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倪春霄 《蚕桑通报》2021,52(2):45-46,63
专养雄蚕叶丝转化率高,生产的雄蚕茧丝具有出丝率高,纤度细且均匀,净度高等优点,更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雄蚕品"秋·华×平30"育成之初就备受业界关注.然而在蚕种繁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平30原蚕存在发育不齐,上蔟困难,繁育系数低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雄蚕种的推广.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我们逐渐掌握了"秋·华×平30"繁育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克蚁单产稳定在12张以上,实现了"秋·华×平30"蚕种繁育稳产、优质的目标.现将杭州市繁育"秋·华×平30"雄蚕种总结出的关键技术,在此与广大蚕业工作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
蚕蛹雌雄鉴别技术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是目前蚕种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原种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新型单交蚕种生产模式,可免去杂交种生产中的雌雄鉴别环节,提高蚕种生产效率和杂交彻底率。经试繁,两对新型单交蚕品种"雌29×卵36"、"雌35×平28"繁育性能优良,其中"雌29×卵36"kg茧制种量较对照种"薪杭×白云"提高23.0%,"雌35×平28"kg茧产值较对照种"秋丰×白玉"提高15.68%。  相似文献   

3.
菁松×皓月是一对产茧量高、茧质优,深受农民、丝绸企业欢迎的优质多丝量品种.但经多年繁育近年来出现了菁松、皓月原种种性退化现象,绍兴市大禹蚕种公司对该品种进行了改良.通过菁松、皓月改良前与改良后原原种的比对试验,表明改良后的原原种体质、茧质、卵质等均明显提高,单蛾产卵量和折净率提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金黄茧品种"水星1号"于2019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主要用于上海水星家纺等企业的金丝被芯和家居内衣服装的开发生产.目前已经由德清东庆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绍兴大禹蚕种制造公司等蚕种繁育单位繁育14000多张用于推广应用.经过2019、2020年在全国推广应用表明:该品种体质强健、抗病性较强、眠起齐一、好养;盛食期食桑旺盛,上蔟结茧快,茧形中等,颗粒匀整,普茧率高,茧色金黄均一,产量稳定,单张产茧量高,收购茧价比白茧提高每公斤约2元,深受蚕农的欢迎,缫丝成绩也表明该品种具有纤度细、一茧丝长长、净度高的优点,可缫制5A以上生丝.但在繁育过程中也暴露出繁育系数较低的缺点,如何提高"水星1号"的繁育系数,提升繁育该品种的效益,是在该品种推广应用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郊区(原吴兴县范围)的秋蚕生产,在1971-1980年的十年中,共饲养秋蚕种(分早、中、晚秋三期饲养)1661861张,平均张产44.8斤,总产秋茧744556担,秋蚕饲养张数占全年总饲养张数的43.48%,秋茧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31.85%.而1981-1983年的三年中,共饲养秋蚕种545216张,平均张产63.6斤,总产秋茧346864担,  相似文献   

6.
抗血液型脓病雄蚕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降低养蚕过程中易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危害,而且有助于提高茧丝质量.对"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秋·华×平30抗"等3对雄蚕新品种进行繁育试验,以主推雄蚕品种"秋·华×平30"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的繁育成绩低于对照种,需进一步选育提高;而"秋·华×平30抗"在2019年秋期的kg茧制种量为2.34张,能够满足大规模的蚕种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海宁市根据丝绸行业对茧质要求,春期农村全部饲养秋用品种,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秋用中丝量秋丰×白玉品种.该杂交种发育齐一,产茧量高,丝质优良,特别耐氟性强.因原种秋丰是限性斑纹品种,白玉是非限性斑纹品种,制成的一代杂交种正反交在饲养中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家蚕金黄茧色新品种"秋芳×金玉"在湖州市区春季与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的农村对比试验及丝质鉴定,试养结果表明彩色茧品种"秋芳×金玉"表现了眠起齐一、食桑旺盛、抗病抗逆性强、营茧快、喜结上层茧的优良生产性状。具有体质强健、试养容易、产量高、茧丝质量好的优点,适合浙北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秋繁蚕种因气候恶劣、叶质差、病源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往往导致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低而影响经济效益.我场80年代秋繁蚕种公斤茧制量仅l-2张,克蚁制种量也仅为3-5张,干部职工对秋繁蚕种产生了畏难情绪.近几年来,我场认真总结秋繁蚕种生产的经验教训,同时吸取兄弟场的生产经验,在秋繁蚕种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模式,秋繁蚕种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亦逐年提高.特别是1997年秋繁苏五、苏六,种茧调查良蛹率平均95%左右,公斤茧制种量全场平均4.2张,克蚁单产16.61张.  相似文献   

