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鹿的咬毛病,也叫食毛症,是由于消化道机能和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致使味觉异常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因主要是冬末春初,长期喂被雨淋、日晒过的干草或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全,鹿群密度过大等都可发病。发病率有时达100%。发病开始,只有个别鹿啃咬,以后则多数鹿互相将咬掉毛吃掉,  相似文献   

2.
滨州市某旅游景点的梅花鹿饲养场于201 1年11月19日突然死亡一头成年雌性梅花鹿。经过问诊及剖检并采集肺脏组织进行了化验室检测,确诊为鹿的结核病。1基本情况该鹿场于2010年从外地购进梅花鹿28头,由于时间仓促及资金周转问题,鹿场一直缺少配套的管理措施、设施以及技术。通过询问及现场观察得知,鹿群一直存在消瘦、被毛粗乱、不爱运动、生长缓慢和贫血等健康问题。最近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有的鹿出现弓背、干咳等症状,并  相似文献   

3.
在梅花鹿饲养过程中,仔鹿的饲养水平对整体鹿群生产水平和发展方向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鹿群今后的生产性能及水平,直接影响着鹿群生产的经济效益与鹿的使用年限。所以仔鹿的饲养一直是养鹿工作者们非常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1 发病情况 2007年6月25日上午9时,蛟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天北镇某鹿场发生梅花鹿急性死亡情况的报告,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该鹿场现存栏梅花鹿600只,从6月24日23时鹿群陆续出现急性发病死亡,到25日11时共有13只鹿死亡.死亡鹿只90%为3~4岁的公鹿,体况良好,分布于相邻两栋鹿圈的7个鹿舍,这两栋鹿圈共存栏200余只鹿.  相似文献   

5.
某鹿场饲养梅花鹿53只,因为防治呼吸道感染而误用土霉素,造成鹿群全部停止反刍和采食。经采取大剂量投喂微生态制剂,很快得到治愈,介绍于下以供参考。1发病情况该鹿场由于饲草短缺,鹿群普遍膘情较差;又遇春季寒流频繁,常有部分体弱的鹿发生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因为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使个别鹿的病情加重,发展为肺炎而死亡。为了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场主购买土霉素片(每片0.25mg),未详细察看说明书,就按每5kg体重用1片计算用量,撒在地上任鹿抢食。至傍晚再饲喂草料时,发现鹿群基本全部停止采食,不反刍,并有1只大鹿已经死亡。于是…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部分省区鹿布氏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鹿场饲养的梅花鹿、马鹿群中普遍存在鹿布氏杆菌病,母鹿阳性率明显高于公鹿,梅花鹿阳性率分别为10.06%、4.77%;马鹿阳性率分别为4.90%、11.15%。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茸鹿品种梅花鹿和马鹿的母鹿均不产茸,主要饲养目的是繁殖后代,在目前我国养鹿业发展中,鹿群数量是制约养鹿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仔鹿的价格也很昂贵,所以母鹿产仔也是鹿场产生效益的关键,在生产中我们应保证母鹿有健康的体况,良好的种用价值,为不断扩大鹿群和提高鹿群质量服务.生产中常根据母鹿在不同生理时期的生理变化、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特点,将一年中母鹿的生产时期划分为:①配种妊娠期(9~11月),②妊娠期(12~4月),③产仔泌乳期(5~8月).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江苏某鹿场发生巴氏杆菌病,经过治疗得到有效的控制. 1 发病情况该场共饲养32只茸鹿,其中28只梅花鹿和4只马鹿分圈饲养于3个圈舍中.2007年11月天气骤然变冷,1只梅花鹿仔鹿突然发病死亡.到了12月,在1个月内先后有16只梅花鹿发病,发病率SO%,死亡4只,治愈12只,治愈率75%.  相似文献   

