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草莓为原材料,对影响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不耐高温,光照稳定性差;pH值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显著,色素溶液在pH为3.0~7.0之间相对稳定;除金属离子Al^3 、Sn^2 、Fe^3 易导致溶液变色外,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草莓红色素无影响;低浓度糖、高浓度抗坏血酸对草莓红色素有一定保护作用,而亚硫酸钠、双氧水、苯甲酸钠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选取溶剂、超声时间、温度、pH值作为考察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来优化番茄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番茄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温度30 ℃,pH值为6,超声时间15 min,提取率(以吸光度表示)高达0.464.  相似文献   

3.
火龙果果肉天然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从台湾祥龙火龙果果肉中提取天然红色素的方法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火龙果的鲜果肉中富含一种易溶于水和乙醇的天然红色素,其在538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不同的提取剂对果肉红色素的提取有明显的影响;果肉红色素乙醇提取的最佳试验条件为:pH6.5、V(无水乙醇):m(果肉):8:1、浸提温度40℃和浸提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台湾祥龙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使用不同的提取剂对色素提取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乙醇提取火龙果果皮色素的pH值、液料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乙醇溶液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36nm,溶液颜色为鲜红色;该色素是一种水溶性和醇溶性天然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pH5.0、液料比6.4:1、浸提温度40℃和浸提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5.
盐地碱蓬红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碱蓬红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滨海盐地碱蓬为原料,采用浸提法提取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盐地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条件。[结果]碱蓬红色素为甜菜红素,易溶于水和含水有机溶剂,属于水溶性色素,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酸性条件下稳定,在538nm波长附近有特征吸收峰。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效率随提取时间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提取20min时效果最好。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效率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50℃时,提取效果最好。随着提取溶剂pH值的升高,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效率先提高后降低,当pH值为5时,提取效果最好。[结论]盐地碱蓬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值为5的水作提取溶剂,50℃下浸提20min。  相似文献   

6.
草莓红色素制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莓为原料,研究不同种类提取溶剂提取出的草莓红色素及提取工艺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用1.0%的柠檬酸提取出的草莓红色素呈鲜艳的桔红色,具有浓郁的草莓香味,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提取溶剂。草莓红色素提取的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15,于80℃浸提10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法提取天目琼花果实中的红色素,通过对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酶解温度、酶解pH值、酶解时间和酶的用量等进行正交试验,得出酶法提取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pH值为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酶的用量与天目琼花果实的质量比为0.5×10-3,在此条件下,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得率为16.68%.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天目琼花果实的红色素中可能含有苯环、羟基、氨基以及羧基等特征官能团.  相似文献   

8.
辣椒红色素的超声波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产干红辣椒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研究了溶剂种类、用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对比.分析了温度、pH值等因素对所提取的红色素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选择丙酮为溶剂,固液比为1:8,提取时间为50min,所得辣椒红色素的产率为3.4%,色价达到132.辣椒红色素稳定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在30~70qC范围内,辣椒红色素耐热性较好,色素损失率小,但在70qC以上色素损失率变大.辣椒红色素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比较稳定,碱性条件下色素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鸡树条荚莲(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果皮为原料,采用热浸提法提取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并检测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鸡树条荚莲果皮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80%、pH 2的乙醇溶液作提取溶剂,料液比m鸡树条英蒾果皮∶V 溶剂=1∶40 (g/m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5 h,提取2次.色素在自然光照下易退色,温度高于80℃时易褐化.  相似文献   

10.
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稳定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小于40℃、无光照条件下,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稳定性较好;pH值为3.0~8.0时,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比较稳定;金属离子对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差别比较大,其中金属离子Mg2+、Ba2+、Fe3+和Cu2+易导致其红色素稳定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牦牛胸小骨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牦牛胸小骨为原料,采用稀碱-酶解法提取硫酸软骨素,对碱解条件和酶解过程进行筛选.碱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原料与1.5%的NaOH液质量比1∶1.2,38℃搅拌提取10 h;酶水解最佳条件为:胰酶体积分数8%,pH8.5~9.0,48~51℃水解5~6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得到牦牛胸小骨硫酸软骨素产品为白色粉末,纯度92.5%,收率为2.67%.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问、液料比、乙醇浓度时玫瑰茄干花萼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多酚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通过贡献率法计算出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多酚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用频率分析法得到多酚提取率高于1.01%的优化条件是:温度71.82~75.56℃,时间1.508~1.704 5 h,液料比26.095~27.645倍,乙醇浓度44.24%~51.12%,提取率是1.22%.  相似文献   

