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津市设施菜地施肥现状及减施潜力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设施菜地存在施肥量过大、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对天津市设施菜地施肥现状调查,明确设施菜地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对天津市193个设施蔬菜地块施肥现状展开调查,明确设施菜地施肥特征,估算肥料总养分和化肥养分减施潜力。  【结果】  天津市日光温室平均养分施用总量为N 775.6 kg/hm2、P2O5 715.5 kg/hm2和K2O 524.9 kg/hm2,显著大于塑料大棚对应养分平均施用总量N 670.9 kg/hm2、P2O5 584.5 kg/hm2和K2O 425.3 kg/hm2 (P < 0.05)。有机肥是设施菜地养分的主要来源,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N、P2O5和K2O各自施用总量的贡献均超过50%。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化肥对磷 (P2O5) 施用量的贡献分别为44.2%和48.8%。从养分施用方法看,N、P2O5和K2O基施比例日光温室分别为79.4%、80.2%和73.5%,塑料大棚分别为70.2%、78.2%和67.4%,P2O5基施比例大于N和K2O。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平均养分施用比例 (N∶P2O5∶K2O) 分别为1.00∶0.92∶0.69和1.00∶0.87∶0.63。相比推荐施肥量,天津市设施蔬菜N和P2O5普遍施用过量,甘蓝和白菜K2O投入不足。设施菜地总养分 (N + P2O5 + K2O) 减施潜力在31.5%~65.0%,化肥养分减施潜力在22.4%~66.6%。  【结论】  天津市设施菜地养分以基施为主,其中化肥基施比例偏高,追肥养分比例过低,养分总量过量施用现象普遍。设施菜地基施化肥和追肥中P2O5比例偏高,养分结构不合理。主要设施蔬菜中,茄子、番茄和芹菜的N和P2O5施用总量远超过各自推荐施肥量,化肥养分减施潜力较大,是设施蔬菜肥料减施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蔬菜化肥减施潜力与科学施用对策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25  
本文基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团队“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对全国蔬菜的试验和调查结果(共1227个农户地块,其中578个设施蔬菜地块,649个露地蔬菜地块),细致分析了我国蔬菜化肥和有机肥使用本底及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1) 我国蔬菜化肥养分 (N + P2O5 + K2O) 用量平均为1092.0 kg/hm2,是全国农作物化肥养分用量 (328.5 kg/hm2) 的3.3倍,其中设施和露地蔬菜化肥养分用量平均分别为1354.5和 859.5 kg/hm2,分别是全国农作物化肥养分用量的4.1和2.6倍。2) 我国蔬菜肥料 (化肥 + 有机肥) 中氮、磷和钾各自总用量普遍超量,主要设施蔬菜N、P2O5和K2O施用总量平均分别是各自推荐量的1.9、5.4和1.6倍,主要露地蔬菜N、P2O5和K2O施用总量平均分别是各自推荐量的2.7、5.9和1.5倍,区域间蔬菜肥料养分用量不均衡现象突出,蔬菜种类间肥料养分用量差异大。3) 有机肥和基施化肥中的N、P2O5、K2O比例不合理,P2O5占比明显过高。设施栽培蔬菜总养分投入、有机肥养分和基施化肥养分N∶P2O5∶K2O分别为1.00∶0.85∶0.94、1.00∶1.10∶0.88和1.00∶0.95∶1.09;露地蔬菜三者比例平均分别为1.00∶0.63∶0.56、1.00∶1.01∶0.84和1.00∶0.90∶0.67。4) 基肥化肥养分用量比例普遍过高,设施和露地蔬菜平均分别达到45.7%和51.0%,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设施蔬菜基肥化肥养分比例平均在45.5%~68.7%之间,华中地区露地蔬菜基肥化肥养分比例平均高达63.0%。5) 按合理施肥条件下设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45%、露地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35%的比例估算,主要设施蔬菜化肥养分减施潜力平均在34.8%~67.1%之间,主要露地蔬菜化肥养分减施潜力在41.9%~76.8%之间。我国主要菜区今后在减少N、P2O5、K2O投入总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协调N、P2O5、K2O比例以及化肥的基追肥比例,改进磷肥使用策略,并制订化肥精准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专用新型化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不同区域西瓜主产区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查清不同区域西瓜不同产量水平下养分需求量,提出化肥减施增效的关键技术措施,为西瓜产业绿色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方法】  基于多点肥料试验数据及收集文献中西瓜产量和养分吸收数据,分析单位经济产量养分需求量。