的发展过程。这可以从图书→期刊→报告的发展过程上反映出来。所谓“灰色”文献的传播不断扩大,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六、研究类情报刊物的编辑究究类情报刊物包括评论性期刊和情报研究报告两类。现分别加以论述.(一)评论性期刊的编辑评论性期刊是定期出版的研究类刊物,通常分为述评性期刊和动态性期刊两类。述评性期刊以综述、述评的形式报道本学科或专业的某一领域进展情况,通过所附参考文献向读者提供大量有用的文献线索,所以兼有报道与检索的怍用。这种期刊又可分为专题性的和总结性的两种。专题性期刊  相似文献   

13.
从作为社会科学一门学科的情报学的观点出发,来分析“情报”与“知识”这两个概念。情报,可理解为借助于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而知识,则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的性质认识的结果。讨论了“情报”与“知识”二概念的基本区别,并指出情报内容与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二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合乎规律的、功能上的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情报学家M.C.约维兹(M.C.Yovits)从决策论角度研究了一系列情报理论问题,下面分三个部分择要加以述评,以期引起我国情报学界的关注,加以参考。一、广义情报系统与情报概念约维兹不同意在香农“信息论”的意义上来研究情报学的基本问题,也不赞成把情报看成是知识的同义语,他认为这两种极端都不能严格地建立情报科学的有用原则和理论基础,情报,应该是决策时有价值的数据。约维兹的这一学术观点形成于六十年代末。1969年,他为了深入地分析情报流在决策过程中的动态,提出了“广义情报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中的情报交流模式,是对原有模式作了一些修改后而提出的。由于对主题文献一体化过程引入了情报传递损耗这一新概念,把时间因素与情报增长因素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该模式与多步骤反应动力学具有某些类似性。图1表明了该模式中情报交流的重要渠道,情报的“自然”流向如箭头所示。A产生的情报如按箭头指示方向流向终点,由于经过多道环节而使情报过程增加,同时每份情报的情报量则由于情报浓缩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情报学研究,当前正处于方兴未艾阶段。苏联著名情报学家米哈依洛夫从科学交流角度研究了情报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美国约维茨研究情报学则是根据决策论的基本理论;萨瑞塞维克立足于人类知识通讯;而英国的布鲁克斯的研究,却是以波普尔哲学理论为基础,从知识的加工、组织、传递、利用和人的情报过程出发进行的。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情报学,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前三人或利用某个具体科学研究方法,或利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至于布鲁克斯,则明显地利用了哲学研究方法。由于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的,融合其他方法为一体,因此布鲁克斯赢得了人们更大的尊敬。我们认为,以上诸家对情报学的发展虽然都  相似文献   

17.
情报的价值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前题在于情报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时间性。而我们做情报工作就是力求将大量的、分散的、甚至是隐蔽的情报,按照既定的目标,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途径传递到实际应用中去,并且通过实践反过来检验情报的价值,从而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情报量迅猛增加的今天,我们一方面缺乏足够的、先进的情报设施和手段;另一方面是情报队伍技术力量薄弱。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进行情报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握住可能发生的情报误差,以力求  相似文献   

18.
为我国情报界所熟知的、著名英国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给情报所下的定义:“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在情报与知识的关系上他还建立了一个基本方程式:K(S)+ΔI=K(S+ΔS),这就是著名的布鲁克斯方程式。国内情报界同仁在讨论情报定义时,经常使用这个方程式来阐述情报的知识属性。笔者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恰恰相反,正是布鲁克斯方程式说明了情报的信息属性,尽管人们所获取、利用、传递的情报中最重要、最主要、数量最多的是含有知识内容的情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情报资料“爆炸性”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注意适用技术情报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有人提出了“适用情报”的概念。认为“适用情报,是适合对象、现状和需要,能产生最大响应的情报”所谓“响应”即是有用信息量与信息量之比。有用信息量是指接受者所能理解的信息。即然科技情报可分为“适用情报”,是否有“不适用情报”呢?在对一个特定的对象和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情报确有“适  相似文献   

20.
一、书本式主题索引检索系统建立依据任何情报系统都是与自己特定的用户联系在一起的,满足用户的情报需求,是情报系统运转的动力。用户的需求是情报机构基本资料建设、检索工具选择与改进、检索策略制定等等的基准。企业主要情报用户是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是为解决生产、新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而获取对口的情报。例如有关某一物质、过程、方法、设备、理论等等的片断性情报,或为应用,或以此为基础作某些革新。这种情报需求是工程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