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戴燕红 《林业科学》2005,41(6):173-173
《实用木材干燥技术》由我国木材干燥技术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张璧光教授主编,高建民、伊松林、周永东为副主编。本书内容全面、具体,工程实例较多,侧重实用;作者根据目前生产实际,考虑到影响木材工业发展方向的节能、环保等因素,在自己多年研究成果以及吸收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以常规干燥技术为主,扩展了除湿干燥与太阳能干燥内容,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阐述木材干燥学的定义和相应的研究内容、现代干燥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我国木材干燥工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木材干燥学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内容改革的依据,重点论述了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和主要改革内容,以及基于现代干燥技术的《木材干燥学》教材第3版的主要编写内容。该文认为,教材内容应以板方材的干燥为重点,兼顾竹材、散碎物料和单板干燥等内容;应适当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总结我国成熟的木材干燥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适当介绍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的木材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木材干燥技术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各种木材干燥方法的特点、技术水平及生产应用情况。从计算机技术,节能和环保、新技术材料的应用等角度,提出了我国木材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木材微波干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昌铎 《木材工业》1996,10(3):30-31
木材微波干燥技术刘昌铎(南京国营七七二厂微波所南京210009)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的学者在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利用微波干燥木材,认为微波干燥木材是一种最有效的快速干燥方法。我国在70年代初开展木材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木材干燥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木材干燥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总体水平较低,干燥技术发展不均衡,木材干燥学科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提出了应加强理论创新;针对我国木材资源特点重视木材干燥新技术的研究与技术的集成创新;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干燥;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引领作用等推动木材干燥工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第十九届国际干燥会议的简况,以及我国参会代表的论文分布情况。对近几年木材干燥领域相关论文在《林业科学》《林产工业》、《木材工业》杂志的刊登情况,及近5年北京林业大学木材干燥方向研究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剖析了近年来我国木材干燥领域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提出了促进我国木材干燥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几点建议,为我国木材干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传统热泵木才干燥技术的特性,详细论述了现代热示木材干燥技术的新发展。现代热泵木材干燥技术吸取了常规木材干燥技术的某些优点,具有木材干燥周期越来越短、被干木材质量好和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热泵木材干燥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传统热泵木材干燥技术的特性,详细论述了现代热泵木材干燥技术的新发展。现代热泵木材干燥技术吸取了常规木材干燥技术的某些优点,具有木材干燥周期越来越短、被干木材质量好和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木材干燥事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木材干燥事业在科研、生产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木材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木材干燥的生产由手工、经验向自动化、标准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由于木材加工行业对木材干燥质量要求的提高,木材干燥后其含水率成为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如何能够保证干燥质量即保证含水率成为木材加工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在综合评价各种木材干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智能仪器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进行木材干燥分布式测控系统的设计。本研究为木材干燥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经济、可靠和高效的手段,可有效地控制木材干燥的各个环节,保证其干燥质量。1系统选择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1.
艾沐野  于晶 《森林工程》2010,26(5):41-43,51
20世纪以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木材,以弥补国内木材原材料供应的严重不足。这些木材大多从我国东北地区边境口岸城市进入,经过锯材加工和人工干燥后再运往内地进行深加工。因此,这些口岸城市先后安装和建造了一定数量的木材干燥设备,使木材干燥生产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边境口岸城市的木材干燥生产情况进行简述,并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其讨论的问题可供当地及其他地区的木材干燥生产参考,对提高木材干燥生产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常规木材干燥设备使用状况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的木材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常规木材干燥设备。本文对国产和进口的常规木材干燥设备进行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用于木材太阳能干燥的三种主要类型干燥室的特点、结构和技术指标,简要介绍了太阳能与除湿机联合干燥技术,分析了木材太阳能干燥技术的工艺要点,列举了该技术的优点、不足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技术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木材干燥中的必要性和优势,着重介绍了我国木材干燥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几种木材干燥方法机理及其对木材浸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干燥是木材工业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木材的浸注性或渗透性又是关系到木材改性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因此 ,开展不同干燥方法对木材浸注性或渗透性影响的研究 ,将对开展低质人工林木材功能性改良、提高其质量和利用价值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 ,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文中就高温干燥、高频 /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和大气干燥等干燥方法的机理及其对木材浸注性或渗透性影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木材干燥工业现状与科技需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木材干燥行业的现状、木材干燥工业取得的的主要科技成就,以及木材干燥领域的科研与开发进展;分析行业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提出木材干燥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科技需求以及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微波加热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微波加热的原理和特性,分析了微波干燥的机理和优点,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展望了微波干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主动无损检测方式, 声发射技术通过分析被测物体内部因能量变化所引发的弹性波的特征, 判断物体内部损伤程度并确定损伤位置。声发射技术为木材加工过程应力监测提供了一种主动无损检测模式, 但受木材自身各向异性等特点的限制, 目前声发射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 文中重点介绍了目前声发射技术在木材切削加工、木材及木质结构、木材力学性能、木材干燥过程等木材加工过程的应用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材声发射信号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及高速采集设备的木材干燥过程声发射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 was studied for plantation wood of Chinese fir and poplar, which are typical plantation wood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 of China, respectively. Through 100-degree-method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 and basic drying condition were gotten, then drying schedule was developed for practical dry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ying schedule is suitable for Chinese fir and poplar plantation lumber, but shrinkage is large. The recommendation was made that enough dead weight is needed to decrease shrinkage in drying process. The drying quality of the two species of lumber is good in conventional drying method.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木材真空干燥的特点和国内研究现状,真空干燥可满足木材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干燥目标,对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解决难干材和改性处理材干燥问题、提高干燥品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对真空干燥木材的机理、研究进展、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评述,以期促进木材真空干燥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