实地调研22个西瓜主产省、市及自治区主产地种植大户西瓜产量、有机肥、化肥施用种类和量及施肥和灌水方式,结合《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各地西瓜产量水平,依据不同区域西瓜目标产量养分需求量、土壤肥力水平调整系数,文献推荐施肥量及田间试验验证,综合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下推荐施肥量,评估不同区域化肥减施潜力。  【结果】  不同省、市、自治区西瓜平均产量为11.9~58.8 t/hm2,化肥N、P2O5及K2O投入量平均分别为190.7~380.7、162.9~349.5及62.7~492.5 kg/hm2;南方省市区平均产量为32.1 t/hm2,化肥N、P2O5及K2O投入量平均分别为250.2、217.0及236.9 kg/hm2;北方省市区产量平均45.6 t/hm2,化肥N、P2O5及K2O投入量平均分别为264.1、245.8及291.9 kg/hm2。生产1 t西瓜N、P2O5及K2O需求量分别为2.0、0.83、3.3 kg。产量水平30~40、40~50、50~60、60~70及70~95 t/hm2时推荐合理的化肥施N量分别为90~120、110~150、130~170、150~205、170~230 kg/hm2,P2O5施用量分别为45~65、55~75、65~85、70~95、80~110 kg/hm2,K2O施用量分别为110~150、125~170、150~205、170~230、185~250 kg/hm2。不同地区农户平均施用氮、磷、钾化肥量分别是推荐量的1.3~3.0、1.9~5.5、0.3~2.5倍,氮、磷、钾化肥的减施潜力分别为22.7%~66.5%、47.8%~81.7%、–187.1%~59.4%,平均分别为43.0%、68.7%、12.2%;全国西瓜主产区化肥氮磷养分投入均普遍过量,钾养分过量和不足并存,氮磷钾养分投入中磷肥比例偏高,南方地区化肥减施潜力大于北方。  【结论】  不同区域西瓜产量水平、施肥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生产中亟待集成优化并建立与气候、栽培季节、栽培模式相匹配的综合技术模式,应在西瓜目标产量推荐施肥总量控制下根据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合理施肥运筹;同时需考虑有机肥投入可提供的有效养分量,针对性集成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有机肥合理替代、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建立模式并配套技术规程,规模化示范推广,实现西瓜化肥减施增效及产业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吉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需求与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吉林春玉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和利用效率,为区域春玉米的高效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数。 【方法】 整理2005—2013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开展的680个 “3414”田间试验,选取N0P0K0、N0P2K2、N2P0K2、N2P2K2和N2P2K0 5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对春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养分吸收量的影响,明确产量、养分吸收量与土壤基础养分供应能力的关系,评估春玉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和利用效率。 【结果】 吉林春玉米在氮磷钾配施处理 (N2P2K2) 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平均产量达9.6 t/hm2,玉米氮、磷、钾养分平均吸收量分别为N 190.8 kg/hm2、P2O5 87.0 kg/hm2和K2O 215.1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平均增产42.5%,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平均分别提高57.5%、64.2%和49.5%。在其他养分充分供应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分别增加吸收N 57.2 kg/hm2 (42.9%)、P2O5 19.2 kg/hm2 (28.4%) 和K2O 32.1 kg/hm2 (17.5%)。以缺素处理植株养分吸收量表征土壤养分基础供应能力,发现氮磷钾配施处理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均随土壤基础养分供应能力的提高而逐渐上升,变化趋势均符合显著的对数关系。经测算,吉林春玉米氮磷钾配施处理生产百公斤籽粒平均需吸收N 1.98 kg、P2O5 0.90 kg和K2O 2.24 kg,比例为1∶0.45∶1.13。减氮、减磷和减钾处理的百公斤籽粒氮、磷、钾素需求量平均分别为N 1.69 kg、P2O5 0.79 kg和K2O 2.11 kg,与氮磷钾配施处理相比均显著下降,而且试验点间变异也明显增大。目前,吉林春玉米生产中氮、磷、钾肥的平均养分回收利用效率分别为33.7%、27.5%和45.3%,而平均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28.8、52.8和28.3 kg/kg。 【结论】 吉林春玉米对肥料养分的依存度较高,合理施肥是保持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18-1目录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34  
