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棚层架式香菇栽培技术 ,搭建棚架 ,需消耗一定的林木资源 ,成本高。为了提高香菇栽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从1998年开始探索低棚畦式栽培香菇花厚菇模式 ,经过三年的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低棚畦式的规格与制作  1场地选择 :场地要求干燥 ,环境无污染源 ,通风良好 ,阳光充足 ,有水源 ,排水方便。 2低棚畦式的规格与制作 :低棚为拱型弹篾塑料棚 ,棚宽 3 m,拱型篾长 5 m,塑料膜宽 5 m ,遮阳网宽 4m。长度视场地而定 ,棚内作两畦菇床 ,每畦宽 1.1m,中间走道宽 80 cm,菇床面比人行道及排水沟高2 0 cm ,菇床上每隔 2 5 cm横架一根…  相似文献   

2.
平菇是我国目前栽培很普及的一种食用菌.笔者根据平菇生长有明显的"边际效应"这个特点(即畦床四周出菇早、密且大),并结合出菇期需水量较多等特性,探索出了一种阳畦栽培的新方法.不仅可大幅度增加产量,还可较显著地提高品质,从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操作过程介绍如下.(一)选地作畦选近水源的平地或水稻田作栽培场.将场地整成1.2m宽、长5~6m的畦.开挖时先在哇中间留30cm的土埂,土埂中间挖16~17cm宽、20cm深的水沟,土埂两边各挖45cm宽、10cm深的料池.挖出的土堆在畦四周,高约10cm.挖好后先用浓石灰水或多菌灵溶液浇洒整个畦床内外,再喷马拉松药液,进行彻底消毒、杀虫.  相似文献   

3.
畦栽平菇方式简单,但通常畦中心易烧菌出菇稀少。笔者根据平菇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对阳畦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了探索,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地和作畦 阳畦地应靠近水源,利于排水;冬季背风向阳,夏季阴凉的高地,做畦宽120cm、长5~6m、深30cm,中间留20cm宽、20cm高的土埂,将整个畦底分成两部分,宽度都是50cm。四周筑墙,北墙高  相似文献   

4.
平菇易于栽培,是菇类中普及推广面积较大的一种.我校生料露地畦栽平菇成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其栽培管理技术.(一)菌种选用以日平均气温在17~24℃播种最适宜.一般早秋栽培用中温型品种,如佛罗里达;晚秋及初冬栽培用低温型品种,如糙皮侧耳;春季栽培用高温型品种,如831.(二)选地建畦选背风向阳空地,按东西走向做畦,宽1m,深10~14cm,床距40~50cm,畦面龟背形,四周及畦底拍实,播种前用石灰水泼浇消毒.  相似文献   

5.
杜中涛  王茜  王世东 《食用菌》2005,27(2):30-31
1作床 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最好林荫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m,深20cm,畦埂(作业道)60~70cm。畦面先浇一遍透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防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  相似文献   

6.
厚皮甜瓜喜高温低湿环境 ,适合我国北方少雨地区栽培 ,设施园艺的利用使其栽培范围南移 ,但由于南方地区夏秋季节高温高湿 ,病虫害发生严重 ,即使用设施夏秋栽培仍存在一定难度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地块选择与整畦 选避风向阳 ,土层深厚 ,土壤疏松肥沃 ,地势高 ,利于排灌 ,前茬未种瓜类或茄科作物的地块。深翻后 ,平整作畦 ,畦宽 1 0 0 cm,高 2 0 cm,沟深 1 0 cm。2 设施规格 根据实际情况搭建宽 6~ 8m,长 2 5~ 3 0 m竹木结构或钢架大棚 ,棚间距 1 .5 m,覆盖薄膜 ,同时大棚裙部围高约 1 .2 m的…  相似文献   

