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能够改进和优化栽培条件、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墒情、抑制杂草生长,克服农田种植环境中的部分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前作物收获时间,对于培育作物优良品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甘肃省作为我国最先试验地膜覆盖技术的省份之一,现如今甘肃省有多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辽宁省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介绍辽宁省粮油作物地膜覆盖生产面积、产量及推广情况,分析地膜覆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粮油作物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甘肃省榆中县针对当地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常规覆膜栽培技术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面多,保墒效果差等缺点,结合膜侧种植技术,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旱作农业技术,技术核心是采用地膜全地面覆盖,达到充分纳墒与保墒的目的;技术的关键是起垄,形成的大小垄面符合农艺要求,成为蓄水的集雨面;技术的创新点是改变了地膜覆盖作物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该技术2003年试验成功,2005年通过兰州市科技成果鉴定,被甘肃省农牧厅确定为今后旱作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主推技术。1.玉米全膜覆盖双垄…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甘肃省政府为继续推动粮食稳定增产,结合甘肃省日照时间长、干旱少雨、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等自然环境特点,继续扩大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面积。各地区也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别和农艺方式,出现了多种地膜覆盖和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到目前全省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1800多万亩,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继续保持甘肃省粮食稳定增长局面。针对地膜覆盖方式和农艺种植方式不断变化,部分  相似文献   

5.
1地膜覆盖技术的优越性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影响作物苗期生产的制约因素,而且也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优越性 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影响作物苗期生长的制约因素,而且也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综合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优越性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影响作物苗期生长的制约因素,而且也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综合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农用残膜回收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发展概况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水平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新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从50年代开始,逐步将铺膜种植技术应用于蔬菜及经济类作物。日本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研究早,而且普及快,应用作物种类多,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美、德、法等国家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研究及新覆盖材料的开发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在覆盖材料的开发方面,既研究能改变地面覆盖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田保苗覆盖膜,又开发有加人杀菌剂的防病杀菌膜,还有遇水能分解的纤维素材料组成的多孔…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发育、早熟,而且可以抗旱保墒,保全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实用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展,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开辟了一条新路。1农业生产的需求扎鲁特旗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1991年航测全旗总耕地面积16万公顷,其中山丘地和坡耕地13.3万公顷,占全旗总耕地面积83%,水浇地和反润地2.67万公顷,占全旗总耕地面积17%,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丰雨年农业增产丰收,干旱年农业受灾减产。推广地…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70年代末,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日本学者引入我国,因其具有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和缩短作物生长期等作用,先期在蔬菜栽培中获得成功并推广。我国科研及技术推广人员将此技术由先期的蔬菜栽培向瓜果、棉花、番茄、玉米等作物推广,可使作物增产20%-50%,此技术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也成为地膜生产量和使用量第一的国家。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水资源极度匮乏,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进我国以来,首先引起西北、东北地区的关注,在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的同时,黑龙江省也进行开发、研制了一批人力与机引地膜覆盖机具,为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该项技术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份,机械铺膜面积突破1000万亩。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展到全国2/3以上的省份,机械化装备大中型地膜覆盖(播种)机7千多部,小型地膜覆盖(播种)机具5.7万部,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包括棉花、玉米、小麦、花生、瓜果、蔬菜等,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很大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发展,带来明显效益的同时,也由于过度使用,致使大量破碎的地膜不能及时回收,随耕翻土壤而积累在耕层内,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减产,为此,及时有效地清除农田残留地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部获悉,今年我国将着重推广水稻抛秧、水稻旱肓稀植等10项重要农业生产技术。计划这10项技术的推广面积达到9.16亿亩,比1998年新增1.16亿亩。今年农业技术推广将突出粮食生产,抓好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的重大技术,将推广的10项重大农业技术有“水稻抛秧技术、水稻旱肓稀植技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紧凑型玉米及配套技术、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脱毒薯类配套高产技术、双低优质油菜配套技术以及玉米、小麦、花生三种作物的地膜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被誉为农业“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80年代引进新疆以来,以其显著的增产效益,吸引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地膜覆盖机问世之后,地膜覆盖植棉面积急剧上升,并迅速向甜菜、玉米、蔬菜等作物的地膜栽培扩展.进入90年代以来,宽膜覆盖栽培技术再次引起轰动,已作为棉花中低产田增产的主要措施大面积推广.据统计,1994年全疆地膜栽培面积已突破回1000万亩.预计1995年全疆地膜栽培面积将达1200万亩,其中宽膜棉面积将达150万亩.  相似文献   

15.
乌苏市耕地面积120万亩,棉花、加工番茄、蔬菜等作物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占到90%以上,棉花是我市支柱产业,种植历史较长,面积较大。从1984年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由于其增温保墒效果显著,棉花栽培管理发生重大变革,播种期提前,棉花生育期由100~115天增加至125天左右,有效增加了棉花光合物质积累。随着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棉花皮棉单产从60k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30kg以上,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技术李建春为解决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半干旱山区农民群众脱贫问题,由甘肃省农科院研究成功的“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内陆干旱灌区小麦种植示范中达到领先水平。由于小麦地膜覆盖穴播种植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研究与应用,产生了大棚和地膜内蔬菜作物追肥、灌水和早衰同题。为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蔬菜塑料大棚内进行了地膜覆盖情况下,微灌栽培法的肥水灌溉方式试验。即在地膜覆盖下土壤表面安装一根10毫米粗的塑料毛管,在毛管上钻1—1.2毫米的针孔,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水和肥料液灌于蔬菜根部,达到灌水和施肥的目的。1983、1984年两年对黄瓜进行了上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技术及机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膜覆盖技术及机具的研究杨丰,曾繁理,刘秀艳(黑龙江省农机工程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林业总局)由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地温、抗旱保墒、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等特点,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效果,因此,现已作为我省烟草、蔬菜和玉米等作物的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90年代初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区,机械铺膜面积达到66.7万hm2.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扩展到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区,装备大中型地膜机7000多部,小型地膜机5.7万部,机械铺膜面积达到160万hm2,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包括棉花、玉米、小麦、花生、瓜果、蔬菜,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新困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新巴根据治溉农业的特点,先后研制出多种地膜覆盖播种机,有力地推动了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90年代初全区有20多家工厂生产10余种率号的地膜覆盖播种机,机销地膜面积…  相似文献   

20.
为后代留下一片净土──关于地膜回收机械化的几点思考尚达声(一)被誉为农业“白色革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八十年代引进新疆以来,以其显著的增产效益,吸引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地膜覆盖机问世之后,地膜覆盖植棉面积直线上升,并迅速向甜菜、玉米、蔬菜等作物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