9.
我国茸鹿遗传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中国茸鹿遗传资源的分类、地理分布及数量等,并分析茸鹿人工培育品种(品系),如东北梅花鹿、双阳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西丰梅花鹿、水鹿、白唇鹿等品种的体质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性能、繁殖性能等种质特性,并科学地阐述了处理选育与保种的相互关系,为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茸鹿种质资源、杂交优势利用、鹿群品质改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梅花鹿遍布全国,哪里都可以买到.不过最好到其产地吉林来买,吉林有国有鹿场80多家,千只以上鹿场几十家,他们经过多年选育鹿群质量比较高.最好请专家(行家)帮助买,免得受骗上当.鹿的行情是:梅花鹿生产公鹿4000-5000元/只,种公鹿15000-25000元/只,母鹿3500-4500元/只,仔鹿4000-5500元/对.  相似文献   

11.
蛟河市天北镇某鹿场饲养510只梅花鹿。2009年7~8月间,该场鹿群发生皮肤病,到蛟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求诊。通过对其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鹿蠕形螨病。  相似文献   

12.
西丰梅花幼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丰梅花鹿是西丰农垦培育出的我国第二个茸鹿新品种,它以优质高产而著称于世.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幼鹿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后备鹿群是否具有优良性状.我们根据幼鹿生长发育和营养的特点,在妊娠和哺乳母鹿、哺乳期和断乳期仔鹿的饲养、管理、培育等方面进行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白庄村的范德昌“借鹿发财”,由两头梅花鹿起步,逐渐发展壮大成鹿群,目前鹿的存栏量达20多头,年收入1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养殖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4.
舍饲是将动物安置到圈舍中,人工提供精粗饲料进行喂养和管理,俗称圈养。舍饲鹿主要是指圈养的梅花鹿和马鹿。舍饲鹿组群是指按鹿的种类、性别、年龄和用途,将相同的鹿组合到一个圈内进行饲养管理;调群是指在每年早春将鹿群中的老、弱、病、残鹿拨出,单独组群饲养(个别鹿单个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1985年夏季在吉林省两个鹿场的梅花鹿群中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根据病鹿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确诊该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鹿快密病。对鹿群采取一系列防制措施后,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1 观赏 鹿科动物是典型的观赏动物.特别是梅花鹿,由于其色彩斑斓的毛被、秀丽美观的鹿角、机敏快速运动的体态、富有滋补作用的鹿茸及鹿的温顺性,使其与鹤一样,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偏爱和重视,成为寓意长寿、吉祥、幸福的文化动物,现在已成为公园、动物园、旅游区等景点的吸引观众的重要角色和"动态景观".一些驯化程度较高的鹿群已成许多影视剧中的"动物演员".  相似文献   

17.
幼鹿是指哺乳仔鹿、离乳幼鹿、育成鹿3个阶段的鹿,是鹿群的后备力量.幼鹿由出生到成熟大约需要3年的时间,此期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要求有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饲料,饲养任务是要保证幼鹿成活,快速生长,健康无病,驯化程度高,合理配合日粮,采取科学管理措施,才能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鹿群,也是关系到养鹿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矿物质、微量元素、含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缺乏或饲养密度过大是引起鹿只咬毛、食毛并继发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的主要病因。鹿食毛症一般多在3~4月份发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导致公鹿鹿茸品质和产量下降,仔鹿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甚至在真胃和小肠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毛团,阻塞消化道造成死亡,给养鹿业带来严重危害,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主要防治措施有合理分群管理,饲养密度适当;补充矿物元素和含硫氨基酸,平衡饲料营养;患病鹿只可以灌胃泻药排除毛球,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养殖梅花母鹿的目的是保证母鹿有健康体况,良好的种用价值和较高的繁殖能力,巩固有益的遗传性,繁殖优良的后代,不断的扩大鹿群和提高鹿群质量,增进梅花鹿的种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鹿的种用年限与生产利用年限不同,种用年限要明显短于生产利用年限.梅花鹿的生产利用年限为10~12年,马鹿的生产利用年限为12~15年.梅花鹿和马鹿种公鹿的种用年限都明显短于种母鹿,而梅花鹿种公、母鹿的种用年限又短于马鹿,其中人工授精种公鹿的种用年限已反映出短于本交种公鹿.作者曾经统计分析过长白山梅花鹿和清原马鹿等品系、品种的种用年限.其中,人工授精的长白山梅花鹿种公鹿群平均种用年限达2.2年,而其本交种公鹿最高配种年龄达10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