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秋蚕大面积农药中毒的发生、应对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区,也是典型的粮桑混栽区,因稻田和桑园的治虫交叉造成家蚕中毒时有发生,蚕作安全直接影响蚕农培桑养蚕的积极性,也严重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近年来秀洲区家蚕农药中毒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民  钱贤明 《江苏蚕业》1998,20(3):57-59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使直接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逐渐老龄化,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培桑方法,不但十分费力,而且工本也高直接影响蚕农培桑的积极性,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能使蚕农从传统的培桑技术中解脱出来,实现省力省工省本,提高蚕桑生产的竞争力,以巩固蚕桑老区的蚕桑生产.为此,我们于1996年开始开展对桑园覆盖免耕省力化培桑的研究,并采取边研究边应用推广的技术路线,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蚕桑学会栽桑学组1993年度学术研讨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杭州召开,来自科研、教学及生产第一线共16位同志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16篇.会议期间参观了省蚕桑所桑品种资源圃、桑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基地,与会同志就桑园肥培、桑品种选育与推广等.围绕发展"一优二高"栽桑业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4.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3,44(1):46-47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接海宁市,西连桐乡市,是嘉兴市十大蚕桑重点镇之一.蚕桑产业历来是王店镇的重要产业,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全镇年发蚕种5万张左右,占秀洲区的50%.现有桑园面积1400 hm2,养蚕农户1.3万余户,蚕茧产量常年稳定在2000t左右,年蚕茧产值在3000万~600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3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首先重视培桑、改桑,为蚕茧高产、优质提供原料要获得蚕茧稳产高产,首先要有稳产、高产的桑园,养蚕没有桑叶是无米之炊,发展蚕桑、增产蚕茧,就成了一句空话,海宁县钱塘江公社、吴兴县鉴仁公社三红大队就是重视桑树肥培管理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有了稳产、高产的桑园才获得蚕茧的高产水  相似文献   

6.
桑苗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面向山区开闢新桑园和缺株補植巩固现有桑园的唯一物质基础。浙江是全国桑苗主要产区,原有苗区海宁、崇德、桐乡、杭县等县播种桑苗一般采用撒播法,每亩产苗数量至少四、五万株甚至十多万株,苗小质弱,不能直接供作草桑(野桑、毛桑、实生桑)推广定植。需经过移植一年,才能培成草桑。其中虽有少数勉强作为火焙接或  相似文献   

7.
<正>秀洲区是浙江省的重点蚕区,蚕桑生产是秀洲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全区现有桑园面积2000余hm2(年报),养蚕户1.5万余户。近年来,蚕桑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产业受到重大冲击,特别是2014年以来,桑园面积下降较快。据初步调查统计,近2年来,因城市建设、道路建设、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及改种其它作物,共减少桑园333 hm~2以上。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更是  相似文献   

8.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桑产区,现有3000hm2左右的桑园,有2万余户从事种桑养蚕,蚕桑产业是当地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促进蚕农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基础性地位十分  相似文献   

9.
<正> 在桑园管理上,传统的施肥方法比较繁琐、费力,已不能适应目前培桑养蚕省力化的要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使直接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趋向老龄化,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桑园施肥方法,不但费工,而且将影响蚕农种桑培桑的积极性。为了能使广大蚕农在传统的培桑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蚕桑生产的竞争力。我局从1996年开始,对桑园简化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应用推广,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设区:试验设简化施肥区和常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要继续跃进,必须改变老桑园的面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将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浙江省老桑园占桑园总面积二分之一左右,近年来由于加强了肥培管理,产叶量逐年有着显著的增高。如加兴地区,肥增管理好的,已有大面积桑园实现了亩产千斤叶。  相似文献   

