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选取科右前旗乌兰毛都牧草观测站和察尔森牧草观测站2004—2015年气象资料和2016—2021年牧草资料,分析了牧草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并研究了牧草的返青期、开花期、黄枯期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天然牧草返青的决定性因素,在本研究中降水量对察尔森灯芯草蚤缀的开花期和察尔森2种牧草黄枯期显著相关,而与返青期变化无相关性。温度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科右前旗2个地区天然牧草生育期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对开花期和黄枯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0 cm地温与乌兰毛都2种牧草的开花期和黄枯期均显著相关,与察尔森2种天然牧草的黄枯期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兴海县及类似地区牧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9-2020年三江源地区兴海县高寒草原天然牧草(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地区天然牧草返青期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构建返青期预测模型。【结果】1999-2020年三江源区兴海县天然牧草返青期随年代延长呈不显著的推迟趋势;西北针茅牧草平均返青期为4月12日,最早与最晚日序差值达33 d;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日期与3月中旬和4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1-4月各旬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显著。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期与3月中旬平均气温关系模型为y=97.53-1.916T3中,模型预测牧草返青期与实际值误差6~8 d。【结论】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原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期以3.2d/10a的气候倾向率呈不显著推迟趋势,建立的返青日期预测模型可为及时、准确地开展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2004-2009年的气象和牧草资料,对位于天山北坡中山带的5种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牧草平均返青期在4月15日,豆科牧草开花期、枯黄期比其他牧草早6~20 d;牧草产量和高度变化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几种牧草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老芒麦>早熟禾>草原老鹳...  相似文献   

4.
2014年呼伦贝尔市牧草返青期温度偏高、降水偏多,牧草生长正常,发育期普遍提前。中期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多,水热条件利于牧草旺盛生长。后期雨水不多,牧草成熟收割顺利。总体上,今年牧草产量和品质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2008年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要素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08年主要气候要素对呼伦贝尔市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呼伦贝尔市生长季平均气温偏高,前期降水严重欠缺,影响了天然牧草陆续返青;中期水热同季,对牧草积极生长十分有利;后期温度高、少雨,适合牧草结实期所需。牧区牧草高度、覆盖度都较高,但是光弱、少风限制了牧草繁衍范围及营养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牧场防护林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的影响是评价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草场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分别对牧草营养期和绿果期,用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和能量指标评价了4年生白城杨(Populux×xiaozuanica)林带对几种主要牧草质量的影响。用牧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能量评价林带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期的牧草磷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0.012%和1.365%,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2.025%,牧草质量得到了改善;草场生物量和能量分别增加131.5kg/ha和741.4MJ/ha,提高了草场生产力。绿果期的牧草磷、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与林带的存在无关、各草种粗脂肪的加权平均含量明显降低(降低值为0.634%),说明林带对牧草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但单位重牧草能量增加了0.175MJ/kg,使单位面积牧草能量提高634MJ/ha。各草种单位重能量加权平构值在10H和15H处较大,与林网内净辐射量较大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雌雄成虫非越冬期及越冬期体内含水量、脂肪、总糖、蛋白质、糖原等含量及海藻糖酶比活力,研究非越冬期及越冬期牧草盲蝽体内生化物质的含量变化,了解牧草盲蝽的越冬机理。【方法】采集不同时期牧草盲蝽雌雄成虫,运用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其体内不同时期生化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结果】从非越冬期到越冬期,牧草盲蝽成虫体内脂肪含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总糖、糖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蛋白质含量先减少后增加,海藻糖酶比活力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结论】牧草盲蝽越冬期和非越冬期成虫体内生化物质含量变化与其抗寒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其对冬季光照、温度等变化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鄂温克族自治旗羊草返青期预报模型,首先对该旗30年的4月18日和4月28日20~3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近22年羊草返青日期及牧草返青日数、各月温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3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及牧草返青日数不是影响牧草返青的主要因素,而温度是影响羊草返青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羊草返青期与3-5月、3-4月均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羊草返青期预报模型:Y=-2.34×T3-5+123.38,Y=-1.79×T3-4+113.41。建立的模型可为及时、准确地开展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北部边坡地带气候变化及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兵  杨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35-14537
通过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坡地带合作农气观测站的牧草观测资料及降水、气温和积温等地面观测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边坡地带牧草生长的影响,发现气候变化导致位于高原边坡地带的合作牧草生长期有明显延长的趋势。合作地区牧草生长期延长的主要原因是返青期提前,趋势提前15.5d/10a。由于秋季降水量增多和初春气温上升导致合作牧草返青期提前,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合作牧草返青期出现了明显提前的趋势。合作牧草黄枯期也呈提前的趋势,趋势提前5.5d/10a,合作牧草黄枯期提前的主要原因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气温升高,夏季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朱蒙芬  郑洪玉  刘勇  李秀娟  张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18-15120
2009年呼伦贝尔市牧草生长季前期温高、少雨,牧草返青期推迟,正常生长发育受阻。需水关键期雨水充沛,长势较好。现蕾至开花期温低、光弱,制约了牧草营养成分的积累。后期气候与牧草生理需求相适宜,籽粒灌浆成熟率高。大风日数减少,削弱沙丘移动覆盖草场发展趋势,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十分有利。综合分析牧草产量、品质属平年年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3—2016年三江源果洛地区6县牧草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对果洛地区牧草长势变化特征及其与牧草生育期(4—9月)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洛地区6县中班玛、久治牧草长势最好,玛沁、甘德、达日次之,玛多最差;就平均长势而言,近14年果洛地区牧草长势趋于良好,牧草高度、覆盖度、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牧草长势和牧草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牧草产量也相应的增加;而随着日照时数增加,牧草产量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地草牧场防护林的各种效益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沙地草牧场防护林对各小气候因子、土壤含水率和牧草生长的影响程度,并对不同类型的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肯塔基早熟禾植物学特征观察与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肯塔基草地早熟禾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的观测和施肥效应试验,表明该草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品种特性:根茎短、分蘖强、能形成弹性较强的草皮;植株低矮、株形整齐、颜色墨绿,适宜作运动场草坪、观赏草坪及放牧草地利用;抗寒性和耐盐碱力强,属寒地型草种;该草种子生产对氮、磷、羊粪的施用有良好反应,这些肥料不论单施或组合混施,对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of green vegetat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ssessing bio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This technique coul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asture management by providing the means to evaluate pasture quality in situ. In this study, the potential of a 16-channel multi-spectral radiometer (MSR) for predicting pasture quality, crude protein (CP), acid detergent fibre (ADF),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NDF), ash, dietary cation?Canion difference (DCAD), lignin, lipid, metabolisable energy (ME) and organic matter digestibility (OMD) was evaluated. In situ canopy spectral reflectance was acquired from mixed pastures, under commercial farm conditions in New Zealand. The multi-spectral data were evaluated by single wavelength, linear and non-linear re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RDVI), and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MLR) models. The selected non-linear, exponential fit, RDVI index models described (0.65????r 2????0.85) of the variation of pasture quality components (CP, DCAD, ME and OMD), while CP, ash, DCAD, lipid, ME and OMD were estimated with moderate accuracy (0.60????r 2????0.80) by the SMLR model. The remaining pasture quality components ADF, NDF and lignin were poorly explained (0.40????r 2????0.58) by the models. This experiment concluded that the MSR has potential to rapidly estimate pasture quality in the field using non-destructive sampling.  相似文献   

