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亚芬 《中国农垦》2004,(11):36-36
新洋农场今年6000亩早稻喜获丰收,总产达350万公斤,亩平单产达520公斤,比上年提高100公斤,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早稻产量的最高纪录。由于品质好,从各地蜂拥而来的客商在水稻含水量18%时,就以2.1元/公斤的高价进行抢购。目前,该6000亩早稻已全部销售一空。在田粳稻测产单产600~650公斤,机插秧田块产量超历史,亩平单产达650~700公斤。农户们深有体会地说: “这是科学种田取得的丰收硕果。”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扬州大学工学院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联合研制开发的国内新一代高性能插秧机——富来威2Z-455机动插秧机,很好地解决了机械化插秧机的问题。用该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平均单产616公斤/亩.与手工栽插相比,每亩增产24公斤.节约成本近30%。  相似文献   

3.
汉寿县岩汪湖镇红菱湖村是水稻机械化插秧高产典型村。据县农业局统计,2012年全村3898亩稻田平均亩产988.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加240.3公斤,机插增产效果显著。黄小平是汉寿最早添置插秧机的农户,目前拥有4台插秧机。通过几年的实  相似文献   

4.
涵江区是我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县区之一,连续3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推广试验取得成功,累计推广面积近700亩,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抛秧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杂优)平均单产507公斤/亩,比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15—20公斤/亩,比抛秧增产30—40公斤/亩。  相似文献   

5.
数字新闻     
《中国农资》2012,(31):3
<正>7600万吨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8月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的小麦商品量为7600万吨左右,要求粮食部门加大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力度,确保粮食市场稳定。22.5亿元截至8月2日,全国早稻机收基本结束,共完成早稻机收面积6158万亩,机收率达70%,完成晚稻机插918万亩。截至7月底,今年中央财政用于补贴购置稻麦联合收获机和水稻插秧机的资金22.5亿元,地方财政补贴超过1亿元。  相似文献   

6.
1995年,三春过二时。春潮,汹涌澎湃在丽水市150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1580万公斤粮食定购任务已有1515.8万公斤落实到38503户,占95.7%;7.6万亩早稻种值面积落实到户,比去年实际种植早稻面积增加近万亩;种植马铃薯21840亩,比计划多种3840亩。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早稻品种适宜的机插密度,用两种插秧机对3个早稻品种进行了不同行株距栽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籼69"最适宜的机插密度为25 cm×11 cm,"温814"、"中早39"最适宜的机插密度为25 cm×14 cm。  相似文献   

8.
双季杂交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肥水平与杂交水稻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养分吸收量,据此,提出了夺取杂交水稻高产的施肥技术。 杂交早稻亩产540公斤,需吸收氮10.9公斤、五氧化二磷4.9公斤、氧化钾15.9公斤、二氧化硅43.8公斤;杂交晚稻亩产560公斤,需吸收氮15.9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19公斤、二氧化硅63.8公斤.同一施肥水平,杂交晚稻比杂交早稻多吸收氮20%~27.5%,钾7%~24.1%,磷相似。杂交晚稻秧苗期、分蘖盛期吸钾量高于杂交早稻,齐穗后低于杂交早稻;杂交稻要获高产在氮磷水平中上稻田,施钾是第一位因素,杂交早稻应重视中后期施钾,杂交晚稻应重视苗期及早施钾肥;早晚杂交稻要获超500公斤产量其氮磷钾最佳拖肥量分别为12、4、10.7公斤/亩和12、4、12公斤/亩。  相似文献   

9.
桃源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2.5万公顷以上,居湖南省之首,也是双季稻的适宜区域.为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粮食超高产,2005年~2011年,桃源县每年被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定为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开展双季稻高产创建.随着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早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并为提高区域面积产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县早稻由2004年的种植面积2.96万公顷、总产稻谷13.7万吨、单产310公斤/亩,上升到2011年的种植面积4.9万公顷、总产稻谷26.39万吨、单产444.80公斤/亩,分别增加了1.94万公顷、12.63万吨、138.80公斤/亩.七年来,全县每年设立农业部、省农业厅双季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形成了"稻稻油"优势产业带,示范片平均产量425.95公斤/亩,较示范片外平均产量351公斤/亩增产74.95公斤/亩,增产率达21.4%,现将桃源县双季稻高产创建早稻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8寸插秧机在双季稻区的应用及配套农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行距插秧机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及配套农艺技术,以11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设置8寸和9寸两个机插行距,系统测定不同处理的机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8寸插秧机的机插质量高,作业性能稳定;8寸插秧机较9寸插秧机,早稻增产347.30 kg/hm2,增产率达5.49%,晚稻增产579.54 kg/hm2,增产率达9.12%。基于试验支持研究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应8寸插秧机的配套农艺技术。  相似文献   

