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明确磷盈/亏对黄瓜和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标准Hoagland营养液为对照,研究了磷盈余供应(8倍磷浓度Hoagland营养液)和亏缺供应(1/8磷浓度Hoagland营养液)对黄瓜(中农203)、番茄(中杂105)穴盘苗形态建成、矿质元素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盈/亏供给后13d,黄瓜穴盘苗的株高分别减小12.7%和17.3%,番茄穴盘苗的株高分别减小15.8%和15.0%,根冠比显著增大;磷亏缺供应后15 d,黄瓜穴盘苗叶绿素含量增大了14.4%,番茄穴盘苗叶绿素含量增大12.1%,磷盈余供应后15d,黄瓜穴盘苗叶绿素含量减小了21.6%,番茄穴盘苗叶绿素含量减小了16.7%;磷亏缺供给促进钾和镁的吸收,磷盈余供应,则反之.以上说明,磷供应水平对黄瓜和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品种‘青瓜王子’杂交一代为试材,在Venlo型玻璃温室中,以袋装珍珠岩为载体,以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进行施肥,设置T1(1∶200)、T2(1∶100)、T3(1∶50)、T4(1∶30)4个处理,对黄瓜整个生育期进行破坏性试验,测定黄瓜各器官钾的含量,以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下温室黄瓜各器官对钾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提高,温室黄瓜各器官对钾的吸收量逐渐增多,但当营养液浓度超过T3时对温室黄瓜产量不利,T3处理对温室黄瓜的产量最有利,达6 984.499g/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黄瓜潮汐式穴盘育苗最适孔穴型式和营养液浓度,以黄瓜品种中农18号为试材,采用两种类型穴盘(常规、侧开口)和3种浓度(×1、×0.5、×0.25)营养液进行潮汐育苗试验,测定了幼苗矿质元素吸收积累量及表观形态指标等。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逐步提高,黄瓜幼苗矿质元素吸收积累量逐渐增加,N、P、K的吸收积累量增幅达102.6%~125.1%,并促进了叶片叶绿素合成和幼苗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鲜质量等表观参数指标优化。此外,常规穴盘育苗效果总体优于侧开口穴盘。最终,以壮苗指数为主要参考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孔穴型式与营养液浓度组合,即采用常规穴盘并灌溉完全Hoagland营养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营养液浸泡丙烯酰胺-丙烯酸盐(钾)共聚交联物(CAA),与蛭石混合配制成5种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黄瓜穴盘苗的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作用指标显著增加;在5种基质处理中,处理5(总盐分浓度为10.98 g/L)效果最明显,幼苗生长指标、光合参数等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表明使用高浓度营养液浸泡CAA与蛭石混合配制的育苗基质进行黄瓜育苗,既可以减少施肥次数,还能显著提高黄瓜的穴盘苗质量,可作为生产中草炭为主的栽培基质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加工番茄主栽品种"里格尔87-5"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设置N、P、K不同配比25个处理,各处理分3次喷施加工番茄穴盘苗,测定分析幼苗的株高、茎基粗、叶面积、鲜重、叶绿素含量(SPAD值)、地上部鲜重、干重和地下部鲜重、干重,并计算干重根冠比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第2次喷施肥后,2kg水配N∶P∶K为2.73∶2.73∶4.90g(处理13)溶液喷施幼苗,株高和单株鲜重增长量最多;2kg水配N∶P∶K为3.08∶0.91∶2.94g(处理11)溶液喷施幼苗,单株叶面积增长量最大。在加工番茄穴盘苗第2次喷施肥,即2~4叶期,N∶P∶K合理配比可显著增加加工番茄穴盘苗单株叶面积、株高和鲜重,促进营养生长。喷施肥3次后,2kg水配N∶P∶K为2.36∶1.82∶1.47g(处理24)溶液喷施幼苗,叶绿素含量SPAD值最高;2kg水配N∶P∶K为3.08∶0.91∶2.94g(处理11)溶液喷施幼苗,单株叶面积最大。