【目的】 弄清中国秸秆资源数量及其养分资源量,旨在为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施用零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中国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5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及其养分资源量进行估算,同时对各地区不同作物最佳施肥量进行统计,分析秸秆不同比例还田下氮、磷、钾输入量分别占化肥用量百分比。 【结果】 2015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71878.53万t,所含的氮 (N)、磷 (P2O5)、钾 (K2O) 养分资源总量分别达到625.6、197.9、1159.5万t。秸秆养分资源量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最大,分别占养分资源总量的33.1%、14.5%和34.2%,其他作物以油菜秸秆养分数量最高,占7.6%。作物秸秆养分数量中以玉米氮和磷养分数量最高,分别占单质养分总量的37.4%(N) 和41.5% (P2O5);钾养分数量以水稻最高,占36.9% (K2O)。秸秆总量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6.4%和26.2%。秸秆养分资源总量最高的为黑龙江省,其次为河南和山东,分别占全国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10.3%、9.5%和6.8%。中国2015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亿hm2,产量为6.3亿t,作物理论N、P2O5和K2O需求量分别为1445.9、546.4、1652.3万t。如果将秸秆全量还田,带入农田的平均养分量可高达N 54.4 kg/hm2、P2O515.5 kg/hm2和K2O 88.1 kg /hm2,相当于化肥用量的38.4% (N)、18.9% (P2O5) 和85.5% (K2O)。 【结论】 中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及其养分资源量巨大,依据地域秸秆特点,充分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是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山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氮、磷、钾施用量及分次施用比例对冀中平原棒山药产量、养分累积特征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棒山药的最佳养分管理方式。  【方法】  田间试验分别在河北保定随东村和西孟尝村进行,供试山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棒山药。在随东村进行了氮磷钾3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试验,4个施N水平为0、225、300、450 kg/hm2 (基追比均为3∶7),4个施P2O5水平为0、75、150、300 kg/hm2 (均基施),4个施K2O水平为0、225、300、450 kg/hm2 (基追比均为4∶6),分析山药产量及不同生长阶段地上、地下部氮磷钾累积量。在西孟尝村进行了基施不同氮、磷量和钾肥的基追比例试验,4个基施氮(N)水平为0、60、90、120 kg/hm2,除对照外追施量均为240 kg/hm2;4个基施P2O5水平为0、150、225、300 kg/hm2;4个钾肥基追 (追肥分别于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 比例为0∶0∶0、5∶2∶2、5∶4∶0、9∶0∶0,K2O施用总量均为270 kg/hm2。收获期测定山药茎、叶、零余子和根茎的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量。  【结果】  1) 氮肥基追比例相同时,总施N 300 kg/hm2的山药产量和氮累积量显著高于施N 225 kg/hm2,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显著高于N 450 kg/hm2处理;追施氮量相同时,基施纯N 90 kg/hm2的全株氮、钾累积量显著高于基施纯N 60 kg/hm2,但两者山药产量、地下部氮磷钾累积量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差异。2) 不同施磷水平下,P2O5 150 kg/hm2处理的山药产量和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P2O5 75 kg/hm2处理,增产7.9%;当施P2O5量超过150 kg/hm2时,山药产量不再增加;但施P2O5 225 kg/hm2的地上部氮磷累积量以及全株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施P2O5 150 kg/hm2,两者的表观利用率也没有明显差异。