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2013年1 ~12月长沙市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沙市空气负氧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氧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市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806个/cm3,其中秋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大,为1 072个/cm3,春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小,为551个/cm3.四季中负氧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冬季1月和秋季9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基本呈现双峰分布,只是冬季1月极大值出现在04:00和15:00,而秋季9月极大值出现在05:00和17:00;春季4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基本呈现三峰分布,极大值出现在03:00、12:00和15:00;夏季7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极大值出现在06:00.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与温度、湿度均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南省主要景区负氧离子浓度分布及预报方程。[方法]利用2010年2月—2011年12月海南省5个景区负氧离子浓度观测点实况资料,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特征,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负氧离子浓度预测模型。[结果]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高、白天低,最大值出现在早晨,最小值出现在中午,白天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波动较大,夜晚变化平缓。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5个测点负氧离子浓度的逐步回归方程中,海口火山口和三亚南山预报模型通过了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检验,负氧离子预测模型预报能力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旅游气象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场部和青龙桥2个监测站2020年1—12月的大气负氧离子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八达岭附近逐时、逐月负氧离子浓度变化和气象要素与大气负氧离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八达岭林场管理处整体的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绝大多数负氧离子浓度在1 000个/cm3以上;负氧离子浓度具有显著的逐时、逐月变化,以“时”为单位,上午10:00和11:00左右的负氧离子浓度较高,以“月”为单位,8月和9月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大气负离子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十分复杂,同一月份同一气象要素2个监测站呈现的相关性不同,同一气象要素同一个监测站不同月份相关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呼和浩特市2013年至2017年2种主要温室气体(CO_2和CH_4)的观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2种温室气体的平均浓度的日、月、季变化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的温室气体浓度低于全球水平。CO_2和CH_4呈现较为明显的日变化,两者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午后15:00左右,最大值出现时间有所差异。不同季节的CO_2和CH_4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不尽相同。CO_2月均值最小出现在7月份,CH_4月均值最小出现在4月份,两者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份。CO_2浓度冬季最高而CH_4浓度在秋季最高,CO_2浓度夏季最小而CH_4浓度在春季最小。CO_2与气温具有明显的负相关,CH_4与日照时数具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实时监测数据,对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非常清新,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城区;其离子浓度由外向里、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生态空间变化为水环境>林水环境>林地环境>道路环境。每天20:00到凌晨6: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持续较高,最高浓度均值达2 538 cm-3,17:30—18:30负氧离子浓度相对较低,最低值达1 306 cm-3。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PM2.5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9年中卫市臭氧监测数据与同期相关气象资料,分析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在对高浓度臭氧污染发生时段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中卫市臭氧污染气象条件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中卫市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月变化和日变化都呈单峰分布,臭氧浓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白天高于夜间,月浓度峰值出现在夏季7月、日浓度峰值出现在下午14—18时;臭氧浓度与太阳辐射、温度和日照时间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当夏季午后太阳辐射大于30 W/m2、气温大于29℃、相对湿度小于40%、风速小于4 m/s、风向为偏东或偏南风时,易发生高浓度臭氧污染;500 hPa受较为强大的大陆高压控制、处于脊前西北气流里,地面上受发展强大的热低压控制是中卫市发生臭氧污染的典型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和县环保局城区环境监测站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PM2.5逐时数据,以探究PM2.5浓度的气候分布特征。结果显示:PM2.5逐小时浓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北京时间7:00—9:00;春节等特大节假日PM2.5浓度值与燃放烟花爆竹等人为活动关系密切;PM2.5月平均浓度呈现波峰波谷分布,浓度值在冬季最大然后降低并在7—9月达到全年最低,秋季开始增大并在冬季达到最大。秋冬季节日平均浓度变化存在12 d左右的变化周期;冬季PM2.5日平均浓度变化幅度大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8.
使用2010-2012年西宁市区空气质量监测站逐日平均浓度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PM10污染浓度特征及PM1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年西宁市区PM10污染浓度呈递减趋势,由2010年的0.117 mg/m3到2012年的0.103 mg/m3,下降了0.014 mg/m3,同期的大部分气象要素呈升高趋势;PM10污染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2月,为0.166 mg/m3,最低值出现在7月,为0.061 mg/m3;污染浓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PM10污染浓度为夏季的2.0倍;取暖期污染物排放是PM10污染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PM10污染浓度的高低与春季沙尘天气有一定的关系,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日污染最严重;污染天气出现概率呈冬季>春季>秋季的特征;PM10污染浓度月变化与地面气象要素有很高的相关性,说明PM10污染浓度的变化不仅与人类活动有关,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也很密切。  相似文献   