氮素养分对加工番茄穴盘苗的单株叶面积影响显著,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影响极显著,各处理对加工番茄穴盘苗的株高、茎基粗、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全株干重、干重根冠比及壮苗指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营养液扦插苗为试材,以穴盘苗、基质扦插苗为对照,研究了番茄营养液扦插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开花结果情况和果实品质,以检验番茄营养液扦插苗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番茄侧枝营养液扦插育苗再生调控技术培育的幼苗在株高、叶色指数、着花数等植株生长、开花结果指标上显著优于穴盘苗和基质扦插苗,果实品质与穴盘苗和基质扦插苗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番茄营养液扦插苗生长势强,栽培效果好,品质和产量符合设施栽培要求,适合于进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育辣椒壮苗,在潮汐灌溉模式下筛选适合辣椒穴盘育苗的营养液,探讨不同营养液在辣椒穴盘育苗上应用的可行性,以国塔166为试材,以草炭、蛭石(体积比3∶1)为栽培基质,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6种营养液配方,通过测定株高、茎粗、干鲜质量、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根系活力、根系形态等指标,筛选最优营养液配方。结果表明:Arnon和Hoagland 番茄配方处理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壮苗指数、根尖数等指标均最高,其中壮苗指数分别较日本山崎番茄、Hoagland和Arnon、华南农业大学、Rothamsted、日本山崎甜椒配方高出44.44%、62.50%、30.00%、116.67%、62.50%。综上可知,Arnon和Hoagland 番茄配方是潮汐灌溉模式下辣椒穴盘育苗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8.
以黄瓜穴盘苗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方对黄瓜穴盘苗生长及定植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育苗基质内添加营养源有利于培育黄瓜壮苗,应用基础基质(草炭∶珍珠岩=2∶1)+缓释肥(20-9-11)30 g/盘(处理3)、基础基质+鸡粪10%+草木灰5%(处理5)的营养基质培育黄瓜穴盘苗,其生长、定植后产量与浇灌等量营养液处理无显著差异,且管理方便,与空白基质处理相比,幼苗的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定植后黄瓜前期产量均显著提高,可在黄瓜工厂化穴盘育苗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碱性含腐植酸改良营养液对海南露地酸化土壤理化性质及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为有效改善露地酸化土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小区试验,设置复合肥和改良营养液处理,定期测定土壤pH值、养分含量等理化指标,并在樱桃番茄收获期测定土壤团粒结构、果实性状及其营养品质。果实收获期,改良营养液和复合肥处理的土壤pH分别为5.71和5.05;改良营养液处理的耕层土壤团聚体含量(0.25 mm)、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复合肥处理,速效钾和电导率低于复合肥处理;改良营养液处理的‘黄星‘’美莎’和‘千禧’果实营养品质优于或相当于复合肥处理。结果表明,改良营养液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提高果实品质可协调进行,可以推广到露地酸化土壤改良和替代复合肥用于樱桃番茄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硬粉8号为试材,选用草炭和蛭石混合基质,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智能温室条件下潮汐灌溉营养液供液维持时间和间隔时间对番茄穴盘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穴盘苗长至五叶一心时,幼苗全株干质量和壮苗指数均随着供液维持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间隔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供液维持时间8~18min、间隔时间198~348min,番茄穴盘苗质量达到理想状态,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水肥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调环酸钙对黄瓜幼苗徒长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绿剑为材料,幼苗出土后外源施用不同浓度(100、150、200 mg·L~(-1))的调环酸钙(Pro-Ca),研究调环酸钙对黄瓜穴盘幼苗徒长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调环酸钙可有效抑制下胚轴长和株高,提高G值、根冠比、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促进光合作用,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幼苗叶片中IAA和GA_3水平,提高ZR的水平。外源施用150 mg·L~(-1)调环酸钙效果最好,可有效调控黄瓜幼苗株型,提高幼苗素质,利于壮苗培育。  相似文献   

12.
