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甜高粱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再生能源作物之一,它的能源转换效率取决于植株总生物量和茎秆汁液含糖量的高低。探明决定甜高粱总生物量和茎秆汁液含糖量积累相关过程的生物学机制并开发相应分子标记,是选育生物能专用甜高粱品种的有效途径。该文从甜高粱糖分积累、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的构建、含糖量相关性状的定位及遗传工程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甜高粱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李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87-16589
[目的]筛选新的高粱种源,扩大遗传基础,为甜高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9个粒用高粱和20个甜高粱作为研究材料,对高粱茎秆糖分的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甜高粱和粒用高粱在含糖量上有明显差别,甜高粱含糖量的积累起点及茎秆含糖量均高于粒用高粱,但二者的糖分积累总趋势是一致的,其含糖量随节位由基部到顶部的变化趋势均有4种类型,并都以低-高-低的变化占多数。[结论]为选育甜秆型高粱杂交种,提高甜高粱品种的抗倒性、抗病性等性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甜高粱具有生物产量高、茎秆含糖量高等特点,能够用于制作乙醇或直接用作饲料,是优秀的能饲作物。综述了不育系与甜高粱茎秆产量、糖分及抗倒伏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粱光敏不育的特性、基因定位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利用光敏不育性选育抗倒伏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茎秆含糖量高的甜高粱新品种,可为甜高粱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甜高粱抗倒伏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乙醇转化率高,抗逆性强,是能源作物。倒伏一直是影响甜高粱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倒伏导致甜高粱籽粒产量下降并影响茎秆干物质的积累,也不利于收割。从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预防的栽培措施、遗传、评估等方面对甜高粱抗倒伏性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甜高粱的推广种植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甜高粱的种植密度入手,研究了同一地区不同种植密度甜高粱茎秆糖分累积的规律,以选择该地区甜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石河子地区种植的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其茎秆中总糖含量均经历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M"形变化趋势。但各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茎秆汁液含糖量(锤度)有差异,通过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间茎秆汁液含糖量差异显著,但不同密度间茎秆汁液含糖量差异不显著,茎秆汁液含糖量(锤度)与密度的相关性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茎秆在冷冻条件下含糖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5个甜高粱作为研究材料,分别对收获时及冷冻153、0和45 d的茎秆含糖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的茎秆在冷冻条件下45 d内对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量没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冷冻的方式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7.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及遗传分析法,对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和其他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通过对甜高粱各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B2)进行分析,发现单株生物产量、穗粒重、茎粗和生育期的广义遗传力为中等,而锤度、单株茎秆重、出汁率等其他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都较高;通过对甜高梁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锤度性状只与主茎秆重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单株生物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除含糖量和出汁率外,均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属高光效作物,它不仅能收获高粱籽,而且能产生可观的茎秆。甜高粱株高3~5m,最粗的茎秆直径为4~5cm,茎秆含糖量很高,是生产白酒(酒精)的原料或极好的青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属高光效作物,种植甜高粱不仅能收获高粱籽,而且能收获可观的茎秆。甜高粱株高3~5m,最粗的茎秆直径为4~5cm,茎秆含糖量较高,是生产白酒(酒精)的原料或极好的青贮饲料。甜高粱耐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很广,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在云南省也已引进试验种植。现将甜高粱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属高光效作物,种植甜高粱不仅能收获高梁籽,而且能收获可观的茎秆。甜高粱株高3-5m,最粗的茎秆直径为4-5cm,茎秆含糖量较高,是生产白酒(酒精)的原料或极好的青贮饲料。甜高粱耐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很广,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在云南省也已引进试验种植。现将甜高粱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高粱茎秆汁液酒精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慧  刘荣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84-5685