9.
利用丽水市各县(市、区)环境监测站官方数据,对丽水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市空气负氧离子年均浓度整体较高,呈现出中心高周边低、南边高北边低的特点。庆元县为全市空气负氧离子最为丰富的区域,庆元百山祖景区全年均值为18个4A景区中最高。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春季略高于冬季。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逐月上升,平均最高浓度出现在8月。夜晚的负氧离子浓度高于白天,最高浓度均值出现在20:00—22:30,最低浓度均值出现在11:00—13:00和17:30—18:30。丽水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与温度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雨天>晴天>多云>阴天。此外,丽水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与PM2.5负相关;水环境>林水环境>林地环境>道路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开化县空气负氧离子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开化负氧离子浓度大致呈正弦波分布,6:00左右达到最高值,13:00和20:00前后达到最低值。影响负氧离子浓度的气象因子主要是露点温度和PM10,且均与负氧离子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并非单一的负相关关系。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主要受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经检验,所建立的负氧离子浓度预测模型可为开化空气负离子浓度预报提供参考,并为开展旅游气象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井冈山空气负离子观测站2007年12月~2008年11月12个月的资料,分析了该地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特征,探讨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月平均浓度最低值为2610个/cm3,出现在2008年1月;最高值为7126个/cm3,出现在2008年11月;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不明显,上午、下午的观测值差别不大。在阵雨、间歇性小雨和雷暴天气过后,负离子浓度明显升高。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云量、日照、降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武汉市2015年PM2.5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气温、风速、气压和相对湿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浓度变化趋势呈U型,1~12月的浓度变化是逐渐先减小后增大;1~3、10~12月的浓度大于4~9月的浓度,其中1月浓度最大,7月浓度最小,冬季各个月份的浓度普遍比夏季高。 PM2.5浓度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现负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气压呈现正相关关系,最大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对于PM2.5浓度的影响存在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忻州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河曲、五寨、五台、繁峙、忻府区5个气候代表站1981—2009年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数、平均气温、降水量、≥10℃积温等农业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应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建立了气象要素与玉米气象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近29 a,5个县(区)的降水量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平均气温与玉米气象产量五寨、五台和河曲呈正相关关系,繁峙和忻府区呈负相关关系;≥10℃积温河曲、五台和忻府区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五寨和繁峙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县(区)各气象要素影响的程度不同,5个县(区)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均为平均气温;五寨、河曲和繁峙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年降水量;五台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日照时数,忻府区对玉米气象影响排第2位的为≥10℃积温。  相似文献   

14.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林地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为双峰式,在07:00—09:00出现第1次峰值,在13:00—15:00出现第2次峰值;次生林在13:00—15:00达到1 d中的最高值;茶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整体呈现从07:00—17:00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态水的峰值出现在09:00—11:00,15:00—17:00 2个时段内;(3)园内日均负离子浓度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旁、茶园、次生林、空旷地、天然林;(4)气象因子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57 ~ 200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1983年站址迁移对福建省闽侯气象站所获气象要素资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迁址对闽侯站所获月平均最高气温有很大影响,对月平均气温影响较大,对月最低气温影响很小,对月降雨量没有影响.迁址后闽侯站的各月平均最高气温明显升高,≥35℃的高温日数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PM10和SO2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NO2年平均浓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月平均浓度7月份最低,而出现平均浓度高值的月份则有所差异.各污染物浓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系统控制下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未曾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暖区辐合系统中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最多;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偏南风下厦门市空气质量出现优的概率高,但出现轻微以上污染也多,北风影响下空气质量为优的概率最小,但未曾有轻微以上污染.  相似文献   

17.
云南烟区不同海拔高度区间烤烟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云南省烤烟种植区1994年至2004年逐月气象数据,初步分析了91个气象站主要气象因子与站点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其中1~12月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地面温度与海拔高度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部分月份的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和平均相对湿度与海拔高度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利用5~9月影响烤烟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构建出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经过检验估测效果较好,筛选出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为:8月平均气温、5月日照时数、5月降水量。结合这些气象因子分布范围和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初步进行区间划分,最终把估测出的海拔高度初步分为,低于809.75 m,809.75~1297.95 m,1297.95~1706.60 m,1706.60~2219.35 m,高于2219.35 m 5个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2012—2014年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监测数据及对应年份的气象数据,分析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总量组成,各组分月动态变化及气象因子对各组分凋落物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凋落物收集器野外收集凋落物,带回实验室分类、烘干,并对各组分凋落物称重。【结果】叶凋落量最大,花、种/果的比例较小;各组分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不同,总体集中在5月至8月和11月;气象因子对凋落物各组分的影响分析表明枝、树皮、碎屑凋落量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树皮、碎屑凋落量与最大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叶、花、种/果凋落量与气象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气象因子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组分及数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