3) 不同供钾水平下,总施K2O 300 kg/hm2的山药产量和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K2O 225 kg/hm2处理,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显著高于K2O 450 kg/hm2处理;总施K2O量为270 kg/hm2时,基追分施处理的山药产量、氮磷钾累积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一次性基施。  【结论】  适量增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山药增产和养分吸收,但过量施肥并不会增加产量且降低养分利用效率。结合适种山药的土壤性质和山药养分需求特性,从保证山药产量、实现养分累积和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维持土壤肥力角度考虑,传统水肥管理方式下最佳氮磷钾养分管理的推荐模式为:基施纯N 60~90 kg/hm2,追施N 210~270 kg/hm2,追肥分别于甩条发棵期、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进行;一次性基施P2O5 150~225 kg/hm2;总施K2O 270~300 kg/hm2,基肥K2O 120~150 kg/hm2,其余在根茎膨大初期追施一次或者于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等量各追施一次。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差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 (市)] 513个试验的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各季作物施肥量、生物量 (含秸秆和根茬及落叶归还)、养分含量、积累量,分析了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磷、钾养分收支平衡,比较和评估了两种轮作体系氮的损失量 (包含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氮的径流和淋溶)。 【结果】 油?稻轮作周年平均化肥投入量为N 378.5 kg/hm2、P2O5 169.9 kg/hm2和K2O 225.7 kg/hm2,麦?稻轮作为N 394.4 kg/hm2、P2O5 172.5 kg/hm2和K2O 210.8 kg/hm2,两种轮作方式施肥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油?稻轮作还田生物量 (18984 kg/hm2) 高于麦?稻轮作 (18123 kg/hm2)。油?稻轮作周年养分归还量为N 142.5 kg/hm2、P2O5 46.4 kg/hm2和K2O 441.3 kg/hm2,较麦?稻轮作分别高出9.7%、6.7%和27.4%。落叶是油菜季养分归还量的重要部分,其带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油菜还田养分总量的29.3%、18.5%和16.3%,使得油菜季养分输入量明显高于小麦季;而小麦由于群体生物量大,两种轮作模式水稻季的养分输入以麦?稻轮作优势明显 (钾素除外)。麦?稻轮作周年地上部养分带走量为N 333.9 kg/hm2、P2O5 125.8 kg/hm2和K2O 379.3 kg/hm2,分别较油?稻轮作高出14.6%、2.1%和?13.4%。油?稻与麦?稻轮作周年氮损失量分别为N 96.7和88.8 kg/hm2,占周年施氮量的22.5%~25.5%。油菜季氮损失量平均N 34.5 kg/hm2,略高于小麦季的N 29.8 kg/hm2。水稻季氮损失量明显高于旱季作物,两种轮作体系相差较小 (N 59.0~62.2 kg/hm2)。不同氮损失途径中,NH3挥发损失的氮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季施氮量的7.2%~18.4%;其次是氮的淋溶和径流损失,约为6.7%~12.7%;N2O排放所占比例最小 (1.1%~2.1%)。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N 37.3 kg/hm2,麦?稻体系持平或略有亏缺 (N ?6.0 kg/hm2),两种轮作体系P2O5盈余53.3~58.4 kg/hm2、K2O亏缺138.3~145.0 kg/hm2。秸秆还田后,油?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量为N 133.0 kg/hm2、P2O5 93.1 kg/hm2和K2O 229.0 kg/hm2,分别较麦?稻轮作高出30.9%、3.2%和28.7%。 【结论】 水旱轮作体系在秸秆不还田时,油?稻体系氮盈余,麦?稻体系氮持平或略有亏缺,两个体系磷均有盈余而钾素处于亏缺状态。秸秆还田时,两种轮作体系氮、磷、钾均表现为盈余,说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养分输入,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由于油菜落叶归还大量氮素,油?稻轮作较麦?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量高,因此,油?稻轮作可考虑降低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
