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调查,不少养蟹户年初放养的蟹种,由于幼蟹品种不纯、放养密度过高、防病措施不力、养殖管理不善等原因,年终河蟹成活率低、规格偏小、品质较差、价值很低,结果严重影响河蟹养殖效益,甚至出现亏本现象.为了便于广大养蟹者提高养殖效益,现将培育大规格、优质蟹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卫境 《渔业现代化》2002,(1):15-16,18
在江苏的特种水产养殖中 ,河蟹的养殖规模一直高居榜首。河蟹的养殖模式不断追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创新 ,目前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有虾蟹混养、稻田养蟹、种草养蟹等。无论何种模式 ,放养的大规格蟹种越来越多。河蟹养殖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1 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格、集约化之路短短数年时间 ,每 5 0 0 g河蟹已从动辄百元的“天价”降至现在的 2 0~ 30元甚至 1 0~ 2 0元。蟹价走低已使河蟹养殖步入微利时代。不过 ,养蟹边际效益的大幅递减已使其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的临界点。因此 ,今后河蟹…  相似文献   

3.
养殖河蟹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郭家瑞 《科学养鱼》2001,(12):11-11
近两年来,随着养蟹面积的扩大,总产在不断增加,可是效益却急剧下降,出现了一些亏损地区和亏损户,其原因是河蟹规格小、品味差、病害多。今后要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进行科学养蟹,走生态养蟹之路,不断提高商品蟹的规格、质量和单产,养蟹业仍然是有潜力可挖,有利可图的产业。为使蟹农们在养蟹生产上增产增效,提供几点参考意见。一、要在养蟹技术上下功夫俗话说:“外行不做内行事”。投身到养蟹业中去,先要在河蟹养殖的理论上弄懂、弄通,再去认真实践,精通业务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养殖水平,才能有钱赚;投入高新科技,…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蟹是我国河蟹养殖的重要方式,河南省民权县近年来在推动民权河蟹产业持续发展和技术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多方面技术集成,形成了一套池塘规模化循环水生态养蟹技术,实现蟹种培育667 m2均产量200 kg,大规格蟹种比例达87%,667 m2均效益12 000元,成蟹养殖亩均产量105 kg/667 m2,规格蟹比例(雌150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河蟹养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人们对河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都希望能吃上规格大,质量好的河蟹,以饱口福。所以,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蟹的要求,就必须提高养殖技术,养殖大规格优质河蟹。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达150g以上的“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根据我们近几年池塘养蟹的实践经验,现将培育大规格商品蟹的养殖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体重在150g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如规格在个体体重150g以上的河蟹市场售价为120元/kg~160元/kg,而规格在个体体重75g左右的河蟹市场售价只有30元/kg~40元/kg,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成为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开展以河蟹为主的生态养殖试验,养殖获得大规格河蟹,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种水产品的养殖品种和面积越来越多,尤其是河蟹养殖业更是快速发展,其养殖的面积、产量、效益在逐年提高。但是近2年来,由于早繁蟹苗规模的扩大,仅注重养殖面积、产量的提高,忽视了河蟹的上市规格,致使河蟹养殖效益下滑,有少数养蟹户甚至出现亏本。为了保证池塘养蟹能健康持续发展,探索池塘养蟹高效的新路子,我们于2000年在池塘养殖成蟹上,从放养当年早繁蟹苗育出的幼蟹与扣蟹及放养不同密度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共选择6个池作试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养殖河蟹的群体规格及大规格河蟹所占的比例均在下降,成蟹外观及口感亦不如前,河蟹的销售价格亦不断下跌,河蟹养殖全面获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优质河蟹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顺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养殖者也获得了超常利润。因此,为提高养蟹效益,养殖户应将管理重点调整到改善河蟹外观,保持成蟹青背、金爪、白肚的显著特征,提高成蟹规格,特别是提高大规格成蟹所占的比例,恢复河蟹特有的风味。广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及河蟹养殖户必须强化生态理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技术改进,河蟹产业才能健康、持续…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期,池塘养蟹规模较大,后因养殖技术不完善,养成的商品蟹规格、质量、产量、效益较低,养殖面积有所减少。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上河蟹紧缺,蟹价提高和养殖技术的进步,90年代初,许多单位和群众利用鱼塘或挖塘进行河蟹养殖,促进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为普及池塘养殖技术,现将有关知识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正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也相差好几倍,规格在150克以上的每500克60~80元,而规格在75克左右的每500克只有15—20元。但如何培育生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成蟹养殖试验平均亩产河蟹27.4kg,平均规格114g/只,体重100g以上的成蟹占68.3%,回捕率60%。稻田培育扣蟹试验平均亩产扣蟹55.2kg,平均规格27.6g/只,回捕率20%。稻田养蟹模式比单一种植水稻增效明显,按照市场产品价格计算,稻田养殖成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00元,稻田培育扣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66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大规格河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提高养殖河蟹规格、增加河蟹重量就成为每一位养蟹者的追求。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蟹种、环境、饵料、管理无疑是四大基本要素,可以说蟹种是根本,环境是基础,饵料是前提,管理是保证。稻田养蟹,其环境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减少其疾病的发生,使养殖的河蟹个体较大,黄满膏肥,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6.
河蟹一旦发病,感染传播相当快,一些疾病(扣“抖科病”)基本是不可救药,养殖户损失惨重,不少蟹农已到了“望病兴叹”、不敢再养蟹的程度。而部分繁农采取人工生态养殖,历年都较少发病,养殖的图规格大,品质好,效益可观。为此,我认为今后发展河蟹养殖必须走生态养蟹之路。 一、重视水域条件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活动范围受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缺陷,容易导致蟹病发生。因此选择何种水域条件是很重要的。水域是河蟹增养殖的基本条件,目前养蟹水域种类很多,有池塘、河沟、湖泊…  相似文献   

17.
顾建华 《科学养鱼》2000,(12):46-4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蟹身价越来越高,河蟹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养殖形势多种多样,养殖技术不断完善。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水域环境的污染,苗种质量的下降,河蟹养殖的病害日趋严重,商品蟹的质量和养殖效益均有所下降,特别是池塘养蟹,这些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各地都在探索和总结优质蟹的池塘养殖技术,来提高商品蟹的规格、质量,提高养殖效益。池塘优质蟹养殖,除了选好水域、塘址,合理规划,设计蟹池,搞好防逃设施,还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一、清塘消毒   结合冬季干池修埂,清除过多的淤…  相似文献   

18.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安县南莫镇在实施高效渔业工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河蟹养殖上大力推广养成大规格蟹,走高效生态养蟹的路子,养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9月26日,对该镇杨成仁、钱玉贵等养殖户的河蟹进行抽样,雄蟹已达175~200克/只,雌蟹125~150克/只,蜕壳期间根据蟹蜕壳的大小得出今年又是大丰收。他们的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河蟹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原产地。境内湖泊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域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河蟹养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突破河蟹工厂化育苗、90年代全面推广养殖以来,江苏的河蟹养殖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网围养蟹模式多样,蟹苗繁殖、扣蟹培育、商品蟹养殖配套成龙,河蟹生产、销售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伊乐藻是河蟹养殖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水草,占全国养蟹水草种植面积的2/3。只要对伊乐藻进行合理的布局,池塘养出的蟹通常产量高、规格大、效益好。江苏省金坛和宜兴地区的交界处,如新建镇、儒林镇、官林镇,该地区98%以上的池塘种植伊乐藻。该地区养蟹产量125~175千克/亩为主,规格多在125~165克/只,产量最高可达200~300千克/亩,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亩效益多在0.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