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抚顺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中药材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现在抚顺市的主要林源药材产业有人参、龙胆草、五味子、细辛和刺五加.抚顺在发展林源中药材产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促使林源药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许多地方都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推动倾力发展,欲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生态保护问题、中药材种苗问题、种植技术问题、规范化管理问题、盲目发展问题等,有的会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有的可能导致中药材的滞销,进而严重影响中药材种植业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调研峡江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全县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截至2019年6月止,淳安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8 360 hm~2,发展势头足,主要有黄精、覆盆子、山茱萸、前胡、栀子、重楼、三叶青等,其药效佳、品质好,现阶段中药材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发展具有政府扶持力度大、自然环境优越、中药材交易市场成熟等优势,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品牌效应不强、科技创新不够等。本文提出了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根本、加快林下中药材领域创新、加快培育"淳"字号中药材品牌等对策来促进淳安县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冉青松 《绿色科技》2021,(5):165-166,169
指出了南江县所处地域资源丰富,十分适宜药材产业发展。但是南江县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何发展壮大这一富民产业,值得积极探索。因此,就南江县中药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发挥区域优势科学布局、落实好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奖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政府部门切转变职能等5个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86万hm2,总产量17.86万t,总产值52.91亿元,形成了以"浙八味"—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杭白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浙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杭白芍(Paeonia lactiflora)、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cv.Wenyujin)为主的传统道地药材和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番红花(Crocus sativus)、灵芝(Ganoderma lucidum)等新兴特色药材优势产业。指出了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问题,如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相对滞后、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隐患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地初(精)加工受制约、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等。提出了贯彻产业发展规划和意见、加大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强规范化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安全生产、做大做强铁皮石斛产业、着力培育"浙产药材"品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在广大山区利用自然环境,依据药材特性,通过科学的栽培和管理,半人工、半野生种植中药材,将成为中药材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1 山区发展中药材的五大优势 (1)山地种植药材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浇水少,投资低。 (2)山地野生药材品质优良,价格较高。 (3)利用山地、林地栽植药材受市场的影响较小,特别是一些生长周期长的药材,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  相似文献   

7.
恩施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许多道地药材享誉海内外,但是当前本州中药材产业化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在分析了恩施中药材背景资源的基础上,对开发为产业化的主要中药材种类进行统计和调查,并实地到相关企业、GAP基地和农户进行典型调研,以查明恩施州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研究结果揭示了恩施州中药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针对恩施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给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研究结果可为该区中药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恩施州中药产业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阳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决定了德阳是中药材生长的宝地,德阳市自古以来就有将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的历史和习惯,近年来,德阳市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截止2015年底止,德阳市中药材栽植面积19 262 hm~2,其中:黄柏、杜仲、厚朴"三木药材"4 882 hm~2、丹参3 238 hm~2、其他中药材3 436 hm~2,产量81 180 t,产值10.52亿元(含中药材初加工收入),平均产值8.1万元·hm~(-2),全市农民人均在中药材种植上收入297元,由此可见,中药材种植为德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对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但是,德阳市中药材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政府制定德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曲靖市具有区位、气候、环境、资源、文化等多重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论述曲靖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曲靖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曲靖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多年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歙县山核桃的资源分布、生产管理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山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为歙县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樟树市紧扣江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和“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的部署要求,创新产业发展机制,通过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驱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77万亩,其中森林药材11.6万亩,拥有万亩基地1个、千亩基地44个、百亩基地178个、种苗基地6个,种植面积居江西省各县市首位,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达百亿元,受益农户2.86万户,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药材产业发展优势、种植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长阳药材产业发展应当从加强基地科学规划、药材基础研究、品牌建设、专业性人才培养、产业链延伸和土家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针对长阳土家药的特色提出相关建议,为长阳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产业是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特色传统产业。文章在阐述宣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宣汉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洪  刘晓燕 《森林工程》2013,(1):111-114
通过选取三峡库区开县段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探究开县段中药材产业发展要确定目标、合理规划、强化保障、保证质量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建好基地、做好品牌、招商引资、培育龙头、强化科技的产业发展策略,为三峡库区和重庆开县段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青海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方向和重点,为科学规划建设青海省中药材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云南林下中药材龙头企业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参考龙头企业种植和发展先进经验,结合昆明市海口林场优越的林地资源优势和林下中药材发展实际,提出从积极培育专业市场、培育地道性良种、规范种植技术确保中药材品质、从基础研究上突破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具备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林地条件优越,有强大的科技团队及人才队伍支撑,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产业发展政策明晰,政府服务意识强,产业合作平台基础较好等优势,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在今后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要注意解决产业定位,品种选择,发展布局,良种选育和推广,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介绍保山市中药材品种、分布、面积、产量、产值以及各县区中药材企业等概况。阐述其产业发展优势,如拥有知名度较高的中药材品种(石斛等),中药材种植有一定规模,自然生态优越,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种植研究能力等。对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中药材产业总体发展规模小,产业链延伸不够,市场销售及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野生资源开发过度等中药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中药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培植本土企业,形成中药材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洪文江 《绿色科技》2015,(2):139-141
通过对鹤庆县中药材产业现状进行的实地调研,对鹤庆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鹤庆县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创办龙头企业;完善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坚持走规模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白城市中药资源概况和发展中药产业的机遇和条件,指出白城市发展中药产业重视程度不够、野生中药材品种保护力度不强及中药材产业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提出要提高认识、加强保护、注重队伍建设、培养宣传典型和强化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