党参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最优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数学模型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党参产量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确定试验区党参的施肥模式和最优的氮磷钾配比,为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党参根产量、党参炔苷含量以及党参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氮、磷、钾肥对党参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 > 钾 > 磷;氮、磷、钾肥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为磷 > 氮 > 钾;氮、磷、钾肥对党参多糖含量的影响为磷 > 钾 > 氮。寻优结果表明,目标产量在2100~2500 kg/hm2范围内,95%的置信区间所对应的优化施肥量为N 128.4~174.1 kg/hm2、P2O5 49.26~80.41 kg/hm2、K2O 45.31~70.42 kg/hm2;炔苷含量高于0.75 mg/g,95%的置信区间所对应的优化施肥量为N 128.5~196.6 kg/hm2、P2O5 77.09~118.0 kg/hm2、K2O 41.34~53.72 kg/hm2;多糖含量高于22.50%,95%的置信区间所对应的优化施肥量为N 96.04~141.6 kg/hm2、P2O5 61.53~88.33 kg/hm2、K2O 40.22~75.83 kg/hm2。结论党参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优施肥量为N 128.5~141.6 kg/hm2、P2O5 77.09~80.41 kg/hm2、K2O 45.31~53.72 kg/hm2,N、P2O5、K2O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1∶0.54~0.63∶0.32~0.42。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商洛核桃园施肥情况,诊断评价商洛核桃产区施肥状况,提出合理施肥量和养分管理建议。 【方法】 2014、2016两年调查511个果园的生产和养分管理现状,分析187个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结合该区域核桃施肥文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对施肥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商洛地区核桃园果农户均面积0.28 hm2,产量1245.4 kg/hm2;2014、2016年果农施用有机肥的养分量占总养分投入量的21.6%和20.0%,未施用有机肥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34.5%和12.7%;2014年化肥N、P2O5、K2O投入量依次为 (189.1 ± 111.1) kg/hm2、(114.8 ± 61.1) kg/hm2、(56.9 ± 72.5) kg/hm2;2016年相应提高为 (222.4 ± 115.1) kg/hm2、(153.7 ± 80.8) kg/hm2、(77.4 ± 91.1) kg/hm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调查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由2014年的 (19.02 ± 3.72) mg/kg、(16.42 ± 4.50) mg/kg显著提高到2016年的 (24.78 ± 5.12) mg/kg、(22.16 ± 4.40) mg/kg;2014、2016年调查区化肥氮投入量合理比例分别为15.0%、22.6%,不足比例为74.5%、59.5%;P2O5投入合理的比例为39.4%、33.9%,不足比例为44.0% 、27.3%,过量比例为16.6%、38.4%;K2O投入合理的比例为8.3%、13.5%,不足比例高达86.2%、74.5%;有机肥合理比例为38.7%、39.2%,不足比例为61.3%、60.8%。调查区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为主;商洛地区核桃园盛果期化肥投入最佳量应为N 220~270 kg/hm2、P2O5 110~140 kg/hm2、K2O 150~190 kg/hm2,有机肥投入氮最佳量应大于77 kg/hm2。 【结论】 调查区核桃园应适时追施氮肥,钾肥投入严重不足,磷肥呈现过量化趋势;农户忽视追肥,施肥结构不合理。今后该区域果园养分管理中,应大力改善氮、钾养分比例,合理引导磷肥的科学施用,减少养分损失带来的面源污染;最后还应该重视追肥次数和微量元素投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陕西渭北旱原中等肥力红土夏谷及甘薯氮、磷、钾化肥试验结果,氮(N)肥用量范围0-20斤/亩,磷(P2O5)、钾(K2O)肥用量为0-16斤/亩。用二次方程模型拟合并分别计算了经济最佳用量。建议的化肥用量夏谷为:尿素12斤+过磷酸钙(P2O512%)40斤+硫酸钾15斤/亩;甘薯为:尿素20斤+过磷酸钙75斤+硫酸钾15斤/亩.夏谷氮肥分两次施,1/3在拔节期,2/3在孕期,增产效果优于一次施用。甘薯施肥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谷。  相似文献   

11.
