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 2+147 013株/hm 2(A)、63 068株/hm 2+147 116株/hm 2(B)、64 059株/hm 2+145 077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 2+149 852株/hm 2(A)、61 499株/hm 2+151 807株/hm 2(B)、62 762株/hm 2+147 108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 2、经济产值≥24 000元/hm 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 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 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 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 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 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 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2.
烤烟新品种PVH19的种植密度产质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烤烟品种PVH19为试验材料,研究23500株/ hm2、20250株/ hm2、18000株/ hm2及16500株/ hm2 4种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质量、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影响不大,在16500~23500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烤烟株高、有效叶数、叶面积系数、节距增加,茎围、叶片长宽、单叶重减小;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下降。当种植密度为16500株/hm2时,PVH19达到优质适产,上等烟比例及产值最高,分别为47.43%和38680.95元/ hm2,且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糯玉米皖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江淮地区研究密度对糯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为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2014年度以60 000株/hm 2时产量最高,但60 000和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度以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0 000和120 000株/hm 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2014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0591xe (-0.0000135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4 185~98 290株/hm 2;2015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3136xe (-0.0000137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2 494~98 238株/hm 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总体上玉米的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增加;穗粗、穗长、穗行数、鲜百粒重下降。江淮地区糯玉米的种植密度以52 494~54 185株/hm 2为宜。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5个种植密度(6.00、6.75、7.50、8.25、9.00万株/hm 2)对玉米品种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品种的合理密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株高、穗位和叶面积指数逐渐提高,而单株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3个品种均在7.50万株/hm 2条件下产量最高,分别为8 264kg/hm 2、8 792kg/hm 2和7 194kg/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维持较高的叶面积和光合速率是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本试验中,苏玉20和苏玉29产量均高于郑单958,这可能与郑单958不适宜在江苏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有关。  相似文献   

5.
滴灌条件下不同密度对春玉米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春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田间管理措施都相同的条件下,春玉米的株高和茎粗均随着密度的增加符合单峰型曲线.种植密度为12.0万株/hm2时,株高达到最大值,茎粗在密度10.0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通过拟合方程求偏导得出春玉米最高的株高为263.51 cm,相应的密度为10.55万株/hm2;最大茎粗为2.52 cm,相应的密度为8.24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的田间生产,选用平展型品种‘鲁单981’和紧凑型品种‘鲁单818’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30000株/hm 2 (D1)、60000株/hm 2 (D2)、90000株/hm 2 (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持续期(LAD)、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净同化率(NAR)的影响。结果表明,‘鲁单981’在D2时产量最高,为11452 kg/hm 2,‘鲁单818’在D3时最高,为13024 kg/hm 2。在D3下,紧凑型品种‘鲁单818’的LAD[452 (m 2·d)/m 2]及花后比例(50%)、穗位叶LAI以及全生育期NAR [6.87 g/(m 2·d)]更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品种冠层结构紧凑,中下层受光充足,LAD延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产量上升,更适合高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玉米种植的最优方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及施N肥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和不同施N肥量玉米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各组合中,以平作耕作方式、密度67500株/hm2、施N量为112.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耕作方式对玉米棒三叶叶面积和株高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对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茎粗影响差异不显著;密度对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和茎粗影响差异显著,对株高影响差异不显著;施氮与不施氮之间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茎粗和株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高粱新品种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行距及密度对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行距:30、50和60cm,每个行距处理设4个密度:4.5万、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结果表明,行距50cm时,晋糯3号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单穗粒数及产量最高,其次为行距60cm,行距30cm处理最低;相同行距时,密度为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但与密度10.5万株/hm 2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密度为4.5万株/hm 2时晋糯3号单穗粒数是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的1.8~2.0倍,产量为同一行距最高产量的72%~88%,这表明晋糯3号具有较强的群体调节能力。行距50cm结合密度4.5万株/hm 2促进了开花后植物对氮的吸收,开花后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是低密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行距50和60cm密度为10.5万和13.5万株/hm 2时产量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但行距50cm有利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为此晋糯3号的最佳种植模式为行距50cm结合密度10.5万~13.5万株/hm 2。  相似文献   