13.
吉玉碧  谢锋  谭红  何锦林  陆洋  邓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23-11925
通过采用不同土液比、提取剂及浓度等,利用L9(34)正交表设计提取工况,分析各工况对土壤有效态Cd提取量的影响,及提取量与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提出以20目土样1.0g,加入0.1mol/LCaCl2提取剂5ml,在温度(20±5)℃振荡1.5h后的检测值表示贵阳市耕地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较为合适。最佳提取工况实验条件下,贵阳市耕地土壤有效态Cd提取率范围是4.04%~18.99%,均值为9.22%,初步表明其所种植作物受Cd污染的风险并不大。修文县土壤有效态Cd提取率为最大值18.99%,白云区土壤总Cd与有效态Cd相关系数为最大值0.870,呈明显正相关,其余地区相关性均不显著。有效态Cd提取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pH值5.5~6.5,总Cd与有效态Cd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最大值0.860,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青  郭珍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07-6707,6736
用乙醇和水作提取剂,按正交试验设计,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空白,在200~450 nm之间扫描测其吸光度值。研究了芦荟中总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剂的浓度愈高,愈有利于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影响蒽醌类成分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色素和光照也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最佳提取条件是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时间1.5 h左右,提取温度80℃~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6.
萃取法制备辣椒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影  古绍彬  张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85-9686
为辣椒碱的制备奠定理论基础。以辣椒为原料,研究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辣椒碱的提取工艺。提取辣椒碱的适宜条件为:乙醇浓度50%~70%,浸提温度60~80℃,浸提时间1 h内,料液比1∶8~1∶15。4个因素对辣椒碱提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间>料液比。最佳工艺是:70%的乙醇浸提辣椒3次,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80℃,浸提时间1 h,按此工艺,辣椒素得率达0.456%±0.048%。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效地提取了辣椒碱,且对辣椒中的其他成分没有破坏作用,是制备辣椒碱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碱溶酸沉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银杏叶总黄酮的碱溶酸沉法提取。[方法]采用碱溶酸沉法,对影响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的pH值、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银杏叶总黄酮碱溶酸沉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5℃时用40倍量pH值为10.0的NaOH溶液处理60 m in,酸沉pH值3.5,提取2次。[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86.4%。  相似文献   

18.
喜树叶总黄酮优化提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用pH=10的水作为溶剂,在不同的提取温度、溶剂体和提取时间的条件下对喜树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提取试验,建立三元二次回归议程并进行分析。对三因素的不同水平搭配组合。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得到9^3=729个数据。由此推求最优提取方案。结果表明,以pH=10的水为溶剂,提取温度91-100℃,溶剂体积50-60mL,提取时间25-37min,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喜树叶中的黄酮,表3参7。  相似文献   

19.
橙皮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759-3759
[目的]研究以95%甲醇和碱液做溶剂从橘皮中提取橙皮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对溶剂、甲醇浓度、温度、pH值、浸提次数进行试验确定提取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以桔皮为原料,用碱液和甲醇做溶剂提取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粗苷:甲醇:碱液[W(NaOH)为30%]=11:30:8,在85℃以上浸泡4h,调节pH值为4。即先将甲醇和碱液搅拌混合,再将粗苷加入,继续搅拌1h使粗苷溶解完全,然后过滤至滤液澄清,用盐酸调滤液的pH值至4,静置沉淀,过滤,滤饼用煮沸过的水洗涤至无色,甲醇滤液精馏回收,橙皮苷的收率迭65%以上。[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易控制且提取橙皮苷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蓝德均  崔旭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95-13096,13114
[目的]获得大叶红草水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研究色素的应用环境稳定性。[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色素溶液吸光度为考察指标,以料水比、温度、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阳光直射以及室内光、热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当料水比为1∶30 g/ml、温度为40℃、提取时间30 min时提取效果最好。并且通过提取率测定,验证了水是大叶红草色素最佳提取剂。色素在直射太阳光和室内光环境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短时稳定性。pH缓冲体系的存在并不是必要的。色素的热稳定性很差,但在50℃以下热衰减较为缓慢。[结论]在室温并且完全避光的环境下,色素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