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为更好地指导苏中沿海地区设施瓜菜生产,对双大棚四膜覆盖全封闭和正常揭膜通风条件下的棚内气温和地下10cm深地温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对双大棚四膜覆盖棚内外气温和地下10cm深地温的相关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不管是前期全封闭还是正常进入揭膜通风管理,晴天和阴天棚内气温与外界气温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呈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在苏中沿海地区采用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在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只要加强调温管理,及时采取增加覆盖保温措施,可确保大棚蔬菜安全越冬。双大棚四膜覆盖无论是前期全封闭还是正常进入揭膜通风管理,当晴天上午外界气温达到18℃以上时,都要逐步开启内外蔬菜大棚的通风窗口,揭除小棚膜,增加光照,调节温度;当晴天下午外界气温低于18℃时,要逐步关闭小棚膜和内外大棚通风窗口,以保温防冻,促进蔬菜生长;阴雨天气要尽可能关闭大棚膜,保持棚内温度,防止大棚蔬菜发生冻害伤苗。  相似文献   

2.
随着天气转冷,进入结果后期的大棚蔬菜上市量逐渐减少,提高大棚保温性,延长蔬菜上市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但秋茬大棚蔬菜设置多膜跟春茬不一样,因为秋茬蔬菜多已到生长后期,植株高大,设置薄膜时受蔬菜的限制较大,那应该如何来设置呢?一般来说,当外界最低温度降到8℃时,就应设置二膜,增强保温性。当棚内最低温度下降到10℃时,可再在吊蔓钢丝上设置一层三膜,提高保温性。  相似文献   

3.
一、日光温室蔬菜日光温室蔬菜以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丝瓜等果菜为主。(一)温度调控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要重视通风,调节棚内温度,白天22~28℃,夜间14~16℃。当棚内温度上升到30℃时开始放风,一般采取顶部扒缝通风,随着外界气温逐步上升而逐渐加大通风量。下午4~5点外界气温迅速下降前,及时覆盖草苫,以确保棚内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中午棚内气温不高或白天刮大风时一般不通风或少通风。后期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4.
一、多膜覆盖过去蔬菜大棚一般是单层薄膜覆盖,这样虽吸光快,但保温性能差.所以只能在春季使用,蔬菜的定植期也只能提前到 3月底,收获期提前到"五一"前后.如果采用双层或多层膜覆盖,则可使定植期和收获期提前半个月或 1个月.双层覆盖即上面用无滴膜盖棚,地面用地膜盖秧苗.多层膜覆盖则包括大棚内设小拱棚,拱棚上盖草苫、纸被等,还有的在棚内挂二道幕,可使棚温提高 2~ 3℃.  相似文献   

5.
大棚多层覆盖小气候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大棚多层覆盖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效应的研究分析 ,表明江苏盐城地区早春最适合的大棚多层覆盖栽培方式是大棚 小棚 草帘 地膜四层覆盖方式 ,早春大棚茄果类蔬菜四层覆盖栽培的安全定植期为 2月上旬  相似文献   

6.
1.温湿度管理定植初期气温较高,大棚两侧不需要盖膜,利于通风降温.9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夜间气温低于15℃时,要及时盖好两侧棚膜,晴天棚内温度高于30℃时,应及时放风,把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在85%以下.早霜前大棚内要加盖小拱棚并且覆盖草帘,可多层覆盖保温.在严寒的冬季,小拱棚内温度应不低于8℃,同时要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多层覆盖据观测,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气温提高2—4℃,地温提高1—2℃;在大棚中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层幕,于夜间覆盖,可使棚内气温、地温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盖一层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温提高1—2℃。2.覆盖地膜覆盖地膜一般可使10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左右。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草莓受冻情况的调查,结合西安市长安区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归纳出西安市深冬草莓低温冻害的发生规律及冻害发生的温度指标,即外界气温0℃时是覆盖1层膜的临界温度,气温5℃度时是草莓生长的临界温度,外界气温-4℃(大棚四膜内温度0℃时且持续2 h)是大棚四膜覆盖下草莓发生严重冻害的临界温度。并分析冻害发生的因素,提出大棚四膜栽培的具体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保护地大棚蔬菜生产中,通过采用多层膜覆盖技术,达到增温保温的目的,可使蔬菜生产提早延后两个月,复种指数由2提高到3.5,从而提高了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辛丰 《农村百事通》2006,(23):37-38
冬春季调节和管理好棚室内的温度、光照和湿度,在棚室内形成有利于蔬菜生长的小环境,可以使蔬菜早熟、优质、丰产,获得高效益。一、温度管理1.温度变化规律:棚室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昼夜温差比露地大,晴天温差大于阴天,棚室内温度回升快,阴天棚室内增温效果不明显。2.增温措施:(1)多层覆盖。多层覆盖的覆盖形式主要有大棚内套小棚、小棚内平铺覆盖地膜等。(2)草帘防寒。夜间在大棚内侧的四周围上1米左右高的稻草帘,一般可提高棚室温度2 ̄3℃,或在小棚上覆盖草帘,增温效果也很好。(3)火炉增温。在遇到特别寒冷的天气,可在棚室内增设火炉,这样可…  相似文献   

