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蚕丝被消费市场对原料茧的巨大需求,利用茧型大、茧层厚的家蚕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并结合纯系分离定向选择技术,育成了万蚕产茧层量高、茧丝纤度粗的蚕丝被生产专用家蚕新品种丝棉1号.该品种具有孵化眠起齐一、熟蚕齐涌、茧型大、茧层厚、双宫茧率高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16.05%和22.75%,茧丝纤度>3.556 dtex,出丝率高出对照品种0.89百分点,出棉率比对照高3.29百分点,丝棉的压缩率(55.20%)和回复率(93.0%)均达到蚕丝被国家标准中优等品的指标要求.丝棉1号于2020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华东地区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深入了解蚕丝被专用品种“丝棉1号”的性状和饲养特点,在桐乡农村进行了试养。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孵化良好、眠起齐一、茧形大、产茧量高、张种产值高等优点,特别是茧层量高、茧丝纤度粗,适用于蚕丝被专用型原料茧生产。  相似文献   

3.
"水星1号"(秋芳×金玉)是由湖州市农业科学院丁农研究员选育而成的一对天然金黄茧色家蚕新品种,其抗病性强,产量高,色彩鲜艳,色牢度、出丝率高,适宜加工成高档蚕丝被、丝绸产品,深受蚕农和丝绸企业欢迎.但蚕种繁育系数偏低,kg茧制种量只有2~2.5张,比我省主推品种"秋丰×白玉"低40%左右,影响了蚕种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与积极性,不能确保蚕种供应.  相似文献   

4.
在崇尚纯天然绿色环保产品的今天,一种具有传统特色产品蚕丝棉被,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这种轻软、贴身的“蚕丝被“今年在杭州市场出现反季动销,且购销呈活跃之势,连广东、福建的一些顾客也喜爱有甚。俗称“丝棉“的传统产品,可制衣做被,只是它易板结,常要“翻丝棉“。但现在新一代蚕丝被,都是免翻型产品,通过科技手段精雕细琢使蚕丝成缕  相似文献   

5.
琼中县引进桑、蚕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国内优良桑、蚕品种在琼中试验,通过性状对比,结合当地蚕桑生产情况,综合认为:桑树品种主要推广抗青283和抗青10,如劳力充足、采摘叶片饲养的农户,可推荐种植农桑14号桑品种;抗青283和抗青10种植密度3 000~4 000株/667m~2,农桑14号1 000株/667m~2。蚕品种方面,野三眠B可在春季推广;海南1号可利用茧层厚优势加工高档次的蚕丝被或利用蚕蛹加工成食品。综合各项指标,对照品种九芙×七湘各指标比较平稳,建议作为海南琼中地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6.
"农科2号"是利用限性斑纹与多元杂交技术育成的一对双限性易繁四元家蚕新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本文主要介绍了"农科2号"省级农村生产试验的情况,该品种强健好养,产量高,主要经济性状成绩表现优于对照,且蚕种繁育能减轻劳动压力,提高蚕种生产效益,因此为一对具有优良综合经济性状的新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桂桑5号""桂桑6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桑树优良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属三倍体杂交组合(3x),利用种子繁育,育苗较易.主要农艺性状:植株群体整齐;树型高大,生长势旺,耐剪伐,发条数较多,枝条直立、较长;发芽早而落叶较迟,叶形大而长,叶肉较厚,叶色深绿;耐旱,耐高温,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桂桑6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桑树优良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具有产叶量高,耐旱、抗高温性能较强的特点,而且桑叶品质好,检测桑叶干物质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达到25 .0% ~27 .2%,是既适合养蚕用桑,也适合作为畜禽饲料用桑的品种.近年来,"桂桑6号"在广西蚕区推广种植深受广大蚕农喜爱.为了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将《桑树新品种"桂桑6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纳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在广西天峨县实施2年,促进了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在天峨县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宁"7904"华脐系1979年湖南省新宁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从1943年引进的华盛顿脐橙中发现,经湖南农业大学和新宁县农业局共同培育推广的优良株系.经过20多年的中试推广,新宁"7904"华脐表现为遗传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其耐贮性尤为突出,在常温条件下,贮藏到次年4月,风味仍然良好.为便于推广应用,湖南省种子管理站于2003年12月中旬邀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赴现场检测验收,一致通过评审,并正式命名为"新脐一号"脐橙.  相似文献   

10.
正"元氏1号"是在河北省元氏县发现的"婆枣"变异单株,抗枣缩果病、裂果病性能显著强于当地主栽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优良的制干、鲜食兼用型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良种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果实圆柱形,平均横径2.83 cm,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