育苗基质种类和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宝大906"番茄作供试品种,采用江苏省生产上常用的3种不同基质和5种不同规格的穴盘组成8个处理,对多个番茄幼苗质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及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其中有机活性基质和32孔穴盘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周期下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与ZT和IAA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光周期(12、14、16、18 和20 h · d-1)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不同 光周期下幼苗生长与ZT 和IAA 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光周期的延长,黄瓜和番茄幼苗株高有降 低趋势,番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光周期达到16 h · d-1 时,叶面积达到最大值, 壮苗指数显著高于12 和14 h · d-1 处理;随着光周期的延长,番茄叶片中ZT 和IAA 含量逐渐升高,茎中 逐渐降低,且与番茄叶面积和株高成线性回归相关,黄瓜幼苗株高与茎中IAA 含量、根鲜质量与根中ZT 含量成正线性回归相关。总体而言,光周期设置在16 h · d-1 时有利于促进黄瓜和番茄幼苗的生长,培育 壮苗。推测光周期通过调控黄瓜和番茄幼苗ZT 和IAA 含量的变化来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对番茄幼苗接种2种商品用丛枝菌根菌剂BF(mycorrhizaforplants)和VT(mycorrhizaforvegetables),测定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VT和BF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番茄根系,接种35d后侵染率分别为78.3%、66.4%。接种AMF后幼苗的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大于未接菌对照,且接种VT菌剂的幼苗与未接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VT对番茄穴盘幼苗的促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在黄瓜播种时接种2种不同的捷克商品丛枝菌根真菌(AMF)组合菌剂BF和VT,比较了不同菌剂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VT和BF组合菌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黄瓜幼苗根系,接种35d时侵染率分别为49.30%、37.65%;接种BF和VT菌剂的幼苗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均明显高于未接菌处理,且以接种VT菌剂表现最佳;与未接菌对照相比,接种VT菌剂可使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表明蔬菜专用菌剂VT对黄瓜幼苗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瓜防病促长型微生物制剂的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津研4 号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研究了7 种微生物制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筛选出具有明显促长效果的生物制剂,并测试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研究表明,每4 L 基质中添加创博微生物菌剂10 mL(稀释600 倍液)或“爸爱我”(Bio)生物有机肥30 g 对黄瓜促长防病效果较好,定植后植株的抗病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相对防效分别为14.5% 和27.4%。为促进有机基质栽培黄瓜植株生长、防止枯萎病的发生,可在4 L 有机育苗基质中添加30 g“ 爸爱我”(Bio)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17.
于苗期采用灌根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碧护、生根粉、超级矮丰王、金云大-120、复硝酚钠、甲壳素对秋季番茄幼苗生理指标、植株营养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粉处理后番茄秧苗质量显著增加;碧护、金云大-120、复硝酚钠、甲壳素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G值、壮苗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定植后,各生长调节剂处理均可促使植株生长势增强,增加现蕾数;生根粉处理显著增加番茄前期产量、平均单果质量及总产量。因此,番茄越冬茬栽培中,为培育壮苗,于幼苗1叶期施用生根粉100倍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申燕  肖家欣  杨慧  张绍铃 《园艺学报》2011,38(5):849-858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镁[0、2.4、12、24(对照)和240 mg · L-1]对香橙砧‘春见’橘橙幼苗的生理胁迫反应。结果表明:(1)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均显著降低了株高、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各部位干样质量,但显著提高了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且均以无镁处理的对应值变幅最大,无镁处理还显著降低了SOD与CAT活性。(2)植株各器官镁含量随镁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一处理下叶片镁含量相对高于其他部位,上部叶镁含量高于下部叶(镁过量处理除外);镁胁迫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各部位的锌含量,尤以2.4 mg · L-1 Mg 2+处理明显;除无镁处理外,各处理(含对照)的下部叶钙、硼含量均大于上部叶,镁过量处理显著降低了上部叶和下部叶的钙和硼含量。(3)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显著,镁缺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模糊,片层数明显减少,线粒体膜模糊且出现异常的黑色颗粒;镁过量处理导致叶绿体内片层消失,淀粉粒和质体小球异常增多增大,线粒体膜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