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壳色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温度对板栗壳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超声波提取板栗壳色素进行了工艺优化设计,建立了超声波提取板栗壳色素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探讨了主要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4℃,乙醇体积分数39%,料液比1∶34。  相似文献   

2.
板栗壳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综述了板栗壳色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板栗壳色素的提取方法,展望了板栗色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的方法对美味牛肝菌蛋白质进行提取和工艺优化,并对所提取蛋白质的持水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持油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60 (g∶m L),提取温度75℃,超声波功率450 W,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浓度7 g/L,提取时间2 h时,蛋白质得率为17.001%;提取温度高于70℃时牛肝菌蛋白质的溶解性会有所增加,pH值高于5时牛肝菌蛋白质的溶解度不断增加,盐溶液浓度在低pH值下对牛肝菌蛋白质的溶解性影响不明显,pH值为8和10时牛肝菌蛋白质的溶解性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与香椿籽蛋白质、菜籽蛋白质、大豆分离蛋白质和美藤果蛋白质相比,美味牛肝菌蛋白质在起泡性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优势,持水性和泡沫稳定性略高于香椿籽蛋白质,但持水性和持油性稍差。  相似文献   

4.
以隆子紫青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紫青稞色素的提取率。结果表明,紫青稞色素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65.84℃,提取时间1 h,盐酸调节pH值1.0,在此条件下紫青稞色素提取量为1.43 mg/g。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对食品加工剩余物板栗壳进行开发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综述了国内外最近20年在板栗壳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现有研究涉及将板栗壳作为生物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污水处理、作为基质用于食用菌栽培和作为原料用于活性炭制备,以及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着色和纺织品印染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并不系统,今后还需对板栗壳色素进行安全性评价,补充其毒理学和代谢方面的数据。板栗壳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偏低,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理化改性提高其吸附性能,提取过色素的板栗壳残渣可进一步作为原料用于制备活性炭,以达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朱洪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296-301
为了优化高粱壳中抗氧化组分黄酮色素提取工艺,提高天然色素产量。以红色高粱壳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高粱壳提取液中黄酮色素质量浓度及其对Fe3+总还原力的影响,并对高粱壳粗提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高粱壳中黄酮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mL/g)84.2:1、提取温度73.5℃、提取时间104.4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黄酮色素质量浓度为5.7889 g/100 g,总还原力最大为1.0863;高粱黄酮色素质量浓度和总还原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同时高粱壳黄酮色素粗提物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荚迷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提取荚迷果实红色素并对影响影响 荚迷果实红色素稳定性因素的研究,初步探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利用该色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经过不同处理后的色素在535nm处的吸光值进行测定;【结果】荚迷果实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在酸性条件下(pH﹤4)、75℃以下相对稳定,对光照不敏感,但在直射光和还原介质下稳定性较差。除Fe3+可引起色素溶液变色并产生沉淀外,其他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均无影响。3种添加剂碳水化合物、苯甲酸钠和没食子酸中,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他两种对稳定性无影响且有一定的护色效果;【结论】荚迷果实红色素在直射光和还原介质下稳定性较差,不利贮存。  相似文献   

8.
以油茶茶枯为研究对象,在碱溶酸沉方法基础上,对提取蛋白质的工艺进行改良。在料液比1∶20,碱提pH值11的条件下,以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单因素进行设计试验,确定茶枯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功率800 W,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40℃的条件下提取,在pH值为3.6的条件下沉淀,茶枯蛋白质提取率可达53.6%。  相似文献   

9.
姜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产地四川省的姜黄药材为原料,研究了姜黄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姜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5h,pH值4.0,料液比1∶10,色素沉淀时的pH值为7.3。运用该方法提取色素产率高、色质好,姜黄色素的得率为5.78%。  相似文献   

