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青枯病是当前烟草生产中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防控困难的土传病害,也是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最为关键的流行性病害.作为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植株感病属于系统性侵染,条件合适时会突然暴发危害,因此,监测预警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烟草青枯病病原特性、发病症状及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介绍了影响青枯病发生的关键因子,提出了青枯病的调查与监测预警方法,旨在为烟草青枯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有效推进绿色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许长敏 《植物医生》2003,16(4):21-22
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德化县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轻者损失 10 % ,重的地块产量损失达 5 0 %左右。春薯一般发病率 5 %左右 ,秋薯发病率达 30 %以上 ,对产量影响很大。1 病害症状1.1 地上部分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当病菌侵入杆株后 ,在维管束中大量繁殖蔓延 ,导致导管坏死阻塞 ,植株缺水 ,地上部分呈青色萎蔫。田间发病前期 ,有整株逐渐萎蔫 ,也有 1株中只 1枝或 1叶开始萎蔫 ,其他茎叶照常生长 ,3~ 5d后地上部分全株枯萎。也有 1株中 1,2枝还能维持一般时间 ,当气温偏低时 ,感病杆株茎秆基部纵剖面维管束呈褐色。1.2…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焉耆盆地打瓜炭疽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新疆焉耆盆地打瓜炭疽病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焉耆县种植的新籽瓜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打瓜炭疽病病情指数与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累计降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打瓜炭疽病从6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上旬到7月中旬为病害快速增长期,7月下旬达到高峰;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累计降雨量等气象因素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竹山县1978年首次发现水稻纹枯病,1982年后逐年加重,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在6月中旬水稻分蔸期当田间温度达23℃和田间湿度97%时开始发病,在25℃~31℃与饱和湿度下大发。偏施氮肥、追肥过晚、淹水太深、生长密、插秧早的田块发病重,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干旱时田中无水则发病率下降。表明该病发生程度与降雨量、相对湿度相关性极小,而与田间湿度极相关。因此,晒田能有效的控制水稻纹枯病发生,是水稻纹枯病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子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水稻纹枯病自2003年以来连续重发生,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认为,7~8月降雨日数、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与7~8月份降雨日数呈正相关,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与7~8月份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在日均温≥22℃时,与日平均温度有一定关系,但在田间菌源特别充足的情况下,7~8月份日平均温度25.5~27.8℃时,温度的高低对纹枯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生石灰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烟草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出现严重酸化,根茎病害发生严重.在烟草移栽前5d窝施生石灰,研究对青枯病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窝施生石灰3 000 kg、1 500 kg、750 kg对烟草青枯病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窝施生石灰对烤烟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打顶后农艺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壤熏蒸消毒处理这一措施尚未在烟草生产中大范围应用,为评估98%棉隆微粒剂土壤消毒后对烟草生长和青枯病发生的影响,为今后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笔者在重庆市彭水县润溪乡烟草基地单元开展了相关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8%棉隆微粒剂土壤消毒处理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抑制率可达100%,持续期在86d以上;使烟草青枯病晚发病27d,显著降低发病率,防效在70%以上;有效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株株高、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上等烟比例,提升烟叶烤后颜色,实现667m~2产值增加1 134元.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全国发生为害,并在局部蔓延泛滥成灾。为研究上海地区该病害的预警技术,将本地积累的10年测报调查资料汇总,利用数理统计筛选出影响该病发生的预警关键因子,即8—10月的旬平均温度、累计降雨量、累计日照时数。以以上3个气象因子为自变量,以11月株发病率为因变量,建立了可预警发生程度的数学模型4个,预测结果符合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赤霉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往资料记载,以15℃作为发病的临界温度,雨日作为病害流行预测预报的主要气象指标。但近年来,在麦子抽穗开花至灌浆初期,阴雨连绵,日平均气温低于15℃,赤霉病也会流行。因此,近两年来,我们对大元麦、早小麦发病与为害的流行因子临界温度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嘉兴一带大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结果证明:4月上旬和大小麦齐穗前、后10天内,空中予囊孢子捕到量;齐穗后10天内12℃、13~C以上连阴雨、湿、温指数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子。以此为依据,应用气象资料相关性,以上年10月下旬—11  相似文献   

10.
不同pH对烟草抗青枯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细菌性土传病害,随着烟草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根茎病害发生严重。基于RT-PCR技术,探究在不同酸碱度(pH)下烟草对青枯菌侵染的响应以及对青枯病发生的影响。试验设置pH分别为3.5、4.5、5.5、6.5和7.5五个处理,选用基于烟草抗青枯病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4个特异性抗病基因:E3ligase、NtACC Oxidase、Thaumatin和NtPR 1a/c,对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青枯病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抗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在pH为6.5时显著提高,且表达量最高,各基因转录表达均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与pH 3.5相比,分别上调了19.12、7.29、21.04和18.34倍。接菌后3 d,烟草根部的表达量在pH 5.5处理时达到最高。pH 5.5和6.5是烟草抗性基因最佳表达的酸碱度环境,烟草能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免疫力,抑制、延缓青枯病的发生。因此,连作烟田、土壤酸化严重、土传病害严重地区,要加强酸化改良剂的应用,调控土壤酸碱度。  相似文献   

11.