7.
榆黄蘑大棚畦栽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栽培榆黄蘑,具有出菇早,产菇期长,产量高等特点.具体做法如下:(一)做畦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场地建棚,也可利用育苗移栽后的闲置大棚栽培。畦宽60~80cm,深15cm.长4~5m,畦问留40cm 宽作业道。大棚膜上盖草帘等物调节光照和温度。  相似文献   

8.
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块,最好是林阴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做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m,深20cm,畦埂(作业道)60~70cm。畦面先浇1遍透水,然后喷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  相似文献   

9.
1栽培简单说明畦作,畦宽1.2m,畦长10m。每畦宽行条播5行,行间距15~20cm,行内播种带宽10~15cm。每m260~70株。4月下旬播种,7月上旬采收。2调查结果单株种子重8.6g,千粒重及.7g。各级技荚数从多到少依次是Ⅱ、Ⅲ、Ⅰ、Ⅳ。其中Ⅱ级枝占全株的42.4%。平均单枝?..  相似文献   

10.
草菇是目前食用菌中唯一的高温速生品种,味道鲜美,在两广地区称之“鸡肉菇”。我省尚无经营性栽培,而夏季气温稳定在28~35℃约有2个月,另外夏季城乡蔬菜大棚闲置无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培育草菇,弥补夏季蔬菜的不足。为此,我们探讨并总结出一套“小土垄栽培草菇技术”,经在全省三年多点试验示范,取得了好成绩,生物学效率达27%~30%。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菇畦的准备 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棚上覆盖农膜、草帘,保温保湿防阳光曝晒。畦宽1m,长不限,畦间距30cm,凹陷式,既是人行道又作蓄水沟。菇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床宽30cm、深20cm,菇床之间留20cm宽的小土垄。菇床做好后,在表层喷0.2%敌敌畏和0.1%多菌灵,以湿透表层土为好,进行土层灭虫灭菌。 2 草料预处理 稻草或麦草铡成约3cm长小段,用含有2%生石灰、0.1%复合肥、0.1%多菌灵的水溶液浸泡24小时,捞出,淋去多余的水,备用。 3 菌种的准备 选用草菇V系列菌种,栽培种菌龄不超过18天,菌丝体丰富并有棕红色厚垣孢子,无杂菌。  相似文献   

11.
地沟式简易菇棚双孢菇栽培投资少,效益高,很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地沟式简易菇棚建造 建棚场地一般应选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周围环境清洁,远离鸡棚、畜舍、饲料间等,靠近水源,有堆料场地,土质粘重地块。地沟式菇棚为拱棚型。从使用效果考虑,一般开沟深40cm,长不超过20m,宽2.5m或5m。以竹杆、木棍、竹片等做拱形骨架,上盖塑料棚膜,然后加盖草帘或柴草等,棚两端做成土墙或砖墙,墙上开一口径50cm通风口并在一端做门。若需要可在棚两侧及棚顶加开通风口。宽2.5m的棚,在地沟中间挖一宽50cm的工作道,两侧即为两个宽1m的栽培床,宽5m的棚,在地沟内挖一宽50cm的环形工作道,中间为一个2m宽的栽培床,四周为宽1m的环形栽培床。工作道深度以方便操作为准。  相似文献   

12.
一、选地作畦:栽培场所应选择地势平坦、向阳通风之处,远离厕所、禽畜舍等污染源。栽培前先掘土曝晒,喷洒茶子饼等药液驱杀蚯蚓等害虫。并设高2米的简易菇棚,防止强烈阳光直射。将地整成长5~10米,宽1.2米,高20厘米的南北向条畦(菇床),以利场地通风。条畦两侧边沿筑高10厘米泥堤坝,以防培养料外倾,或用石头、砖砌成,有条件可用木板在畦沿固定。畦内床面呈龟背形并拍实,畦间留宽50厘米的作业道,四周设排水沟。清除场地一切污物,净化周围环境,床表及四周撒施石灰粉,抑制杂菌滋生。  相似文献   

