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恙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8和血浆选择素(P-se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恙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8和P-se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和P-sel组P〈0.01,IL-8组P〈0.001)。12例重症患者血清THF-α、IL-8和P-sel水平明显高于24例轻症患者。结论:TNF-α、IL-8和P-sel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CRF)患者血清及尿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CRF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及尿sIL-2R、IL-8及INF-α水平。结果:CRF患者血清及尿中上述3种因子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与血清肌酐(Scr)无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合并原发性腹膜炎(SBP)13例,无SBP19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和腹水TNF,IL-8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病合并SBP组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无SBP组(P〈0.01)。死亡组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以探讨AS与这些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5例AS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均P〈0.001),且TNF-α,水平与IL-6和IL-8,IL-6与IL-8之间构成正相关,(r分别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康鸵鸟(Struthiocamelus)的血清全套生化参数,采用日本岛津CL 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只1~6月龄健康鸵鸟38项血清生化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血清蛋白参数/g·L-1:TP31.82,ALB15.41,GLO16.18(ALB/GLO0.95),Apo A10.12,Apo B0.14(Apo A1/Apo B0.80);(2)血清酶参数/u·L-1:ALT14.3,AST456.8(ALT/AST0.38),GGT3.4,LDH1603.1,CK3936.8,CK MB1430.8,AMY3415.1,AKP571.7,HBDH373.3;(3)血清糖、蛋白质、脂类及其代谢产物参数/mmol·L-1:GLU9.41,TRI1.97,BUN0.94,LDL2.19,HDL1.54,CHO3.58(HDL/CHO0.41);CRE12.65μmol·L-1(BUN/CRE0.063),UA505.24μmol·L-1,TBA37.1μmol·L-1,TBIL5.32μmol·L-1,DBIL3.21μmol·L-1,IBIL2.08μmol·L-1,TTT4.12u;(?  相似文献   

6.
选用1日龄尼克红蛋公雏805只(平均N D母原抗体水平为6.91log2),随机分成7个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Zn,Se,VC,VE,生化黄腐酸(BFA)配合而成的复方生化黄腐酸(CoBFA),其中一组为对照。分别计数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总数,测定ND抗体效价;分离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分别称重。分析比较各因素与雏鸡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血细胞数及ND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遴选最适组合。结果表明:雏鸡胸腺、脾脏、法氏囊重、血液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总数及ND抗体水平与Zn,Se,VC,VE,BFA均为正相关,其中胸腺与Zn,Se极显著相关(P<0.01),脾脏与Zn,Se显著相关(P<0.05),法氏囊与Se显著相关(P<0.05),淋巴细胞与VC极显著相关(P<0.01),与VE,BFA显著相关(P<0.05)。ND抗体水平与Vc, VE, BFA极显著相关(P< 0.01)。综合分析各试验组合的效果,认为以添加量分别为Zn 120mg· kg-1, Se0.30mg·kg-1,VC180mg· kg-1,VE 200mg·kg-1,BFA 450mg·kg-1的饲  相似文献   

7.
怎样让你的微机得心应手(续)王路敬,沈育芝二、充分发挥系统配置文件的作用1.CONFIG.SYS是系统配置文件启动DOS时,DOS会设置它的工作环境.DOS系统有其自己默认工作环境,例如在DOS6.0下,BUFFERS=15,FILES=8,SHEL...  相似文献   

8.
高脂饮食对大鼠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大鼠动脉血管张力的改变及内源性NO、PGI2的作用。方法:SD大鼠16只分为高脂饮食组和对照组,喂养5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和胸主动脉环对云甲肾上腺素(NE,10^-8 ̄10^-4mmol/L)、乙酰胆碱(ACh,10^-8 ̄10^-4mmol/L)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TC、LDL明显升高(P〈0.01和P〈0.05);胸主动脉环对NE或ACh的反应明显减弱(P〈  相似文献   