以可溶性糖含量为113 g/L的甜高粱茎秆汁液为试验原料,采用摇瓶发酵方法,在水浴摇床上进行发酵。试验中温度分别选取252、8、31、34和38℃5个梯度,分别考察其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甜高粱茎秆汁液制取酒精过程中酒精产量、CO2失重率以及残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选取31℃时,可获得较高的酒精产量、CO2失重率以及较低的残糖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甜高粱茎秆糖产量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茎秆多汁,糖分含量高,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作物之一。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种植甜高粱的直接目标是获得高的糖产量。 因此,了解甜高粱茎秆糖的产量形成过程及其调控途径对于甜高粱品种改良与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甜高粱茎秆糖产量形成过程中糖分 组成、分布、积累规律及其调控途径(主要包括播期、矿质营养、栽培方式和密度、源库改变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茎秆糖分研究中存 在的问题,并就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甜高粱生产生物燃料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中存在的原料不足、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根据近10年甜高粱育种与栽培研究成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对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品种、种植区域、技术、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虽有较好的品种,但不能满足所有地区以甜高粱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原料基地不足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边际土地面积巨大、类型众多,不都完全适合种植甜高粱来生产燃料乙醇,选择种植区域不当是甜高粱种植不足的第2个原因。在甜高粱高产种植、加工技术方面,重视了高产栽培、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忽略了配套技术研究,这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不足以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今后发展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过程中,首先需注意甜高粱品种的多元化,要特别注意选育早熟、高产、高含糖量品种、杂交种;其次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地区不仅适合种植甜高粱,更要适合甜高粱的储藏和加工;同时研究甜高粱机械化收储运、甜高粱秆连续发酵、糟渣利用等配套技术研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中小规模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生物能源研发的国家持续投入机制,保障生物质能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甜高粱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简述了山西省甜高粱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对甜高粱发展的科研生产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重点讨论了利用甜高粱茎秆制糖、酿酒、酿醋以及青贮、饲用综合利用研究结果和效益。在此基础上,针对全省甜高粱的发展,以利用甜高粱茎秆中的糖分发展酿造业,替代部分粮食;以利用茎叶作饲草、饲料发展畜牧业;以绿色能源作物发展、制取酒精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藏方式对甜高粱茎秆糖和酸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甜高粱新高粱3号和4号茎秆为试验材料,研究甜高粱茎秆采后40 d贮藏期内不同贮藏方式下水分含量、糖种类及含量、总酸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整秆去叶立放、整秆去叶平放、整秆带叶立放、整秆带叶平放、整秆金字塔型的不同贮藏方式.[结果]在0~40 d贮藏期间内,所有贮藏方式下,新高粱3号和4号茎秆水分、总糖、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总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同一种贮藏方式下新高粱3号茎秆的水分、总糖、蔗糖、还原糖、可溶性糖、总酸含量始终比新高粱4号高.在整个贮藏期茎秆水分、总糖、蔗糖、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整秆去叶立放>整秆去叶平放>整秆带叶立放>整秆带叶平放>金字塔五层>金字塔四层>金字塔三层>金字塔二层>金字塔一层.而总酸含量在20~40 d,金字塔型贮藏茎秆总酸的升高速度比整秆型贮藏快.[结论]甜高粱秆贮藏期间糖含量的变化主要由总糖、还原糖、蔗糖等糖之间的合成与代谢决定,在40 d时,金字塔五层贮藏的茎秆总酸含量最高,整秆带叶平放茎秆的总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时期对甜高粱主要生物性状及成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沈飞  刘荣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81-2683
以“沈农甜杂2号”甜高粱为试验品种,在上海地区进行种植,考察了不同种植期对甜高粱主要生物性状及成糖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初种植的甜高粱的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生长时间和全生长期比5月初种植的甜高粱短;5月初种植的甜高粱的茎秆和叶的总的生物学产量比6月初种植的高出27.82%;推迟甜高粱的种植时间30d左右,可以延长甜高粱茎秆中糖分的保持时间10~14d,并有利于提高甜高粱茎秆汁液中总糖的积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甜高粱秆自然贮存过程中水分和糖分的基准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高粱秆自然贮存过程中含水量和含糖量的不同表示单位(湿基、干基、非糖分干基)以及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湿基由于引入水分变化从而对含糖量的描述有不利影响,干基和非糖分干基都能反映糖分实际变化趋势;非糖分干基由于消除了水分散失和糖分消耗的影响,在糖分损失较大时也能够反映糖分的真实变化。另外基于所建立公式,对贮存试验数据(不同贮存时间的含水量和含糖量)进行转化计算,得到水分和糖分绝对变化量以及失重情况,能进一步反映甜高粱秆自然贮存过程组成的真实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