适宜氮磷钾用量和配比提高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油用牡丹是我国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但施肥不平衡严重制约油用牡丹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的影响,探明油用牡丹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油用牡丹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五年生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地常用施肥量为尿素750kg/hm^2、重过磷酸钙270kg/hm^2、硫酸钾600kg/hm^2。设氮、磷、钾4个施肥水平为0(不施肥)、1(常用量的一半)、2(常用施肥量)、3(常用量的1.5倍)。调查了‘凤丹’产量,分析了籽粒出油量。对‘凤丹’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结果】1)施用氮、磷、钾肥可改善‘凤丹’单株果荚数、单个果荚重量、果荚直径、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而提高‘凤丹’产量;氮、磷、钾肥的施用使‘凤丹’分别增产283.7、276.8和150.6kg/hm^2,增产率分别为55.5%、50.3%和23.5%,增加纯收入分别为7310.4、7494.3和2118.9元/hm^2,农学效率分别为0.96、2.76和0.59kg/kg。2)施肥增产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P2O5>K2O,肥料农学效率和增收效果则表现为P2O5>N>K2O,但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会使产量有所下降,且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磷、钾肥增产和增收效果以及肥料贡献率均以推荐施肥水平处理的最高,农学效率均以1水平最高。3)施用氮、磷、钾肥通过影响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来影响产油量,最高出仁率可达65.0%,最高种仁含油率可达32.9%,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3.0%、12.6%,氮、磷、钾均衡施肥产油量可高达193.3kg/hm^2,三因素对产油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2O5>K2O。4)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和促进‘凤丹’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任一肥料的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降低。5)使用不同拟合方法建立肥料与‘凤丹’产量效应函数方程,通过对比分析二元二次模型为最适模型,基于该最适肥效模型得出‘凤丹’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为343.2、109.7、248.4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2∶0.72。【结论】合理的肥料配比和用量是‘凤丹’增产的保障。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提高‘凤丹’农艺性状、产量、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等指标,进而提高产油量,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为343.2、109.7、248.4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2∶0.72。  相似文献   

12.
我国柑橘氮磷钾肥用量及减施潜力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明确我国柑橘主产区氮、磷、钾肥施用现状,为评估化肥减施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走访,调查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福建、浙江、重庆、四川、广东共9个省份2458户柑橘园单产水平及肥料施用现状。【结果】调查区柑橘权重平均单产为26480 kg/hm2,总体属于偏低水平。柑橘园氮、磷、钾肥年平均用量分别为494、364和397 kg/hm2,比例为1∶0.74∶0.80;99.2%的柑橘园施用化肥,仅47.8%的柑橘园施用有机肥,年均有机氮、磷、钾养分仅占总施用量的9.58%、19.6%和6.24%,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文献统计得出的柑橘建议施肥量推算,我国柑橘氮、磷、钾肥过量施用面积占比分别为57.3%、76.6%、69.1%,氮、磷、钾肥纯养分量分别过量36.2万吨、42.5万吨、35.5万吨,减施潜力分别为28.3%、48.2%和29.0%,其中以磷肥过量比例最高、减施潜力最大,以福建产区和柚类氮、磷、钾过量施用面积比例、过量投入量和减施潜力最大。【结论】我国柑橘平均单产水平偏低,氮、磷、钾肥过量施用严重,减施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同种类柑橘养分状况及氮磷钾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不同种类柑橘果实矿质养分含量,结合土壤及树体养分含量状况,对我国主要种类柑橘进行推荐施肥研究。  【方法】  根据土壤类型 、 柑橘种类( 宽皮柑橘类、甜橙类、柚类、柠檬类和杂柑类 )、树龄及产量水平,将我国柑橘主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 江、陕西、重庆等 11 省 (市、区) 的柑橘园划分为 1200 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为3.3~6.7 hm2,于2010—2017年在柑橘成熟期 (9—12月),采集土壤、叶片及果实样品,调查柑橘产量、施肥量,分析叶片养分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并依据柑橘产量进行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施用比例的推荐。  【结果】  低产水平果园氮 (N)、磷 (P2O5)、钾 (K2O) 肥推荐用量:宽皮柑橘类分别为189.75~253.00、76.20~96.13、133.20~159.84 kg/hm2,甜橙类分别为176.94~235.92、101.02~123.47、128.03~153.64 kg/hm2;柚类分别为134.76~179.68、69.04~84.38、125.21~150.25 kg/hm2;柠檬类分别为91.33~121.77、55.43~67.75、79.68~95.62 kg/hm2;杂柑类分别为109.42~145.89、70.06~85.63、93.18~111.81 kg/hm2。