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装是商品的“面孔”,也是商品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商品销售竞争剧烈的情况下,搞好出口商品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商品能否畅销和扩大销售的问题。西方国家为了加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其包装投资是很大的。茶叶作为商品流通到世界各地,包装就成为茶叶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茶叶商品生产转到流通和消费过程的重要条件。在国际茶叶商品的销售市场上,包装和品质几乎同等重要,两者同样具有竞争性。茶叶商品的销售过程也就是同国外商品在品质上和包装装璜上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来看,生产是起点,经过分配,交换最终实现消费。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当产品在市场上。当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了交换,产品的使用价值才最终被实现,生产的目的才达到了。马克思说“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茶叶商品生产须同市场紧密相联,同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变化快,竞争激烈的新形式下,研究茶业经营指导思想,探讨我国茶叶商品生产发展的方向,促使茶叶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汤丽清 《中国种业》2002,(10):31-32
建国初期,我国的种子生产处于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局面,种子生产乃是单纯的物质生产,而不是商品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农业合作化后,种子生产推行"四自一辅"的方针,即自繁、自选、自留、自用、国家辅助调剂,种子仍没作为真正的商品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4.
茶叶市场是潜在消费者对茶叶的整体需求。市场既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表现在价值规律在市场范围内所起的调节作用,茶叶市场也有这个共性。市场个性表现在不同的交换,是由于消费者的家庭收入、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动机而形成购买者的不同行为。茶叶市场的个性决定了不同的茶叶花色有着不同的需求。茶叶商品生产只有通过市场最终卖到消费者手里,才能实现其价值,而达到茶叶经营的目的。我国茶叶管理型式正在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因此,茶厂生产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投入资金和茶叶产品的关系,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其竞争能力,还要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林牧鱼的生产中,良种对决定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发展商品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对此,广大农民有欲求难得的  相似文献   

6.
一、种子专业化是种子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列宁指出:“技术进步必然引起生产的各部分的专业化,社会化,因而使市场扩大。”种子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种子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技术落后,只能是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自给自  相似文献   

7.
蔡琦 《茶业通报》2001,23(4):43-43
茶叶是毛坦厂镇大宗经济作物 ,生产历史悠久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当地名茶———“六安碧毫”更是闻名遐迩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发挥优势 ,发展商品生产 ,适应市场需求 ,繁荣山区经济。拟在我镇建立以生产“六安碧毫”为主的名优茶商品生产基地。1、建立基地的必要性1 .1 发展生产的需要 在当前深化改革之际 ,商品经济在迅猛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山区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 ,茶叶生产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形成以名优商品茶为主的合理结构。在适宜地区采取科学管理 ,集约加工经营的方法 ,大幅度地提高名优茶的生产比重 ,提高茶叶商…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区的茶叶生产也象其他商品生产一样获得了新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市场机制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时红茶好销,一时绿茶走俏,好销的多家抢购,滞销的无人问津,使得以家庭承包,分散生产为主要形式的我区广大茶农感到不知所措,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社会性专业化的茶叶商品生产,出现了茶叶销路好时,重采摘,“杀鸡取蛋”;出现“卖茶难”就毁茶换种,以致近年来,我区的茶叶生产时起时伏,严重地阻碍了茶叶生产的稳定发展。广大茶农几经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洛阳牡丹市场竞争力,洛阳率先在全国制定执行洛阳牡丹质量标准,申请注册了“洛阳牡丹原产地标志”。洛阳牡丹商品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公司化、市场化经营格局。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王均亚 《耕作与栽培》1993,(4):61-64,F003
都匀市农业生产,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客观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水平还不高,生产条件也较差,基本上还是围绕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而进行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水平,社会化生产体系,商品生产率以及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发展道路迈进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都匀市农业生产又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气候条件优越,山、丘、坝俱全,加之山形地势、海拔高差、阴阳坡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其生产用种大部分为农民自产自给,小部分已进入商品流通领域。这种商品与自给,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互相依存,逐渐转化。对此,我们称之为“互补”。下面对小麦商品种子与自给种子互补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行性研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华再欣 《茶业通报》1999,21(2):31-32
现在经济生活中,所有商品都需要经过包装,才可以进入流通、消费的领域。因此,包装是商品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商品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茶叶是商品,若没有包装,茶叶商品的生产就没有完成,就不能进入流通、消费的领域。所以茶叶包装是茶叶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提高春油菜产量的技术对策余世铭,朱广石(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八五”期间,黑龙江省、内蒙古北部高寒地区春油菜生产有较大发展。现在大面积机械化栽培和全部应用单、双低优质品种。已成为我国当前优质油菜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产区。1高寒……  相似文献   

14.
我国花卉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茶花、牡丹、菊花、兰草、水仙等传统名花早已驰名海外,后起之秀的君子兰、金边墨兰、银边墨兰、金边瑞香等也引起了外商的青睐。传统盆景及初露头角的盆果亦随盆花一起进入了国际市场。但由于我国花卉生产尚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杂烩”式的生产阶段,好像开中药铺一样,力求样样不缺味,所生产的花卉大同而小异,没有形成专业化商品生产基地。因此,  相似文献   

15.
1.生产体系的建立:风信子种球的商品生产,需要建立独立的体系,以有别于切花与盆花生产。商品生产的品种以荷兰系为主,可引进15~20个适宜品种,根据生产规模分别建立母球繁育小区与子球养成小区。前者的任务是对母球采取刻伤手术,促进隐芽与不定芽增生,栽植后培育子球。如管理良好,部分一年生子球当年可达10~15克重,周径8~10厘米。后者的任务是在获得大量子球后,根据子球大小分级培育,尽早养成合格的商品球。  相似文献   

16.
月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生产花卉之一,许多城市都把它作为市花,十分重视。然而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的月季生产却严重滞后,表现在品种陈旧,花质差,数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文试从五个方面谈谈在深圳发展月季生产的可能性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七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七五”计划中农业的具体目标,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进程。怎样实现“七五”农业计划,促进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考察国内外农业生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正>1种子生产基地的计划管理种子的基地生产是种子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种子基地生产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搞好生产基地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种子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子生产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能否把全部产品变为商品,取决于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价格改革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我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商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茶叶的需求,1984年国务院曾指出:茶叶的调整和改革是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按经济区划组织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式市场,把经营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代名茶都是劳动人民亲手创制的,经过有识之士加以总结整理提高。目前的名茶多数是在有关茶业研究单位或国营茶叶公司领导下指导创制的,很难遍地开花。社队企业或专业队创造的则不多见。今后要促进社队企业直接参加生产的科技能手开展名茶研究,带动一般茶叶品质的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大部分都在茶区的社队企业里。政府号召农、工、商联合一体,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繁荣农村,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这是建设“四化”的民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