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赤峰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物是谷子.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谷子栽培和种植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谷子病虫害成为影响产量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赤峰地区谷子病虫害的现状,并提出防治方法,希望解决病虫害对谷子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谷子育种发展的5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育成品种及推广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谷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谷子育种的5个目标,并就每个目标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谷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至今赤峰地区谷子品种经过了5次大更换,目前已实现了谷子品种优质、高产、多抗系列配套,增强了抗灾能力,保证了高产、稳产。简述了赤峰地区优质谷子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开发情况,明确了新品种更新对生产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综合性状较优的饲草谷子品系,为赤峰地区饲草谷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个饲草谷子品系和CK(‘饲谷5号’)的生育期、草产量、株高和营养特性等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材料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CK和‘赤草11号’外,其他品系均能在赤峰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为124~131 d,其中‘赤草13号’的生育期最短,‘赤草1号’和‘赤草9号’的生育期最长.‘赤草5号’‘赤草7号’和‘赤草13号’的株高优于其他品系和CK,成熟期株高达到190 cm以上.‘赤草3号’‘赤草5号’和‘赤草13号’的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2.69、12.54和12.02 t/hm~2.‘赤草7号’‘赤草5号’和‘赤草13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2.66%、12.57%和12.39%.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排在前3位的为‘赤草5号’‘赤草3号’和‘赤草13号’.【结论】‘赤草5号’‘赤草3号’和‘赤草13号’综合表现好,适于进行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谷子产业在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依靠其耐贫瘠、耐旱、对水分利用较高的特点,广泛被种于土地贫瘠且干旱地区,成为当地的主要作物。在小麦和大麦早熟地区,在其收获后可复种早熟的草谷子,谷子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本论文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谷子的种植提供参考,从而可以促进谷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谷子在内蒙古主产区赤峰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谷子赤谷16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节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产量呈升高趋势,穗长由长变短,穗粗由粗变细,单穗重由重变轻,单穗粒重由重变轻,茎节数先减少后增加,茎粗由粗变细,地下生物量由大变小.不同种植密度,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单产差异显著,穗粗、茎节数差异极显著.株高和单产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地下生物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节数与密度之间正相关不显著.[结论]试验条件下,在赤峰地区谷子赤谷16密度为3.5 ×104株/667m2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赤峰市谷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赤峰是全国谷子的五大产区之一,以种植面积大,历史悠久而著称。一般常年谷子播种面积14万km^2,干旱的年份达30万km^2以上。是赤峰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赤峰丘陵贫困山区赖以生存的作物。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赤峰地区高产谷子高产机理以及相关的指标,对赤峰地区主要推广高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产品种株高在各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在高产品种之间,成熟期株高与产量之间并不呈显著正相关,高产品种成熟期株高在一个适度范围内,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的理想株高在140~160 cm;高产谷子品种在各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速度快、数值高、高位保持时间长,且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抽穗期时叶面积指数应在4.5以上,并保持至灌浆期结束。高产谷子品种在干物质积累方面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且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但干物质量受株高等多方面影响,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干物质量成熟期在50~70 g;根质量与品种特性相关性较大,并不能成为研究高产理论的特征性状;叶绿素含量高是高产品种的一个特征,但叶绿素含量主要受品种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饲草谷子几种主要病虫害,并就防治方法展开论述,以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谷子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试验技术为谷子(Setaria italica)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概述谷子在抗旱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谷子在抗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客观准确地评估谷子抗旱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谷子基本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具有代表性的10个谷子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综合这些核型特征提出了一个谷子基本核型模式图:K(2n)=2x=18=16m+2st(SAT)。这对解决细胞学图与传统的表示基因定位的遗传学图往往不甚符合的矛盾,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白青云  曾波  顾振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68-1270,1272
[目的]探讨发芽粟谷[Setaria italica(L.)Beauv.]中谷氨酸脱羧酶(GAD)的主要酶学性质。[方法]以发芽粟谷为试材,研究发芽粟谷GAD的活性及其主要酶学性质。[结果]发芽粟谷GAD最适温度为40℃,其耐热性较差,32℃保温1 h后其酶活保持率为86.3%;发芽粟谷GAD最适pH值为5.5,在pH值5.0~5.5范围内酶活保持率在80.0%以上;发芽粟GAD对Glu的Km为22.36mmol/L,Vmax为2.28μmol/min;Ca2+、Mg2+、Li+、PLP和VB6对发芽粟谷GAD活力具有促进作用,而Zn2+、La3+、Cu2+起抑制作用,Mn2+、Na+、Fe2+和EGTA则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利用发芽粟谷内源GAD富集GAB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谷子胡麻斑病是张家口地区新发生的病害,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和品质。对该地区谷子胡麻斑病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离蠕孢属真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抑制效果最好的是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抑制率为100%;其次是75%百菌清悬浮剂800倍和15%三唑酮悬浮剂800倍处理,抑制率分别为82.8%和74.7%;抑制效果最差的是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5.