9.
抗倒伏性是大豆高产稳产研究的重要内容。选用黑农37和黑农42两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5万和35万株/hm 2密度条件下,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的形态指标、茎秆基部挫折力等力学特性进行测定,较系统地研究了大豆生育期间抗倒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间,随着株高和单株鲜重的变化,植株重力力矩呈单峰曲线变化,R5-R6期达到峰值,茎粗和茎秆基部挫折力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而抗倒伏系数是大豆茎秆力学特性的综合表现,呈现U型变化,在R5-R6期最小,表明该期间最易倒伏;大豆株高、单株鲜重、植株重力力矩与抗倒伏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大豆茎粗、基部茎秆挫折力、弹性模量与抗倒伏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豆株高越低、单株鲜重越小、重力力矩越小、茎粗越粗、茎秆挫折力及弹性模量越大,大豆抗倒伏性越强。供试的两种密度条件下,大豆单株鲜重、茎粗、茎秆基部挫折力、重力力矩、抗倒伏系数等性状,35万株/hm 2处理明显低于25万株/hm 2处理,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大豆倒伏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适宜机械化种植的高粱品种辽杂37和晋杂34为试验材料,分别对6个密度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群体透光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辽杂37和晋杂34均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分别可达10 551.0和10 324.5kg/hm 2。其中辽杂37在12.0万~15.0万株/hm 2、晋杂34在12.0万~13.5万株/hm 2密度时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协调效果较好,可保持较高产量水平。当密度达到15.0万株/hm 2时,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加将导致群体光合速率和透光率大幅度下降,影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郴州烟区栽培措施对烤烟新品系‘HN214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开展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留叶数互作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方面看,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节距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茎围、腰叶长、腰叶宽、叶面积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各项农艺性状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留叶数是影响株高、茎围、节距、腰叶长的关键因子。从产量方面看,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随留叶数的增加先减少再增加。综上,推荐的最优栽培措施组合为种植密度55 cm×120 cm、施氮量150 kg/hm2、留叶数18片/株。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索适合广东南雄烟区合理的烤烟种植方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置2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3个移栽期为副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和移栽期对烤烟生育期、株型、产量及其构成、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发育相应延迟,且烟株旺长期、采烤期趋于缩短;种植密度则对烟株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2)提前或推迟移栽使烟株早花率和杈烟率增加;种植密度对烟株的早花率及杈烟率无显著影响。(3)提前移栽时,高密度种植烤烟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种植,而正常或推迟移栽时,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无显著影响;提前或推迟移栽,同时降低种植密度,可导致中部叶香气量的下降,而提前移栽可降低上部叶感官质量,推迟移栽则提升上部叶的感官质量。因此,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合理配置,能够有效调控烟草的生长发育并对烟叶的产量构成和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烤后烟叶品质,为贵阳烟区提供理想中棵烟株型判别标准,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成熟期3种不同长相的中棵烟(T1:小,T2:中,T3:大)烤后烟叶产量和质量。结果显示,不同长相中棵烟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差异显著,T2处理烟株的产量和质量最为协调,单位面积产值最高,达55188.15元/hm2,烤后上等烟比例达60.23%,较T1和T3处理分别提高了12.24%和8.59%;T2处理烟叶均价最高,为27.12元/kg,较T1和T3处理分别高出2.14和1.47元/kg;T2处理烟叶油分较多,色度较强,化学协调性优于其他2种株型中棵烟,感官质量总得分比T1和T3处理分别提高2.30和1.63分。综上所述,贵阳烟区理想中棵烟株型形态参数以株高109.30cm、茎围10.70cm、节距5.70cm、留叶数17.33、腰叶长73.97cm和腰叶宽32.43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符合河池烟区生态环境的微生物菌肥,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施用方法微生物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烟草主栽品种‘K326’为试验对象在河池市南丹县开展微生物菌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以移栽时和移栽后10天灌根的施用方式对烟草的产质量提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烟草的生长发育,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等相比对照均显著提高;能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能够显著改善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指标和外观质量,提高各部位烟叶氧化钾含量,提高上部烟叶烟碱含量,使烟叶中化学成分更加协调。3种微生物菌肥以移栽时和移栽后10天灌根在河池烟区烟叶生产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微生物菌剂、生根粉和表油菜素内酯对烤烟农艺性状、抗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根系活力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株农艺性状、根系活力、过氧化指标相关酶类和烟叶化学成分均有影响。随着烟株的生长,各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与对照和施用表油菜素内酯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灌根和生根粉浸根提高了烤烟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有效叶片数;在移栽后45d提高了POD和PPO活性,增强了根系活力,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综合来看,施用微生物菌剂灌根和生根粉浸根能够改善烤烟的生长发育情况,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栽深与培土措施对烤烟大田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调查大田烟株生育期、根系参数、农艺性状、物质积累及烟叶产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栽耦合培土可延长大田烟株有效生育期,旺长期、成熟期分别延长9、23天;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宽分别增加3.20 cm、0.70 cm、2片、5.06 cm和3.17 cm,并显著地提高烟垄中不同土层根系的长度及生物量,增强烟株的吸收能力和地上部的同化能力;原烟的经济性状显著增加,产量、均价、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357.71 kg/hm2、2.60元/kg、15774.75元/hm2和12.02个百分点;原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烟碱和钾离子含量增加,糖/碱不同程度降低,原烟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质量得到改善,风格特色得到彰显。栽深15 cm结合培土5 cm措施可优化大田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环境,促进根系发育,烟株吸收和同化积累能力增强,延长有效生育期,增加烟叶的产量,改善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海拔、移栽期、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省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移栽期和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烟叶生长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发病率上升、产质量下降、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下降;在6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农艺性状变化不显著,发病率变化不明显,产值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了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在福建省2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提前移栽(1月10日)、初花打顶(10%中心花开发);而在福建省6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中期移栽(2月4日)、盛花打顶(40%中心花开发)。  相似文献   

18.
渍水胁迫对不同氮源供应下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烤烟涝害救治施肥技术问题,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渍水下不同形态氮源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营养条件下,烤烟对土壤渍害的反应明显不同,排水后恢复生长的能力也不同。烤烟受渍后株高、单株叶面积、心叶延伸速率、叶片N含量、生物产量均明显降低。1/2NH4+-N+1/2NO3--N营养的植株单株叶面积、心叶生长率速率、生物产量均高于单一NH4+-N营养和单一NO3--N营养。增铵营养使烤烟生长对渍害的敏感性有所提高。3种氮源下,均是叶生长对渍害最敏感,其次是茎,根系生长对渍害反应相对钝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