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通过从事养殖生产实践和学习,总结归纳养鸡中育雏失败的几种原因,供养殖户参考。1育雏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原因1.1细菌病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运输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而引起的。1.2环境管理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温度过高鸡群饮水量增加,腹泻得病。  相似文献   

2.
武立菊 《农林科学实验》2014,(2):281-281,285
介绍舒城县西南山区野外生态养鸡技术,包括场地选择、养殖品种选择、鸡棚和育雏室的搭建、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舒城县西南山区野外生态养鸡技术,包括场地选择、养殖品种选择、鸡棚和育雏室的搭建、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荒漠草滩生态养鸡模式以及鸡的放养密度、适应性、部分生产性能和肉质等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滩为鸡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较丰富的食物.荒漠草滩生态养鸡模式完全抑制了笼养鸡的呆板、怪癖等症,鸡的发病率极低,而且鸡肉肉质鲜嫩,鸡味浓郁,合乎现代市场要求,发展前景好.  相似文献   

5.
《农民致富之友》2007,(11):32-32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关键的环节。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育雏,但养殖成效的高低和成年后的生产力,却因育雏季节的不同而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选择适宜的育雏时机,是养好小鸡的前提。一般来说,育雏时机的选择,主要应考虑育雏条件和成年后的生产力。如设备条件差、管理粗放的,应以考虑自然气候条件为主;育雏条件好、  相似文献   

6.
<正>鸡病防治是养鸡成败的重要保证,一旦发生较大的疫病,就会使鸡群死亡增多,产蛋下降,增加养殖成本,减少效益、甚至亏损,所以养殖户一定要重视鸡病的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在于治的原则,从预防着手,认真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一个综合完整的疫病防御系统。一、饲养管理是鸡病防治的基础。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体质、提高鸡群抗病力。所有的饲养者都希望鸡群从育雏到育成产蛋或肉鸡出栏,都健康元病。这样才能达到顶期的目的和获得应有的养  相似文献   

7.
张闯 《新农村》2013,(4):30-30
养鸡是农家致富的重要项目。但在雏鸡培育管理中,许多饲养户常常忽视管理细节,导致生长缓慢,疾病难治,降低养殖效益。因此,在育雏管理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啄癖是鸡群之间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时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较多见,尤其是随着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养鸡生产的兴起,发生越为频繁,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  相似文献   

9.
果园林下养鸡是绿色生态农业的一部分,其饲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林果间隙地,用围栏的形成发展肉鸡养殖,既节省养鸡饲料成本,又为林地除害去杂,实现林牧和谐发展。该模式属生态型、庄园型养殖模式。本文就林、草、禽立体绿色生态养鸡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进行阐述,希望对无公害绿色养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放养鸡群前的准备 1.1温差训练 雏鸡购回后,第一个月按常规方式进行室内育雏,待脱温后再进入林地放养。放养鸡前7-10天,即育雏脱温结束后,第一步是训练鸡对野外温度的适应。方法是:由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将鸡舍南北开窗,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养鸡是一种仿生、自然成熟养殖法。就是在无污染的果园、农林闲地及灌木丛林里,选择优良的土鸡或仿土鸡地方品种,育雏后实施放养、人工喂料与野外采食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生态养鸡投资少、成本低、肉质好、效益高,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健  孙斌 《北京农业》2010,(1):35-36
今天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城内赶集的日子,开饭店的徐继武一大早就开始在这个鸡市上挑选自己想买的鸡,之所以要反复挑选,是因为一些笼养鸡和放养鸡的价格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3.
1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 1.1忽视鸡群全过程的良好饲养 饲养管理的核心就是鸡群体重的控制,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都要有一个良好的体重(达标体重)。也就是说,要使鸡群有一个良好的生产性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育雏、育成和产蛋期全过程管理。无论忽视哪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断喙是养鸡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断喙可以有效避免啄癖的发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提高育雏率,有利于鸡只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薛玉华 《饲料博览》2013,(10):49-49
在规模养鸡生产中,根据鸡群的日龄或季节不同适时的更换饲料,是鸡群生产潜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正常生长阶段,饲料按照鸡群的生长发育循序渐进的进行替换,才能发挥鸡群高产稳产的生产性能.1 换料原则鸡群在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于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不同,在鸡群生长的不同时期,必须饲喂能够满足鸡群营养需要的饲料.0~49日龄饲喂雏鸡开食料或育雏期饲料;50~119日龄饲喂育成期料,育成鸡换料时不可以直接换成产蛋鸡料,要饲喂过渡料;120~133日龄饲喂产蛋前期过渡料,以利于骨骼中钙储备,此时饲料中的蛋白质和钙的含量要比育成期料高;134日龄以后饲喂高峰料.  相似文献   

16.
雏鸡饲养管理十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鸡成败的关键在于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鸡群的整齐度、成年鸡的抗病力及成年鸡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乃至整个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应激是指鸡群遭受了来自外部因素的干扰,并且超过了鸡体所能忍受的正常范围而造成的影响。养鸡生产中避免不了应激原.时时刻刻存在。因此.在鸡群的管理上,我们应该考虑鸡自身的状况、疾病压力及不良环境等对鸡群的影响。并把损失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8.
正鸡病防治是养鸡成败的重要保证,一旦发生较大的疫病,就会使鸡群死亡增多,产蛋下降,增加养殖成本,减少效益、甚至亏损,所以养殖户一定要重视鸡病的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在于治的原则,从预防着手,认真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一个综合完整的疫病防御系统。1饲养管理是鸡病防治的基础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体质、提高鸡群抗病力。所有的饲养者都希望鸡群从育雏到育成产蛋或肉鸡出栏,都健康元病。这样才能达到顶期的目的和获得应有的养殖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广大养鸡专业户结合鸡的品种特点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山地、果园、荒草地等搭棚建舍,大力发展山地养鸡,尤其在我省崇仁、临川、南丰、丰城、宁都、樟树等地,饲养数量和规模有不断扩大之势.市场需求旺盛。山地养鸡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鸡群可以觅食野外草虫.减少饲料消耗.节约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山地鸡肉质结实、羽色光润、味道鲜美细嫩,接近土鸡风味,市场销售好。但山地养鸡受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给搭棚建舍和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久宇 《福建农业》2006,(10):23-23
育雏在养鸡生产中是项重要环节,同时是一项非常细致、繁杂的重要基础工作。育雏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将影响到开产后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就必须严把育雏关,根据生产实践,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