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25日下午5时,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营子村村民刘永生、王怀方等五人在途经城郊乡河西小叉河时,发现一尾被洪水冲到路边已奄奄一息的大鲵。为营救这尾大鲵,他们迅速把大鲵带回家中,放进清水容器中精心饲养。6月27日,刘永生等村民在大鲵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把这尾体长45厘米、重2.9公斤的大鲵送交县水电局。 卢氏县是河南省重点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非  相似文献   

2.
赵宪钧 《河南水产》2007,71(2):40-40
为进一步加强对卢氏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保护大鲵资源及栖息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人民  相似文献   

3.
《河南水产》2009,(4):1-1
今天,我们来到卢氏县山清水秀的玉皇山下河南省大鲵自然保护区,参加2009年全省首次大鲵增殖放流仪式,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代表河南省农业厅,向三门峡市政府、卢氏县政府以及组织这次大鲵增殖放流活动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向长期工作在水产、渔政战线的市、县级农业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及精心组织实施此次大鲵放流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河南省科技厅批复建设河南省大鲵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继河南省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我省水产界第二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由位于河南省卢氏县的河南冠云山大鲵繁育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卢氏县河流密布、植被繁茂,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的良好栖息地,大鲵曾广泛分布于全县境内。近年来,由于盗捕走私猖厥、栖息环境遭到破坏等原因,大舰资源急剧下降。1997-1998年,我们在卢氏县开展大鲵人工繁殖研究过程中,对当地大鲵保护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造成大鲵资源严重破坏的主因是:1.盗捕倒卖牟利现象严重。2炸鱼、毒鱼情况屡禁不止。3.采石及伐林对大鲵生存环境的危害、破坏严重。4.开矿对河流造成污染。5以研究养殖为名,用于倒卖获利情况时有发生。根据以上严重情况,现提出大鲵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大鲵资源。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科技局和农业局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大鲵养殖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50余人。在这次培训班上,首先组织学员参观学习豫西众发大鲵研究所和仁达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大鲵养殖经验。在培训期间,市、县领导及水产界专家分析大鲵养殖发展前景,鼓励养殖户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大鲵养殖。  相似文献   

7.
《河南水产》2009,(4):F0004-F0004
11月26日,河南省首次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隆重举行,2000尾规格在20cm以上的大鲵被投放入保护区的河流中。河南省农业厅巡视员副厅长孙学顺,三门峡市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张建峰,河南省水产局、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领导出席了放流仪式,三门峡市、县有关领导、渔政管理人员及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这次放流仪式。  相似文献   

8.
一、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1982)126号批文建立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下设大鲵管理所。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2011)239号批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河南卢氏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调整后的大鲵自然保护总面积为401.3km2,核  相似文献   

9.
杜建刚 《河南水产》2001,(1):11-11,24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它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价值。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国家采取鼓励的政策,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我市辖区卢氏县是河南省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境内大鲵分布广泛,储量丰富。1995年以来,我市在卢氏、灵宝建有大鲵繁养场2个,通过5年多的驯养,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就我市养殖大鲵的实践,谈谈驯养繁殖大鲵应注意的若干环节:  相似文献   

10.
《河南水产》2006,(4):F0003-F0003
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是3.5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繁衍下来的珍稀物种,目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是人类珍贵的“活化石”。河南省卢氏县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70%,山上溪流清澈,潭洞无数,环境幽静,气候适宜,是大鲵繁衍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23日,河南省镇平县王岗乡胡营村农民刘明燕,携带7瓶“灭扫利”剧毒农药到该省大鲵自然保护区卢氏县捕捉甲鱼。刘明燕来到狮子坪乡黄柏沟河边,将1瓶“灭扫利”分两处投入河中,造成了长约5公里的河水被毒剂污染,有5尾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被毒死,河中的甲鱼、鱼、虾等水生物均被毒死,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  相似文献   

12.
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84年,20年 来,卢氏县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为了 进一步加强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保护 和恢复大鲵生态环境和资源。近一段时间内,卢氏县 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县水产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3.
大鲵(Andrias dav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陕西、贵州四大区域,因人为过度利用与捕杀,大鲵生息环境破坏严重,对野生大鲵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东南西北     
娃娃鱼在卢氏县养殖成对张华,河南卢氏县中药材指挥部潘河基地办,472244河南省卢氏县潘河乡农民翟立、张华等十多人,集资40余万元,创建了全省首家大鲵繁育场,有效地保护了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受到市委领导的表扬。娃娃鱼学名大魏。中药名啼鱼,《本草纲目》有记载。具有补溢疗虚,黑发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是高级滋补食品。据日本有关资料报道,其营养价值是中华鳖的27倍,全球现存中华大貌和日本大魏两种,但中华大魏体型大,花色鲜艳美观,为全球特有珍稀动物,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之一。潘河乡农民翟立、张华根据当地山大沟深,溪水…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南省卢氏县潘河乡几位农民,充分利用山大沟深、水流落差较大、林密、植被良好的有利自然环境,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帮助下,与县计委、科委、环保局、水电局联合投资建起一条全长4.5km的大鲵(娃娃鱼)生态模拟繁育沟。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年产鲵苗2~3万尾,可创产值600~9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大鲵人工养殖试验任东明,赵国富,李传群(湖北省房县第一职业中学)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在我国华南和大巴山脉一带。近年由于人为捕杀严重,资源遭受催残,开展大鲵人工养殖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几年来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鲵的生活习性1.食性...  相似文献   

17.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的深山密林的溪河间。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捕杀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大鲵资源日趋减少,属频危动物,故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太白县位于秦岭南麓,大鲵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及人为捕杀严重,使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日趋减少,加强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池养大鲵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5~1998年在卢氏县大鲵繁育场对池养大鲵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Ⅰ~Ⅵ龄大鲵体长的增长较为均衡,年平均增长12524cm,Ⅶ龄后变慢。体重的增长明显快于野外种群,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Y=3583561+182572e-1.5272x(r=0992),V龄前后是大鲵生长的关键时期。体长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曲线方程^Y=000684X3.0257(r=09997)。池养大鲵休眠期变短,性成熟年龄与野外种群相似。  相似文献   

20.
大鲵(娃娃鱼)的五种增殖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快、个体大,且资源分布广达17个省、市,除中国大鲵以外,世界上只有美国隐鳃鲵和日本山椒鲵的零星分布。美国隐鳃鲵分布在美国东部,由于河流淤积、筑坝成湖、捕杀与过度采集、水污染等原因,其资源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就资源而言,中国大鲵处于绝对优势。它还是当今世界上剩存的从水生演变成陆生动物,最具典型的过渡性动物,具有“活化石”之称。新近调查发现,大鲵还出现了“白玉色”、“红色”与“金黄色”的珍美绝品大鲵,所以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神奇而美丽的观赏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