中产水平果园氮 (N)、磷 (P2O5)、钾 (K2O) 肥推荐用量:宽皮柑橘类分别为216.86~337.33、83.82~139.70、145.31~245.91 kg/hm2;甜橙类分别为202.22~314.56、111.12~185.20、139.67~236.37 kg/hm2;柚类分别为154.01~239.57、75.95~126.58、136.59~231.15 kg/hm2;柠檬类分别为104.37~162.36、60.98~101.63、86.92~147.10 kg/hm2;杂柑类分别为125.05~194.52、77.07~128.45、101.65~172.02 kg/hm2。高产水平果园氮 (N)、磷 (P2O5)、钾 (K2O) 肥推荐用量:宽皮柑橘类分别为303.60~474.38、118.06~190.50、222.00~330.00 kg/hm2;甜橙类分别为283.10~442.35、156.51~252.55、213.39~320.08 kg/hm2;柚类分别为215.62~336.90、106.96~172.60、208.68~313.01 kg/hm2;柠檬类分别为146.12~243.54、85.88~147.82、132.80~212.48 kg/hm2;杂柑类分别为175.07~273.54、108.55~175.16、155.29~232.94 kg/hm2。  【结论】  5类柑橘对氮、磷、钾素需求量不同,其中宽皮柑橘类对氮、钾素需求较其它柑橘种类高,甜橙类对磷素需求量较其它柑橘种类高。5类柑橘对氮、磷、钾需求比例也有所不同,N∶P2O5∶K2O需求比例分别为宽皮柑橘类1∶0.37~0.41∶0.63~0.73,甜橙类1∶0.52~0.59∶0.65~0.75,柚类1∶0.47~0.53∶0.84~0.97,柠檬类1∶0.56~0.63∶0.79~0.91,杂柑类1∶0.59~0.66∶0.77~0.89。  相似文献   

14.
我国马铃薯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本研究汇总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田间试验数据,分析中国马铃薯产区施用氮、磷和钾肥的马铃薯产量(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和相对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特征,以期为优化马铃薯养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数据来源于:1)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Institute, IPNI)1992—2012年间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开展的117个田间试验;2)采用字段或字段组合(马铃薯,马铃薯+产量,马铃薯+利用率,等)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检索的2000—2016年间407篇马铃薯田间试验中文文献。将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分为东北(NE)、西北(NW)、华北(NC)、长江中下游(MLYR)、东南(SE)和西南(SW)产区。试验处理包括氮磷钾肥优化处理(OPT)、不施氮(OPT-N)处理、不施磷(OPT-P)处理和不施钾(OPT-K)处理,研究我国马铃薯不同种植区优化施肥下马铃薯可获得产量,氮、磷和钾肥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养分回收率特征。【结果】我国马铃薯施用氮、磷和钾产量反应平均分别为8.6、5.9和6.6 t/hm^2,氮素是马铃薯产量的首要限制因子,东北地区产量及施氮产量反应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 <0.05)。马铃薯施氮、磷、钾相对产量平均值分别为71.0%、79.4%、77.2%,其中,华北地区施氮相对产量平均值最高,东南地区施磷相对产量平均值最高,西北地区施钾相对产量平均值最高。马铃薯氮、磷和钾肥用量平均分别为N 164.2 kg/hm^2、P_2O_5 100.3 kg/hm^2和K_2O 188.0 kg/hm2,东南地区氮和钾肥用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 <0.05),东北地区施氮量和施钾量较低,东北、西南和西北施磷量高于其他地区,长江中下游施磷量最低。马铃薯氮、磷和钾素农学效率平均值分别为52.2 kg/kg N、58.5 kg/kg P_2O_5和42.3 kg/kgK_2O,东北地区氮和钾素农学效率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 <0.05)。马铃薯氮、磷和钾素偏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205.7 kg/kg N、339.0 kg/kg P_2O_5和209.2 kg/kg K_2O,东北地区氮和钾素偏生产力平均值分别显著(P <0.05)高于其他地区。马铃薯氮、磷和钾素养分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36.4%、18.5%和27.6%,东南地区磷素回收率平均值显著高于其它地区(P <0.05)。【结论】我国马铃薯不同产区产量、施肥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异较大,氮素是马铃薯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华北地区氮素、东南地区磷素和西北地区钾素土壤基础养分供应能力相对较高,不同地区马铃薯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马铃薯优化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 【结果】 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 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2O 175~225 kg/hm2,N∶P2O5∶K2O 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 > 中亚热带湿润蔗区 > 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 2、81.73 t/hm2 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 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 (N)、磷 (P2O5) 和钾 (K2O) 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 和95.86 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 > 磷肥 > 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 (基肥 + 追肥) 和一次施肥 (追肥) 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 月份至6 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 【结论】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