13.
麦糠就是麦子实上脱下来的壳,在农村到处可见,用它来栽培食用菌,可变废为宝.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挖建阳畦 畦栽受自然温度影响大,因此要选好播种期,在当地气温15~25℃时均可播种,一般只能在春秋两季栽培.阳畦要求地势高爽、排水方便.按南北顺向建畦,宽2.3m,长不限.中间挖一条宽30cm、深23cm的沟,即成为两块1m宽的畦面,畦四  相似文献   

14.
1 整地作畦施基肥选土层深厚,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栽培菜豆。精细整地,施足基肥,667m2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多数地区用平畦栽培,畦宽1.0~1.6m。早熟栽培或低湿盐碱地可用高垄栽培。松原地区以垄作较好。垄间距60cm,早春顶浆打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88年春,开始在山东费县祊河林场进行郁蔽林地栽培平菇的探索。(一)选地作畦与播种3月中下旬,选近水源、展叶前郁蔽度在0.3以上的林地。距树干50~80cm作畦,畦宽1m、深10~12cm、长10m,随挖随踏实畦两侧,同时做好灌排水沟。一般在3m行距内作一畦,4~5m行距内并排挖两畦。平菇菌种,一般春播选用高温型的,子实体在高温下能正常生长;秋播选用低温  相似文献   

16.
1997~2003年,我们在山东省蒙阴县界牌镇大石龙村经过连续6a(年)的生产试验,探索出晚蜜桃良种良法高效栽培配套技术。采用此项技术,晚蜜桃栽后无收益期由以往的3~5a(年)缩短为1a(年)。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良种壮苗,合理密植。选用成品苗木,单一品种建园。苗高1.0m以上,基部干径0.8cm以上,根系完整,健壮充实。定植行株距4m×2m。2)肥穴浅栽,地膜覆盖。挖长×宽×深为60cm×60cm×50cm的穴,每穴施腐熟的猪圈肥10kg、尿素50g和氮磷钾复合肥50g,将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回填。然后沿定植行整修畦面宽1m、两侧畦垄宽40cm、高30cm的长畦,畦面…  相似文献   

17.
1 整地 10月下旬在日光温室内施人优质腐熟农家肥,翻土深20~30cm,耙平做成南北走向,小低畦,畦宽1.2m,畦埂高5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于光照和浇水。……  相似文献   

18.
栽培食用菌最棘手的问题是杂菌污染,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污染特别严重.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项在31~32℃的高温季节发菌防污措施. (一)阳畦处理选持水性好、无污染源的地带做畦,畦为东西走向,深15cm,宽lm,长5m。两畦间挖深25cm的水沟。  相似文献   

19.
何祖法  朱守山 《蔬菜》2002,(5):33-34
近几年来,我们在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大棚春番茄、丝瓜套种地豆、伏芫荽、青花菜一年四熟五菜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土地产出率及利用率,一般667m2可产番茄3000kg、丝瓜3000kg、地豆500kg、芫荽300kg、青花菜1500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适宜有大棚且设施完善,劳力充足的农户应用.6m宽的标准大棚作2畦,畦宽2.2m左右,两边走道宽5 0 cm,中间走道宽60cm.  相似文献   

20.
王尚堃  刘鸿  李可凡 《食用菌》2006,28(5):37-38
几年来,笔者从事双孢菇菇房床架式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菇房、床架结构菇房东西长19.6 m,南北宽9 m,前后墙高2.5 m,山墙高3.5 m。墙用石灰泥垒砖。外面水泥抹缝;里面先用石灰泥抹一遍,再用石灰泥刷一遍。前后墙对着走道上下分别留4个25 cm×20 cm的通风窗,第1个通风窗距地面20 cm。前墙两头留门,宽1.0 m,高1.8 m,地面铺砖,水泥灌缝。房顶用竹杆薄膜搭建。床架长7.8 m,宽1.5 m,高2.3 m,共5层。第1层距地面10 cm,以上各层层间距55 cm。靠前墙1个东西走道宽0.7 m;10个南北走道,每个宽0.65 m,栽培面积共500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