谷子分子标记与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谷子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谷子SSR标记的开发、遗传图谱的构建、EST数据库建立、QTL定位等基础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即将完成的谷子基因组测序,也加速了谷子分子标记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进程,提升了研究水平。主要对谷子分子标记和功能基因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谷子功能基因的标记定位与发掘,建立分子标记数据基础和高效外源基因转化平台的建立是未来谷子基因组研究的关键工作,并对谷子基因组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七年的秋季,婁隆后在北京西郊羅道荘北京農業大學的小米試驗裹面首先發現在小米穗上所發生的一種新黑穗病,由於它的症狀和病原菌和小米粒黑穗病的(Ustilago crameri Korn)完全不相同,因此給小米的這種黑穗病的中文名稱為墨黑穗病,以區别於小米的其它的黑穗病。在一年前,我們曾在北京西郊農業大學的校園内採得狗尾草[Setaria latescens(Weigel)Hubbard]的黑穗病,(圖2)這個黑穗病是凌立在四川首先發現的,他認為其病原菌是一個新種,定名為Tilletia setariae sp.nov。我們在北京所採得的狗尾草黑穗病菌,經檢查後,發現它所誘引的症狀和它的形態都和凌立所發表的經錄相同,僅祗是厚壁孢子的體積大小,略有出入,實際我們在各型Setaria lutescens(Weigel)H.Hubb.的植株上面所看到的孢子堆和厚壁孢子,在體積上均有些差別,這或許是由於寄生型類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谷子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综述了我国谷子育种与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谷子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与谷子抗锈病相关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以谷子抗锈病十里香和感锈病豫谷1号及其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AFLP技术筛选谷子抗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结果]在192对引物组合中,初步筛选到能够揭示抗感材料之间多态性的10对引物组合,检出率为5%。对10个抗病材料中特异条带进行回收及分析,比对结果表明,2个特异条带与玉米W22 pol基因和水稻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6%和92%;其他特异条带未发现同源的序列,可能为新基因。[结论]该研究为分子辅助育种及谷子抗锈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云  马尧  牟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41-10642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25和50mg/L)和缩节胺(50和100 mg/L)对谷子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50 mg/L矮壮素作用最大,100 mg/L缩节胺次之。高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成熟期矮化作用最大,低浓度的在拔节期矮化作用最大。矮壮素对谷子茎粗的作用好于缩节胺。生长延缓剂在拔节期对茎粗的作用最明显。施用矮壮素和缩节胺的谷子平均产量为2 831.52、887.5 kg/hm2。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后,谷子穗重、穗粒重增加1~2 g;施用矮壮素谷子千粒重增加。[结论]随着生长延缓剂浓度的提高,矮化作用越强,且矮壮素矮化效应高于缩节胺。施用生长延缓剂,谷子产量提高700~900 kg/hm2,缩节胺增产作用较矮壮素好。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磷量、间苗叶龄、密度和施氮量4项栽培措施对谷子叶片光合效率(用净同化率表示)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增加施磷量和施氮量,合理密植,提早间苗,有利于提高谷子叶片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为高产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