11.
隆旺夫 《湖南农业》2002,(21):15-15
大棚外盖防寒"被" 当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用草苫、蒲草苫等保温.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可在草苫上再包一层完整的薄膜.草苫外包薄膜后,晴天夜间大棚内温度比不加膜的提高2℃~4℃.据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用复合编织布做成的新型不透明覆盖材料如岩棉被、棉被、纸被以及普通铅箔膜等,其保温性能优于草苫,其中以岩棉被保温性能最好.用以上材料覆盖的大棚,棚内最低温度比草苫覆盖高0.5℃~1.0℃.这些覆盖材料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容易保管、晾晒方便、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并且弥补了草苫缝隙大和怕水等缺点,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一、加强大棚环境调控1、温度管理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大棚蔬菜能否正常生长的关键。初冬要注意适当通风降温控制植株旺长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深冬温度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棚内提温、保温。一方面要尽量增加棚体覆盖物夜间可在大棚四周加围草苫或玉米秸也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既能防风保温又可防雨雪淋湿草苫。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棚内多层覆盖可在棚内于棚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搭一层薄膜这样两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棚内  相似文献   

13.
早春,大棚瓜菜地如遇严寒袭击,会遭受严重损失。为避免损失,可采取以下方法应急。 1.覆盖多层膜。可采取双层或多层保温膜覆盖,也可在棚内再套小棚或盖地膜,还可采用无纺布等覆盖。  相似文献   

14.
一、保证定植质量确定定植期应由当地气候条件和大棚性能来决定。当大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1℃以上时方可定植。如果大棚保护设施多,如棚围有草苫覆盖,棚内还有多层覆盖物或备有火炉等取暖设备,可适当提早定植。切忌盲目地抢早定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温度管理 5—10月上旬,在大棚上覆盖顶膜,及时补充水分,防止积水即可。10月中旬-11月,在没有严重霜冻的情况下,只要覆盖大棚顶膜并在最低气温低于10℃时覆盖裙边即可。若棚内白天温度超过30℃,则应适当通风;外界最低气温在5℃以下时,大棚内应采用双层覆盖.即应搭建中棚或小拱棚;  相似文献   

16.
<正> 1 多膜覆盖。过去蔬菜大棚一般是用单层薄膜覆盖,这样虽吸光快,但保温性能差。所以只能在春季使用,蔬菜的定植期也只能提前到3月底,收获期提前到5月1日前后。如果彩采用双层或多层薄膜覆盖,则可使定植期和收获期提前15天或30天。双层覆盖即上面用无滴膜盖棚,地面用地膜盖秧苗。多层膜盖则包括大棚内设小拱棚,拱栅上盖草苫、纸被等,还有的在栅内挂二道幕,可使棚温摊高2~3℃。 2 应用无滴、长寿、多功能膜。过去应用的多是聚乙烯膜,此膜的缺点是韧性低、拉力弱、易老化、保温性能差。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四膜覆盖、三膜覆盖、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模式下保护地内的温湿度特征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二膜覆盖可抗-2.8℃低温,三膜覆盖可抗-6.8℃低温,四膜覆盖可抗-9.8℃低温。最低气温-11.3℃条件下,10 cm地温地膜覆盖为1.11℃、二膜覆盖4.61℃、三膜覆盖6.61℃、四膜覆盖达到7.11℃。因此,在山东地区,通过塑料薄膜多层覆盖,可以提高棚内的气温和地温,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达到提早播种、提前上市的目的。但是四膜覆盖和三膜覆盖由于播种时间过早,大棚内气温、地温都较低,结薯过早,同时由于多层薄膜覆盖,光线弱,植株长势弱,薯块小,产量偏低。地膜覆盖,虽然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但是由于生长后期温度高,地下块茎膨大受到抑制。二膜覆盖前期温度高有利于植株的快速生长,结薯后块茎膨大迅速,高温来临前完成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大棚跨度最好在6~8米以上,高度不限。1月上旬扣好棚膜。棚内设1.5米跨度小拱棚,覆盖3米宽棚膜,夜间小拱棚上覆盖一层厚草苫。草苫上加盖一层旧棚模。保温性能大大增强,可达到或接近一膜一苫日光温室内的温度。育苗过后还可定植番茄。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保温,防寒防冻。冬季气候寒冷,温度较低,还常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因此搞好防寒保温工作,使蔬菜免受低温危害是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关键技术。生产上通常采用多重覆盖栽培技术,就是在地面覆盖地膜,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在棚膜上盖草苫,在草苫上再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可防止雨水淋湿草苫,有效提高棚内温度。通过这样多重覆盖,大棚内温度可以增加3℃至5℃,具有很好的防寒保温效果。如遇强降温天气,则要采取临时加温措施(在加温时应该注意一点,那就是在温度的控制上应以植株不受冻害为原则,温度不能上升得太高,尤其要适当控制夜温)。  相似文献   

20.
庞淑敏 《农家参谋》2008,(10):12-12
1一月份:节气为小寒、大寒中旬多层覆盖大棚马铃薯切块催芽,催芽时要合理控制温湿度,以防烂薯,催芽适宜温度范围15℃~18℃。注意一定选择早熟品种,如郑薯五号、郑薯六号、荷兰薯等。2二月份:节气为立春、雨水①月初,提前扣膜暖棚;上旬,多层覆盖大棚马铃薯盖地膜下地。②月中,地膜覆盖马铃薯切块催芽,下旬盖地膜马铃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