9.
草菇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Vc、EDTA-2Na、SO2、HCl对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最适抑制沈度、最适抑制pH,并对这几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草菇采收后,尽快用0.1g/kgEDTA-2Na+3.0g/kg Vc+5.0g/kg柠檬酸处理草菇8~10min,于11~12℃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其与血清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应用NK细胞毒性试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释放法)测定32例CA患者NK细胞的活性;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L-12水平;并对其NK细胞活性与血清IL-12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CA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变化,探讨ADM、ET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轻、中度哮喘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者24例,缓解期23例,并以健康成人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浆ADM和ET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肺通气功能。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ADM、ET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浆ADM、ET水平均较健康人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ADM与ET呈正相关(r=0.614,P=0.001<0.05),哮喘急性发作期ADM、ET均与FEV1%pre呈负相关(r1=-0.629,P<0.01;r2=-0.574,P<0.05)。结论血浆ADM、ET水平与哮喘发病有一定关系,ADM、ET水平对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联合中药穴贴对小儿哮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干粉(普米克都保)吸入15例(简称普米克组)和中药穴贴(天灸)联合普米克都保吸入组15例(简称联合治疗组),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测定PEFR值.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血清IL-12、IL-4、IL-8水平(采用ELISA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哮喘日间、夜间症状及使用p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的次数,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PEFR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PEFR值均上升至正常预测值的90%以上。联合治疗组的日问及夜间症状消失时间较普米克组快(P〈0.01).且联合治疗组使用万托林的剂量比普米克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L-4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IL-4、IL-8水平明显下降,IL-12明显上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两组药物治疗方法均能影响哮喘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普米克组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其临床基线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进行临床基线评估,主要是肺功能检测及哮喘症状控制评分;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诱导痰液中IL-4水平。结果: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IL-4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呈负相关,与哮喘发作程度临床症状评分相一致。结论: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中IL-4水平与其发作程度有关,能作为哮喘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的早期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的肺功能改变,为术前选择患者和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测定58例接受肺切除术的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术前、术后肺功能和动脉搏血气分析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月各项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分数(FEV1%)、血氧分压(PaO2)三项指标明显好转(P<0.05或0.01);肺活量分数(VC%)、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数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对肺切除术有潜在的代偿基础,正确的术前评价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咳喘穴位敷贴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咳喘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的方法制备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咳喘穴位敷贴组大鼠相应穴位贴敷咳喘穴位敷贴进行干预治疗,地塞米松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5 mg/(kg·d)。治疗14 d后取大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Real time PCR检测肺组织JAK1和STAT6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肺泡结构紊乱;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咳喘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气道分泌物减少、肺泡排列规则。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大鼠气道上皮 JAK1、STAT6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咳喘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气道上皮JAK1、STAT6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JAK1、STAT6 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咳喘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及肺组织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JAK1、STAT6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瘀血阻络型COPD稳定期Ⅰ~Ⅲ级患者共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MVV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GRQ各项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 < 0.05,P < 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喘息、易感冒、气短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对瘀血阻络型COPD稳定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缩唇呼吸对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轻、中度中老年COP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缩唇呼吸,实验组在対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肺功能[主要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和用力肺活量(FVC)]的测定,并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临床疗效,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FVC)和SGR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肺功能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3.3%,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97.8%和8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缩唇呼吸可明显改善中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寒饮停肺证对患者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值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小青龙汤加减。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PEF值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EF值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寒饮停肺证患者的PEF值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方法 将120名COPD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情况、Borg评分变化情况、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 用力呼气容积(FEVl)、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以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对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org评分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l、FEVl/FVC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或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OPD相比单用沙丁胺醇治疗,能显著改善肺功能情况,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福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6例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66例采用沙美特罗/福替卡松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采用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FEV1,FEV1/预计值,FEV1/FVC,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而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评分却明显下降;观察组指标FEV1,FEV1/预计值,FEV1/FVC,6min步行距离、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福替卡松是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