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因为主要类型。古代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产生了人与自然万物可以融为一体,内在性灵与外界自然之间无绝对界限的意识,并且把人与自然合一当作一种最高的境界来追求,从而促使山水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在山水文化的哺育下,中国园林把崇尚自然、乐山悦水作为造园的指导思想。对自然朴素美的意识,导致中国园林把对追求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的“真趣”“野趣”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山林原野自然形态美的追求,在园林艺术实践上又必然以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和妙造自然作为造园手法,从而使得园林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达到情景交融、逸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参10  相似文献   

3.
试析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创造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国古代人们的空间观念入手,在历史的溯源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观念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屹立于世界园林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发展。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对创新现代园林设计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情画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文化的属性,是诗和画的统一体。诗画对园林,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涵上都有着深刻影响;反过来,园林在诗画中也时常有反映。园林、诗和画具有共同的追求,即所谓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和诗画打通各艺术范畴甚至人的感官隔阂,达到审美体验的互渗交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古典园林水空间处理的手法、文化意境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古典园林的实际情况对古典园林水空间处理的发展和继承进行了探讨,提出在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空间处理的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水体空间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历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促进历史文化的方式和理念再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主要有借景、对景、障景、框景、夹景、漏景、点景.我国的园林造景,通过观赏点和景物的关系,运用以上这些手法来隔断视线,引导视线,来丰富景观,提高景色质量,甚至可以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现代园林,不论是公园、小游园、屋顶花园、甚至是室内园,都传承着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8.
柳金英 《吉林农业》2010,(11):188-188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人民留下来的瑰宝,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总结,结合绿化实际,从造园技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的影响现代园林如何继承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博采众长,摒弃传统思想的某些束缚的认识观点和技术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造园背景的分析,揭示了安阳地区古代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阐述了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发展变迁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彰显了安阳地区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开始探究,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山之美、水之美。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原本简单地模仿已被抛弃,而更加趋向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之美,将人工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老庄哲学、禅宗以及儒家哲学是构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的三大哲学思想基础。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在园林各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植物之自然天成,建筑之相融相生,山水之寸景生情等。并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中的“道法自然”,追求天成之美,表现自然景观之意趣,追求物我相融的意境美等生态设计理念的现实意义与启迪。  相似文献   

12.
田甜  史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3-11655,11659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从"城市与园林","设计原则"和"植物运用"等角度分析了17世纪古典园林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园林自然观的差异,得出了西方古典园林比中国古典园林更加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结论。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美学、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东西方园林自然观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园林美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对中法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对中国古典园林继承和创新的典范——苏州博物馆以及法国古典园林继承与创新的典范——雪铁龙公园和拉维莱特公园进行了阐述,用比较的手法对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进行了总结,即中国古典园林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是感性的,而法国古典园林受"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影响,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5.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很多传统艺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也是在其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道教中的"道法自然"、隐逸以及矛盾对立并生的思想都在文人园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道法自然"是指园林中的选材、布置都尽可能与真正的大自然相一致,园林是一个小自然;隐逸思想的影响使得园林中的景点布置大多曲径通幽,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矛盾对立并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中的意境,使其更具文人气息。文章从道教的中心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古代文人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建设的影响,并最终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建筑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6.
邬丛瑜  卢山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2054-2060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对现有的园林意境及其营造途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大致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内涵,归纳总结现存研究中园林意境的营造途径主要集中于诗格、画理、典故、风俗、道德、宗教等方面,指出园林意境营造途径研究局限于文化角度,仅体现了意境营造的外在因素。建议今后园林意境营造途径研究可结合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需求角度探讨现代园林意境营造途径,以期为园林意境的解读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黎文勤  熊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95-8596,8600
从符号学的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园林,认为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建、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解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及传统图案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从意境、造园手法、景观元素方面,结合留园"小蓬莱"景点、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实例,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在挖掘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具有丰富内蕴和魅力,成为世界园林的奇葩。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创设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三要素(山水、植物、建筑)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联系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世俗文化,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它的美,这是基于其特有的政治背景和文化基础,同中国传统文学、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基础的分析,找出影响园林风格的根源,以及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表现,来强调它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古典园林中意境与诗词绘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古典园林大多是自然山水园,造园讲究其意境,依据造园法则将置景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追求其“景外之景、物外之象”,其中诗词绘画在古代造园中的广泛应用对意境的创设和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