烟草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土传病害,自首次在我国报道以来,其发生范围和为害程度就在不断蔓延和加重,每年给烟草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特效的化学药剂可以进行治疗.但诸多研究表明,前期及时的化学药剂处理、熏蒸处理、诱抗剂处理均可有效预防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经济损失.我国有关烟草青枯病化学防治的研究十分有限,而化学防治是保障烟草健康和烟叶生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对我国烟草青枯病化学防治的药剂、影响防效的因素以及采用土壤熏蒸消毒和诱抗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进展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并对烟草青枯病的化学防治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今后烟草青枯病及时有效地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微肥叶面处理对烟草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微肥施用对烟草病害的防控效果,在重庆市黔江区水市烟草基地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对烟草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团棵期和旺长期2次叶面补充微量元素对烟草普通花叶病、赤星病、野火病和青枯病均有一定控制效果.其中,叶面补充锌元素对控制烟草普通花叶病、野火病的效果较好,叶面补充硼元素对烟草赤星病、野火病和青枯病的防控效果较好.因此,在今后实际生产中,可结合烟草生长和病害防治关键期,通过叶面喷雾或灌根的方法分时期、分次、适时、适量补充硼肥和锌肥,同时,结合药剂复配来实现农药的减量增效以及减少防治投入,这对于烟株保健、控制化学投入品、延缓病害进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多年生产实践证明 ,充分利用保护地环境的可控性 ,合理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能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1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1 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密刺型品种抗病性较差 ,津杂、津春等品种较抗病。1.2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棚、室内相对湿度在 83%以上、温度在 15~2 2℃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在信阳市 ,当自然环境中日气温为 5~ 10℃时 ,棚、室内的日气温一般为 15~ 2 0℃ ,这一时期是霜霉病发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荧光假单胞菌3 000亿个/克粉剂对防治烟草青枯病(Tobaccobacterial wilt)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512.5~662.5g/667m2,在烟叶收获80%时调查,防治效果达到54.1%以上.增产率达到2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极端干旱区葡萄在不同微喷弥雾调控方式(WP1,架上喷水1 h;WP2,架下喷水1 h;WP3,地上喷水1 h)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及糖度的监测,分析葡萄园微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和糖度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用微喷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常规滴灌,不喷水)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平均温度低2.5℃~2.9℃,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同时可促进葡萄果实生长和糖度累积,WP1、WP2和WP3与CK处理相比,果粒纵茎高出2.88、1.76、0.9 mm,果粒横茎高出1.33、1.80、1.76 mm,果粒均重高出0.22、0.26、0.25 g,糖度分别高出7.75%、3.96%和5.53%。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天平均温度和平均温度是影响葡萄纵径和横径的关键微气候因子,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葡萄果实重量和糖度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白天平均温度为30.4℃~33.8℃、晚上平均湿度为49.5%~50.5%时接近葡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粒均重拟合值最大值。根据其相互关系和建立的回归模型,得出可以用白天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和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生长和糖度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通过对杭州平原(余杭)和山地(临安)茄子青枯病发生情况的调查比较,重点分析了山地茄子青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山地茄子定植后约40 d,田间始见青枯病,其后病害持续扩展,30~40 d后趋于稳定,平均病株率为17.8%;7月中旬剪枝复壮后病害扩展迅速,约30 d后达到发病高峰期,平均病株率为32.7%;平原茄子青枯病在定植后约30 d始见,其后约30 d进入高峰期,平均病株率为21.5%。嫁接位点埋入表土、剪枝工具消毒不彻底及南方根结线虫发生为害是造成当地山地茄子青枯病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工接种及病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感病品种情况下,气温决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否和潜育期的和短衣病斑长度;病害发生的最低温为12℃,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以上,而湿度决定此病发病率及严重度。结合主成分分析,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取决于温度/湿度及降雨量。台风暴雨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揭膜培土可显著降低土壤湿度57%左右,降低土壤温度1.7℃,降低青枯病的发生率和蔓延速率,防效可达62%。提高起垄行距,可提高垄上最大培土量,进一步控制青枯病的发生。通过试验表明,揭膜培土可降低土壤温湿度,进而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黄酮类化合物对烟草青枯病田间的防控效果,采用槲皮素(灌根+喷雾)、芦丁(灌根+喷雾)、槲皮素+芦丁(灌根+喷雾)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并用农用链霉素灌根和清水处理作对照,通过分析各处理烟草根系生长情况、农艺性状、青枯病发生情况和烟叶品质,系统评价了黄酮类化合物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槲皮素和芦丁混合施用在团棵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促进烟株根的生长;槲皮素+芦丁处理在打顶后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槲皮素+芦丁和农用链霉素对青枯病的田间防控效果要好于槲皮素或芦丁单独施用.在烟叶的烘烤质量上,农用链霉素处理烤烟的质量最优,其次为槲皮素处理.本研究为烟叶生产上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以及植物源农药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俊年 《植物保护》1965,3(5):173-173
苹果炭疽病在山东菏泽、青岛、聊城、济宁、临沂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严重时病果率高达80%以上。 1.炭疽病消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多雨、多湿、高温的条件最利于发病。一般在旬平均温度24℃以上,湿度在50%以上,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