15.
肇州县盐渍土生物修复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应用不同牧草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改良剂的综合生物修复模式,对肇州县托古乡试验区盐渍土的牧草生物产量及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星草+碱草+耙耢与吉草+苜蓿+耙耢两种模式应是本地区盐渍土生物修复经济有效的模式。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利于牧草生长,从而减少了地面蒸发,抑制了盐分的上行。在草甸碱土(碱斑)上,每个小区的优势种都是禾本科碱蓬,伴生有少量的虎尾草。采取措施后,碱斑面积逐渐缩小,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明显加快,已演替到盐碱植物群落阶段。在碱化草甸土上,以建植的牧草为优势种,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很快,已演替到羊草群落阶段,跨越了羊草+盐碱植物群落阶段,草原生态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牛鞭草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从牛鞭草属野生种的数量、分布范围;作为牧草引种、驯化和培育;对环境条件如水份、温度、光照和土壤的适应性和对病虫害的反应;适口性、粗蛋白质含量、消化率和施肥效应;以及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综述了研究结果。并指出:现已育成的六个品种,均表现出生长旺盛和产量高的特点。但从家畜营养需要的角度来看,粗蛋白质含量较低。在生产中,通常采用与豆科牧草混播,提高牧草质量。由于牛鞭草竞争性很强,寻找能与牛鞭草协调生长的豆科牧草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乌鲁木齐南山种羊场春秋放牧场灌木砍伐后,建立半人工草地的效果。灌木被砍伐后,消弱了灌木对下层草本植物的遮阴和竞争作用,改善了牧草营养条件,促进天然牧草迅速生长,增加了革本植物的盖度,提高了牧草质量,增加了草场牧草的数量,扩大了草场的可利用面积。通过10年在春秋季节内放牧利用,经目视观察和测定,没有发现地面有冲刷、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灌木砍伐后次生灌木生长很慢,砍伐一次可利用多年,经济效果较好。我们认为这种改良措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及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对策。[方法]对从种养一体化布局、减施化肥、控施化学农药等方面开展的区域性面源污染防治研究与示范技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提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三大对策。一是实施绿色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创建和完善了基于农牧、林牧、农(林)牧渔、以及“四水”( 水稻、水产、水禽和水生蔬菜)绿色种养的4类18种生态农业模式, 研究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16项地方标准,形成了里下河地区绿色养技术标准体系并示范推广;二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绿色施肥技术体系;三是构建了基于绿色种养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结论]对推动本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防治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提那罗爪哇大豆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追肥、灌水次数对提那罗爪哇大豆生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1.0 m×1.0 m处理,生长量最大,主蔓长205.33 cm,但草产量最低;种植密度0.5 m×1.0 m处理,产量最高,为1 074.84 kg/hm~2。(2)2个磷肥水平处理生长量、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磷肥水平1 kg/102处理,主蔓长208.00 cm,一级分枝数25.33枝/株,草产量2 724.53kg/hm~2,种子产量最高,为1 022.99 kg/hm~2。(3)每株追施尿素6 g水平处理,生长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93.67 cm,一级分枝数22.67枝/株,且草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2 690.20 kg/hm~2;每株施尿素3 g处理,种子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824.71 kg/hm~2;(4)15 d灌溉1次水处理,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66.67 cm,一级分枝数21.00枝/株,种子产量1 050.62 kg/hm~2。  相似文献   

20.
汪治桂  王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70-2872,2875
[目的]探讨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垂穗披碱草返青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方法]通过利用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内合作和玛曲农气观测站的牧草观测资料及同期的降水、气温、积温等地面观测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垂穗披碱草返青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该区内,合作站垂穗披碱草返青期出现了明显提前的趋势,其提前趋势为15.5 d/10a,但玛曲站返青期的年际变化不大。垂穗披碱草的返青与温度的关系随地理位置的不同有明显差别,位于高原边坡地带合作站的该草返青期与热量条件之间有密切联系,初春气温上升导致返青期提前;秋季降水量多可致使垂穗披碱草返青期提前,反之则偏迟。[结论]该研究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