11.
据农业部对9个小麦主产省535个项目县和9个早稻主产省369个项目县统计,今年夏收小麦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2亿亩,早稻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844万亩。据汇总分析,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亩均增产26.6公斤,亩均减少不合理施肥(折纯)2.5公斤。早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推广区与习惯施肥区相比,亩产分别增加38.2公斤、22.6公斤。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1999,(2)
水稻机械抛秧是用抛秧机代替手工抛栽塑盘秧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抛秧匀、质量好、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据1997年对绍兴县15个镇1个场统计,早稻品种嘉育293平均亩产454.4公斤,分别比塑盘手抛、常规手插亩增15.1公斤、24.5公斤。晚稻机抛,据福全、皋埠两镇统计,面积127.3亩,平均亩产451.3公斤。福全镇大生村濮关海户,品种宁粳2号,经市县农业局验收,最高田块亩产达523.7公斤。现将水稻机械抛秧主要配套技术简介如下,供  相似文献   

13.
早稻直撒播是将事先溶田整好地的准备种植早稻大田,采用直接将催芽至露白的常规早稻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间,与传统手插田相比,亩可节省种子2.5公斤,折人民币5元;大田亩省育秧管理费用、省插秧费用30元;亩增产20公斤谷子,折人民币20元;在其它操作水平、花工、花本条件相同情况下,早稻直撒播田比传统手插田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情况 为解决我州水稻栽插机械化的问题,由西双版纳州农机化推广总站引进韩国生产的东洋PF455S-4型自走式小苗带土水稻插秧机,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1月分别在景洪市景洪镇曼听村,嘎洒镇曼暖龙村进行首次早稻机插试验示范,机插面积0.33hm2(5亩),栽插质量比较理想,伤秧、漏插率低,适合我州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是指双季稻或较低海拔单季稻区培植再生稻的一种栽培模式。龙岩市近年来进行了对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的探索。1999年全市推广这种模式4062亩,头季稻平均亩产524.6公斤,再生稻亩产331.6公斤,两季合计亩产856.2公斤。连城县朋口镇天马村建立示范片518亩。  相似文献   

16.
据绍兴县农业部门1995年对承包面积在百亩以上的9户种粮大户调查座谈,共种植早稻824.72亩,其中用塑料盘育秧进行抛秧栽培151.17亩,占早稻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95公斤,比常规育秧亩产还增3公斤。经调查核算,常规法育秧种到大田的成本每亩为76.25元,而抛  相似文献   

17.
杂交早稻比常规早稻一般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目前推广的主要组合有威优1126,常优48~2,都属中熟类型。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白田和绿肥田茬口,应在3月25~30日播种,4月底至5月初插秧;早油菜和早大麦茬口,在4月1~5日播种,5月10日前栽完。可用“线菌清”或“强氯精”浸种。每亩秧田播种20公斤,栽6~7亩大田,采用地膜保温育秧。插秧规格是株行距4~6寸。每穴3~4苗。杂交早稻的施肥,一般亩施复混肥50公斤或碳铵50公斤、磷肥25公斤,氯化钾5公斤。杂交早稻施肥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追蘖肥与耘禾相结合,把  相似文献   

18.
永定县年均种植水稻30万亩(其中:早稻829万亩、中稻441万亩、一季晚稻929万亩、双季晚稻801万亩),"六月红"早熟芋3万亩,烤烟47万亩左右。稻草资源丰富,水稻机收面积逐年扩大,广大农户有稻草还田的传统习惯。稻草是十分宝贵的农业资源,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每百公斤稻草腐熟还田相当于亩施尿素17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36公斤)和多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