10.
秋用冷藏浸酸蚕种一般在孵化率检验前蚕种已经售出.如果孵化率不合格批次销售出场 ,将会造成无法弥补损失.怎样预防不合格蚕种出场?笔者介绍一种预测冷藏浸酸种孵化效果的"五看"小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看种茧调查成绩:种茧调查茧层率高,公斤茧颗数少,死蛹率低,此批蚕种孵化率高, 反之则低. 二看微粒子病检验成绩:母蛾检验微粒子病毒率低,蚕种孵化率高,反之则低.  相似文献   

11.
周卫阳 《北方蚕业》2006,27(2):25-26
过去我省蚕种秋季繁育生产一直不稳定,繁育系数不高,不能完成预定的生产任务,且成本高,效益低下;kg茧制种量、g蚁制种量与春季相差较大,提高秋季蚕种繁育系数一直为蚕种界同仁探讨的难题。近些年,我们对秋繁蚕种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多年来秋蚕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基本掌握了秋季蚕种繁育的特点,因而提高了秋繁系数。下表是我省2000-2004年春、秋繁育蚕种kg茧制种量与g蚁制种量平均成绩。  相似文献   

12.
省丝绸公司于8月5至8日在英德县召开全省蚕种场、站汇报会,会议主要是检查去冬在中山县召开的省蚕种生产会议以来,各场(站)贯彻落实省会议精神的情况,同时汇报今年上半年蚕种生产工作,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全力以赴制好秋繁二化性蚕种等有关工作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全省32个蚕种场、站以及年产茧万担以上的县和部分地区的蚕业主管部门、省有关单位的代表共57人。会上大家  相似文献   

13.
我场1991年为缓解我省夏秋用种紧缺状况,首次接受了省公司下达的夏繁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因丝绸行业渐入低谷,蚕种市场供过于求,正造生产能力过剩,夏繁因此而中断。近几年,随着丝绸行业的复苏,本场生产任务不断增加,受原蚕基地种茧生产能力所限,为减轻春、秋两季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生产上的雄蚕主推品种.在蚕种饲养量不断下降的产业形势下,雄蚕品种"秋华×平30"饲养量以稳中有升的势态进入大众视线,2016年累计推广近7万张,较2015年增加39%.由于雄蚕技术的成熟及前景诱人,该品种在全国的杂交种繁育权2016年被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买断而体现出该品种的生命力.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自2013年开始繁育雄蚕杂交种至今已连续四年,现将繁育总体情况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交配方式,即只有正交,没有反交。在繁育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时,"秋·华"原种饲育至4龄时,根据雌雄蚕的斑纹不同,淘汰白蚕,只饲养花蚕用于生产种茧。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品种,根据雌雄蚕卵的不同卵色,在蚕种出库前根据  相似文献   

16.
1995年,是我市解放以来蚕桑生产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丝绸市场十分疲软,丝绸行业处境艰难,蚕茧大量积压,茧价大幅度下跌,加上遭受了春、秋两次严重的干旱袭击,蚕桑生产效益明显下降,蚕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蚕桑生产遇到的困难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1995年全市生产蚕种81万张,同比减少19.8%,发种1118902张,同比减少3.1%,产茧21813290公斤,同比减少11%.蚕桑生产虽然面临极大的困难,但经过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广大蚕农的艰苦努力,仍取得了明显成绩.1995年桑树基础建设进展较大:全市共组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近三年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在海宁的繁育和推广情况。在蚕种生产上,双限性和繁育系数高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蚕种生产的产质量;在农村饲养上,表现出蚕体、茧型大,全茧量高的特点,但要求较好的气候、叶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吴江地处太湖之滨,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著称.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地方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拥有桑地面积5830多hm2,占总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2000年饲养蚕种17.3万张,产茧6375t,茧款收入1.24亿元.  相似文献   

19.
河南柞蚕在秋制种过程中,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离为75cm,蛹茧茧柄朝上用蚕匾排放,集中照射蛹脑部分,每昼夜连续感光17 h,羽化率可达40%以上,基本解决了河南"一化二放"秋蚕放养蚕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20.
4月18至19日,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和省丝绸联合公司在临安县联合召开了提高夏秋茧质量座谈会.加兴、湖州、杭州、宁波等四个市的农业局、丝绸分公司以及部分重点产茧县的农业局、土特产公司和缫丝厂共16个单位的20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临安、桐庐等县农业局及临安丝厂介绍了"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全面推行夏秋期养春蚕种和三秋蚕改二秋蚕饲养,提高夏秋茧质量"的经验,使到会代表受到很大启发.代表们还结合当地实际,对提高夏秋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