11.
桑园养鸡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区,现有2300 hm2左右的桑园,有1.5万户左右从事种桑养蚕,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一项传统产业。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不断加快,蚕桑产业比较效益差,缺乏竞争力,蚕桑产业逐渐萎缩,全区蚕种饲养量逐年下降。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优质高效经济发展,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优质高效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陈培玉  董瑞华 《蚕桑通报》1993,24(1):34-36,39
海宁市位于杭嘉湖平原,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养蚕历来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茧丝一直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为了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提高亩桑产茧量,提高桑园土壤肥力,我们在全市重点蚕桑产区对高产桑园的施肥技术和土壤培肥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研究,并结合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1990年桑园土壤肥力监测结果,现就不同土壤桑园高产施肥技术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优化改造蚕桑产业,强化蚕业基础,桐乡市于1998年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等引进若干桑树新品种,2000年1月建立新一代桑树新品种比较园区,进行新桑品种的比较试验.在2002~2003年对成林园丰田2号等桑新品种的桑叶产量、质量及抗病抗逆性进行全面鉴定试验,以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抗病性等为主要技术指标来测试桑新品种的种质优劣.现将桑新品种丰田2号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再加上先进设施的利用率和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下是阻碍蚕桑生产发展的最大难点之一.现代蚕业生产要求规模化经营,为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省力化培桑、养蚕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我们在省力化培桑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初步筛选出桑园地膜覆盖方法,2001年分别在诸暨市、新昌县部分镇乡重点蚕区进行示范应用,蚕农普遍反映该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易、适应性广、物耗成本低,既增产桑叶又省工省力节本等优点,是一项经济实用的省力化培桑技术.现将地膜覆盖的省力化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淳安县是浙江省第四大产茧县、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的重点县之一。近三年来推广了优质高产的农桑系列新品种桑园3500hm2,且多数为大田连片种植,有力地促进了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全县蚕桑区域规模扩大,优质高产新品种桑推广力度加大,布局相对集中成片,桑园套种种类增加,桑园小环境变化较大,新型病虫害不断增加,大面积暴发桑树病虫害和桑、蚕病虫害的交叉传播已成为一大隐患。如2004年春季在汾口镇鲁村发现2hm2的桑树生理性流汁病,2005年春季全县又有137.7hm2桑园受到此病的危害,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协。由于生理性流汁…  相似文献   

16.
王爱玲 《蚕桑通报》2004,35(4):44-45
宿豫蚕桑业历史悠久,历来是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对外经贸的创汇支柱,乡镇企业的税利大户.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 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3年,桑园面积减至4800 hm2,减少了64%,年发种量13.9万张,减少了55.3%.特别是2004年春茧上市后,一些农户不想培桑养蚕,有的已经开始挖桑或变相毁桑.蚕农为何逐渐丧失对栽桑养蚕的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蚕桑生产和其它农作物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相比,有较大的风险性,加上市场因素,使得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如何降低蚕桑生产风险,确保蚕桑稳产高产,应该是蚕桑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素有九里桑园之称的盐官乡,其蚕桑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9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371.98万元,其中蚕茧产值为768.20万元,占32.4%。蚕茧收入是我乡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83年以来蚕桑生产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蚕桑生产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广高产经验,实行科学培桑、科学养蚕,  相似文献   

18.
四季接桑     
为了速度度的发展蚕桑生产,千方百计地改良品种,扩大桑园面积。罗田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宜林九社林场技术员金泽清同志,创造了四季接桑技术。多快好省地发展了蚕桑生产。现将四季接桑的成果、好处,及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四季接桑,季季可活从1957年秋季至1955年夏季,进行了季季接桑,共嫁接桑苗9,520棵,共成活8,750株,成活率92%,其中成活最高是春季袋接法,成活94.5%(全年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19.
正嘉兴市秀洲区现有桑园1700 hm2,养蚕农户1.03万户。2017年饲养蚕种17541张,生产蚕茧870.6 t,茧款收入3693.6万元。桑园套种各类蔬菜967 hm2产值1885万元;套养家禽与枯桑养羊等产值1560万元,套种套养效益达到3445万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7138.6万元,同比减少1124.4万元,减13.6%。蚕茧产量、蚕桑产值,同比虽然仍减,但  相似文献   

20.
<正> 种桑必先培苗。长期以来,新区在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培苗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直存在着桑苗大调大运的问题,既影响了种植质量,又增加了裁桑成本,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与发展。为此,根据新区蚕桑生产的特点,衢州地区广大蚕桑科技人员摸索出草桑嫁接快速成园的技术。从1989年到1991年采用此法建立新桑园1600余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