10.
对向日葵籽壳红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温度、pH值、光照、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对向日葵籽壳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20(g/mL)、50℃恒温、30%乙醇(pH值为2.0)、浸提60min、采用3次浸提,提取得率可达96.76%。色素在pH值为2-6、温度65℃以内比较稳定,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K^+和Ca^2+对该色素无不良影响,而Cu^2+、Al^3+、Fe^3+、Sn^2+和Ph^2+对该色素有较大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施旭  张新忠  曹珂  田航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3):196-201
为探究桃果实近核处红色素、皮下红色素和中果皮红色素独立遗传的关系。本研究于2006—2008 年,分别对3 个杂交群体(大久保×燕红、燕红×大久保、丰白×燕红)实生树果实表皮下、近核和中果皮果肉色素等3 个性状进行连续3 年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3 个性状的分离比有差异,近核处红色素对环境更为敏感。近核处红色素有/无与表皮下或中果皮红色素有/无的相关性弱,表皮下与中果皮色素有/无的相关性强。皮下或中果皮红色素有/无表现为连锁,而近核处红色素有/无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2.
紫茄皮红色素分离与主要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莉  靳京  顾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285-289
为了给紫茄皮的应用和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以紫茄皮为原料,对红色素进行提取鉴定,利用乙醇溶液和石油醚对紫茄皮红色素进行提取和纯化,提取液经过浓缩,纸层析进行分离后,分离的成分进行pH值梯度试验,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与HCl-镁粉、中性醋酸铅及FeCl3的显色反应等实验。采用正丁醇:盐酸:水(6:1:0.5)为展开剂,色斑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出的三点在光谱扫描下在278 nm、507~536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表明该3个色带为花色苷类色素;与HCl-镁粉、中性醋酸铅及FeCl3的显色反应颜色均发生变化,表明3种色素均为黄酮类的化合物;在pH=1时其吸光度值最大,当pH>1时,其吸光度趋于减少,光谱曲线变得平坦,说明紫茄皮红色素属于黄酮类的花色苷色素。  相似文献   

13.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以栗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得出栗壳天然色素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为40kHz,功率为200W,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15,在60℃下提取60min。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和提高板栗果实品质,寻求合适的喷施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以‘遵玉’为试材,于不同时期对板栗喷施不同的生长调节剂,探究生长调节剂对板栗结实情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始期喷施SA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每苞中板栗的个数和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其中以0.2 nmol/L效果最佳,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50%、79.64%、19.20%、11.20%和6.09%;板栗幼胚发育前喷施0.01 mg/L BR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4.16%、26.37%和5.69%,而喷施0.001 mg/L BR可显著提高板栗实蓬率和每苞中板栗的个数,分别提高了19.42%和125.56%,其中每苞坚果个数增幅高达125.56%,可显著提高板栗产量。因此,建议于板栗盛花始期喷施0.2 nmol/L SA,于幼胚发育前喷施0.001 mg/L BR或0.01 mg/L BR,以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红高粱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浓度、酸度及提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红高粱壳色素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红高粱和紫黑高梁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分析。正交实验确定的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是加热温度为80℃、浓度为75%pH=2的乙醇溶液、固液比为1﹕100、加热时间为2h。红、紫黑两种高粱壳色素溶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是494nm和499nm,通过对紫外光谱数据的分析,初步确定红高粱色素含有二氢黄酮或二氢黄酮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颜色与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和总抗氧化活力单位为指标,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其与色素、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黑粒小麦的总黄酮、氨基酸、V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并且籽粒色素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以及SOD活性与3个抗氧化能力指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3个抗氧化指标之一或之二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色素、黄酮、SOD、Vc和氨基酸等是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白粒和红粒小麦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Ninety local cultivars and 124 induced grain shape mutant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amylose content and gelatinisation temperature as indexed by the alkali disintegration patterns. The amylose content was high in most of the local cultivars and ranged from 19.2 to 32.0% and from 12.3 to 33.2% in the mutants. Wide variation was also observed for the alkali disintegration values and most of the varieties had low alkali values. A positive but low correlation between alkali values and amylose content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lkali values and protein content was observed. The preliminary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mylose content at different milling level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milling. Some of the local cultivars and induced mutants were found to be superior with high amylose and high gelatinisation temperature and could be utilized in breeding programmes directed towards improving the cooking quality of high yielding varie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